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_第1页
初中生物复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_第2页
初中生物复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_第3页
初中生物复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_第4页
初中生物复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本章综合解说

本章内容概览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生命能在生物圈中延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本章内容在

上一章阐述了生命个体水平上的延续、发展之后,进一步从基因水平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本章教

材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我们认知规律的统一,抓住“基因”这一关键词,以基因为线索贯穿全章。本

章依次介绍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亲代基因传递到子代的过程,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

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性别遗传问题,最后,在认识生物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提出生物

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这样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

本章教材注重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我们主动探究,自主获得知

识、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重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注意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1.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3.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5.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6.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

7.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8.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产生原因及应用。

难点:

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特点及意义。

2.孟德尔碗豆杂交实验的解释。

3.如何根据性状的表现来推断生物的基因组成。

4.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本章学法点津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控制遗传与变异的遗传物质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人们对

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在

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也应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首先弄清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然后探讨性状的控制、

性状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与规律及性别决定。

本章内容主要从理论上阐述遗传与变异的原理,较为抽象,学习时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积

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探究等活动。要勤于动脑,充分利用教材上生动、直观的图片和有关资料、数据,

还要善于与同学交流合作。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你一定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很多的转基因食品是通过转基因作物加工制作而成的。我国农业部已

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番茄、马铃薯、玉米、水稻等。它们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作物

的产量,改变了农作物的品质。然而,现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却有着巨大的分歧,最引人注目

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那么,什么是基因呢?它和生物性状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ORGANIC:天然的GMO:转基因的

图721-1

学习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相关知识链接

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

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控制的。DNA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个片

段,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24页)

五头牛都由同一头成年牛的体细胞克隆而来,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知识点一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实现的。

1.遗传

(1)概念:亲子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

(2)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亲是双眼皮,儿子也是双眼皮。

2.变异

(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2)举例: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点拨

①遗传强调的是“亲子间”性状的相似性,而变异除了强调“亲子间”的差异,还有“子代个体间”的差

异。

②遗传的实质是生物通过生殖过程的基因传递,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内因;变异促进了生物的

进化和发展。

③遗传是相对的,而变异是绝对的。

例1千百年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现今的瓜和豆的单株产量比以前的高了许多,这说明生物

体具有()

A.适应性和应激性B.生长和发育的特性

C.遗传和变异现象D.恒定性和可变性

【答案】C

【解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指的是亲代和子代间的相似性,这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现象。而现今的

瓜、豆和以前的瓜、豆在产量上有了很大的差异,指的是亲子间的差异,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知识点二生物的性状

1.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全解

(1)教材插图展示了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和皱粒)、番茄果实的颜色(红色和黄色)、兔的毛色

(黑色和白色)、鸡冠的形状(玫瑰冠和单冠),这些都属于生物的性状,而且同一性状都有不同的表

现形式。

(2)人体也有许多的相对性状,如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大拇

指能向背侧弯曲和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等(图7-2-1-2),这些都是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形态特征,

都是人的性状。

图721-2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观察上述性状,将调查结果记入下述表格,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双单能

遗传不能大拇指能向背大拇指不能向背

有耳垂无耳垂眼眼卷

性状卷舌侧弯曲侧弯曲

皮皮舌

调查

人数

比例

(见教材第26页)

1.遗传学上把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统称为性状。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与黄色、家兔毛的黑色与白色、

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等。

3.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不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如肉眼仅能观察到某些形态结构、

行为特征,无法观察到生物体的某些生理特征等。

4.提示:父母的许多性状往往会在我们身上出现,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我们有许多

性状与父母不同,这说明生物的性状存在变异。

5.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2.性状

(1)概念: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举例:任何生物都具有许许多多的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苹果的颜色、形状、大小,

人的脸型、高矮等;有的是生理特性,如苹果的味道、人的血型等;有的是行为方式,如人惯用左手

或右手、动物的食草特性等。

(3)特点:有些性状通过肉眼能看到,有些性状靠肉眼是看不到的;生物的性状是相对稳定的,

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但也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3.相对性状(重点难点)

(1)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注意

相对性状不一定只有两种表现形式,有的生物的相对性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山羊的黑毛、白

毛、褐毛、灰毛等互为相对性状。

(2)举例:番茄果实的红色与黄色、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鸡的光腿与毛腿、小麦穗的有芒与无

芒。

规律总结

如何判断相对性状?

