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人物描写一组
将课
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课型讲读课文时间3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喝、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鸽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
已后、登时”等词语。
教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目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
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重点
教学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
难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
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
谁?简单说说理由。
(1)自我思考,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意志坚强的刘伯承,勇武过人的武松,廉洁清正的方志敏……在
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导入课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
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并试着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
的人物形象的。(板书课题:13.人物描写一组。)
3.整体介绍:《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
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
导入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
又不尽相同。
4.揭示主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
跤》(板书: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
5.简介《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1961年底发表,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6.简介作者:
徐光耀(1925—),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
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亲们呐……》《小
兵张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
不死的河》等。
7.谈话导入:
“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
述了小嘎子在老健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
军战士的过程。下面这个片段写的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公鸡鸽架: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课文中是指小嘎子
和胖墩儿已做好摔跤准备,就像两只即将争斗在一起的公鸡一样。
(2)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形容精神振奋。
(3)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4)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5)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6)趁势:利用有利的形势(做某事);就势。
(7)仰面朝天: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情景。
2.自由读文: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把句子画出来,圈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
态的词,反复读,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
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语言描写)
新课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语言、动作。)
教学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
①爽快、无所谓惧一一“是吗?”“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板书: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a.语言描写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这样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
思想。
b.语言的描写与动作、神态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品德、性格。
c.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等方面的
特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明。②动作敏捷一一跳、退、闪、脱、叉(板书:动
作描写)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
一搂。(心理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板书:心理描写。)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从“一向”“手疾眼快”“从不单
凭力气”等词语感受到小嘎子机智、灵活的特点。)
(3)教师小结: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
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
牛劲儿”的胖墩儿。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
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课
文插图,字幕出示: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动作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有气势,谁也不服谁,谁
也不怕谁。)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
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心理活动、神态、动作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它能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更充实。
心理描写要求抓住人物的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
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
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
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
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
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板书:争强好胜、
机敏、富有心计)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
破绽。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从“塌、合、鼓”这些动作描写中
感受到小胖墩儿的沉着稳重,也能感受到他经验丰富。)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心理活动。)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等的写作手法,
叫做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同样要求生动、具体、细致。要完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
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小嘎子的机灵、敏捷、
有智谋;小胖墩儿的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板书:沉稳、憨厚老实)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表现出当时场面激烈。
5.朗读全文,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四、了解写法,学以致用
1.小组交流,总结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长整理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准确、细致的动作描写: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
单褂儿,(叉)着腰说……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
(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
(2)动作中穿插心理活动描写: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
一搂。……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小嘎子已有
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3)恰如其分的神态描写:
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4)语言描写:
,,要不一一摔跤。”“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
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5)巧用修辞方法:
……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鸽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围着
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用了比喻词形容动作,使动作更加生动、形象。)
3.同学们,老师也准备了一段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话。你们想一想,
课文和这一段相比,好在哪里呢?
4.教师小结: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
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
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
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
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
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
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5.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视频片段。
6.运用写法,以评促写。
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次比赛或游戏的一个片段。如,扳手腕、打篮
球等。
五、课堂总结,互相交流,深化认识
1.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
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
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2.互相交流,深化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阅读,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
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小结
(小嘎子: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诚实、
及拓
老实等等。)
展延
(2)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喜欢小嘎子,因为他聪明、活泼、调皮、
伸
顽皮、灵活;学会小胖墩儿,因为他沉稳、憨厚、诚实、老实。)
(3)在课文中作者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
胖墩儿沉稳,憨厚。谁能回忆一下,作者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学生回忆,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六、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
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
代人。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
成电视连续剧。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也可以观看有关的影视作品。
板书
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
《宇宙风》。小说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这部小说大
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
经典作品。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2.作者简介: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本名舒庆
导入
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牛天赐传》《骆
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
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3.谈话揭题:祥子是《骆驼祥子》一书的灵魂人物,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
年轻时的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一一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
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中的“他”就是祥子。(板书课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老舍祥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铸成颤骨伤疤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要求。
(1)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
讨论。
(3)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
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新课3.再读课文,思考:样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教学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形象
导语: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题目为后人所加。小说讲述了普通
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本文所选片段中的“他,
就是指祥子。那么,样子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祥子
外貌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特点。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课文中的插图,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己经很大很高,虽然肢
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
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作者通过对样子装束、体态、身段的素描,准确而真实地表
