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网络技术 课件 17 ISO-on-TCP通信及应用_第1页
工业网络技术 课件 17 ISO-on-TCP通信及应用_第2页
工业网络技术 课件 17 ISO-on-TCP通信及应用_第3页
工业网络技术 课件 17 ISO-on-TCP通信及应用_第4页
工业网络技术 课件 17 ISO-on-TCP通信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O-on-TCP通信及应用一、ISO-on-TCP原理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一、ISO-on-TCP原理工业通信中有各种各样的协议,比如,当我们为西门子CP模块新建传输协议的时候,很多种类可以选择,如下图1所示。图1工业通信协议选择对话框一、ISO-on-TCP原理西门子工业通信中常见的有ISO传输(ISOtransport)协议、ISO-ON-TCP协议和TCP协议。ISO传输(ISOtransport)协议是西门子早期的以太网协议,基于ISO8073TP0(TransportProtocolClass0),位于ISO-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属于传输层的协议。ISO传输协议是基于消息的数据传输,允许动态修改数据长度;传输速度快,适合中等或较大量的数据;站点之间的ISO传输不使用IP地址,而是基于MAC地址,因此数据包不能通过路由器进行传递(不支持路由);另外ISO传输协议是西门子内部的以太网协议,仅适用于SIMATIC系统。两个SIMATIC站点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使用Send/Recive,服务器的读写使用Fetch/Write服务。ISO传输(ISOTransport)协议最大的优势是通过数据包来发送/接收数据,但由于它不支持路由功能,随着网络节点的增加,ISO传输协议的劣势逐渐显现。一、ISO-on-TCP原理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网络节点,西门子在ISO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TCP/IP协议的功能,新的协议对扩展的RFC1006“ISOontopofTCP”进行了注释(RFC为RequestForComments的缩写),因此被称为“ISO-ON-TCP”协议。ISO-ON-TCP在TCP/IP协议中定义了ISO传输的属性,位于ISO-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默认的数据传输端口为102。如下图2所示图2ISO-ON-TCP传输属性示意图一、ISO-on-TCP原理与ISO传输协议相同,ISO-ON-TCP协议的两个SIMATIC站点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也使用Send/Recive,服务器的读写使用Fetch/Write。在ISO传输协议和ISO-ON-TCP协议的使用过程中,还涉及到TSAP的设置。TSAP是英文“TransportServiceAccessPoint”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传输服务访问点”。在一个传输的链接中,可能存在多个进程。为了区分不同进程的数据传输,需要提供一个进程独用的访问点,这个访问点,被称为TSAP。在两个站点的同一个传输链接中,如果只存在一个传输进程,则本地和远程的TSAP可以相同;如果存在多个传输进程,则TSAP必须唯一;TSAP相当于TCP或UDP协议中的端口(port)。一、ISO-on-TCP原理S7-300/400支持的TSAP长度为1-16位,用户使用的TSAP长度应在3位以上,2位以内的留作系统内部使用。TSAP可以是ASCII码或者十六进制的形式,如下图3是ISO-ON-TCP的TSAP设置示意图。图3ISO-ON-TCP的TSAP设置示意图一、ISO-on-TCP原理ISO-ON-TCP协议的优势是能传输大量的数据并且支持路由功能,但是它仅适用于SIMATIC系统,只能在西门子内部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西门子认识到这一问题,最终提供了对TCP/IP协议的全面支持。TCP/IP是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以太网协议,TCP全称“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属于ISO-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UDP也位于该层);IP协议位于第三层;TCP/IP提供站点之间的可靠传输,具有回传机制,支持路由功能,可用于西门子SIMATIC系统内部及SIMATIC与PC或其它支持TCP/IP的系统通信。两个站点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也使用Send/Recive,服务器的读写使用Fetch/Write。一、ISO-on-TCP原理TCP/IP的通信需要设置本地和远程IP地址,以及与进程相关的端口号(portnumber),端口号的范围从1025-65535。如下图4所示。图4TCP/IP的通信设置示意图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5G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和大连接等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随着5G建设的日渐加快,5G与云网融合共生互促,推动承载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演进,云网融合必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5G技术已经在远程医疗、自动驾驶、工业控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方面已经发挥出巨大优势。如图5所示,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海量机器设备之间的通信,某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阶段,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来实现控制器对多个数字设备的控制。控制利用智能网关来打通各信号点位的通信链路。针对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报警等重要的信息,需要快速传输至云端以供数据平台及时获取这些数据,从而实现云端的数据实时处理及控制,为此企业选择5G的方式来满足该项目的需求。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图5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方案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硬件/软件系统:PLC、旋思网关、PQFactory(版本:PQFactory_Sim_x64_Setup_5756)工具/辅件准备:网线、4G/5G物联网卡准备操作:PLC、PQFactory、旋思网关对应工程文件导入至对应软件中,准备IO表为编制旋思网关工程文件做准备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1.旋思网关工程文件制作(1)打开旋思工程设置软件Symlink开发系统,左侧空白处右键新建项目图6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2)项目右键点击项目,新建工程,设置工程名称,其他暂时不需要设置图7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3)对着采集服务右键新建通道,设置名称,选择PLC通信协议S7系列通用协议,选择主端口参数为虚拟通道注意:此处的PLC名称,需要与PQFactory地址匹配时的PLC名称一致图8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4)对着通道右键新建设备,设置名称描述,其他不需要修改图9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5)新建设备后电机设备-基本信息-规约参数修改plc的IP地址,其他默认图10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6)采集点表,右侧灰色区域右键新建IO点,设置IO点的区域、地址、编码、位偏移、DB.Numb参数添加完成后点击OK修改采集点的类型、权限(可以参考操作手册13页)图11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7)根据IO对应表添加所有的采集信息图12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8)制作完成需要先应用后保存项目图13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2.旋思网关文件上传到设备(1)确认旋思网关LAN口连接交换机,连接PC与设备网口,修改PC机IP地址为192.168.0.110,255.255.255.0网段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2)打开Symlink开发系统软件左下角选择到设备维护图14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3)左侧设备列表右键“区域”新建添加可连接的旋思网关IP,这里使用旋思网关LAN口IP地址192.168.0.245(网关机身有备注)添加旋思网关,端口号默认9200图15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4)添加完成双击打开新添加的旋思网关设备,或右键点击“维护”。点击登录(用户名、密码无需填写)图16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5)登录完成后点击更新工程,更新之前先确认要上传的工程文件已保存图17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6)选择更新的工程项目,等待更新完成图18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3.通过网管软件监视网关采集到的数据(1)通过Symlink开发系统软件打开Symlink网管软件图19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2)右键设备列表添加网关设备图20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3)填写网关设备的IP地址图21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4)双击打开网关设备,选择通道-选择设备,右侧即为当前设备下采集到的数据以及网关设备附带属性图22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5)点击对应的PLC设备,可以看到对应信号的实时变化图23二、数字生产线的虚拟调试与远程监控4.PQFactory通过网关连接PLC(1)确认网线连接设备与PC机,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