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县瑞吾尔矿业有限公司新疆且末县喀帕金矿500t-d选矿厂及尾矿库建设项目报告书_第1页
且末县瑞吾尔矿业有限公司新疆且末县喀帕金矿500t-d选矿厂及尾矿库建设项目报告书_第2页
且末县瑞吾尔矿业有限公司新疆且末县喀帕金矿500t-d选矿厂及尾矿库建设项目报告书_第3页
且末县瑞吾尔矿业有限公司新疆且末县喀帕金矿500t-d选矿厂及尾矿库建设项目报告书_第4页
且末县瑞吾尔矿业有限公司新疆且末县喀帕金矿500t-d选矿厂及尾矿库建设项目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天山胡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曼海姆法年产10万吨硫酸钾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施工期土地利用影响分析项目区位于新疆巴州且末县,根据调查:项目区地处高山区地形,现场原始地貌均为裸岩石砾地、沙地,选矿厂地势平坦地带,尾矿库选用已废弃的露天废弃凹陷采坑坑体作为尾矿库。施工建设过程对原地貌改变较小。工程施工建设使土地利用格局由国有未利用土地转化为临时建设用地。施工期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1)对植被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选矿厂和尾矿库占地植被覆盖度约为1%。参考《全国重点牧区草场资源调查大纲和技术规程》《中国区域植被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模拟》(生态学报,26(12):4153-4163)、《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的保育效应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26卷第10期,2012年10月),将本项目工程用地与植被类型图叠加,估算出项目建设破坏的植被类型和面积以及造成的生物量损失。本项目选矿厂和尾矿库永久占地生物损失量见表5.1.1-1。表5.1.1-1本项目永久占地生物损失量统计表名称永久占地面积(hm2)占地类型植被类型生物量(g/m2)生物损失量(吨)选矿厂3.1373低覆盖度草地红砂荒漠0.0230.00072尾矿库16.9845低覆盖度草地红砂荒漠0.0230.00391合计20.1218低覆盖度草地红砂荒漠0.0230.00463根据评价区内各植被类型平均生物量及占地面积,本项目永久占地区植被损失的生物量约为0.00463吨,减少幅度很小。因此,本项目永久占地对占地区植物种类、植被类型及生物量的影响很小。(2)施工期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分析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类机械产生的噪声和人为活动的干扰,会使野生动物如啮齿类动物(鼠类、兔类)向外迁移,使评价区周边的局部地区动物的密度相应增加;另外,施工人员滥捕乱猎等现象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到这一地区的某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这种影响可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得到消除。本项目工程施工将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不可避免会破坏和改变周边的自然生境类型和景观类型,会直接影响动物的迁移、觅食、交偶等活动,恶化生物生境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使得区域出现新的生境界限,破坏整个区域的原有生境完整性和景观结构;另外施工噪声和人为活动会给周边的动物带来烦躁不安,干扰其正常觅食和栖息活动。由于评价区野生动物种类稀少,现有的野生动物多为一些常见的啮齿类及昆虫等。动物在受到人为影响时均可就近迁入周边地区继续生存繁衍,因此项目建设期不会使评价区内的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其种群数量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只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矿区开发对区域野生动物资源不会造成毁灭性影响。施工期景观生态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主要是对原有景观的破坏,场站建设破坏其所占地及其附近的原有景观,形成片状人工景观;本工程不会使评价区内的基底景观格局发生变化,但将增加评价区范围的斑块的数量和多样性,使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大。由于工程占地面积小,项目建成后对厂区进行绿化,本工程对评价区景观格局影响小。施工期水土保持根据2019年1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出具的《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新水水保〔2019〕4号),项目区行政区划位于巴州且末县,不属于该文件中的重点治理区及重点预防区。但在施工及运营期间要加强植被保护,严禁乱垦滥伐,防止过度垦植坡地造成水土流失;区域内要加强保护和治理措施。充分利用区域内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减小对土壤、植被的破坏面积;减少挖方、填方量,尽量做到工程自身土石方平衡。施工期应避开雨天与大风天气,减少水土流失量。在开挖地表、平整土地时,尽可能将表土、底土进行保护堆存,作为各场地复垦覆土。剥离的表土采取集中堆放、梯形堆放方式,表土四周采用土袋进行砌护,堆土表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在表土堆存底四周用废石堆砌进行围挡,并在旁边立一警示牌,标明属于表土堆存地。施工完毕后应尽快清理施工现场,进行土地平整。施工期防沙治沙根据《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21141-2007),结合采矿厂和尾矿库实际现状,采矿厂和尾矿库占地均为裸岩地,不具备绿化条件,建议采取以下治理措施:施工期间应划定施工活动范围,严格控制和管理运输车辆及重型机械的运行线路和范围,不得离开运输道路及随意行驶,由专人负责,以防破坏土壤和植被,加剧土地沙化。5.1.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施工期间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施工场地扬尘、施工机械和来往车辆的燃油尾气等。受影响区域包括施工区周围、运输线路的道路两侧。施工扬尘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工序有土方开挖过程,土石方回填过程,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运输、装卸、堆放过程等,施工现场的扬尘量与场地条件、土质、施工管理水平、施工季节和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工地附近100m以内,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为较重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环境影响甚微。而当施工场地洒水频率为4~5次/d时,扬尘影响范围可缩小到20~50m范围内。本项目施工工程量较小,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且是暂时的,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环评所提降尘措施,施工场地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较轻微,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根据类比调查,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运行时产生的燃油尾气的影响范围在50m以内。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位置及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尽量远离环境敏感点,可减小燃油尾气对敏感点的影响。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因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相对较少,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将陆续离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造成的影响随之消失。5.1.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施工废水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的搅拌、养护等,废水量不大,多为无机废水,除悬浮物含量较高外,一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污染物为SS。建议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座临时废水沉淀池,收集施工中排放的各类废水,经沉淀后仍可作为项目施工生产用水,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减轻对项目区水环境的影响。