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_第1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_第2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_第3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_第4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并记住概念、公式的内涵,习题巩固是学好物理的秘籍!

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懂得为明天策划奋斗的

人永远不会被饿饭,相信同学们都不会饿饭!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

度)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336

mm和微米umolkm=10m,lm=10dm,ldm=10cm,lcm=10mm,lmni=10um,Im=lOu

m,lm=109nm,1u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比秒大的单位有,年、月、日、天,小

时和分钟,其中1年=365天,lh=60min,lmin=60s;

3.在选择刻度尺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又叫精确度);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刻度尺的位置要

放正,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用其它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最左

端,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平行;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4.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

又要记录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

免、不能被消灭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

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等;

6.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日出日落指的就是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汽车在高速路上飞快的驶过是指汽车在做

机械运动,原因是汽车相对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

7.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

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任何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

通常在选择参照物时要以方便问题的研究而定,如果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

通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8.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如果两物体同速、同向,则相对静止;

9.进行100m比赛,其中周围的观众采用了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

较运动员跑步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采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了比较谁运

动感的最快;

10.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公式是V=S/T;

1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只有单位一致的才

能相比较;

12.苏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在日常生活中常用km/h,其中

Im/s=3.6km/h;

13.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

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14.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V¥=S总/T总;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

制)

1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

声源;唱歌时同学的声带在振动;瀑布发出声音是由于流水冲击下面的石头,青

蛙发声时气囊在振动;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

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

/秒之间。《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

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

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16.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此时若在音叉旁边放置一个悬挂着的乒乓球,

会发现乒乓球在跳动。在这个试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不便于观察的振动

放大。其中乒乓球还可以用其它物品来替代,这些替代品的共同特点是轻质且弹

性好;

17.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上有空气,空气是可

以传声的,所以在地球表面我们可以随意交谈而在月球上不能;

1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

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

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义IO'm/s。"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19.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

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的,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的;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

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20.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

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

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

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

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

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5『1/2。

2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

过听小骨和其它组织将传给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耳就听到声音了;

22.声音经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

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声音的传导方式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

种;

23.双耳可以根据声音来辨别发声体的位置,这是因为声音到两只耳朵的距

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及其它特征一般也就不同,人们利

用这些差异作为基础,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叫双耳效应;

24.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

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尖和刺耳都是音调高的表现。物体1秒钟振动的次

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物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发声体的长短和松

紧有关,发声体越短,越紧,音调就越高;

25.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至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

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

26.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此外响度还与发声体距离的远近也有关系,离声源越远,

响度就越小;

27.用手做成喇叭状和用纸筒喊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发散,使声音的损失少一

些,这样喊话效果好;

28.不同的发声体在发声时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音色也不同。音色是由

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9.闻声知人是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的是响度;高音歌唱

家则指音调。

30.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它会

令人心烦意乱,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

噪声;

31.噪声是城市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分为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居民污染

三个部分;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

染。

32.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微弱的声音;为

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

贝,为了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3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频率适当的声源,2.有传声的介质,3.在人耳

处有一定的强度有完好的听觉系统,三者缺一不可;控制噪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着手: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或防止噪声的产生(消),2.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

传播(吸).3.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隔);即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

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4.超声波的应用: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声呐利

用系统发出超声波,测出超声波返回的时间,查的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

公式S=VT/2求出海水的深度;

3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实例:听广播获得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情,

铁路工人利用锤子敲击铁轨从异常声音中发现故障,声呐,回声定位,超声波测

速,次声监测等等;此外声音还能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打结石、清洗钟表和牙

齿,次声武器,爆炸声可以把门窗震碎;

36.蝙蝠发出超声波和能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

离,这叫回声定位;

37.在雷电交加的夜里,电光一闪,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雷声经过地面、

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形成的。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融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38.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我国常

使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符号是℃,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3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由玻璃壳、毛细管、

玻璃泡、刻度及液体构成,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0.温度计的量程是指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是指温度计的最

小的一格代表的温度值。

41.温度计的制作过程是: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把次温度值100等分,每一份就代表1℃;

4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2.待示数稳

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

触。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可以离

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必须甩动,直至温度下降。

43.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

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和玻璃管做

细共同目的是使读数更加准确。

4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放热;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5.具有固定熔点的固体称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是温度保

持不变。

46.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

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要放热;

47.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

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每种液体沸腾时

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沸腾

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48.水的沸腾现象:加热后杯底及侧壁的水变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沸腾前杯