①一般采用排除法:先按同种生物,再按同一性状,最后按不同表现形式,逐一排除。

②要抓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两个相同”即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即不同表现形式。

如兔子的黑毛和白毛,描述的是同种生物——兔子、同一性状——兔毛的颜色,而且有黑色和白色两

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是一对相对性状。

例2(2015•安徽淮北)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B.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C.兔的黑毛和直毛

D.人的A、B、AB、O血型

【答案】C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番茄果皮颜色这一

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鸡的玫瑰冠和单冠,是鸡的鸡冠形状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兔的黑毛和直

毛,是兔毛的颜色和形状,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人的A、B、AB、O血型,是人的不同血型,

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知识点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重点)

1.教材第27页“资料分析”全解(转基因鼠的启示)

(1)转基因超级鼠概述: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美国的两个实验小组共

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科学家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地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里,

并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输卵管,结果使生出的小鼠变成了超级鼠,这是因为小鼠获得了大鼠的生

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出生的对照小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这项研究

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实验过程(如图7-2-1-3)

图721-3

讨论

(见教材第27页)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到小鼠的基因

组中,培育出的小鼠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表现出了转入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

控制的。

例3科学家梦想将高粱的高产基因、固氮菌的固氨基因一并转入水稻,并使其在水稻中表达。若梦想

成真,这不仅提高产量,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绿色环保低成本优质生产。你认为这种转基因技

术的基本原理是()

A.基因控制性状

B.性状控制基因

C.基因就是性状

D.基因与性状无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可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入相

应的基因,使生物表现出某种性状。

3.性状的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大家熟悉的青萝

卜,地上部分显示绿色,地下部分显示白色,尽管细胞中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但是这两部分所

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地上部分有光照,能合成叶绿素,显示绿色,而地下部分不见光,不能合成叶绿

素,显示白色。生物体的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出了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4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

毛,这说明()

A.环境改变了生物的基因

B.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控制

C.生物的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D.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生物性状的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正常的喜马拉雅兔体毛

是白色的,这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置一块冰后,长出黑毛,说明

在环境的作用下,兔的毛色这一性状发生了改变。

4.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1)转基因技术

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转移到其他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

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2)转基因生物

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转移到其他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生物就可能表现

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样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①转基因食品:又称现代生物技术食品,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将供体基因植入

受体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后生产的食品原料、成品及食品添加剂,使其在营养品质、

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②转基因药品:如科学家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胰岛素基因成功地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程如图7-2-1-4所示。

切开大肠杆菌将人腴岛素基因

的环状DNA连接到大肠杆菌

的环状DNA中

将新的环状

DNA转入大筛选出可腌

质杆菌「大肠以生产以

杆菌岛素的大

肠杆菌系2

图7-2-1-4

③转基因农作物: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等。

④转基因动物:如转基因牛、转基因猪等。

例5(2015•济南)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抱杆菌中能够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成功

培育出了一系列抗虫棉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该项生物技

术属于()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D.细胞工程

【答案】B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转入到其他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并引起

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例1(2015•四川自贡)关于性状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每一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性状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D.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

【答案】A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有的性状能用肉眼观察到,如有耳

垂和无耳垂、双眼皮和单眼皮等,有的性状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如人的血型。

题型二生物性状的表现

例2正常情况下,生活在苔原地区的雷鸟,冬季的体色为白色(夏季为褐色),以适应冬季多雪的环境,

但是若有一年不下雪,雷鸟的体色也变成白色,反而容易被敌害发现。这个事例说明()

A.雷鸟的毛色不能够稳定遗传

B.基因对性状的表达起决定作用

C.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D.环境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根本因素

【答案】B

【解析】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与白雪皑皑的环境一致,以免被敌害发现,

这是体内的基因决定的性状,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若当年不降雪或者降雪过晚,白色的体色会使雷

鸟容易被敌害发现,表明雷鸟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也说明雷鸟的这种性状的表达不是由环境决定

的,而是基因起着决定性作用。

题型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例3(2016•山东荷泽)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下面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的是克隆技术②可以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③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④可以

说明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说明生物的性状

是由基因控制的,此过程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亲子间的相似性取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小鼠)f将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核未融合

的受精卵的卵细胞细胞核或精子

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细胞核内f将已导入了大鼠生长

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

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基因控

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八概念I转基因的输卵管中f在子宫内发育,最终

制生物过程产出

性状蚓的性状转基与鼠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相对的启示转基因

同表现形式性状

鼠的性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出生的小鼠的

状变化蛉速度快2二3倍,体积大1假

转基因食品基因控制

生物的性状生物性状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转基因药品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表现