(2)生活污水本项目距离喀帕金矿采矿场4.6km,施工人员拟居住在现有采矿场办公生活区内,生活污水经采矿场办公生活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绿化和洒水降尘。本工程施工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均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处置,不外排,因此,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5.1.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污染源强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装修过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设计导则》(HJ2034-2013)附录A中列出了常用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值,具体见表5.1.4-1。表5.1.4-1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值单位:dB(A)施工设备名称距声源5m距声源10m施工设备名称距声源5m距声源10m液压挖掘机82~9078~86振动夯锤92~10086~94电动挖掘机80~8675~83打桩机100~11095~105轮式装载机90~9585~91静力压桩机70~7568~73推土机83~8880~85风镐88~9283~87移动式发电机95~10290~98混凝土输送泵88~9584~90各类压路机80~9076~86商砼搅拌车85~9082~84重型运输车82~9078~86混凝土震捣器80~8875~84木工电锯93~9990~95云石机、角磨机90~9684~90电锤100~10595~99空压机88~9283~8声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模式施工噪声可按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估算出离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Lp(r)=Lp(0)-0g(r/0)式中:Lp(r)——预测点处声压级,dB;Lp(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压级,dB;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2)预测结果根据预测模式对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范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5.1.4-2。表5.1.4-2主要施工项目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单位:dB(A)距离(m)设备名称50100150200250300400液压挖掘机70646058565452电动挖掘机66605654525048轮式装载机75696563615957推土机68625856545250移动式发电机82767270686664各类压路机70646058565452重型运输车70646058565452木工电锯79736967656361电锤85797573716967振动夯锤80747068666462打桩机90848078767472静力压桩机55494543413937风镐72666260585654混凝土输送泵75696563615957商砼搅拌车70646058565452混凝土震捣器68625856545250云石机、角磨机76706664626058空压机7266626058565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由表5.1.4-2可知,单台施工机械约在50m以外噪声值才基本能达到施工阶段场界昼间噪声限值,夜间则需在120m以外才能达到要求。该项目施工时间较长,为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做好以下几点:①禁止使用冲击式打桩机,所有打桩工序均采用沉管灌注桩;②施工单位要加强操作人员的环境意识,对一些零星的手工作业。如拆装模板、装卸建材,尽可能做到轻拿轻放,并辅以一定的减缓措施,如铺设草包等;③施工期间对于噪声值较高的搅拌机等设备需放置于远离居民的地方,对于固定设备需设操作棚或临时声屏障;④禁止在夜间施工,因工艺因素或其它特殊原因确需夜间施工的应提前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并依法接受监督。5.1.5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废种类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选矿厂场地、尾矿库施工时产生的弃方、各类包装材料、建筑垃圾等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剩余土方3.37万m3用汽车运至道路作为修路材料使用。各类建材的包装箱袋收集后分类存放,统一运往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运至采矿区防渗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大,其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区,且影响是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只要加强施工管理,严禁乱堆、乱倒并采取相应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可以减缓或消除的。5.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模式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相关规定,二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本次评价采用导则中推荐的估算模型AERSCREEN进行估算。(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表5.2.1-1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一览表监测因子平均时间评价标准(μg/m3)标准来源PM101h平均4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TSP1h平均900注: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按24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3倍进行折算(3)预测参数估算模型所用参数见表5.2.1-2、5.2.1-3、5.2.1-4。表5.2.1-2估算模式预测参数表参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最高环境温度41.2最低环境温度-24.2土地利用类型荒漠区域湿度条件干燥气候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是地形数据分辨率(m)90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否岸线距离/m/岸线方向/°/表5.2.1-3点源参数表名称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烟气流速烟气温度排放工况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m)(m)(m)m/s℃60d200dPM10破碎23152466150.411.062514404800正常0.012筛分851462456150.417.692514404800正常0.035磨选100-622470150.416.362514404800正常0.012表5.2.1-4矩形面源参数表名称面源起点坐标面源海拔高度面源长度面源排放工况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m)(m)(m)(m)60d200dTSP原矿堆场-31-231248867.564814404800正常0.1228破碎车间-23116924582113.51514404800正常0.0260筛分车间13810024601210.512.514404800正常0.0781粉矿仓-26810324686.651014404800正常0.0125精矿库101362464421014404800正常0.0125磨选车间2541082460484818.514404800正常0.0260尾矿库1100-1922552712400814404800正常0.6808将参数代入ARSCREEN估算模型,污染物扩散浓度预测结果见表5.2.1-5和5.2.1-6。