底及侧壁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变小(因为上层的水温度比下边低,气泡上升

过程不断的放出热量给水,本身液化一部分,所以气泡变小),破裂,沸腾前水温

升得越高,水面跑出水蒸气越多;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

气泡上升体积变大(因为沸腾后整个水温度都一样了,气泡上升过程中不存在放

热液化现象,但离水面越近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所以体积越来越大)到达水

面破裂,温度保持不变。

4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

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的快慢;

50.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5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比如

衣柜里放置预防蛀虫的卫生球变小了,碘、蔡、干冰、冰、金属鸨、冰冻的湿衣

服变干;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此过程要放热,比如冬天的

早晨霜打枝头,碘蒸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气态鸨;

52.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

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

态变化形成的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

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雾和云

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

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

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

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落时

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

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凝固),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

熔化成水,同时,由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有一部分凝结为水,并彼

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

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

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第四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53.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电灯和蜡烛都是光源,月亮钻石

和镜子都不是光源;

5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

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

线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

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55.光的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射击时瞄准的三点

一线,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等等;

56.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声音,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

快;

57.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C=3X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c/4,

玻璃中为2c/3。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表示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

58.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现象。一切物体都能反射

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反射角;

59.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即:“三线共面,法线居

中,两角相等”。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6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入射点

发生反射;最终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61.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的平面,反射光也是平行的射出,这种现象叫镜

面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平面时反射光不在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现

象叫漫反射。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两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是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镜面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我们选

用大小一样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6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

的距离,像的左右与物体的左右关系是相反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

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64.实像是指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虚像是指没

有实际光线到达,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

呈现的像;

65.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和潜望镜都是平面镜的应用的例子;

66.凸面镜也叫凸镜,凸镜是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镜对光线起发散

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生活中常用来扩大视野比如汽车后视镜;凹

面镜也叫凹镜,凹镜是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

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6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射折射。插入水中的筷

子看起来变弯了,鱼缸里的鱼看起来变大了,在岸上看到鱼变浅了,玻璃砖后面

的港币错位了都是折射过程中会成虚像的缘故;

68.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

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局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

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保持不变。当光从其它介

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69.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

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

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7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71.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有一条红橙黄绿蓝脏紫等颜色组成的光

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7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成白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

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是黑色;

7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

射的色光决定的;

74.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成红橙

黄绿蓝脏紫等几种颜色,把它们按此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些色光都能引起

视觉,称为可见光。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虽然不能引起视觉,但有显著的能

量辐射,我们把它成为红外线。红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热作用,物体温度越高,

辐射红外线越强,比如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探测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等等;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

强,比如:医院里用紫外线灯来消毒,紫外线防伪等等;太阳是紫外线的重要来

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有益;过量的紫外

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

第党章透镜及其应向(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75.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凸透

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

用;

76.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

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

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跟主光轴平

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

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铲

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77.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焦点处,凸透镜有两个

焦点,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7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相机的距离比较远,

像是倒立缩小的;

79.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近,像是倒立

放大的,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80.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把放大镜放在物体和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

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81.能够成实像的有照相机和投影仪;能够成虚像的有平(凹凸)面镜和放

大镜;

82.探究凸透镜成像所需要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光具座)、

火柴等等;实验步骤是: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它

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把蜡烛放在2f以外某一位置,移动

光屏,直到屏幕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

距;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处,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像,

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4.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f而小于2f

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

倒,测出物距和像距;5.把蜡烛放在小于f的某一位置,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和

虚实;

8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1.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在f和2f之间,比如照相机;2.当物距大于f而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像距大于2f,比如投影仪;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

大于物距,比如放大镜;可以把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为: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

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4.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

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5.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者是眼球在前

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处时变成模糊的光斑。

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86.通常我们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平时所说的眼镜片的度数等

于镜片的焦度的100倍;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远视眼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87.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

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这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一样,目镜的作用则是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看到微小的物体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

放大倍数的乘积;

88.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

像原理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望远镜所成的像比原来的

物体小,但它增大了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觉,这样就看清物体了;此外天文

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

89.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们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物质是由分子组

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量很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几乎没有质

量的带负电的在很大的空间里绕原子核作高速运转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

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现代科学表明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

夸克组成的;

90.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有

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液态物质的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分

子间作用力较小,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就像课间教室

里的学生;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大,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

性,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9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lt=103Kg,lKg=103g,lg=103mg;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

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92.测量质量的仪器室天平,常见的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使用天平时要

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祛码时要用镶子,不能

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物品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上,可以用纸或烧杯承接,使之分开;

