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_第1页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_第2页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_第3页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_第4页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掌握山水画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理解山水画中意境营造的方法,学会分析作品中意境表达的要素。熟练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皴法、擦法、点苔法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法进行简单的山水画创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山水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山水画创作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和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各时期的风格特征。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营造方法。山水画基本技法的讲解与示范。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中意境的表达,体会画家通过作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山水画技法,表现出独特的意境和个人风格。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意境营造以及技法知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2.欣赏法:通过展示大量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时期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山水画的相关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4.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绘画过程和技巧要点,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模仿和运用。5.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山水画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如壮丽的山川、秀丽的江河、宁静的湖泊等,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2.提问学生:面对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用什么方式将它记录下来呢?3.引出课题:在众多记录方式中,中国古代画家们选择了山水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用笔墨在咫尺之间展现千里山河的壮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二)新授(25分钟)1.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0分钟)运用PPT展示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局部)、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五代荆浩的《匡庐图》、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按照时间顺序,结合作品逐一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如《洛神赋图》,画家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山川的轮廓,展现出一种古朴、稚拙的美感。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它标志着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背景中独立出来。这幅画以青绿设色,描绘了春天里人们在山水间游乐的场景,画面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初步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格局。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流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以工整细腻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描绘了江帆竞渡、绿树成荫的江南春天景色,体现了唐代山水画的青绿山水风格,具有鲜明的贵族气息。而吴道子则开创了"疏体"山水画,其用笔豪放洒脱,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时期,山水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画家们更加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深入观察和描绘。荆浩的《匡庐图》以全景式构图,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北方山水的雄浑气势。关仝继承了荆浩的画风,其作品更加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董源则擅长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风光,他的山水画以披麻皴为主,笔墨温润,富有诗意。巨然师法董源,其作品也多描绘江南山水,与董源并称"董巨",对后世江南山水画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流派众多,名家辈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精湛的笔墨技巧,被誉为"宋画第一"。画面中,一座巍峨的大山矗立在画面中央,顶天立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山脚下,一队行旅匆匆而过,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范宽善用雨点皴来表现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显得厚重而坚实。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山水画理论著作,他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为山水画的构图和意境营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宋徽宗赵佶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画家,推动了宋代绘画的繁荣发展。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山水画以简洁的构图和独特的笔墨表现,展现了南宋山水的特色。他们常采用"一角半边"的构图方式,突出画面的意境和韵味,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元代山水画注重笔墨情趣和意境表达,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精神追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其平淡天真的笔墨和悠远的意境,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这幅画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画家运用披麻皴和淡墨渲染,将山水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王蒙的山水画构图繁密,笔法多变,倪瓒的作品则以简洁疏朗的构图和空灵的意境著称,吴镇的山水画以湿笔为主,墨气淋漓,各具特色。四家并称"元四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山水画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沈周的《庐山高图》是他为祝贺老师陈宽七十寿辰而作,以庐山为题材,运用高远法构图,将庐山的雄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唐寅的山水画风格多样,既有工整细腻的作品,也有潇洒奔放的佳作。仇英的作品多以青绿设色,工笔重彩,描绘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山水画也具有独特的风格,用笔豪放,意境开阔。清代山水画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体现了他"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主张,画面中奇峰罗列,笔墨纵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朱耷的山水画以独特的构图和冷峻的意境著称,他常以简洁的画面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髡残的作品注重笔墨的苍润和意境的营造,龚贤的山水画以积墨法著称,画面层次丰富,墨气厚重。2.山水画的意境营造(10分钟)再次展示几幅不同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思考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画家是如何营造出这种意境的。讲解意境的概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它是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所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结合作品分析意境营造的方法:构图布局:通过巧妙的构图来营造意境,如高远法可以表现山峰的雄伟壮观,深远法能展现山谷的幽深静谧,平远法可营造出开阔的空间感。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例,采用高远法构图,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顶天立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了大山的雄伟气势。笔墨运用:笔墨是山水画表达意境的重要手段。画家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法来表现山水的形态、质感和神韵。例如,用中锋勾勒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用侧锋皴擦表现山石的纹理,用浓墨表现厚重之处,用淡墨表现空灵之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运用披麻皴,以淡墨干笔皴擦,使画面显得温润而富有韵味,很好地传达出了富春江山水的清幽意境。色彩运用:色彩在营造山水画意境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青绿山水以鲜明的色彩展现出富丽堂皇的感觉,而水墨山水则以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空灵淡雅的意境。如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采用青绿设色,色彩绚丽,营造出浓郁的春天氛围;而倪瓒的作品多为水墨淡彩,以简洁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题款与印章:题款和印章可以补充画面的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营造意境。画家常常通过题款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印章则起到点缀和平衡画面的作用。例如,一些山水画的题款会点明作品的创作时间、地点或缘由,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背景和心境,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意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谈谈作品中意境营造的方法和效果,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3.山水画的基本技法(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PPT展示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皴法、擦法、点苔法等,并进行简要讲解:皴法:是表现山石纹理和质感的重要技法。常见的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荷叶皴等。披麻皴线条圆润流畅,如披麻状,适合表现土质山或山势平缓的山脉;斧劈皴线条刚劲有力,如斧劈木,常用于表现坚硬的岩石和陡峭的山峰;雨点皴形似雨点,密集排列,能表现出山石的厚重质感;荷叶皴线条曲折如荷叶筋脉,多用于表现山势起伏较大的山峰。擦法:一般在皴法之后使用,用较干的墨或色轻轻地擦在皴好的山石上,以增强山石的立体感和质感,使画面更加丰富。点苔法:用毛笔蘸墨或色,点出各种形状的点子,用于表现山上的小树、草丛、远山上的植被等,起到点缀画面、增添生机的作用。点苔的大小、疏密、浓淡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三)课堂练习(20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要求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注意观察原作的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尽量准确地表现出原作的特点。2.学生开始临摹,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他们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在临摹中注重个人风格的体现。(四)课堂小结(5分钟)1.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2.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意境营造方法和基本技法等,强调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中国山水画,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五)课后作业(5分钟)1.完成课堂未完成的临摹作业,并对自己的临摹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自己在临摹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2.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现代山水画作品,与本节课所学的古代山水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风格、技法、意境等方面的异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PPT课件等。2.中国山水画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中国传世名画全集》《中国美术史》等书籍。3.绘画工具,如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意境营造方法和基本技法有了较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