选矿厂破碎排气筒(DA001)选矿厂筛分排气筒(DA002)选矿厂磨选排气筒(DA00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100.05630.01100.12850.03100.04640.01250.71760.16251.45960.32250.53750.12500.51480.11500.91690.20500.36270.08750.55910.12751.88340.42750.82160.181000.91900.201003.24400.721001.47460.332008.94231.9920036.3088.0720017.04903.7930010.5142.3430030.3086.743007.18081.605004.34440.9750016.31603.635005.03821.1210002.18180.4810002.32750.5210001.45320.3215000.4680.1015002.23710.5015001.33540.3020000.37740.0820002.13900.4820000.41460.0925000.38080.0825000.78860.1825000.30680.0730000.54880.1230000.80670.1830000.44260.1040000.37890.0840001.01150.2240000.36730.0850000.17690.0450000.76650.1750000.17570.04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标率15.1313.36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标率44.1269.81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标率20.78104.62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原矿堆场破碎车间筛分车间磨选车间粉矿仓精矿库尾矿库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浓度/(μg/m3)/%1046.0265.111015.3961.711083.4979.28104.00330.441010.491.171010.7231.191028.0593.122559.0836.562516.231.82566.5487.39256.12330.68258.33880.93258.41170.932529.4893.285071.5077.955011.7481.315045.5555.06506.6420.74505.80710.65505.80680.655031.8533.547560.7686.75758.53380.957529.7263.3755.95530.66754.1390.46754.13860.467534.1923.810060.8876.771006.17570.6910020.3492.261004.96720.551002.97850.331002.97810.3310036.54.0620056.1216.242003.09560.3420012.0941.342002.73770.32001.49480.172001.49430.1720045.3585.0430048.8325.433002.30890.2630010.3241.153002.0060.223001.10810.123001.10820.1230053.6335.9650036.6394.075001.83010.25008.64040.965001.40160.165000.87840.15000.86670.150061.1176.79100022.9442.5510001.43480.1610006.69110.7410000.91040.110000.68870.0810000.67850.08100062.7726.97150017.2781.9215001.23760.1415005.53160.6115000.79590.0915000.5940.0715000.58620.07150056.3146.26200013.7571.5320001.09710.1220004.69980.5220000.71850.0820000.52660.0620000.52090.06200049.2495.4730009.44311.0530000.89460.130003.59330.430000.61070.0730000.42930.0530000.42670.05300039.8994.4340007.03590.7840000.75160.0840002.93130.3340000.53250.0640000.36070.0440000.35980.04400033.4233.7150005.53080.6150000.64560.0750002.50610.2850000.47130.0550000.30990.0350000.30980.03500028.8843.2172.3678.0417.1621.91下83.4979.28下7.28870.8110.491.1710.7231.1965.5477.06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D10%最远距离/m--道路扬尘环境影响分析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详见表5.2.1-7,项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详见表5.2.1-8。表5.2.1-7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核算表(年运行60d)序号排放口编号污染物核算排放浓度(mg/m3)核算排放速率限值(kg/h)年排放量(t/60d)年排放量(t/200d)主要排放口///////主要排放口合计///一般排放口1DA001颗粒物2.340.0120.0170.0562DA002颗粒物4.390.0350.0510.1693DA003颗粒物1.580.0120.0170.056一般放口合计颗粒物0.08440.28125有组织排放总计有组织排放总计颗粒物0.08440.28125表5.2.1-8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核算表序号排放口编号产污环节污染物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年排放量标准名称浓度限值(mg/m³)t/60dt/200d1/原矿堆场TSP洒水+覆盖控制效率为85%,防风抑尘网控制效率7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1.00.17680.58922/破碎车间TSP密闭原料库+洒水,降尘90%1.00.03750.12503/筛分车间TSP密闭原料库+洒水,降尘90%1.00.11250.37504/磨选车间TSP密闭原料库+洒水,降尘90%1.00.03750.12505/粉矿仓TSP脉冲式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5%1.00.01800.05996/精矿库TSP脉冲式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5%1.00.01800.05997/道路运输TSP洒水抑尘、篷布遮盖、严禁超载、控制车速,90%1.00.41771.39258/尾矿库TSP尾矿平整压实+洒水降尘,90%1.00.98043.2679无组织排放总计无组织排放总计颗粒物/1.79835.9945表5.2.1-10本项目污染物年排放核算表序号污染物排放量(t/60d)排放量(t/200d)有组织无组织合计有组织无组织合计1颗粒物0.0841.79831.88230.281255.99456.27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采用估算模式预测结果,厂界外未出现大气污染物超标点,非正常工况分析本项目非正常工况主要是针对除尘器故障,导致除尘系统不能正常运易操作,发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停机,因此非正常排放时间按1h计,废气处理表5.2.1-11非正常工况下大气污染物PM10的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污染源非正常排放原因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浓度(mg/m3)非正常排放速率(kg/h)单次持续时间(h)年发生频次/次应对措施1选矿厂破碎除尘器故障PM10937.504.6881非正常停产检修2选矿厂筛分1757.8114.0633选矿厂磨选633.794.688大气环境影响自查表项目大气自查表见表5.2.1-12。表5.2.1-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评价因子SO2+NOX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SO2、NO2、CO、PM10、PM2.5、O3)包括二次PM2.5□其他污染物(TSP)不包括二次PM2.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附录D□其他标准□现状评价评价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一类区和二类区□评价基准年(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现状补充检测☑现状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污染源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现有污染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预测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预测因子预测因子(TSP、pM10)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浓度贡献值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浓度贡献值一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二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非正常1h浓度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C非正常占标率≤100%□C非正常占标率>100%□(0.5)h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C叠加达标□C叠加不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20%□k>-20%□环境监测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TSP、pM10)有组织废气监测☑无监测□无组织废气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数()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厂界最远(0)m污染源年排放量SO2:(0)t/aNOX:(0)t/a颗粒物:(1.8823t/60d)(6.2758t/200d)NMHC:(0)t/a闭矿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5.2.