?环境影响性状的表现

转基因生物

易误易混警示

误认为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的控制

性状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生物的性状主要受基因控制,同时性状的

表现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有一种沙漠蜥蜴,在体温28℃时体色呈灰绿色,随着体温的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超

过35℃时则呈现艳丽的黄色。这一事实表明()

A.蜥蜴的体色调节体温

B.蜥蜴的体温能改变体内的基因,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C.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D.蜥蜴改变体色吸引异性

【答案】C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性状的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沙漠蜥蜴的体色是由

体内基因控制合成的色素决定的。温度不同,体色表现不同,是因为温度影响了体内色素的合成,这

是环境对性状影响的结果。因此,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合提升训练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着()

A.变异B.进化C.遗传D.繁殖

【答案】A

【解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现象。

2.(教材内容全解例2变式)(2015•云南)人的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有酒窝和无酒窝B.身高和体重

C.双眼皮和单眼皮D.有耳垂和无耳垂

【答案】B

3.(2015•江苏盐城)菜市场上的草莓有多种口味,决定其口味不同的是()

A.基因B.环境C.肥料D.土壤

【答案】A

【解析】草莓的口味属于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肥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只是对草莓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草莓的不同口味是由其体内

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4.研究人员把抗除草剂的基因连接到玉米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玉米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能力。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存在于生物细胞的DNA分子上

C.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D.玉米具有了抗除草剂的能力是应用了嫁接技术

【答案】A

【解析】抗除草剂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技术转移到玉米细胞的DNA分子上后,玉米就具有了抗除草

剂基因控制的性状一抗除草剂的能力,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此事例无法说明基因存在

于生物细胞的DNA分子上,也不能说明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玉米抗除草剂能力的获得是应用了转

基因技术,不是应用了嫁接技术。

5.科学工作者将一种普通(产量不高)的矮秆(抗倒伏能力强)小麦与一种高产的高秆(抗倒伏

能力差)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在后代中出现了普通高秆、普通矮秆、高产高秆、高产矮秆四种类型

的小麦,选出其中的高产矮秆植株进行繁殖和培育,再经过若干代的选择培育后便得到高产矮秆的新

品种小麦。请回答:

(1)题中涉及的小麦性状有,相对性状有。

(2)为了实现高产抗倒伏,你将选择类型的小麦品种进一步推广。

(3)亲子间的相似性叫做o

(4)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普通高秆和高产矮秆的新类型,这种现象叫做。

【答案】(1)矮秆、高秆、高产、普通矮秆与高秆、普通与高产(2)高产矮秆(3)遗传(4)

变异

6.图7-2-1-5是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控制这个性状的

基因是

(2)注射过的受精卵发育成转基因超级鼠,而未受注射的受精卵发育成

鼠。

(3)由此可知,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给后代的是。

(4)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运用的是哪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它的出生有什么意义?

【答案】(1)个体大小大鼠生长激素基因(2)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普通(3)基因(4)转基因

技术。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外源基因可以导入动物体内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

作用。转基因技术为成功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动物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教材练习解析

1.(1)V【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父母将基因传递给子女,子女就会表现出与父母相似

的性状。

(2)V【解析】生物的基因组成不同,性状的表现可能就会不同。

(3)V【解析】控制性状的基因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子代在基因的控制下就会表现与亲代相

似的性状。

2.C【解析】生物的某些性状用肉眼是观察不到的,特别是内部结构方面、内在的生理特性等。

3.D【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A项不属于同种生物,C项不

属于同一性状,B项是同种表现形式。

4.有些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西藏与北京结球甘蓝的基因相同,但两

地的环境不同,导致结球甘蓝的叶球大小不同。可以将引种到西藏的结球甘蓝再引种回北京,看其叶

球的大小。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观察图7-2-2-1所示照片中的一对母女,你发现了什么?哇,女儿长得太像妈妈了!这种情况在我

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子女长得和父母非常像,说明父母的基因传递给了

子女,那么父母体内成千上万的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给子女的呢?

