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鸳鸯、惠崇、卢芽”等词。

2、背诵三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默写《绝句》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大体了解诗句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的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又与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绝句》。提起《绝句》,大家一定会脱口

而出:

师: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今天我们学的是另一首《绝句》,师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初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师领读古诗

3、生齐读古诗

4、解词: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后,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

1、小组内互说诗意

2、交流总结诗意: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

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

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四、赏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体会这首诗的特色。

1、生自由读古诗

2、交流: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

相对,平朴如话。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

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

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

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

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

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

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

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

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

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

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

五、背诵古诗,积累内化

1、师:同学们能背诵下来了吗?自己先练练吧。

生自由背诵。

2、师:同学们,现在还有人给这首诗编了曲。让我们在歌声中记住这首诗吧。(播

放古诗歌曲)生在歌声中加强记忆。

六、结束语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古诗诵读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希望大家课后能认真练习,

把这首诗写在积累本上,并能熟背,让我们明天再见!

安全提示:同学们,现在是下课时间,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走,不要拥挤、不要喧哗,

静我校园。

第二课时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

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篓蒿、芦芽、河豚。

篓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

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篓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篓蒿、短短的芦芽,向我

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

春江水暖、篓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安全提示:同学们,现在是下课时间,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走,不要拥挤、不要喧哗,

静我校园。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

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

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安全提示:同学们,现在是下课时间,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走,不要拥挤、不要喧哗,

静我校园。

教学反思:

2.燕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二、学法引导

1、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

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2、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

等方法学习本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

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三)疑点

1、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电线”为什么像“五线谱”?“燕子”为什么像“音符”?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

子的活泼可爱,并运用学到的描写小燕子的方法,练笔写其他的动物。对于较难理解的

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

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

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

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1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

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

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

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

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

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

击电脑课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尸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

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

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安全提示:同学们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如下板书: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形状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一种美感,

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

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

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

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

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

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

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一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

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一一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

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

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七、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倦”、“添”等字。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安全提示:同学们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教学后记:

3.荷花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D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

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

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讲读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

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

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

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1(亭亭玉立的荷花、

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

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

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

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

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

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

一幅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

《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

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

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

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

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

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

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

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一一老师讲得多,学生读

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

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

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

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

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

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

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

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

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

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

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

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安全提示:同学们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

(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

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

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

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

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

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

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

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

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

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

“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

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

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

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

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

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

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

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

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

吗?

a.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

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

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o)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

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

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

b.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

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

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多媒体演示第四自然段内容)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

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

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

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

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及背景音乐。)

指导学生有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例:“荷花!

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令我终身难忘。”)

3.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这些荷花可真是太美了!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赞美了荷花,

老师还能用诗赞美荷花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们能用你知道的古代咏荷的

名诗名句来赞美荷花吗?(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

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赠江夏书太守良宰》:“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多媒体出示:古代咏荷名诗名句,学生速读,帮助学生积累语汇。

四.作业设计:

读下面的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

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麽?还有哪

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你交谈些什么?

2.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3.荷花

闻到花香:一……就……赶紧跑

荷叶: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

观赏花姿

荷花:冒出来----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变成荷花:翩翩起舞与蜻蜓、小鱼交谈

安全提示:同学们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教学后记:

4、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预设点:

(1)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

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

[mo]1.摩擦磨合

2.阻碍,困难

3.消耗,消灭

4.拖延,耗时间

[mo]1.粉碎粮食的工具。

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

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

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

(1)表格式

昆虫名称别名显著特征

瓢虫花大姐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

蝇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

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

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

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设计:

4*昆虫备忘录

蜻蜓复眼

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

的角

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

安全提示:同学们,现在是下课时间,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走,不要拥挤、不要喧哗。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

和感受。

教学重点:

能将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说得具体些。

教学难点:

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情境导入,回忆春天

同学们,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好时节,春天如此美好,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你

们最想去做什么呢?(生齐答)看来,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那就让我们大声喊出我

们共同的心声一一走,我们去春游!可是春游去哪儿玩呢?(出示课题)