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地表水评价等级、范围.1评价等级(1)水污染影响型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试验废水、选矿废水、尾矿压滤废水,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654275-2019)表2中A级标准限值用于绿化和洒水抑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2018)中“表1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中“注10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到外环境的,按三级B评价”,因此确定本项目地表水水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B,只需要对其简要分析。(2)水文要素影响型拟从南部15km处的考克木然河取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平均4.321万m3/(200d计/a)(216.05m3/d),占考克木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8×108m3/a)百分比γ=0.04%≤10%。地表水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2018),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水污染影响型评价等级为三级B;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等级为三级。.2评价范围本项目水污染影响型评价等级为三级B;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评价等级、项目特点、影响方式及程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等,本项目地表水评价范围为考克木然河取水点上游500m至考克木然河下游1000m。项目周边水体及水环境敏感目标分析根据现状调查,本项目周边5km范围内无常年地表径流。取水点为南部15km处的考克木然河,为莫勒切河上游分支。其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积雪融水,均为季节性溪流;喀拉米兰河平均水面宽3m,平均水深0.4m,流速为0.6m/s,流量为0.72m³/s,水位标高为2634m,年均径流量为0.174亿m³,6-8月间为雨季流量可达4.5m³/s。考克木然河平均水面宽为4.5m,平均水深1.0m,流速1.0m/s,流量为4.5m³/s,水位标高为2673m,年均径流量为1.08亿m³,6-8月间为雨季流量可达12.3m³/s。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枯水期。其余沟谷均为干沟,仅在冰雪溶化期间及短暂降雨时才有水流淌,水过即干涸。项目周边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无地表水环境敏感点,无居民。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项目排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正常情况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①生产废水本项目采用“重选+浮选”的浮选工艺流程,最终产品为金精矿。产出的金精矿采用浓密、压滤两段脱水流程。浓密水回用选矿生产,不外排。不与地表水体发生联系。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②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65/4275-2019)表2中A级标准限值后用于厂区绿化和道路洒水降尘。不与地表水体发生联系。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③尾矿库回水尾矿库回水全部回用于选矿生产,不外排。不与地表水体发生联系。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综上,本项目生产废水全部回用,无外排;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65/4275-2019)表2中A级标准限值后用于厂区绿化和道路洒水降尘。不与地表水体发生联系。(2)非正常工况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选矿主厂房南侧浓密机附近设置生产事故池,用于收集事故时排矿。尾矿输送事故池与主厂房事故池合建,事故池容积262.5m3。因此,非正常工况下有也不会有废水进入地表水体,也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项目建设对考克木然河的影响分析拟从南部5km处的考克木然河取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平均4.321万m3/(200d计/a)(216.05m3/d),占考克木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8×108m3/a)百分比γ=0.04%≤10%。水量较少。对整个流域水环境影响较小。根据且末县水利局出具的《关于办理取水许可的情况说明》(见附件7)“考克木然河为莫勒切河上游分支,莫勒切河工业用水指标为128万m3,可满足该建设项目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用水需求。具体由该项目编制的水资源论证所需用水量为准。待水资源论证审查通过后,我单位将协助办理取水许可申请事宜。”因此,从考克木然河取水可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建设单位需要委托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有关水资源论证专题报告,并且报相关的水利部门,由有关部门确认。因此,本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以水资源论证报告为主。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5.2.2-1。表5.2.2-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影响途径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一级□;二级□;三级A□;三级B☑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个现状评价评价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评价因子(pH值、悬浮物、挥发酚、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汞、砷、铜、锌、镉、六价铬、铅、镍、石油类、硫酸盐、氯化物)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评价结论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达标区□不达标区□影响预测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预测因子(/)预测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预测情景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预测方法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水环境影响评价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替代源排放情况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鱼类繁殖期()m3/s;其他()m3/s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防治措施环保措施污水处理设施☑;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监测计划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式手动□;自动□;无监测□手动□;自动□;无监测□监测点位()()监测因子()/污染物排放清单()评价结论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5.2.