现了祥子身体的健壮,性格的朴实、充满生气。(板书:体态、性格健壮、朴实、
充满生气)
(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
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
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
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这部分课文通过祥子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描
写表现了祥子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从中也能感受到祥子的自豪和充满信心。(板
书:装束、体态、性格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
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朴实憨厚)
1.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文中插图,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
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
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额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一一小时候在树
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一段人物素描,几乎是没有任何修饰,却细腻逼真,如
在目前。(板书:人物素描细腻逼真)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
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
的内心世界。描写时应有一定顺序。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缙然锻
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这段话通过对样子心理活动的描写
表现了样子的健壮、充满生气,从“结实硬棒”能看出他对自己体能的信心。(板书:
体力、性格)
(3)“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
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
比喻成了一棵树,生动形象地把样子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展现于我们的眼前。表
达了作者对祥子的赞美一一健壮、朴实、充满生气。(板书: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朗读中与作者一同欣赏这个旧中国
的北京人力车夫。
5.播放有关影视作品的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课堂四、课堂小结,鼓励阅读
小结老舍善于写人,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
及拓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老舍也说:
展延“《骆驼祥子》可以朗读,他的语言是活的。”
伸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这部小说,。
板书
内容
第三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导入
1.课文录音及动漫视频。
2.教师简介:我们刚刚欣赏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这部小说里,
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当时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严监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有钱的吝啬鬼。课文这个片段描写的是严监
生临死前的情形。(板书:两茎灯草临死前的严监生)
3.简介作者及《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他不追求功名,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
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对当时读书人和其他各色人等进行了生动的刻
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其中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成为“千古绝
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解决生词,感知课文内容。
监生侄子喉咙吐痰舅爷揩泪诸亲六眷
2.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
利。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4.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谁?(严监生)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吝啬)
5.学生自读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小组交流。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小组交流: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
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
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并小结。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新课……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教学(1)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严监生的病
一天比一天重,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但是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
着两个指头。)(板书: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总”字能不能去掉?(不能。)为什么?(由“总”字能让人体会到严监生垂
死挣扎的时间之长。)
(3)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奄奄一息、生命垂
危、危在旦息……)
(4)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联系
下文说一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灯盏里有两茎灯草,恐怕浪费了油。)
(5)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灯里点着两茎
灯草,浪费油啊!)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灯盏里有两茎灯
草,赶快挑掉一茎,不要浪费油啊!)
(6)作者主要描写了严监生的什么?(板书:动作)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
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7)请同学们反复读这段话,思考感悟,并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作者用犀利的
笔法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登时就
没了气。(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学生自由阅读这段描写,思考在这段话中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严监生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与大侄子的交流:(板书: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
②与二侄子的交流:(板书:把两眼睁得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
紧了。——神态、动作)
③与奶妈的交流:(板书: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一一神态、动作)
④与赵氏的交流:(板书: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一一动作)
(4)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4.自由朗读全文,在朗读中通过对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严监生当时的心理。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课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
课堂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小结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
及拓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延2.拓展延伸:
伸吴敬梓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
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激发阅读:
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儒林外史》。
14.刷子李
刷子李课型讲读课文•
课题2课时
时间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教学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教学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揭题: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不普通的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刷
子李)
2.交流解题:“刷子李”是一个人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
导入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了解这个人是个粉刷匠。)
3.引发思考:像这样会粉刷的人里有很多姓李的人,这些人都能称为“刷子李”吗?
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他又“奇”在哪呢?(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4.简介出处: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
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
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
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5.简介作者
冯骥才,中国知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
花烟斗》等。
6简.介写作背景
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居,性格迥然相区别,然而,
燕赵之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盐,风俗习惯强悍。近一百多年来,列举所有中华大
灾大难,没有一个不首当其冲,于是产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然在显赫上层,另外
在市井民间。作者听的很多,长记在心,所以,作者随想随记,描绘了解放以前出
现的社会风土人情;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最后写成一书,名为《俗世奇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2)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3)绝活: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绝技。
(4)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5)派头:气派(多含贬义)。
(6)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7)悠然:悠闲的样子。
(8)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新课(9)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教学(10)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
(11)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12)难堪:难为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互相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
艺为话题。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
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最让人叫绝的
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
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
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
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
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
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2.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表明人物身份及其技术之高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通过曹小三的所见、所闻证明“刷子李”名不虚传。
课堂
小结四、课堂总结,布置预习
及拓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刷子李的“奇”。
展延2.请同学们课下自己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伸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
导入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一一刷子李,
并且一起走近这位奇人,从他刷墙的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等方面见识了他的高
超技艺。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形象的。
二、细读课文,感受形象,品味写法。
1.问题引学:刷子李练得一手刷墙的绝技,作者是怎样描写他技艺高超的呢?请同
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______”画出直接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写下
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通过描写刷墙的规矩表现人物形象一一技艺高超。
①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在我
们的生活中,别人刷墙黑衣服都会变成白衣服,但是刷子李干完活后,却没有一个
白点,所以我感受到了他的技艺高超。从刷子李刷墙时的衣着表现了刷子李的
“奇(板书:技艺高超)
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从刷子李刷墙时的
规矩表现了刷子李的“奇”。也感受到刷子李的自信。)(板书:规矩奇特)
(2)通过描写刷过的墙壁表现人物形象一一技艺高超。
①交流关键句段。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刷过的房子很美,给人的感觉舒服。
从而表现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新课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的透亮,白得清爽。(用词语“匀匀实
教学
实”“透亮”“清爽”准确地描写出刷过的墙壁的效果好,从而表现了刷子李刷墙
的技艺高超。)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
一面雪白的屏障。(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刷子李刷过的墙壁一点瑕疵都没有,
