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引导学生学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在诗歌的熏陶下,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如土地、河流、风、黎明等,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诗歌的情感基调。2.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以及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主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主旨。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增强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同时展示一些祖国壮丽山河的图片,如长城、黄河、泰山等,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2.歌曲结束后,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歌曲,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你们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说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去感受诗人对祖国更为深沉的爱。"(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艾青:艾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2.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正值抗日战争初期。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艾青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请几位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汹涌""悲愤"等词语的读音和语调处理。4.全班齐读诗歌,要求读得整齐、响亮,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气势,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5.思考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祖国遭受的苦难以及人民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之情。(四)研读诗歌,分析意象(15分钟)1.提出问题: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找出意象并思考其象征意义,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深入分析各个意象的内涵。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是祖国的象征。诗人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描绘了祖国遭受战争蹂躏、满目疮痍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祖国遭受苦难的痛心疾首。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河流""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表明人民内心的痛苦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们对侵略者的暴行充满了愤怒。风:象征着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反抗精神。"风""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体现了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他们奋起反抗,要把侵略者赶出祖国。黎明:象征着光明和希望。"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表明尽管当时的祖国处于黑暗之中,但诗人坚信光明和希望终将到来,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3.总结:这些意象紧密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是如何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让学生再次阅读诗歌,从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基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语言直白:诗人直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爱,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真挚感人。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景象,借景抒情,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这些具体的意象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情感强烈:诗歌的情感基调悲愤而激昂,诗人对祖国遭受的苦难感到痛心疾首,对侵略者充满了愤恨,同时又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种强烈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震撼着读者的心灵。3.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进一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六)朗读指导与训练(10分钟)1.再次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首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如每节诗的行数基本相同,每行诗的字数也大致相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诗歌中还运用了押韵的手法,如"土地""悲愤""黎明"等词押韵,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2.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进行朗读:诗歌情感悲愤而激昂,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要读出停顿,突出重点词语,如"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无比温柔的"等,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现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互相倾听、评价,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4.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七)拓展延伸(5分钟)1.展示一些其他爱国主题的诗歌,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进行朗读,进一步感受爱国诗歌的魅力。2.引导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八)课堂小结(2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情感的体会,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这首诗,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我爱这土地》。仿照《我爱这土地》的写作手法,以"我爱这校园"为题,写一首短诗,表达自己对校园的热爱之情。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较好地把握诗歌的意象和主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召回程序考核试卷
- 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应用考核试卷
- 政府空调管理办法
- 振兴计划管理办法
- 林场消杀管理办法
- 无线门磁管理办法
- 德州草房管理办法
- 数据退役管理办法
- 建设资质管理办法
- 担保信用管理办法
- DB33T 1376-2024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
-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巷道掘砌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附答案)
- 主仆契约协议书范本
- 高校辅导员考试全面解析试题及答案
- 概要写作(满分范文)专练-上海新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解析版)
- 选修一人教版单词表
- (完整版)高中历史世界史大事年表
- DeepSeek介绍及其典型使用案例
- 《民用建筑设计》课件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