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花鸟”为主题,包含《白鹭》《落花生》《桂花雨》

《珍珠鸟》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

的心爱之物”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初

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描

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不同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

感受并积累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和句子。“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讨

论”和“汇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习作是围绕自己的心爱之

物,写写它的样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

自己对这一事物独有的感受。“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背

诵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积累古诗词。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

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

《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

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

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体会语言文字

的优美。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单元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事物的美,学会用优美的

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1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

心意思。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

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且在

练习写作时,能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创新。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合生

活实际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

中心意思。2、通过学习课文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学会从多角度

抓住重点描写事物。

单元主备人:

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白鹭课型:新授课课时:第

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初读课文,品读1-5自然段,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体会作家笔下的语言文字美,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

描写白鹭的美。

③思维能力:讨论交流,辨析作者运用的对比手法写白鹭的外形好处,体会

对比这一写作手法的好处。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思政元素: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凭借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

白鹭的美。

难点: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感受作

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3.教学准备:PPT白鹭等鸟类图片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课件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1.学生组织语言说说对罗丹的名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言的理解,试着从生活中、语文课本

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鼓励中发现美。

3

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文课本中

的美。2.学生背诵杜甫的名句“两个黄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鹏鸣翠柳,一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并说

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这是大诗人说对白鹭的认识。

杜甫的名句。(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

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3.学生边观察边听老师介绍白

3.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鹭。

4.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请学生自由朗4.学生自由朗读杜牧笔下的白

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鹭,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5.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

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5.齐读课题。

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

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介绍诗文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白

鹭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家眼里的白鹭形象,为全文的品读打下基础。尤其是对杜牧

诗句的介绍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气氛,做好了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自读要求,请学生自由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思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边读边思考:

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

的诗”。的诗”。

2.检查自读效果。2.(1)学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的生

(1)出示:本课生字词。字词。

鹭嫌黛嵌匣嗜(2)学生读字词,交流识记方法。

适宜白鹤嫌弃朱红嵌入玻璃框(3)学生齐读生字词

(4)学生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相

镜匣哨子恩惠韵味

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

(2)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顺句子。

(3)请生齐读生字词。

(5)学生交流讨论从课文哪些地

(4)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

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找到相关句子。

(5)指名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抄写课文词语。

巩固性作业:熟读课文,将文中的重难点字词标注并多读几遍。

提升性作业: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白鹭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精读6-8自然段,感受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精巧的诗”

5

体会作家笔下的语言文字美,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起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

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

感情的方法。

③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的理解。

④审美创造:感受作者运用动静结合语言描写,所表现出的画面美,感受作

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思政元素: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凭借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重点难点:

感受,“g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精巧的诗”体会作家笔下的语言文字美,

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1、学生完成听写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问题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

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2、通读课文,勾画出重难点

问题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

对圈画内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勾画出本课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共同难理解的地方

走进白鹭这课,让我们看看是怎样的一

种动物,作者写的如此曼妙美丽。

6

活动意图: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勾画出本节课的难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

要内容。

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感悟白鹭的“韵味美"1、学生回答问题

(1)指名汇报,从里感受出了白

鹭的美2、学生交流讨论修辞手法在文章起

(2)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到的作用

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学生思考:第四段在文章中起

(3)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白鹤的到的作用

“生硬”、朱鹭和苍鹭的“大”有什么

作用?4、听师配乐范读课文第6-8自然

(4)第4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段,学生想象:我仿佛看见了什么。

用?

、学生交流:此刻,我仿佛看到了

(二)学习重点段落5

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1)师范读课文第6〜8自然段。

(觅食、栖息、低飞)

(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

1.教师引导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

6、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

么?

导。

2.指名交流:此刻,你仿佛看到了

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7、学生交流分享书写的个人感悟。

3.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

用心读一读,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

、学生跟着教师品析例句,带着理

句,并写下你的感受。8

解品读句子,谈读后感受。

4.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三)共读共悟

7

活动意图: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读婚Z懒后画意超悠蹄图冬1文婚网,卖中领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

课鹭箫食蹄除摘第渔鹭如■海的腹遮美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白鹭本身所

蕴含的用际脸廊博怫困磔,飒獴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幅画啊,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水田凫食、

5.“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9、给画配文,读懂文字背后的话外

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之音,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

独处在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望哨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10、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如何

(四)、感受白鹭的整体美。借助白鹭抒发自己的情感。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的三组图片,

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11、配乐朗读课文

吗?它美中还有哪些不足吗?

3.指名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

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12、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

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

里的散文诗!

4.齐读第11自然段。让我们和作

者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

心的赞叹!