让我们感受到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②指导朗读:指名朗读以上几段话,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刷子李
那种敬业、专注、求精、创新精神的敬意。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
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刷子李刷墙时的衣着。)
②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
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
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刷子李行云流水的刷墙技术,滴水不漏
的功夫,在一身全黑装束中让人震撼折服,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
障。
①这一段话描写了什么?(“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
果。)
②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
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③从“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你感受到什么?(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
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
④“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
一面雪白的屏障。”一句主要描写了什么?(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整和雪
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⑤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刷子李”技
艺高超。)(板书:动作娴熟效果非凡)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点化人物关系,
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重要方法。
例如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
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4)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除了直接描写和细节刻画,作者还通过曹小三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①“半信半疑”是什么意思?(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
定。)
②这段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写曹小三想法的变化做了铺垫。)(板书:曹
小三半信半疑)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
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
②从曹小三的内心感受你体会到什么?(曹小三亲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
艺,他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虽是事实,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又不得不
承认这是事实。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而,他觉
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
③联系“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一句思考,曹小三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
树立了权威。)(板书:佩服)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①“露馅儿”是什么意思?(比喻隐秘的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②“山般的形象”指什么?(“山般的形象”指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
立的权威。)
③'’轰然倒去”反映了徒弟当时怎样的内心?(以为师傅“名气有诈”,感到失落。)
(板书:失落)
④联系下文,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体会到课文从侧面烘托了刷子李技术的高超,
写法绝妙。)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①小组交流,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
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侧面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
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
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板书:震撼)
③“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你认为曹小三学徒头一天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誉,必须下苦工夫
练习技术。)
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
突出。
(5)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①通过刷子李的语言描写你感受到什么?(“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
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②“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其实,他在告诉徒弟曹小三什么?
(他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
③曹小三从师父的话中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
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4.小组交流:以上句子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使人称奇。从哪哪些
方面表现了他的“奇”?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板书:效果奇、规矩奇、
动作奇)
5.小组交流:人们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在民
间,如果一个人手上有绝活,手艺高超,无人能比就可以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称呼
他,用这个行业加上他的姓〈行业+姓>。)
6.小组交流:那么,有这样的称呼的人还有哪些,你知道吗?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并小结。(泥人张、刻砖刘、风筝魏、机器王、蛋糕X、、魔方X)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刷子李》这篇课文以“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为话题,讲述了一
课堂个粉刷匠的传奇故事。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表达
小结了作者对奇人“刷子李”的肯定和由衷的赞叹,告诉我们手艺人必须有真本事,真
及拓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只有有了真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的道理。
展延2.作业。
伸(1)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章节,如《泥人张》等。
(2)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态等细节,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出他的主要特点。
板书
内容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描写人物文章的特点。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1.知道选用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记事
的文章。)
2.谈话导入:写人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的典
型事例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物特点;描写周围人的反应,
间接写出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学习阅读方
法,试着运用学会的方法说明身边事物的特征。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两茎灯草》,说一说
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①通过《两茎灯草》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
象。
②《两茎灯草》这个片段是通过记叙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
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教师小结: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人与
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
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板书: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说一说从课文中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
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
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
用的表达方法。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
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
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板书: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了解描写技巧。
①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②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③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④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⑤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⑥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⑦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⑧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⑨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⑩要有顺序。
3.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摔跤》,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
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
方法。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板书: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摔跤》一文中,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
了人物性格。(板书: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
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神
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
的性格特征。
4.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
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①阅读以上句子,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②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以上句子是对刷子李的徒
弟曹小三的描写,通过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人物刷子李:起初,徒弟是
“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
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
“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
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
“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教师小结: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也可以描写周围
人的反应,简洁写出人物的特点。
4.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说一说从课文中你还发现了表现人物
特点的什么方法?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
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呢?
第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第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
第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
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
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
三、初试身手。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请你从下面给
出的内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暖碟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新疆第二医学院《林产化工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工程学院《工程估价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国显微放大摄影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早餐麦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塔给水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省凤凰县中考一模地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文丘利涡街流量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境外融资报告
- 氰化物中毒危害及预防
- DB52T 1212-2017 煤矿地面在用瓦斯泵及瓦斯泵站安全检查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矿山工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分析报告
- 培训机构招生合作合同范例
- 校企合作与专业共建合作方案
- 电梯修理(T)特种作业取证(安徽)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哺乳动物专题知识讲座
- 简易安全管理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课件
- 运动生理学考研资料笔记
- 剖腹产术后腹胀护理
- 【研报】2024汽车行业用户洞察与营销趋势白皮书-寰球汽车小红书-2024
- 变压器套管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