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水文条件区域地形、地貌属中高山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上属补给、迳流区。在区域地表汇水范围内,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区域内各地层接受大气降水、冰雪消融水的补给,部分入渗补给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运动的总体流向由东南向西北径流。区域南部中高山区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主要接受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次为大气降水、冰雪消融水的补给,大部分沿山坡、深切沟谷流入北部喀拉米兰河及中部的考克木然河等溪流,地表水由河流运移排泄出区。地下水则以径流的形式由北向南排泄出区。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气象要素的控制,地下水动态特征明显的受季节性影响而变化,较雨季和地表洪水稍有滞后,反映了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需一定的径流过程。区域内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雨水类型,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排泄是以径流的形式向区外排泄。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运营期正常工况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本项目选矿中需要用水,其中球磨机的磨矿废水随着矿浆一起进入选矿流程;选矿流程中选矿废水少部分随着精矿外排,精矿经过过滤后的精矿废水回用选矿不外排;大部分选矿废水随着尾矿进入尾矿库,选矿废水不外排。金精矿浓密溢流水全部回用工艺,无废水外排。选矿工业场地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和洒水降尘。正常情况下,本项目尾矿库、回水池等均采取防渗处理。尾矿库的选址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Ⅰ类场要求进行选址,本项目尾矿库全库进行防渗(采用复合土工膜全尾矿库铺设,形成闭路防渗,采用复合土工膜全尾矿库铺设,形成闭路防渗,防止尾矿污水从场区底部、坝底流失造成环境污染,使尾矿库的地基防渗性能达到1.0×10-7cm/s要求。为防止污水向地下渗漏,构筑物采用两布一膜的防渗方式进行防渗。防渗层规格为250g/m²无纺土工布、1.0mm厚HDPE膜、400g/m²无纺土工布),因此正常工况下不会发生废水渗泄漏的情况发生,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2)运营期事故工况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①预测情景设定本次预测情发生重大紧急泄漏事件等事故(尾矿库事故泄漏),导致浸出液间歇渗入下水中,由于浸出作用时间有限,排放时间在时间尺度上设定为短时泄漏,可将预测情形概化为一维短时泄漏点源的水动力弥散问题。由于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到处理需要一定时间,而在这段时间污染物会经过破坏的部位进入地层及下水,可能对地②预测范围及年限根据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层位以潜水含水层或污染物直接进入的含水层为主,预测时段应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至少包括污染发生后100d、1000d,服务年限或能反映特征因子迁移规律的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尾矿总服务年限为22.23年,本次评价预测层位为潜水含水层,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100d、1000d、8114d。根据项目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周围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等综合因素考虑,本次评价工作的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一致。③预测因子本项目污染源主要有固废特别是尾矿的浸出液以及生活污水。污染物种类分为“重金属类”和“其他类”污染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9.5预测因子”的规定:按照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它类别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别中的各项因子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排序,分别取标准指数最大的因子作为预测因子”,本次评价按照重金属、其他污染物进行分类,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排序,详见表5.2.3-1。表5.2.3-1污染因子标准指数法计算结果废水中污染因子污染物浓度Ci(mg/L)标准浓度Si(mg/L)标准指数法计算结果Pi排序重金属(尾矿试验样浸出液)汞0.01030.00110.31六价铬0.0080.050.162总钡428571433总锌0.0310.034其他污染物COD3003.01001氨氮250.5502注①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取尾矿浸出液中浓度,低于检出限和未检出的因子本次不做计算;②其他类污染物为生活污水;③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根据上表计算结果可知,本次评价分别选择重金属类和其他类污染物中污染负荷指数相对较大的汞和COD进行预测,将汞>0.001mg/L,COD>3mg/L的浓度定为超标范围。④预测方法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规定,预测方法采用解析法进行。⑤预测模型预测按最不利的情况设计情景,污染物泄漏直接进入地下水,并在含水层中沿水力梯度方向径流,污染质浓度在未渗入地下水前不发生变化,不考虑污水在包气带中下渗过程的降解与吸附作用,不考虑含水层中对污染物的吸附、挥发、生物化学反应。设计情景为极端情况,用于表征污水排放对地下水环境的最大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由于收集及调查的水文地质资料有限,因此在模型计算中,对污染物的吸附、挥发、生物化学反应均不予以考虑,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均予保守性估计,主要原因为:A.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过程十分复杂,不仅受对流、弥散作用的影响,同时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作用的影响,这些作用通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污染物浓度的衰减;而且目前对这些反应参数的确定还没有较为确定的方法。B.此方法作为保守性估计,即假定污染质在地下运移过程中,不与含水层介质发生作用或反应,这样的污染质通常被称为是保守型污染质,计算按保守性计算,可估计污染源最大程度上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C.保守计算符合工程设计的理念。项目区的地下水主要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动,因此污染物在浅层含水层中的迁移,可将预测情景概化为一维短时泄漏点源的水动力弥散问题。式中:x--距注入点的距离,m;T--时间,d;g/Lg/Lu-水流速度,m/d;⑥预测参数选取表5.2.3-1水质预测模型所需参数一览表序号参数符号参数名称参数数值数值来源1u水流速度0.32m/d地下水的平均实际流速u=KI/n,根据可研钻孔试验成果,角砾土的渗透系数为14.24m/d(平均值),素填土和角砾的综合渗透系数为24.51m/d,本次评价保守取24.51m/d。水力坡度参考地形坡度约为4.5‰。2DL纵向弥散系数3.2m2/dDL=aLu,aL为纵向弥散度。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弥散度应介于1~10之间,按照最不利的评价原则,本次模拟取弥散度参数值取10。3n有效孔隙度0.34根据《水文地质手册》,n取0.34。4t时间计算发生渗漏后100d、1000d、8114d后各预测点的浓度。5C污染物浓度根据工程分析:确定COD浓度为300mg/L,Hg最大浓度为0.0103mg/L⑦预测结果将参数代入模型,便可以计算出污染物泄漏100d、1000d、8114d时,污染物在含水层不同位置的浓度分布情况。具体见表5.2.3-2、图5.2.3-1、图5.2.3-2。