图722-1

学习目标导航

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相关知识链接

1.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它携带着控制细

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数目先复制加倍,然后形态和数目相回的两份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

胞中。

3.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的蜃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29页)

提示:精子和卵细胞各携带了父方和母方的一半核遗传物质(或核基因),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

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的子代个体,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知识点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1.性状的遗传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在生物体的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因此,性状

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性生殖过程中,子代是由亲代的精子和卵细

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子代和亲代的联系就是精子和卵细胞。因此,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

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DNA

(1)概述:DNA又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DNA

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拓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表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只有少数病毒(如

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值得注意

的是,任何一种生物,其遗传物质是固定的,要么是DNA,要么是RNA,不存在主要、次要之分。

(2)形态结构:DNA分子呈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这样的结构也称为

双螺旋结构。

3.基因

(1)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作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

不同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分别控制着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如有的基因控制着人眼

皮的单双,有的基因控制着人的血型等。

4.染色体

(1)概念: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染色体(或染色质)。

(2)组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构成(如图7-2-2-2所示)。细胞核内的DNA

分子和它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染色体上。

图7-222

(3)存在形式: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而且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

的。例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马的体细胞中含有32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12

对染色体。

5.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重点)

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中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在生物体细胞

中,染色体成对存在,DNA分子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

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可用图7-2-2-3

图7-223

拓展

①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如人的生殖

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均不成对)、23个DNA分子(均不成对),含有数万个基因(均不成对)。

②同一物种染色体的数目是稳定不变的,如果缺少或增多,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可能出现异常,导

致遗传病,甚至死亡。

③基因并不是DNA分子上的任意一个片段,DNA分子中还有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例1(2015•福州)图7-2-2-4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7-2-2-4

A.细胞核、基因、性状B.基因、细胞核、性状

C.细胞核、性状、基因D.基因、性状、细胞核

【解析】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

的片段是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A

6.教材第30页“观察与思考”全解

(1)教材图示是一个女性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染色体可通过特殊染色清楚地辨别出来。图

中一共有46条染色体,每两条形态、大小相似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共有23对。在人体内,染色体

是成对存在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成对的染色体不但形态、大小相似,在相对位置上所染成的颜色

也相似。

(2)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组成,DNA分子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呈规则的双螺

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

讨论

(见教材第30页)

1.46条,研究者将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按照形态、大小等特征的相似性整理排列成对,每对染色

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不是,每条染色体上不同区域的颜色不同,表明其成分上的差异,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要

远远多于颜色区域数目。

3.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DNA是遗传物质,基因是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

A片段。

4.不同颜色的区段可以表示染色体上分布着不同的基因。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

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

知识点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问题的发现

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如何保持一定的数目而没有增加或减少呢?最初的时候,人们认为生殖

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和体细胞一样,都是成对存在的。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时,染色体数就会翻一番,发育成的子代新个体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成倍增加,DNA和基因也成倍

增加。这样下去,生物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就会越来越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人来说,虽然代代

相传,但是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只有23对染色体,基因数也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2.科学家的研究

(1)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在对体细胞里只有两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

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两条染色体(由每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为两对染色体。

(2)1890-1891年,科学家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重点难点)

(1)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中,这样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

一条进入生殖细胞中。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3对,而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

数只有23条。

(2)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与卵细胞内的染色体配对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

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的数目。例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精子中的23条染色体和卵细胞中

的23条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形成23对染色体,这和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由受精卵发

育形成的子代新个体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就和原来的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如图7-2-2

-5所示),这样就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规律总结

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体细胞一生殖细胞一受精卵一新个体

2nn2n2n

(注:生物种类不同,"的数值不同)

例2(2015•湖南张家界)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

B.人类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

C.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

D.人类受精卵中有23对染色体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

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卵细胞、精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

3条、23条、23对;人类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目为0。

【答案】C

4.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重点)

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

生殖细胞中,因此,精子和卵细胞内的基因也是体细胞的一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成单的基因又

恢复这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因此,受精卵内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由受精卵发育

形成的子代就会表现出父母双方的性状。

5.教材第32页“插图”全解(图7-1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若父方和母方的体细胞中只有一对染色体,则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

不同生殖细胞中,即生殖细胞内只有一条染色体。当精子和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

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形成一对染色体,即受精卵以及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新个体的体细

胞中都含有一对染色体,如图7-2-24所示,在每对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成对的基因。

图722-6

例3如图7-2-2-7是人生殖过程中的一对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7-227

A.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半

B.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C.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

D.子代中只具有父亲或母亲的基因,表现出父亲或者母亲的性状

【解析】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精子的细

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因此受精卵细胞核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生殖

过程中,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子代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

