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直南教联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直南教联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直南教联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直南教联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直南教联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直南教联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年级/班级:八年级试卷标题: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直南教联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共10题,每题2分)要求: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残酷(kù)暴虐(nüè)沸腾(fèi)

B.纷扰(fēn)挑剔(tiāo)恣意(zì)沉湎(miǎn)

C.恣睢(zì)沉寂(jì)沥尽(lì)沉默(mò)

D.沉着(zhè)沉默(mò)沸腾(fèi)残忍(rěn)2.下列加点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沉着沸腾沥尽沉默

B.沉着沸腾沥尽沉寂

C.沉着沸腾沥净沉寂

D.沉着沸腾沥净沉默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B.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学校组织了“走进家乡”的实践活动。

C.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精神。

D.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浪费水电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C.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从不骄傲自满。

D.她的演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沸腾沉着沥尽沉默

B.沸腾沉着沥净沉寂

C.沉着沸腾沥净沉寂

D.沉着沸腾沸腾沉寂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

B.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

C.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

D.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了“绿色校园”活动。

B.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精神。

C.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D.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浪费水电等。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C.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从不骄傲自满。

D.她的演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沸腾沉着沸腾沉寂

B.沸腾沉着沸腾沉寂

C.沉着沸腾沸腾沉寂

D.沉着沸腾沸腾沉寂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

B.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

C.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

D.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二、古诗文阅读(共5题,每题5分)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各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之间

B.因之以饥谨:连年灾荒

C.端章甫:戴礼帽,穿礼服

D.愿学焉:愿意学习(2)下列对文中加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B.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C.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富足。

D.愿学焉。——愿意学习。(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B.子路主张治理国家,曾皙主张礼乐教化,公西华主张参与国家大事,孔子主张各司其职。

C.孔子通过对话,了解四位弟子的志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D.文中通过描写孔子的言行,展现了孔子谦虚、仁爱的品质。(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描写登高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B.诗歌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C.诗歌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D.诗歌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忧愁。(2)下列对这首诗的炼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急”字,形象地描绘了猿猴的哀鸣声。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落叶飘零的景象。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字,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D.“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白发苍苍的形象。(3)下列对这首诗的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风”、“天”、“猿”、“鸟”、“落木”、“长江”等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意境。

B.诗歌中的“风”、“天”、“猿”、“鸟”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C.诗歌中的“落木”、“长江”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诗歌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意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忧愁。三、现代文阅读(共5题,每题5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去南京的途中,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不能走路,只好雇一辆人力车。我背着书包,跟在父亲的后面。走到一个地方,父亲忽然说:“我进来看看。”我赶紧转身,看见父亲已经爬上那座月台,他的背影混在来来往往的人里,忽然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见面的机会渐渐少了。我每回到家里,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便想起祖母;看见父亲,便想起他微胖的背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起路来,喘着气,拖着重重的脚。他走路的姿势,很可笑。但他的背影,却使人感到很亲切。他的背影,使我怀念起童年的时光,怀念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B.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

C.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关心儿子的成长。

D.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B.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

C.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关心儿子的成长。

D.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B.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

C.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关心儿子的成长。

D.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B.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

C.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关心儿子的成长。

D.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B.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

C.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关心儿子的成长。

D.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四、作文(共1题,5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速度,而在乎坚持。”这句话启示我们,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请你以“坚持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2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3年10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车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火星车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材料二: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高原鼠兔”的动物,它具有独特的适应高原环境的生理特征。这一发现为研究高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线索。材料三: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1)请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任选一个材料,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认识。六、名著阅读(共1题,2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名著,完成下列各题。《骆驼祥子》(1)请简要概括祥子的形象特点。(2)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3)请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基础知识1.答案:C

解析:A项中“炽热”应为“chì”,“残酷”应为“kù”,“暴虐”应为“nüè”,“沸腾”应为“fèi”;B项中“纷扰”应为“fēn”,“挑剔”应为“tiāo”,“恣意”应为“zì”,“沉湎”应为“miǎn”;C项中“恣睢”应为“zì”,“沉寂”应为“jì”,“沥尽”应为“lì”,“沉默”应为“mò”;D项中“沉着”应为“zhè”,“沉默”应为“mò”,“沸腾”应为“fèi”,“残忍”应为“rěn”。故选C。2.答案:B