8

环节三: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赏读全文。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1.学生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

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享受白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

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抒发感情的写法。

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

和喜爱。

(配轻柔舒缓的音乐,约2分钟)

2.指名说说读完了全文后的感受。

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

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2.学生汇报说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

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

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活动意图:

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要善于用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画的美。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巩固性作业: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提升性作业:试着自己写一个动物,要求写出特点

板书设计:

白鹭

精巧的诗色素配合身段大小

韵在骨子里的诗(三幅画、一白鹭闲钓图

\白鹭望哨图

、、白鹭低飞图

9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W12、落花生|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

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②语言运用:在学习本课时,把文中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

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

感情。

③思维能力:学习该篇课文时,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④审美创造: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

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高尚品

格。

思政元素:这篇课文着重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

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倡导学生做

一个不为名利,有益社会的人。

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

美花生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10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问题导入:1、请同学们学着唱一唱童谣。

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童谣

吗?

教师展示歌曲

2、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补充作者资

料。

问题2:介绍作者许地山写作背景。

3、学生思考

问题3:关于花生,他的父亲谈了

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

活动意图

用童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花生”的问题紧扣主题,为后文讲

解做铺垫。通过学生介绍作者可以考察学生预习情况,并且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

让学生受到感染知道许地山就是像落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从而使

学生受到教育。

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文章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

清字形

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活动1:指名讲易读错字词。

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区别形学生活动2:小老师领读词语.。

学生活动3:齐读读词语:多音字、

近字并组词。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掌

握多音字,学会运用,理解词语。

11

2、学生代表领读

问题1:文中哪些词语容易读错?

问题2:谁来领读词语?

活动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

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朗读与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

1、学生分组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

二序号,圈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3、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

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

1夬o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在文中画出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2

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相关语句。

5、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

内容?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

写?3、小组合作完成问题,给课文划分

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

6、课文中哪些词语是写种花生的

经过的?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一层分别写了什么。

么?

7、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

的?

8、本文看似在写花生,其实是赞

美像花生一样的人,这是运用了什么写

作方法?

活动意图:

读是学会语文的基础,在读中掌握字音,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陶

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引用猜谜

语,为了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2

教师活动:课时才蟠毁活动:

、翻酢小4两筋笳课上,我们主--------1、课后‘境建渐授课

课时:2课

要生工多H雌地读了课文,同

•舸在甲Fr的十而1£।2浓拈114y7飞厂音时

73(里工女图食,划在J乂岸

幽碌J裹现都僵不错,艇竭日2、作者由等花懑页悟到闻嚼勺道

能我鬼素触辘于提问,做一个积极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

H却跳赞嬲嚷*:簪薪表不好看'但它

专网真管速赢标^用甫I®?1集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O

管髓翻:在李习本课时,把文中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

赢浴遂:话勒拿卷课郴i,抓募爵:、的树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

璐睛隹业:完成第2课练习册。

愈患继能淄廓谡屐时,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否装常蹄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图语文素养。

④审美创造:学生通过学习本嘤彳霰也燮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

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量脚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高尚品

格。借物喻人

思政元素:这篇课文着重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

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幡瞬触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倡导学生做

一个不为名利,有益社会的人。

13

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

美花生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3.教学准备:课件,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花生的特点。

(教师出示花生没开花和开花的

1、学生观察花生的特点并举手回答

图片以及花生的果实的图片。)

师:上节课上,我们读课文了解到

花生的许多特点,同学们能不能看一看

图片,说一说花生的特点呢?

2、小组合作交流作者写了花生的哪

2.指名说一说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几个方面

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活动意图:先让学生们观察花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

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

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1、学生再次通读课文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对

圈画内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2、同桌交流,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

2.教师收集整理学生未解决的疑惑

14

问。

(1)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3、小组合作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么?

(2)如何理解父亲说的“所以你

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4、学生朗读文章

用”这句话?

(3)最后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5、学生分角色朗读

(4)课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

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引导

6、小组讨论交流花生的品质,派小

学生解读课文内容。组代表回答

①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A.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

么?

B.圈画出这一段中有关种花生的

动词,想象“我们”种花生的过程。

②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

内容。

怎样理解“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

样食品”这句话?

(2)品读议花生的内容。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第3、15自然段,

圈画出父亲的话,理解其含义。

A.思考:哥哥、姐姐和“我”所说

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

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这几次议

论有什么不同呢?

15

B.教师出示父亲关于花生的第一

次议论,学生阅读后思考:父亲认为花

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语段。)

a.小组讨论,体会花生的品格。6、指明学生朗读课文

b.探究写法,深化认识。

C.教师出示父亲关于花生的第二

次议论,学生阅读后思考:父亲借花生

来教育“我们”做什么样的人?7、学生齐读课文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

看,可是很有用。

8、学生思考:

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问题一:课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

②指名读第13自然段,理解“我”

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说的话。

问题二: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像落

听了父亲赞美花生的话,“我”心

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贡献的

潮澎湃,深受启发,“我”认为.........

