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1页
曹刿论战(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2页
曹刿论战(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3页
曹刿论战(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4页
曹刿论战(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5曹刿论战

(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咒宰相李

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

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

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着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滴©欲退保江陵,颖士

日:“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⑥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滔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淆w团:人名。⑤遽:匆忙。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B.颖士不举/及郡下,里太守

C.颖士阴申柳并曰/此中人谓云D.机不久矣/无丝竹之机耳

2.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涛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

(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

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

5.两军阵前“公将戡之”,鲁庄公①—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廖草庐”,刘备

三次到草庐②—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6.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

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

【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

7.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

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

的理解。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_________

理解:

8.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

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

(2023•甘肃天水•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

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

沟湖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⑧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

沟湖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②渔: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9.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不能察(2)夫大国,难测也

(3)其城郢高(4)则民怨上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便人视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便于秦

B.夫陈,小国也,画蓄积多狼亦黠矣,项顷刻两毙

C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兴兵伐书,陈可取也辍耕本垄上

1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划两处)

其城郭高沟油深蓄积多也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13.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乙】文中陈国因为""(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

(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嵋(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

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

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空谷传咱,哀转久绝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4折蛇行,明灭可见

(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遂用之/逐迷,不复得路

C.战则请从/靖从吏夜归

D.里席地不容间也/故余里愚,卒获有所闻

16.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

1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o

19.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

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

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持®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

“吾己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

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

【注释】①掩(ji):牵制。

20.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

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

(3)一鼓年气____________

(4)乃里各持一把茅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吾视甚辙乱苦军始集

B.必/分人以火攻

C.乃入见不先攻一营

D.彼竭我盈故克之已晓破之之术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24.“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与陆逊的看法不同,陆逊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对敌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023•湖北恩施•统考一模)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

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

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

2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即克,公问其故既:

(3)单于素闻广贤素:

(4)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号马善:

27.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之。

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得李广必生致之。

2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所叙之事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甲文(1)______军事才能卓越

乙文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2)______

3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佯死”,见“旁有胡儿骑善

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o

(2023•山东荷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派②

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日:“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

海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荆庄王:楚庄王。②涮(xil):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疲乏,疲劳。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又何闻焉______________

②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摩______________

④荆庄王欲伐陈

3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必以分人

B.乃入见/乃悟前狼假寐

C.公将驰之/兴兵伐之

D.敢逐之/何政

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城郭高,沟湖深,则民力罢矣。

34.阅读上面两文,完成下面填空。

①从[甲]文鲁国取胜和[乙]文陈国失败中可以看出,要想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因素是:。

②[甲]文中鲁庄公和[乙]文中荆庄王的相似之处在于:。

3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从曹刿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

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

故。惟荀罄①之拔②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

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营(yi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

速。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将融之()

②彼竭我尊()

③,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跳()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8.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39.你认为《曹刿论战》一文,“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40.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2023•湖北恩施•统考二模)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部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

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①,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②适交,参佐®咸以

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

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

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

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选自《百战奇略•信战》)

【注释】①十二更下:即十分之二的将士换防离去。②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③参佐:参谋人员。

4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间

(2)虽不能察,必以情情

(3)参佐感以贼众强盛咸

(4)一战大克克

4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划两处)

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

4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

44.【甲】【乙】两文重在刻画曹刿和诸葛亮的决策,对战争的场面却寥寥几笔,这体现了作者在材料

处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45.【甲】【乙】两文都记述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分别分析鲁国和蜀国取胜的原因。

(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常?”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值。"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

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顽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

以言徇物以色假©人。里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⑤不动,得丧若[,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颁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追求。③假:看待、对待。④人主:君主。⑤毁

誉:毁谤和称赞。

4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B.又何间罩湖中罩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C.得丧若丁而或长烟厂空(《岳阳楼记》)

D.虽对人主故里有名马(《马说》)

47.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4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

49.【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50.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2023•湖北黄冈•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

曹玮用兵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

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

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

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语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日:“吾知虏己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

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选摘自《梦溪笔谈》)

5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小惠未懑

②神弗磺也

③玮侦虏兵去以远

④玮又使人谕之

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54.用“/”划分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划两处)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5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两文中相关论述看,文中战斗之所以能取得

胜利,政治方面的原因是,军事方面的原因是后发制人,很有谋略,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

原因是______

(2023•山东荷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②,惧其侵轶⑧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

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④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

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⑤逐之。衷⑥戎师,前后击之,

尽殖⑦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注释】①徒:步兵。②车:车兵。③侵轶:从后面突然袭击。④覆:伏兵。⑤祝聃:郑国大夫。⑥

衷:中断,截断。⑦殖(yi):杀死。

5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公将歌之______________

②必以情_____________

③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

④审戎师_____________

5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郑伯御之

B.登轼而望之使勇画无刚者尝寇

C.君为三覆以待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战于长勺行者休于树

5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

60.曹刿、公子突二人有着不同的身份境遇,却都同样有着赤诚的报国之心,请结合文段内容分别说

说这种品质在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专题35曹刿论战

(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咒宰相李

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

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

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着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滴©欲退保江陵,颖士

日:“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⑥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滔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淆w团:人名。⑤遽:匆忙。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B.颖士不举/及郡下,里太守

C.颖士阴申柳并曰/此中人谓云D.机不久矣/无丝竹之机耳

2.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涛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

【答案】1.D2.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意

思正确即可)3.C4.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萧颖士无

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消分析形势。②都有政治远见。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消退兵。③都对愚妄浅薄

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

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食者”的不屑。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只,只是;

B.到;

C.告诉;

D.叛乱/扰乱;

故选Do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此句中得分点有:肉食者,身居高位要职的人。御,抵御。居厉害。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意思是: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

坚守,则大势即去。故断为: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故选C。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曹刿身为平民,为君

主出谋划策;“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

取天下笑乎?”写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消分析形势。

②都有政治远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写曹刿认为

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襄阳乃天

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写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

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消退兵。

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

对抗敌人,轻敌自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

食者”的不屑。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

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

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

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

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

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

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

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

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

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

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禄山反叛以后,萧颖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

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当地节度使

源淆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颍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

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治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

(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

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

5.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廖草庐”,刘备

三次到草庐②—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6.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L

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

【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

7.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

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

的理解。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

8.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

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

【答案】5.击鼓进军拜访6.当权者目光短浅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

为先帝奔走效劳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

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的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8.示例一:面对强敌压境,曹刿深知“肉食者

鄙”的现状,战前主动进见,战中从容应敌,他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值得我学习。示例二:我

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

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公将鼓之”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

“三顾草庐”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

“肉食者鄙”重点词有:肉食者,指当权者;鄙,见识短浅。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重点词:由,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