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1页
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2页
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3页
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4页
次北固山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培养语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和意境,拓宽学习渠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准确翻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以及景中情、情中理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情感。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诗句含义、诗歌背景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意境、情感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如展示相关图片、播放音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意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播放一段海浪拍打着北固山的视频,同时展示北固山的美丽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想到什么?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会怎样描绘眼前的景象?2.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介绍北固山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背景知识: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江。诗人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写下了这首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领略他笔下的江南早春景色和内心的情感世界。(二)作者及作品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王湾: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年间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其诗流传不多,现存10首。2.介绍律诗的相关知识:《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要求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工整,即诗歌中上下句在结构、词性、意义等方面相互对应,形成一种整齐、对称的美感。同时,律诗还要求押韵严格,一般只押平声韵,并且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强调重点字音:"北固(gù)""客路(lù)""潮平(píng)""悬(xuán)""归雁(yàn)"等。示范节奏划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跟随教师范读的节奏和韵律,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节奏错误。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评价要点: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情感是否初步体现等。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示范,再次强调朗读技巧。4.全班齐读全班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得整齐、响亮,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整体意境。(四)疏通文意,理解诗句(12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句,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逐句翻译诗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字词:"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指北固山。翻译:旅人前行的路在青山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从"客路"写起,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青山""绿水"描绘出北固山一带山水的秀丽景色,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字词:"潮平",潮水涨满;"阔",开阔;"风正",风顺;"悬",挂。翻译: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句诗写得恢弘阔大,"潮平"两岸才显得开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通过描写江潮、江岸、船帆等景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旅途平安的欣慰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字词:"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入",进入。翻译:海上的旭日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升起,江上的春天已在旧年未尽时提前到来。深入探讨: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引导学生思考:"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昼夜交替、新旧更迭的景象。在残夜未尽之时,海日已经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春已悄然来临。这两句诗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即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揭示了时序交替、新旧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字词:"乡书",家信;"达",到达;"归雁",北归的大雁;"洛阳边",指洛阳一带。翻译:家信往何处寄去?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体会情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漂泊在外,看到北归的大雁,不禁想到大雁可以回到北方,而自己却不能回家,于是托雁捎信,寄托了深深的思乡之情。4.教师总结结合学生的翻译和讲解,教师对整首诗的文意进行梳理和总结,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强调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次"(停泊)、"阔"(开阔)、"正"(风顺)、"生"(升起)、"入"(进入)等,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五)分析诗歌意境,体会情感(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早春的山水画卷。诗人在北固山下,看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海日东升、江春早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生机勃勃而又略带思乡之情的意境。2.深入分析诗歌意境展示北固山的实景图片以及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提问: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意境?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描写潮水、江岸、船帆等景象,展现了江面的开阔和平静,体现了雄浑壮阔的意境;"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昼夜交替、新旧更迭的画面,富有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之感,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生机感;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又穿插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之情,使意境更加丰富深沉。3.体会诗人情感提问: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北固山下的早春景色,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漂泊在外的羁旅愁绪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还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生态度。(六)探究诗歌艺术特色(8分钟)1.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次北固山下》的艺术特色,从诗歌的意象运用、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2.教师总结归纳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青山""绿水""潮""风""帆""海日""残夜""江春""归雁"等众多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江南早春图,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例如,"归雁"这一意象,常常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诗人借归雁传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语言表达语言简洁凝练,却又生动传神。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江景画面,"平""阔""正""悬"等字用词精准,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北固山下的景色,如山水风光、昼夜交替等,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景中含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运用对仗: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和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仗工整。"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海日"对"江春","生残夜"对"入旧年",不仅词性相对,而且意义相关,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蕴含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揭示了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七)课堂小结(3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文意理解、意境分析、情感体会以及艺术特色探究等方面。2.强调重点知识:《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的五言律诗。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领略了江南早春的美景,体会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学习了律诗的相关知识以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熟练背诵这首诗,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八)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2.以"我眼中的《次北固山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要求结合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3.收集整理王湾的其他诗歌,比较其诗歌风格的异同。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