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实验报告_第1页
水利工程施工实验报告_第2页
水利工程施工实验报告_第3页
水利工程施工实验报告_第4页
水利工程施工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施工实验报告一、引言水利工程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洪减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实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进行一系列实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施工参数,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报告涵盖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多项实验内容,包括原材料实验、混凝土性能实验、土方压实度实验等,旨在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状况。二、实验目的1.检测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为工程施工提供合格的基础材料。2.研究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能指标,优化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满足工程实际需求。3.监测土方填筑等施工过程中的压实质量,确保填土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三、实验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3.《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等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四、实验项目及方法(一)原材料实验1.水泥实验实验项目:安定性、强度、细度等。实验方法:安定性采用雷氏法或试饼法,通过观察水泥浆体在规定条件下的体积变化来判断安定性是否合格。强度按照《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进行,将水泥与标准砂按规定比例混合,加入规定用水量制成胶砂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后进行抗压和抗折强度测试。细度采用筛析法或比表面积法测定,筛析法是用筛子筛分水泥,计算通过筛孔的水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比表面积法是通过测量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来反映其细度。2.骨料实验粗骨料实验实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等。实验方法: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将粗骨料按粒径大小分为不同筛孔尺寸的筛子进行筛分,计算各粒径颗粒的累计筛余,评定其级配是否符合要求。含泥量通过淘洗法测定,将一定质量的粗骨料在水中淘洗,去除表面泥土后烘干称重,计算泥土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泥块含量采用水洗法,将粗骨料浸泡后用手捏洗,去除泥块,烘干称重后计算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通过游标卡尺测量,根据颗粒的长度与厚度或宽度的比值判断是否为针片状颗粒,统计其含量。压碎指标通过压力试验机对一定质量的粗骨料施加规定压力,测定其抵抗压碎的能力,计算压碎指标值。细骨料实验实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细度模数等。实验方法:颗粒级配同样采用筛分法,评定细骨料的颗粒分布情况。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的测定方法与粗骨料类似。细度模数通过计算砂样在不同筛孔尺寸筛上的累计筛余来确定,反映细骨料的粗细程度。(二)混凝土性能实验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性能,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用水量、水泥用量、砂率以及外加剂用量等参数,设计出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主要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工作性要求以及原材料特性等因素进行。2.混凝土坍落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评估其施工性能。实验方法:将混凝土拌合物按规定方法装入坍落度筒内,插捣均匀后抹平,然后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拌合物坍落的高度,即为坍落度值。坍落度值越大,表明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3.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实验目的: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评估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实验方法: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每组3个。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试模,插捣密实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至28天。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时的压力值,根据公式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4.混凝土抗渗性实验实验目的:评估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即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实验方法:采用直径为175mm、高为185mm的圆柱体试件,每组6个。将养护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密封好后向试件施加水压。从0.1MPa开始,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0.1MPa,直至试件表面出现渗水,记录此时的水压值,以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作为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三)土方压实度实验1.灌砂法实验目的:测定土方填筑的压实度,检查填土压实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实验方法:在压实的土基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凿洞至要求检测的土层深度。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砂,通过漏斗缓慢注入洞中,直至砂填满洞为止,称量剩余砂的质量,计算灌砂筒内砂的质量。取出洞中砂,测定砂的密度。称取洞中取出的土样质量,测定其含水量。根据灌砂法公式计算土基的压实度,公式为:压实度=(试坑材料湿密度/标准砂密度)×(1含水量)。2.核子密度仪法实验目的:快速、无损地检测土方压实度,可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检测。实验方法:将核子密度仪平稳地放置在测试位置上,打开仪器预热。按照仪器操作说明,测量被测土基的密度和含水量。记录测量数据,并根据仪器内置的相关标准或经验公式计算压实度。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原材料实验结果1.水泥实验安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水泥浆体在规定条件下体积变化均匀,安定性合格。强度实验结果显示水泥各龄期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标准,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龄期(天)|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3|[X1]|[Y1]||7|[X2]|[Y2]||28|[X3]|[Y3]|细度检测结果符合该品种水泥的细度要求,保证了水泥的质量和性能。2.骨料实验粗骨料颗粒级配良好,各级粒径颗粒含量分布合理,能够满足混凝土施工对粗骨料级配的要求。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压碎指标等指标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表明粗骨料质量合格,具体数据如下:|项目|指标值|实测值||||||含泥量(%)|≤[A]|[A1]||泥块含量(%)|≤[B]|[B1]||针片状颗粒含量(%)|≤[C]|[C1]||压碎指标(%)|≤[D]|[D1]|细骨料颗粒级配符合中砂要求,细度模数适中,有利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工作性能。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具体数据如下:|项目|指标值|实测值||||||含泥量(%)|≤[E]|[E1]||泥块含量(%)|≤[F]|[F1]||云母含量(%)|≤[G]|[G1]||细度模数|[H][I]|[H1]|(二)混凝土性能实验结果1.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配和调整,最终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各项参数如下:|材料|用量(kg/m³)|||||水泥|[水泥用量]||砂|[砂用量]||石子|[石子用量]||水|[水用量]||外加剂|[外加剂用量]|2.混凝土坍落度实测混凝土坍落度值在规定的设计范围内,具体为[坍落度值]mm,表明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3.混凝土抗压强度28天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件编号|抗压强度(MPa)|||||1|[强度值1]||2|[强度值2]||3|[强度值3]|平均抗压强度为[平均强度值]MPa,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根据统计分析,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小,质量较为稳定。4.混凝土抗渗性经过抗渗实验,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达到了[抗渗等级],表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抵抗压力水的渗透,满足工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三)土方压实度实验结果1.灌砂法通过灌砂法对多个测点的土方压实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测点的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压实度平均值为[压实度平均值],具体各测点压实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测点编号|压实度(%)|||||1|[压实度值1]||2|[压实度值2]||...|...||n|[压实度值n]|2.核子密度仪法核子密度仪法检测结果与灌砂法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快速反映土方压实度情况。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检测,发现土方压实度在整体上较为均匀,但局部存在压实度略低的情况,需及时进行补压处理。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本次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质量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材料。2.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渗性等性能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表明混凝土质量可控。3.土方填筑压实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存在压实度不足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压实作业,确保填土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二)建议1.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继续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抽检,确保原材料质量始终稳定可靠。2.随着工程进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施工部位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保证混凝土性能的一致性。3.针对土方压实度局部不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补压方案,明确补压范围、压实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土方填筑质量达到高标准。4.加强实验检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建立质量档案,为工程质量追溯和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不断总结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