表5.2.3-2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浓度迁移预测结果预测因子时间浓度距离100d1000d8114d影响范围内水环境敏感点X(m)浓度(mg/L)浓度(mg/L)浓度(mg/L)COD03.00E+021.27E-020.00E+00无52.93E+021.65E-020.00E+00无102.82E+022.14E-020.00E+00无202.49E+023.55E-020.00E+00无302.02E+025.79E-020.00E+00无509.80E+011.46E-010.00E+00无1001.68E+001.09E+000.00E+00无1507.99E-045.31E+000.00E+00无2004.71E-091.69E+010.00E+00无2500.00E+003.53E+010.00E+00无3000.00E+004.85E+010.00E+00无5000.00E+002.88E+000.00E+00无10000.00E+000.00E+000.00E+00无汞01.03E-024.35E-070.00E+00无51.00E-025.67E-070.00E+00无109.68E-037.35E-070.00E+00无208.54E-031.22E-060.00E+00无306.95E-031.99E-060.00E+00无503.36E-035.02E-060.00E+00无1005.76E-053.75E-050.00E+00无1502.74E-081.82E-040.00E+00无2001.62E-135.80E-040.00E+00无2500.00E+001.21E-030.00E+00无3000.00E+001.66E-030.00E+00无5000.00E+009.90E-050.00E+00无10000.00E+000.00E+000.00E+00无图5.2.3-1发生泄漏后COD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图图5.2.3-2发生泄漏后汞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图A、COD预测结果:a.在泄漏发生100天后,污染物COD贡献浓度在距离污染源下游1m处达到预测的最大值为298.7781mg/L,远超过标准限值;预测超标距离最远为94m,预测浓度3.29mg/L;影响距离最远为109m,预测浓度0.554mg/L;110m预测浓度0.486mg/L达到检出限。b.在泄漏发生1000天后,污染物COD贡献浓度在距离污染源313m处达到预测的最大值为49.18132mg/L,远超过标准限值;预测超标距离最远为498m,预测浓度3.06mg/L;影响距离最远为551m,预测浓度0.503mg/L,已达到检出限。c.在泄漏发生8114天后,污染物COD贡献浓度在距离污染源716m处达到预测的最大值为6.661338E-14mg/L,预测结果均未超标且均低于检出限。B、汞预测结果:a.在泄漏发生100天后,污染物汞贡献浓度在距离污染源下游1m处达到预测的最大值为0.01025805mg/L,远超过标准限值;预测超标距离最远为69m,预测浓度1.07E-03mg/L;影响距离最远为81m,预测浓度4.07E-04mg/L,达到检出限。b.在泄漏发生1000天后,污染物汞贡献浓度在距离污染源313m处达到预测的最大值为0.001688559mg/L,超过标准限值;预测超标距离最远为393m,预测浓度1.00E-03mg/L;影响距离最远为446m,预测浓度4.19E-04mg/L;447m预测浓度3.93E-04mg/L达到检出限。c.在泄漏发生8114天后,污染物汞贡献浓度在距离污染源716m处达到预测的最大值为2.287059E-18mg/L,预测结果均未超标且均低于检出限。根据以上预测结果,故本项目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腐、防渗措施,并加强巡检,防止其泄漏进而污染到周边区域内的地下水。在非正常状况下,建设单位应立即采取切断措施并及时物的清除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地面及地下的污染物,潜水的可能性较小。只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拟定(3)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规律参考《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环境科学第4卷第5期,阎先良,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环境地质监测站):包气带土体对污染物质净化吸附均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强吸附段,即渗入液中污染物质被介质强吸附净化,淋出液中污染物质含量微小;第2阶段为介质饱和吸附段,即渗入液中污染物质部分净化,部分下渗排出,淋出液中污染质含量逐渐增高;第3阶段为吸附饱和段,即介质对污染物质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已无净化能力,淋出液中污染物质含量接近于渗入液污染物质浓度。显然,第1段的大小决定了污染物质是否可能通过包气带污染地下水,它取决于介质的吸附强度及速度;第3段取决于介质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容量。不同的污染物质由于其内在因素不同,所处的外在环境因素不同,使其在包气带不同介质层内的作用过程也十分复杂,既有土壤、岩石孔隙的机械溶滤和颗粒表面的吸附、解吸等物理作用,又有化学反应,沉淀、颗粒表面的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同一污染物质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污染物质在相同介质中的上述作用过程、程度各不相同,淋出液中上述3个阶段也有很大差异。相同的污染质在粉质轻亚粘土中各阶段历时均大于中砂。淋出液中污染物质含量与相应时间曲线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质吸附净化作用分3个阶段:第1为强吸附阶段;第2为饱和吸附阶段:第3为吸附饱和阶段。淋出液中污染物质含量也相应表现为检出微量阶段;检出量增值阶段;检出过与渗入址衡等阶段。介质种类与厚度不同,不影响各种污染物质在其中的运移特征,只是上述3个阶段的强度、历时、变化过程不同谢已。因此,必须从根本上防止地下水污染,必须做好防渗处理。5.2.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业场地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生产特点,仅将进入运行期后主要产生噪声影响的选矿工业场地作为(1)噪声源强本项目生产期间噪声源主要来自工艺中的破碎机、球磨机、分级机、浮选机、浓缩机、除尘风机、机泵等设备,各主要设备噪声详见表3.6.3-1和3.6.1-2。):LA(r0)--参考点声级,dB(A);②点声源工作时间ti在预测T时段内产声的噪声贡献值(Leqg)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i--在T时间内i声源工作时间,s;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N--声源个数。③噪声叠加公式:式中:Li--第i个声源在预测点的噪声级,dB(A);-某预测点噪声总叠加值,dB(A);N--声源个数。(3)预测结果与评价本项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与达标分析见表5.2.4-1。表5.2.4-1厂界噪声预测结果与达标分析表预测方位最大值点空间相对位置/m时段贡献值(dB(A))标准限值(dB(A))达标情况XYZ东侧146-23.51.2昼间31.460达标东侧146-23.51.2夜间31.450达标南侧-81.1-42.91.2昼间37.160达标南侧-81.1-42.91.2夜间37.150达标西侧-133.1-78.11.2昼间42.460达标西侧-133.1-78.11.2夜间42.450达标北侧-168.711.11.2昼间41.460达标北侧-168.711.11.2夜间41.450达标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正常工况下,项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项目正常工况声环境影响预测等值线见图5.2.4-1。图5.2.1-1正常工况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图交通运输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进出的运输车辆增加,运输车辆进出时行驶速度较慢,一般为20~30km/h左右,主要为大型车辆,大型车在距离行驶中心线处的噪声值约为77~78dB(A)。运输路线位于山区内,沿途无声环境敏感点,故本项目交通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声环境影响评价小结由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运营后,选矿厂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噪声不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经采取隔声、减震等措施后,运营期选矿厂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自查表见表5.2.4-2。