93.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祛码应当按照由大到小的顺

序,如果在调换祛码时发现添加最小的祛码嫌多,而取出又嫌少,这时应当采取

移动游码的方法使天平恢复平衡;

94.使用天平测书的简要步骤:1.拿出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2.将游码

拨到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3.把

书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书的质量,用镜子向右盘里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

上所对的刻度值;4.测量完成后,应收拾好器材;

95.在正确的称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的示数;

96.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P表示,单位是kg/m\P

=m/volg/cm3=103Kg/m3,lm3=103dm3,ldm3=103cm3,lcm3=103mm3,lm3=106cm3;ll=103

ml,lml=lcm3;

97.水的密度是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In?的水的质量是103Kg;

98.在计算的阶梯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

字说明写出来,数字后边还要带上正确的单位;

99.4C时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和低于此温度时,水的密度都会越来越小,

我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100.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间接测量质量;量筒的刻度是均匀

的而量杯的不均匀;

101.密度比水大的物体,用量筒并借助于水测体积比较方便,在测一些密度

比水小、不能自动没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时可以用针压法和沉锤法进行测量;

第七章力(力;弹力;重力)

10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就必然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

加了这种力的作用,通常把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叫做施力物

体,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在对他的施力物体有

同样大小的力的作用,这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3.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

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04.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就叫力的图示;

105.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比如捡起地上的球扔出

去,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比赛时,守门员可以接住对方球员

射入球门的球,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比如驾驶

员转动方向盘时汽车要转弯;3.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比如用力拉弓,弓会

变弯;

106.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

要相互接触并且在接触处必须产生形变,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

力;;

107.5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刻度

盘、弹簧、指针和挂钩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型

变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108.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看清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和分度

值;检查指针于零刻度是否对齐,要调节至对齐(校零);3.测量时要使指针内的

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4.轻拉秤

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

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9.由于地球的就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受

到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约等于9.8N/kg;

用公式表示为G=m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10.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

它的几何中心;重心是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等效作用点,它不一定在物体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牛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111.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

的;

11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

律;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但实际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找不到的,实际中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

113.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就说这

两个力彼此平衡,其中一个力叫做另一个力的平衡力;

11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两个力彼此作

用与对方,即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而互为平衡的两个力不但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外,两个力的受力物体还必须相同;

115.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里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

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

力相同;

116.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17.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所受的外力相等(用平衡力的原理去求);

118.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力,3.变滚动

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一些,2.减小压

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加润滑油,在两表面间形成油膜,使它们互不接触,

5.是摩擦表面脱离接触;

119.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的试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大小相等,

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压强;液体、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0.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该公式不仅适用

于固体,还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12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正)压力;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X104Pao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是1.

5X104N;

122.单位换算:lm2=100dm2;1dm2=100cm2=102cm2,lcm2=100mm2,lm2=10000

cm2=104cm2;

123.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壁和容器底以及浸在液体内部的物体

产生压强,液体内部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都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是P=Pgh,

计算时,一定要使用国际单位;

12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125.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

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

液面总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126.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是因为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

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27.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约为76cm

水银柱;约为101300pa;

128.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

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

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1nm。原理分

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

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结论:大气压

Po=76OmmHg=76cmHg=LOlXlO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说明:A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

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

度变长。

129.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L01X105pa。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压强,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

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

冬天比夏天高。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130.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若水银气压

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

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131.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常用于高压锅、

除糖汁中水分。

132.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

大压强越小。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下列就是生活中应

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

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133.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水泵在启用前,需往泵壳里装满水

才能正常抽水;

134.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拥有完善的供养系统和完备

的医疗急救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135.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具有流动性;在液体和气

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应用)

136.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具有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所

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还与液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F=P

gv,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137.计算浮力方法:①称量法: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②压力差

法:F向上一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漂浮、悬浮时,常用二力

平衡的知识求浮力FMGO④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

体积时常用F浮=6排或F浮=。液丫排go⑤知道物体质量时常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

力。

138.浸在液体中的物体: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2.当浮力等于

重力时物体会悬浮或漂浮;3.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139.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流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140.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

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三、同

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四、漂浮物体浸入

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五、将

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141.浮力的利用:1.轮船靠得是漂浮条件的应用。轮船是使密度大于水的材

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嫄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

开液体的重力G排;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轮船和货物共重G。2.潜水艇的下潜和

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3.汽艇和飞艇靠充气或放气来实现浮沉;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氢

气或热空气。

142.八密度计是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密度计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

计直立在液体中。密度计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143.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

做匀速直线运动)。(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转化)

