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归鹿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掌握诗歌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准确翻译诗句。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理解诗歌主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对诗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朗读背诵。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及表现手法的鉴赏。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隐逸情怀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诗句翻译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同学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寻找一片宁静的心灵栖息地。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有着同样的追求,他们用诗歌描绘出一幅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美妙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跟随诗人的脚步,探寻那夜归鹿门的独特意境和情怀。2.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其诗清淡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与王维并称"王孟"。2.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后,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弃官隐居鹿门山时所作。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东南,是著名的风景区。孟浩然常在这里与山僧、道士们交往,过着清淡、悠闲的隐居生活。这首诗描绘了他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山的情景,抒发了他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重点强调以下字音和节奏:"栖隐处"的"栖"读qī;"岩扉松径长寂寥"的节奏为"岩扉/松径/长寂寥"。4.全班齐读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2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句,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字词"山寺钟鸣昼已昏":"昼已昏",白天已经到了黄昏时候。"昏",黄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渔梁",地名,在湖北襄阳东。"争渡喧",人们争着渡河,喧闹异常。"人随沙岸向江村":"沙岸",沙滩。人们沿着沙滩向着江村走去。"余亦乘舟归鹿门":"余",我。我也乘着小船回到鹿门山。"鹿门月照开烟树":"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忽到庞公栖隐处":"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栖隐处",隐居的地方。"岩扉松径长寂寥":"岩扉",山岩相对如门,这里指山门。"松径",长满松树的小路。"长寂寥",一直寂静、冷落。句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出黄昏时分山寺钟声悠悠,而渔梁渡头人们争渡的喧闹场景,以动衬静,为下文写诗人的归隐做铺垫。"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看到人们纷纷走向江村,而自己则乘船返回鹿门山,表现出诗人与尘世的疏离,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月光照亮了鹿门山的树木,诗人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德公曾经隐居的地方,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描绘了鹿门山的山门和松径长久以来寂静无人,只有诗人独自来来去去,表现出诗人隐居生活的孤独寂寞,同时也透露出他超脱尘世的心境。4.请学生再次翻译诗句,教师检查翻译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五)深入探究,体会意境与情感(15分钟)1.分析诗歌意象提问: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山寺钟鸣":钟声在黄昏时分响起,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尘世的喧嚣。"渔梁渡头":人们争渡的场景,充满了世俗的热闹与喧嚣。"江村":是人们生活的地方,代表着尘世的生活。"鹿门":诗人隐居的地方,是超脱尘世的象征。"月":月光洒在鹿门山上,给人一种清幽、静谧的感觉,烘托出诗人的心境。"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和神秘感。"岩扉松径":山岩相对如门,长满松树的小路,表现出鹿门山的清幽寂静,是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写照。2.体会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根据意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从黄昏到夜晚的江边渔村图。黄昏时分,山寺钟声敲响,渔梁渡头一片喧闹,人们纷纷走向江村。而诗人却独自乘船返回鹿门山,月光照亮了鹿门山的树木,诗人来到庞德公曾经隐居的地方,这里山岩相对如门,松径寂静无人,只有诗人独自来来去去。整个画面意境清幽、静谧,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气息。3.分析诗歌情感提问:从诗歌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对尘世的超脱:诗中通过描绘人们争渡的世俗场景和自己归向鹿门山的超脱行动,表现出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世俗生活的摒弃,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庞德公自比,来到庞德公曾经隐居的地方,表达了对庞德公的敬仰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孤独寂寞之情:"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句诗描绘了鹿门山的寂静无人,只有诗人独自往来,透露出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之感。4.总结诗歌主旨教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表达了他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寂寞。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六)分析诗歌表现手法(8分钟)1.提问: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对比:"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将山寺的清幽钟声与渔梁渡头的喧闹争渡进行对比,以动衬静,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尘世喧嚣的超脱。衬托:以世俗的热闹衬托诗人的孤独寂寞,如人们争渡的场景衬托出诗人独自归向鹿门山的清幽孤寂,更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白描:诗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等诗句,运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行动和环境的特点,如一幅简洁的水墨画,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体现了白描手法的运用。(七)拓展延伸(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诱惑,孟浩然的隐逸情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必像古人那样完全隐居山林,但孟浩然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学会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找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定,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迷惑,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八)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内容、意境、情感、表现手法等。2.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通过诵读、疏通文意、分析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等环节,深入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诗人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夜归鹿门山的独特情景,表达了他超脱尘世、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怀。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继续品味这首诗,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九)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夜归鹿门歌》。2.以"我心中的隐逸情怀"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水处理合同
- 临时物流运输合同范本
- 主播经纪合同样本
- 农药代加工合同标准文本
- 安保设备采购合同
- 空间相关阵列光束及其特性研究
- 潮州木雕金漆山水画形象研究
-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 加工订单补充合同样本
- 非均匀分布积尘对光伏发电的影响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 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技术服务合同模版
- (完整)康复医学考试题(含答案)
- 植物生理学 水分代谢
- 当代中文课程汉语言学习中英双语十七岁还是二十五岁?课件
- MBA联考英语单词特殊记忆法(十四)
- 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范文)
- 丰田的品质管理及案例分析(56页)ppt课件
- 空气轴承技术培训教程
- 新标日初级上考试试卷试题(1-7-10课)
-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知识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