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带答案202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答案:D。解析: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是杜威,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小林知道偷拿东西不对,但忍不住,说明其缺乏道德意志。3.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①幼儿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成人教育⑤高等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我国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不属于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的范畴。4.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孙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张老师用钟表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体现了直观性原则。5.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答案: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6.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答案:B。解析: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教师表扬小明,班上其他同学看到小明被表扬后也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属于替代强化。7.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答案: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学生根据古诗的描述在头脑中呈现景象,属于再造想象。8.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A.零迁移B.逆向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答案:D。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对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有促进作用,属于正迁移。9.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幸福感答案:A。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小英帮助小勇辅导功课,符合道德标准,她感到快乐属于道德感。10.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A.全体学生B.有行为障碍学生C.学业成绩差的学生D.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答案:A。解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1.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练习法C.演示法D.参观法答案:C。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张老师展示动物脚印图片,属于演示法。12.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利于()A.系统的知识传授B.因材施教C.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教学管理答案:B。解析:班级授课制强调集体教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13.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A.绝对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甄别评价D.相对评价答案:B。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各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14.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课程表虽有明确呈现,但它所蕴含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等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属于隐性课程。15.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D。解析:同第14题,学校通过各种媒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属于隐性课程。16.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属于国家课程。17.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A.故事导入B.情境导入C.悬念导入D.直接导入答案:C。解析: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林老师通过提问“生日能借吗”等问题,设置悬念,属于悬念导入。18.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答案:A。解析: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规模较小,学校主要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19.《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答案: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虽然具体内容可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但课程性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20.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答案:D。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曹老师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遵循了该原则。21.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进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A.复式教学B.现场教学C.个别教学D.课堂教学答案:B。解析: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到路口观察交通标志,属于现场教学。22.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是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A。解析: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眼睛干涩、夜盲症等。23.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面,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A.注意分散B.注意起伏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B。解析:注意起伏是指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注视棱台框架时注意反复变化,属于注意起伏。24.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言行举止了解其内心世界,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25.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A.独立型B.依存型C.整体型D.系列型答案:A。解析:场独立型的人在认知过程中,较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倾向于以自己内部的参照为依据来对事物做出判断。26.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斯金纳C.班杜拉D.桑代克答案:C。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27.小涛认为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运气好。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A.稳定、外在、可控归因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D.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答案:B。解析:运气属于不稳定、外在、不可控的归因。28.明确指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卢梭的《爱弥儿》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漫话》答案:C。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29.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A.平等性B.层次性C.辅助性D.从属性答案:A。解析: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具有平等地位,共同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30.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答案:B。解析: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课程,《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内容,属于广域课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题)1.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答:(1)针对性。评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等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特之处,避免千篇一律。(2)全面性。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3)客观性。评语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4)鼓励性。要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简洁性。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生僻的词汇。2.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如班级风气、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的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家庭情况、社区环境、课外生活的安排等。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答:(1)遗传。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4.简述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答:(1)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开始。(2)检查复习。主要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3)讲授新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4)巩固新教材。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5)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学习能力。5.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答:(1)全面性。要全面查找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避免遗漏重要信息。(2)准确性。确保所检索的文献准确无误,引用的文献资料具有可靠性。(3)针对性。围绕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提高检索效率。(4)新颖性。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优先选择近期的文献。(5)批判性。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6.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答:(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丰富的表象,为创造想象提供素材。(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3)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经验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越强,创造想象就越容易展开。(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作。(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如组织科技制作、绘画比赛等活动。7.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答:(1)家访。教师到学生家中进行访问,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在家表现。(2)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工作安排。