亲、另一个来自母亲,子代表现出父亲或者母亲的性状。

【答案】D

点拨

亲代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与亲

代细胞相同,这样通过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例1(2016•山东东营)如图7-2-2-8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图7-2-2-8

A.3和4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2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1的变化最明显

D.每种生物细胞内1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

【答案】A

【解析】图中1是染色体,2是DNA,3是蛋白质,4是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含有特

定的遗传信息;DNA分子上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在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每种生物

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例2(2015•福建龙岩)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B.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

C.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

D.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答案】D

【解析】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

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

含有多个基因。

题型二基因(染色体)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例3图7-2-2-9是母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其携带基因示意图,其产生的卵细胞示意图为()

图722-9

7-2-2-10

【答案】A

【解析】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母方的两对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

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卵细胞。

例4图7-2-2-11甲表示人的生殖过程,图乙表示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

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7-2-2-11

(1)人的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3条、和0

(2)图甲中所示的①②③过程分别发生在人体的哪些生殖器官中?①;②

(3)由图乙可知,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女儿的A基因来

自,a基因来自。由此可见,生物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一个来

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从而使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

【答案】(1)23条23对(2)睾丸卵巢输卵管(3)一半父亲母亲

【解析】(1)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有23对,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时减半,是23条;形成受精卵时,精

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受精卵中有23对染色体,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2)男

性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人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3)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一半。受精卵形成时,精子与卵细胞中的基因结

合配对,这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父方(染色体成对2")一

结蚪JNA精子(染色体数减半〃)[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基因在亲基因经精母方(染色体成对2n)一

左良控制生物的性咨一基因基因、DNAf卵细胞(染色体数减半”)一一

子代间的子或卵细

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和染色体

传递,胞的传递、受精卵(染色体成对2”)

分子组成,体细胞中成对

存在,染色体,/•新个体像;色体成对2n)一

易误易混警示

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而且成对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

分开,精子或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精

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其内的染色体组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水

平。

例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变化是()

A.2n—2nf2nB.n-n^-n

C.n^-2n-nD.2n->-n—2n

【答案】D

【解析】在同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且成对存在。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

n,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为%即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经

过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2no

2.误认为性状是通过生殖过程直接传递的

性状本身不会直接传递给子代,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

基因传递给子代,再由基因控制子代性状的表现,即生殖细胞是联系上下代之间的“桥梁

例2小明通过调查发现,自己的外貌有些与父亲相似,有些与母亲相似。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明调查的是形态结构特征

B.小明调查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C.小明既有父亲的基因,又有母亲的基因

D.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直接传递给了小明

【答案】D

【解析】小明调查的是外貌,这是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父母都把自己的一部

分基因传递给了小明,小明就长的既像父亲,又像母亲;父母传递给小明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

是性状。

综合提升训练

1.(2015•山东德州)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

B.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

D.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中少一半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C项错误。

2.人的正常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有关该细胞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的数量关系,表

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DNA>基因B.染色体<DNA<基因

C.染色体=DNA<基因D.染色体=DNA>基因

【答案】C

【解析】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体,它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

子组成的。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般情况下,一条

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故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的数量关系为:染色体=DNA<基因。

3.(典型例题剖析例2变式)(2015•四川德阳)下列有关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A.DNA上有很多的片段,每个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B.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中一般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C.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

D.每个DNA分子中含有很多个基因

【答案】A

【解析】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为基

因。在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人的体细胞中

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

4.(典型例题剖析例3变式)图7-2-2-12中能正确表示生殖细胞的是()

ABCD

图7-2-2-12

【答案】D

【解析】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

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在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

存在的。

5.马和驴交配产下骡。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64条,而驴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66条,

根据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的传递规律,骡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64条B.66条C.65条D.130条

【答案】C

【解析】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

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马的体细胞中有64条染色体,生殖

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驴的体细胞中有66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因此,马和驴

交配产下的骡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65条。

6.蒙蒙和楚楚是姐妹,她们之间所表现的性状有许多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A.她们从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细胞中所获得的基因不同

B.她们的生活环境和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同

C.她们的父母亲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A

【解析】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成对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

细胞中。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往往不同,因此,子代从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细胞中所获得的

基因不同。

7.如图7-2-2-13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将其

填写完整:

叵用亘丝叵]卫^__

11'-----11~~染色体广_A回

।蛋白质।嘘^

图7-2-2-13

①是;②是;③是O

【答案】性状DNA细胞核

8.(典型例题剖析例4变式)图7-2-2-14表示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