人,你知道有哪些人吗?

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教师小结:本文的作者受父亲的启

发所说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父亲的

9、学生朗读课文谈感受。

教导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中,落花生的

精神贯彻在作者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

学之中。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教师对照疑问表,解决未解决的

问题。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读完了全

文,重点理解了“我们”一家人议论花

生的内容,请大家对照老师课堂开始时

收集的疑问表,检查还有哪些问题没有

16

解决,我们一起来探讨。

活动意图:通过对文章的多次朗读、学生的多次交流以及花生与其他事物的对比,

让学生们体会到花生的美好品质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巩固作业: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丰富积累。

提升作业:尝试写一种事物并写出他的品质

6.板书设计

2、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17

课题3.桂花雨课型:新授课时:2课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2.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

好的回忆。

③思维能力: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④审美创造:感受作者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感悟桂花

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思政元素: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

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

话所表达的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出示有关童年的游戏图片,

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回忆趣味

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童年

美好。

导语:童年是一首歌,清脆悦耳;

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童年是梦中

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

笑。同学们,你们的童年里发生过哪些

18

趣事呢?你是不是仍然记忆犹新?回

2、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忆当时的场景,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

趣吧!

2.教师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童年3、学生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趣事。

3.:看来同学们童年里的趣事真不

少啊!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

忆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体会童年的无

限乐趣吧!

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教

师板书:桂花雨。)

活动意图:

通过童年趣事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回忆童年,为本课的学习

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多媒体出示桂花的图

1、学生观察图片,认识桂花。

片,引导学生认识桂花。

琦君(1917—2006)现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主要著作有2、指明学生介绍作者

《烟愁》《红纱灯》《七月的哀伤》《橘

子红了》等。

2.学生听音频朗读,学习朗读的技

巧,注意朗读中语气、节奏的变化。3、学生通读课文,圈画出存疑的

部分。

3.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

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19

4.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借助工具

琳帝道声啻读裸爰;整体感知4、派小组代表汇报

5.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指

导、占拨.

教师照:读准字音。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你认

(2)认清字形,区分容易写错、1、学生通读课文

为写得好或者打动你的句子,想一想它

记混的字。书写指导:

好在哪里,为什么能打动你。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

2.学生分组交流圈画的内容,与同2、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学芬享自己体验到的作者童年的乐趣。

6.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消化字词

3.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3、思考问题

矢口识。

文,八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思考:①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的?

活动意图:

首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本课学习的植物,在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20

②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4、派小组代表汇报桂花雨给作者

③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带来了什么

心?

④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怎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5、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有

4.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情、流利地朗读文章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合

作,划分课文层次。

过渡:同学们,一场桂花雨带给了

作者多少童年的欢乐啊!即便我们没有

亲临现场,但从作者的文字间,我们已

然听到了摇桂花时那喜悦的欢呼声,看

到了桂花纷纷飘落的场景,感受到了童

年时光的自由欢快。桂花雨真的让人怀

念,下节课上我们再深入课文继续探

畸动意图:

°本环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以及学生45流汇报问题等环节。旨为了调动学生的

祖用枇七士孙枇当命未;里的"勺""2二上报丰休用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生字

巩固作业: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提升作业:阅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21

7.板书设计

录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桂花雨浸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

些美好的回忆。

③思维能力: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④审美创造:感受作者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感悟

桂花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思政元素: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

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所表达的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2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1、完成词语听写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童年时代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本课主要

内容

摇桂花的乐趣让作者难以忘怀,那纷纷

飘落的桂花雨也别有一番情趣。作者童

年记忆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又

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活动意图

“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采用读一读、

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

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

1、学生通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

自读要求:

读要求,并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①画出文中描写桂花树样子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读一读圈画

②画出描写桂花的香气的句子。

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画出文中描写摇桂花的场景的句子。

(1)独爱桂花。

④画出文中描写思念桂花的句子。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

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

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

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2、汇报展示,品析语句。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

23

什么作用?)

(2)桂花树的样子普通。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

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3、观察桂花的特点

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

能看到那些小花。(桂花树有什么特

点?)

(3)桂花的香气迷人。4、小组交流桂花有什么用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

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

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

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两句话中

的“浸”字有何作用?)5、小组讨论并交流

(4)摇桂花的快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

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

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

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5)桂花的用途。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

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

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作

者描写桂花的用途,是为了说明什

么?)