表5.2.4-2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范围200m☑大于200m□小于200m□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最大A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外标准□现状评价环境功能区0类区□1类区□2类区☑3类区□4a类区□4b类区□评价年度初期☑近期☑中期☑远期☑现状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现场实测加模型计算法□收集资料□现状评价达标百分比100%噪声源调查噪声源调查方法现场实测□已有资料□研究成果☑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导则推荐模型☑其他□预测范围200m☑大于200m□小于200m□预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最大A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厂界噪声贡献值达标☑不达标□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值达标□不达标□环境监测计划排放监测厂界监测☑固定位置监测□自动监测□手动监测☑无监测□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监测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数(/)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行☑不可行□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5.2.5土壤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1)建设项目行业识别本项目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表中“采矿业”中“金属矿、石油、页岩油开采”类,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2)影响类型、影响途径、影响源与影响因子识别本项目属于新建工程,通过对项目工程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B表B.1,选矿项目为污染影响型。根据工程组成,可分为建设期、运营期两个阶段对土壤的环境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识别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施工生活过程中,固体废物在临时储存过程中对土壤产生的影响等。运营期环境影响识别主要针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废水污染物等,本项目主要包括选矿工业场地、尾矿库等生产运营过程中对土壤产生的影响。表5.2.5-1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及影响途径表不同时段污染影响型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其他建设期////运营期选矿厂//√/尾矿库//√/服务期满后////注:在可能产生的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处打“√”。表5.2.5-2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表预测评价因子及标准本项目尾矿库土壤污染以垂直入渗为主,由于本项目尾矿中各污染物含量浓度较小,非正常工况下,项目潜在污染源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最大为汞、铅,因此选取作为预测评价因子。本项目区域为建设用地中的第二类用地,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进行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大气沉降对土壤的预测与评价(1)预测模式及参数的选取根据本工程运行特点,运行期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的附录E中土壤环境预测方法(方法一)进行预测及评价。①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ΔS:单位质量表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g/kg;I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土壤中某种物质的输入量,g;L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土壤中某种物质经淋溶排出的量,g;重金属在土壤中一般不易被自然淋溶迁移,本次不予考虑。R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土壤中某种物质经径流排出的量。g;本次不予考虑。ρb:表土壤容重,kg/m3;A:预测评价范围,m2;D:表土壤深度,取0.2m;n:持续年份,a,n取1a、5a、10a、15a、20a、23a。②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预测值可根据其增量叠加现状值进行计算,如下式:S=Sb+ΔS式中:Sb—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现状值,采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最大值,mg/kg;S—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预测值,mg/kg。汞铅0.18510.9大气沉降包括湿沉降与干沉降两种方式,本工程重点预测干沉降量对土壤环境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的输入量IS可以根据干沉降通量F乘以预测评价范围A与沉降时间T得到。式中:F: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污染物干沉降通量,mg/m2·s;A:预测评价范围,m2,51585m2(项目区及其周界外50m的范围内);T:年内污染物沉降时间,s,取全年200d(每天24h)连续排放沉降。干沉降通量F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污染物量,单位为mg/m2·s。预测点的地面浓度C与废气沉降速率V的乘积即为该点干沉降通量。式中:C:预测点的年均地面浓度,mg/m3,(结合矿石化学成分分析,保守考虑,铅、汞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取0.000001718mg/m3、0.000002197mg/m3);V:粒子沉降速率,m/s;粉尘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TSP的沉降速率取值为0.182m/s。本工程土壤环境预测为大气沉降影响,不考虑输出量,即Ls=0、Rs=0。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在不考虑本底值的衰减情况下,叠加监测最大背景值,计算出不同年份污染物在评价范围内的污染物浓度增量。重金属污染物随废气污染源排放进入环境空气后,根据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重金属将进入厂区周围土壤中。结合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所得重金属在厂界外网格的总沉积量,预测环境空气重金属总沉积量极大值在预测范围内对土壤重金属年输入量的贡献值和预测值见5.2.5-4表5.2.5-4不同年份评价范围内表层土壤中污染物变化情况预测表预测因子持续年份背景值mg/kg贡献值mg/kg预测值mg/kg标准值mg/kg达标情况铅110.90.02251267210.92251267800达标510.90.11255977211.01255977达标10.90.22511236911.12511237达标10.90.33765779211.23765779达标2010.90.45019604111.35019604达标2310.90.51772544911.41772545达标汞10.1850.0473370650.23233706538达标50.1850.2366777810.421677781达标0.1850.4733404740.658340474达标0.1850.7099880830.894988083达标200.1850.9466206061.131620606达标230.1851.0885790041.273579004达标本项目总服务期22.23年,采用土壤中污染物累积模式计算生产期第1~23年土壤中相应重金属污染物输入量预测值。由预测结果可知,工程通过废气排放途径排放的铅、汞在土壤中第23年预测贡献值分别为0.517725449mg/kg、0.662073813mg/kg,累积第23年土壤铅、汞背景值后,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要求。垂直入渗对土壤的预测与评价项目实施后,由于严格按照要求采取防渗措施,在正常状况下生产废水不会泄漏进入土壤,因此,垂直入渗造成土壤污染主要为非正常状况下,生产废水从各废水池池底垂直渗入土壤,废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根据前文,综合分析本项目尾矿库防渗结构破裂,发生事故泄漏,具有污染隐蔽不容易发现等特点,污染物垂直入渗对土壤造成影响,因此,本项目垂直入渗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对尾矿库渗水下渗进行预测。每季度对地下水进行监测,从而判定c(z,t)=0t=0,L≤z<0B.非连续点源的影响。Hydrus-1d非饱和带水分运移模拟预测软件,只考虑污染物在非饱和带图5.2.5-1溶质运移模型选择界面图(4)模型概化泄漏情景概化:由于尾矿库回水池底部发生泄漏后,不容易被发现,从风险最大的角度,将泄漏源概化为持续源。①边界条件:模型上边界为尾矿库底部,概化为稳定的污染物定水头补给边界,下边界概化为自由排泄边界。图5.2.5-2模型边界条件设置图②土壤概念模型: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土壤模型总深度平均按100m。模型剖分按1m间隔,共100个节点。在模型中设置6个观测点位,编号N1~N6,分别位于-1m、-5m、-10m、-15m、-50m、-100m深处。