解析:A项中“沸腾”应为“沸腾”,“沉着”应为“沉着”,“沥尽”应为“沥尽”,“沉默”应为“沉默”;B项中“沸腾”应为“沸腾”,“沉着”应为“沉着”,“沥尽”应为“沥尽”,“沉寂”应为“沉寂”;C项中“沸腾”应为“沸腾”,“沉着”应为“沉着”,“沥净”应为“沥净”,“沉寂”应为“沉寂”;D项中“沉着”应为“沉着”,“沸腾”应为“沸腾”,“沥净”应为“沥净”,“沉默”应为“沉默”。故选B。3.答案:D

解析:A项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B项中“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学校组织了‘走进家乡’的实践活动。”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C项中“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D项中“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浪费水电等。”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故选D。4.答案:C

解析:A项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语使用正确;B项中“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成语使用正确;C项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从不骄傲自满。”成语使用不正确,应为“名列前茅”;D项中“她的演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5.答案:A

解析:A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沸腾”没有错别字;B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沉寂”中“沉寂”应为“沉寂”;C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沉寂”中“沉寂”应为“沉寂”;D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沉寂”中“沉寂”应为“沉寂”。故选A。6.答案:C

解析:A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正确;B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应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C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应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故选C。7.答案:D

解析:A项中“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了‘绿色校园’活动。”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B项中“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C项中“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D项中“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浪费水电等。”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故选D。8.答案:C

解析:A项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语使用正确;B项中“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成语使用正确;C项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从不骄傲自满。”成语使用不正确,应为“名列前茅”;D项中“她的演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9.答案:A

解析:A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沸腾”没有错别字;B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沉寂”中“沉寂”应为“沉寂”;C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沉寂”中“沉寂”应为“沉寂”;D项中“沸腾沸腾沸腾沉寂”中“沉寂”应为“沉寂”。故选A。10.答案:C

解析:A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正确;B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应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C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项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应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楷模。”。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11.答案:D

解析:A项中“摄乎大国之间”解释正确;B项中“因之以饥谨”解释正确;C项中“端章甫”解释正确;D项中“愿学焉”解释不正确,应为“愿意学习”。故选D。12.答案:B

解析:A项中“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正确;B项中“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翻译不正确,应为“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C项中“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翻译正确;D项中“愿学焉。”翻译正确。故选B。13.答案:B

解析:A项中“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概括正确;B项中“子路主张治理国家,曾皙主张礼乐教化,公西华主张参与国家大事,孔子主张各司其职。”概括不正确,应为“子路主张治理国家,曾皙主张礼乐教化,公西华主张参与国家大事,孔子主张各司其职。”;C项中“孔子通过对话,了解四位弟子的志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期望。”概括正确;D项中“文中通过描写孔子的言行,展现了孔子谦虚、仁爱的品质。”概括正确。故选B。(二)诗歌14.答案:A

解析:A项中“诗歌通过描写登高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赏析不正确,应为“诗歌通过描写登高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B项中“诗歌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赏析正确;C项中“诗歌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赏析正确;D项中“诗歌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忧愁。”赏析正确。故选A。15.答案:D

解析:A项中“‘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急’字,形象地描绘了猿猴的哀鸣声。”炼字分析正确;B项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落叶飘零的景象。”炼字分析正确;C项中“‘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字,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孤独感。”炼字分析正确;D项中“‘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白发苍苍的形象。”炼字分析不正确,应为“‘繁’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故选D。16.答案:B

解析:A项中“诗歌中的‘风’、‘天’、‘猿’、‘鸟’、‘落木’、‘长江’等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意象分析正确;B项中“诗歌中的‘风’、‘天’、‘猿’、‘鸟’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意象分析不正确,应为“诗歌中的‘风’、‘天’、‘猿’、‘鸟’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C项中“诗歌中的‘落木’、‘长江’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意象分析正确;D项中“诗歌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意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忧愁。”意象分析正确。故选B。三、现代文阅读17.答案:D

解析:A项中“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理解正确;B项中“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理解不正确,应为“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C项中“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关心儿子的成长。”理解正确;D项中“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理解正确。故选D。18.答案:D

解析:A项中“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赏析正确;B项中“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赏析不正确,应为“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和照顾无微不至。”;C项中“文章中的‘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