144.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做功必须具备的

条件。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功德单位焦耳符

号是J,U=lNmo

14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46.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叫做

有用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

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叫做总功。计算公式:n=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147.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用符号W表示,

公式是P=W/t。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s。

148.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

越大。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

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

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149.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

能。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

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

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50.动能和势能的统称为机械能。即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单位是J。动

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

不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15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支点到动力

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152.在力的作用下,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转动状态,称为杠杆处于

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

153.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

出力臂。

154.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

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费力杠杆;

155.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

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56.轴随滑轮一起转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还要多移动距离;

157.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不但可以省力,

还能改变力的方向。就是要多移动距离(不能省距离);

158.使用滑轮组时,有n股绳子绕过动滑轮,提起重物所需要的力就是重物

和动滑轮总重的n分之一;若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

nh;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n倍;

159.由轮和轴组成,能够绕固定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叫轮轴,使用轮轴可以

省力,也可以费力;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省力,当动力作用在轴上时费力;斜面

也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第十三章内能(分子的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T°m来度量。

2.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3.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

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

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

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液、

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

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分子间存在间隙,①当分子间的

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②dVr时,引力V斥力,斥力起主

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③d>r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

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④当d>10i•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

可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

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5.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物体

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物体的内能还与物

体材料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

大;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

小;

7.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

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

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

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

体的内能越大。③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

能不同。④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

能也可能不同。

9.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

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

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10.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是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存在状态改

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就改变。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

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1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对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效果上是相

同的。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做功改变内

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而热传递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

12.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

△E)o钻木取火是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13.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

分传递的现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1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不一定吸热。如:钻木

取火,摩擦生热;热量是一个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水沸腾,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

不变;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内能

增加也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15.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

错误的,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热量是过程量,它伴

随着热传递的过程,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与温度的变化有关,而与温度没有直接

关系;

16.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

“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17.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

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

的物理量。

18.水的比热容为4.2XKT"(kg・℃),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为4.2X103J

19.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水的比热容大常来调节气温、

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20.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飞111(1;-to)=cm4t,其中,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

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J/(kg・℃;m是质量;to是初始温度(初温);

t是后来的温度(末温)。At:是温度改变量,吸热升温时:t-to,放热降

温时:/\t=t-t0o不计热损失时热平衡方程是Q吸=Q放。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1.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利用内能来做功,

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热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将燃料燃烧

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

油机和柴油机。

23.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

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

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4.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

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公式:Q=mq(q为热值)。实际中,常

利用Q吸=0放即cm(t-to)=nqm'联合解题。

25.酒精的热值是3.OXIO’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0X107Jo煤气的热值是3.9Xl()7j/m3,它表示:1m'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9X107Jo

26.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

输。

27.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

效率。公式:n=W有用/Q总=W有用/qm。

28.汽油机和柴油的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一个工

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都经历吸气、压缩、做功和排

气四个冲程,做功1次。他们的差别是汽油机顶部有一个火花塞、吸入汽油与空

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点燃方式,效率低而柴油机顶部有一个喷油嘴、吸入空气、

采用压燃式,效率高;汽油机主要用于小型汽车、摩托车而柴油机主要用于载重

汽车、大型拖拉机。

29.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

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

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30.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

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

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1.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

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

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

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

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

量的总量保持不变O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两种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测量;串并

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3.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和轻质球等都属于轻小物体。

3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是因为不

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

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是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是负电荷。

36.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也叫电量。单位是库仑,用C表示。

37.198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

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le=1.6X1019Co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8.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验电器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构成,验电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39.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①如果物体所带正、

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

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

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

电性。

40.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都

是导体,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41.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

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4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

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4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

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

绝缘体。

4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

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

缚变为自由电荷。

4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酸、

碱、盐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46.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存在的

大量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是负电荷,根据运动的相对性,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

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47.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它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

量。用符号I表示,,I=Q/t,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lA=1000mAlmA=1000

nA,lA=103mA=106uA

48.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仪器,使用时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电

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

的最大测量值。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

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

—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

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

大量程的电流表。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

流值;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

极上。

49.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作电源,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

干电池和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电池

光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0.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51.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

52.通路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是断开的电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

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短路。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

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3.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作电路。电

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工作的设备;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

电路;导线起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54.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55.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开关控制整个电路。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

器都是串联电路;

56.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作并联电路,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

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

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都是并联电路;

57.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

器短路等现象。

58.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要分叉。常采用电流流径法来把非标准电路

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

59.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

电器的控制作用,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流经该干路的所有用电器,支路

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60.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它说包含的各支

路的电流之和;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电压;串并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