图5.2.5-2模型结构图(5)预测参数根据美国国家盐分实验室(U.S.SalinityLaboratory)通过室内或田间脱湿试验完成的一个非饱和土壤水力性质的数据库UNSODA获得。该数据库汇集了从砂土到粘土共11种不同质地土壤(粒径为2mm以下)、554个样品的水分特征曲线、水力传导率和土壤水扩散度、颗粒大小分布、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物理性质的数据。参数来源为Hydrus软件自带的砂的经验参数值及区域内土壤检测结果。预测模型具体参数见表5.2.5-5。表5.2.5-5土壤水力参数表土壤层次(m)质地Qr[-]Qs[-]α(cm-1)nKs(cm/d)经验参数1土壤密度(g/cm3)Kd0~100砂0.0450.430.1452.6871.2表5.2.5-6非正常状况下土壤预测因子及源强序号污染物浓度(mg/L)1汞0.01032铬0.02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污染物等随着泄漏的废水进入土壤中图5.2.5-3土壤中汞运移预测结果图图5.2.5-4土壤中铬运移预测结果图防渗结构防渗性能的检查,保证防渗措施有效不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5.2.5-7。表5.2.5-7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占地规模(20.1218)hm2敏感目标信息敏感目标(/)、方位(/)、距离(/)影响途径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全部污染物重金属特征因子重金属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Ⅰ类☑;Ⅱ类□;类□;类□敏感程度敏感□;较感敏□;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内容资料收集理化特性现状监测点位占地范围内占地范围外深度表层样点位1个2个0~0.2m柱状样点位3个0个0~3m现状监测因子基本45项及pH、石油烃、土壤理化特性(现场记录颜色、结构、质地、砂砾含量等;实验室测定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现状评价评价因子基本45项及pH、石油烃、土壤理化特性(现场记录颜色、结构、质地、砂砾含量等;实验室测定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及孔隙度)评价标准GB15618☑;GB36600☑;表D.1□;表D.2□;其他()现状评价结论监测点各项土壤指标监测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影响预测预测因子汞、铬、铅预测方法附录E☑;附录F□;其他()预测分析内容重点预测评价建设项目对占地范围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累积影响,并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兼顾对占地范围内的影响预测。土壤环境影响分析可定性或半定量地说明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及趋势。建设项目导致土地沙化等影响的程度。预测结论达标结论:a)☑;b)□;c)□不达标结论:a)□;b)□防治措施防控措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区;源头控制区;过程防控区;其他()跟踪监测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重点影响区附近pH值、铜、铅、锌、砷、镉、铬、汞、镍5年/次信息公开指标pH值、铜、铅、锌、砷、镉、铬、汞、镍,土壤理化特性(现场记录颜色、结构、质地、砂砾含量等;实验室测定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及孔隙度)评价结论本项目在施工期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来源于非正常工况下的废水泄漏,在工程做好定期监测、严格执行本次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注1:“□”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注2:需要分别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级工作的,分别填写自查表。5.2.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尾矿砂、除尘灰、废布袋(除尘器)、回用水池底泥、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废油桶)、废药剂及包装物、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底泥及生活垃圾。尾矿砂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尾矿砂对选矿厂来说是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其排放量相对较大,矿渣的危害与利用价值,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与性质。本工程选矿厂尾矿砂产生量约497.15495t/d(29829.297t/60d,99430.99t/200d)。尾矿经浓缩压滤后,通过管道运输至尾矿库内堆存。根据工程分析中3.6.4章节可知,本项目设计单位应从严要求按照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场所设计,尾矿库底底层铺设两布一膜防渗层,上、下覆0.2m土料保护层,保证渗透系数≤10-7cm/s。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防渗要求。采用复合土工膜全尾矿库铺设,形成闭路防渗,防止尾矿污水从场区底部、坝底流失造成环境污染,使尾矿库的地基防渗性能达到1.0×10-7cm/s要求。为防止污水向地下渗漏,构筑物采用两布一膜的防渗方式进行防渗。防渗层规格为250g/m²无纺土工布、1.0mm厚HDPE膜、400g/m²无纺土工布。材料性能指标及抽检测试方法应符合CJ/T234-2006。尾矿库库底及岸坡均采用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敷设土工膜时,首先清除库底杂物平整场地,由下至上依次铺设50mm细颗粒沙土垫层一层,两布一膜(上层土工布250g/㎡,膜厚1.0mm,下层土工布400g/㎡)。尾矿库防渗可以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防渗要求。除尘灰、废布袋、生产回水底泥等对环境的影响分析选矿厂除尘器收集除尘灰35.554t/60d,118.513t/200d。属一般固废(代码900-099-S17),可作为物料返回工艺流程,回用于选矿生产工艺,不外排。本项目废布袋产生量约为0.5t/60d,1.5t/200d,该部分固废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代码900-099-S59),集中收集后定期外售综合利用。本项目生产回水池底泥量为115.74t/60d,385.80t/200d,该部分固废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代码900-099-S07),生产回水池底泥定期清理,送至尾矿库堆存。因此,除尘灰、废布袋、生产回水底泥等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82t/60d,19.4t/200d,代码生活区设置垃圾收集箱,生活垃圾设封闭垃圾箱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采矿区防渗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项目区内不设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无污染风险。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本项目实验室废液900-047-49,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本项目60d产生废药剂包装袋约0.15t/a,废药剂0.03t/a,共0.18t/a;本项目200d产生废包装袋约0.5t/a,废药剂0.1t/a,共0.6t/a,属于危险废物,代码900-047-49,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5.2.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该项目运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区占地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使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也使生物组分自身的异质性构成发生改变,导致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降低,其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也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项目区本身植被种类较稀疏,且降低的幅度较小,自然体系对这个改变是可以承受的。从维护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的角度看,生态影响是可以接受的。项目建设对植被资源影响分析(2)工程占地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