(6)思念桂花。

①母亲的思念。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

24

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

吗?为什么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②“我”的思念。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6、学生朗读课文

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

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3.发挥想象,体验“摇花乐”。

过渡:刚刚我们品读了重要的句

子,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桂花树的样子和

桂花迷人的香气,感悟到作者童年摇桂7、学生齐读

花的乐趣,还体验了母亲及作者对桂花

的怀念之情。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意犹未

尽呢?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句

子,一起来想象摇桂花的情景,深刻体

验其中的乐趣。

①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8、学生讨论,感悟思乡情。

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一“我”总是缠

着母亲要母亲摇桂花。

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二一一“我”帮大

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④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三一一桂花纷纷

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⑤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想象

体验了摇桂花的欢乐,深深地感受到了

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正是这些童年

的快乐时光让作者至今仍对故乡念念

25

不忘。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上面对重点语

句的理解来讨论一下文章中浓浓的思

乡情。

5.教师小结,升华文章表达的真挚

情感。

活动意图:通过多次朗读以及逐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字

里行间作者对家长的思念对“桂花雨”的怀念。

4.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巩固作业:.仿照描写“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

年的生活趣事。

提升作业:阅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5.板书设计

爱杜花迷人的香T

桂花雨枝莅桌开香景四方

,指枝花名落柱花价构雨二侔阵枝莅雨

-隼四季香甜生活片片思乡物

思枝花乡思永存

又思故乡枝花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26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4.珍珠鸟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4.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形成

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②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特点和能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③思维能力: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熟悉、亲近的变化过程。

明白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能在

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

有深厚感情。

④审美创造: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情感。具

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备健康的审

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思政元素: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建立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

27

2.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3.教学准备:

1.预习课本。2.多媒体课件,素材。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图片引入,揭示课题。1、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1.导语:(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

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曾饲养过

三只珍珠鸟,在与小鸟相伴的日子里,

他感触颇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

章。(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珍珠鸟)2、思考问题

2.同学们,从大作家与珍珠鸟交

往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呢?(同桌间相互交流)

活动意图:

设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了解珍珠鸟。1、了解作者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著名画家、作

家,浙江宁波人。其代表作有《三寸金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莲》《珍珠鸟》等。

2.学生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

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懂的地方。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3.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小组

内交流学习。

28

4.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指导学生学

习生字新词。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5.学生各自练读,或在小组内选取喜欢

的方式朗读

活动意图

主旨是让学生先了解本课作者以及排除学生有疑难生字的干扰

教师活动,牛r牛工活rn动*W.:

福戴瀛韩文腱辍知。

(1)指名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分段朗读课文

/<xT-m、一iArr占JhIH士J•夭rm人士i=Kr

(1)理眉文章清叔的顺序,M理宿感

线索。

(2)师生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

说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概括文章内容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

论。

①''我"是如何让小鸟产生信赖的?用

横线画出描写“我”的行为的句子。

②信赖使小鸟产生了什么变化?用波

浪线画出描写小鸟活动的句子。

3、四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①真好!以此开篇,有什么作用?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一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③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

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

29

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

个蓬松的球儿。

④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

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

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4、在书中圈画运用描写手法的语句,体

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会运用该描写手法后,在文中所起到的

有何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并在旁边做批注。

(2)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一,探究“信

赖”产生的原因。“我”对珍珠鸟的态

度及为照顾它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在文

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条概括即可。

①学生展示自读课文时用横线标注的

句子。

②教师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展开联

想,想象当时的情景。

③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对

珍珠鸟的悉心照顾。

④教师小结。因为“我”不但给珍珠鸟

亲搬

好骗鹃熊秣X辅锹初,臬M旗蓝

凝d鼾丸抬暹、熊*

那胱费”考5、运用上文体会语句的方法,先自

主体会其它精彩语句所体现出来的思想

-M感情,然后,再小组交流感受。

“一家三口”营造了舒适的窝,而且从

不打扰它们,甚至喂食时都不多看它

们,“我”只是微微一笑,给了它们极

大的自由与呵护,它们才会逐渐对“我”

产生信赖。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二,探究小珍6、合作解决珍珠鸟的变化

珠鸟的变化。⑥教师小结。:同学们,

30

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但是小

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

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表现出了它对作者

的友好和信赖。

4.回顾课文,感受信赖创造的美好境

界。

①文中说的是谁信赖谁?

②“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升华主旨。

思考: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

之间需要信赖吗?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信赖创

造美好”的例子,在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2、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心灵历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这里,老师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另外,老师创造性的让学生

转换角色,体验珍珠鸟的内心世界,这时,学生才真正与珍珠鸟透过了时空,实

现了心灵的契合。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1.搜集整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享。

巩固作业: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提升作业: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记录下

相处的过程。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