(3)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4)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促进家校沟通。(5)电话、短信、微信等联系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保持信息畅通。(6)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课堂教学、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8.简述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答:(1)行政管理方法。通过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等手段进行管理,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2)法律方法。运用教育法律法规来管理学校,保证学校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3)思想教育方法。通过说服、引导、激励等方式,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如奖励、惩罚等,以提高管理效率。(5)学术方法。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科研促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9.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答:(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低年级学生多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对学习结果、学习的意义等间接兴趣增强。(2)兴趣广度不断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小学生的兴趣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学习、游戏、文体活动等多个方面,但往往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3)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容易变化,到高年级,兴趣相对稳定一些。(4)兴趣效能性不断提高。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兴趣能够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兴趣的效能性逐渐提高。1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答:(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创造性。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育机智地处理突发情况,体现了劳动的创造性。(3)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4)长期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教师劳动的成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5)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示范性。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5题)1.材料: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小学老师感慨地说:“如今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可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却不少。他们经常在课上或课下问我一些问题,令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小学老师。比如,我在讲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知识时,有的孩子就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对这样的问题,我还能勉强回答,但是有些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姓,有的小朋友跟妈妈姓?’‘我能成为齐天大圣吗?’‘你喜欢熊大还是熊二?’我当时就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1)请分析该教师困惑的原因。(2)如果你是该教师,你将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答:(1)该教师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超出了教师传统教学内容的范围。②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全面,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跨学科、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知识来解答。③教师可能没有掌握应对学生独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感到不知所措。④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认识到小学生提问的特点和价值,把不能回答问题视为自己不适合当老师的表现。(2)如果我是该教师,会这样对待这些问题:①保持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提问是一种积极的行为。②对于能回答的问题,认真准确地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③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坦诚地告诉学生自己暂时不知道答案,但会和学生一起去寻找答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其他老师或专业人士等方式来解决问题。④利用学生的问题,开展拓展性教学活动。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⑤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2.材料: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一个学生举手后,沈老师便十分投入地领着这个学生一字一句地读。读了几遍之后,沈老师又问:“还有谁想美美地读?”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了,沈老师又领着这个学生读了几遍。这时,教室里已经有不少同学在交头接耳,甚至有些调皮的学生开始做鬼脸了。沈老师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继续领着一个又一个学生美美地读。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沈老师才结束了这堂课。问题:(1)请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评析沈老师的教学行为。(2)如果你是沈老师,你会如何改进?答:(1)从教学方法角度看,沈老师采用了朗读法进行教学,这有助于学生感受雪景的美,培养语感。但沈老师在运用朗读法时存在不足,过于注重个别学生的朗读,没有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从教学组织形式角度看,沈老师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方式,虽然能关注到个别学生的朗读情况,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只针对少数学生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无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学习和锻炼,使得课堂秩序逐渐混乱,教学效率低下。(2)如果我是沈老师,会这样改进: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除了朗读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想象等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②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在让个别学生朗读后,可以组织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等形式,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③关注课堂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当发现学生出现交头接耳等情况时,要及时引导,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出现教学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3.材料: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冷眼旁观。大概这两名学生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冲突。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这时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并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发生类似的事了。问题:(1)请评析该教师的处理方式。(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答:(1)该教师的处理方式非常恰当。教师没有急于介入学生的冲突,而是选择冷眼旁观,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行为的不当,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在学生冷静下来后,教师没有直接批评指责,而是用幽默的语言缓解气氛,引导学生认识到冲突的不良影响。最后,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权利,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保持冷静。在冲突发生时,教师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情绪化处理问题,以免激化矛盾。②观察情况。不要急于介入,先观察冲突的起因、发展和学生的表现,了解事情的全貌。③引导反思。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冲突的危害。④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商量解决冲突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适时介入和引导。如果学生无法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冲突。⑥事后跟进。冲突解决后,要关注学生的后续表现,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类似冲突再次发生。4.材料:王老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要做奥特曼那样的人!”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王老师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说:“奥特曼是正义的化身,他能为了保护地球和人类而战斗。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你觉得奥特曼和落花生、苹果、石榴有什么相似或不同之处呢?”这个学生想了想,认真地说:“奥特曼和落花生一样,都是默默为大家做贡献;和苹果、石榴一样,都很勇敢,能展示自己的力量。”王老师听后,赞许地点点头,说:“说得真好!大家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做人的道理。”接着,课堂又回到了热烈的讨论中。问题:(1)请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答:(1)王老师的教学行为值得称赞。当学生提出意外的观点“要做奥特曼那样的人”时,王老师没有批评指责,而是保持冷静,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奥特曼与课文中的落花生、苹果、石榴进行比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讨论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暖碟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新疆第二医学院《林产化工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工程学院《工程估价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国显微放大摄影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早餐麦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塔给水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省凤凰县中考一模地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文丘利涡街流量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境外融资报告
- 氰化物中毒危害及预防
- 2025年昆明市高三语文三诊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连云港2025年连云港市赣榆区事业单位招聘3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临沂市罗庄区兴罗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武汉四调)
- 人工智能设计伦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品管圈PDCA获奖案例-提高压疮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新中考考试平台-考生端V2.0使用手册
- 办公生活区临时设施施工方案
- 博世中国14Q价值流的14条质量原则
- 空调保养维修紧急事件防范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