我们看一看我们周围的朋友,他们春游是去的哪儿呢?(播放春游照片)和我们的朋友

欣赏完这番美景,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也来介绍一下你的春游经历呢?(出示要求)

提出要求:1.同学分享自己的春游经历。2.小组内认真倾听。

预设:同学们会回忆并表达自己在曾经春游中的一些难忘的事情、趣闻等。

二、选择材料,描绘春天

(一)选择地点。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决定于4月1

日,也就是这个星期天,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关于春游,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预设:去哪儿春游?是否家长陪同?时间长短……

去哪儿春游。这次你想去哪儿呢?

预设: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去爬山、登高、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海边等

等。

师:那么既然大家都有自己想去的地方,那么请你来说说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这个地

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小组之间可以参照以下格式进行交流。(出示表

达格式)

我喜欢去,是因为...。

老师也有个小要求(出示要求):

1.想去哪里玩?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2.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认真倾听也是一种美德)。

(二)确定地点。

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激烈,看来你们的生活经验十分丰富,那么我们分小组汇总一下你们

想去的地点及理由。

预设:

看来大家想去的地方各不相同,可是春游是一项集体活动,怎么办呢?

其实,老师之前在班里做了一次暗访,根据同学们的意向筛选出了6个最热门的地点,

分别是:1.XX动物园(看动物,玩游乐项目);2.XX田园(摘草莓);3.XX公园(烧烤);

4.XX科技馆(参观体验);5.XX大世界(赏花、摄影等);6.XX公园(踏青、摄影等)。

这里边有没有你想去的地方呢?那么现在,老师给大家10秒钟时间考虑你最想去哪,等

会儿我们来分小组示范讨论,师相机参与讨论和指导。

(三)春游方案。

为了让我们的春游更加愉快和安全,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春游方案,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出示方案表格)

1.这次春游去哪?

2.可以选择哪种交通方式?

3.可以安排哪些活动?

4.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好的,刚刚小组的组员们都很积极地提了自己的想法。还有什么其他需要补充的吗?好,

现在请小组长作为中心发言人把你们小组的方案完整地复述一遍。

好了,谁来评一评这个小组的讨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预设:学生自由评论方案的好坏,如未评到说话有条理,师则补充并指导。

你们看,刚才这位小组长用上了“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语来说话,发言就很有条理了。希望等会儿我们其他小组也要有顺序有条理地讨论和发

言。现在,大家知道应该如何讨论了吗?那就请快速地找到各自所在的小组,准备开始

讨论吧。好,现在请各小组按照刚才那个小组的样子进行讨论,等会儿我们来进行汇报

展示。

三、汇报展示,赞美春天

下面,我们开始进行汇报展示,请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做好准备,陈述方案,其他同学要

注意倾听,等所有小组汇报完毕之后可以对你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提问。明白了吗?好,

开始。

展示汇报时间(每个小组汇报完,则把该组的标牌贴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解决了本次春游去哪的问题,还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商量

和讨论事宜,相信同学们都大有收获。那么我们可以请优秀代表作为我们的导游为我们

介绍春游活动。(出示优秀导游)预祝大家在春游中玩得愉快!

安全提示:同学们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教学后记:

习作1•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

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

他特性。

教学重点: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

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可是,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

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

物写成文章,让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

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

物)(朋友)相机板书

2.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

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

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

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

力。】

三、写作方法指导:

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

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

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

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1)对比法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

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

(2)比喻法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

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例如:《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

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

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

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5)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

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

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

远看:

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b我家养了一盆吊兰。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

鲜明活泼。】

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

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是联想不能超越客

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

写植物的绝佳秘方。

【设计意图:将描写植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可以在原来基础上使文章得到升华。:]

四、尝试写作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板书设计:

我的植物朋友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对比法比喻法拟人法

安全提示:同学们,现在是下课时间,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走,不要拥挤、不要喧哗。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交流平台

1.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2.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尤其是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既能让学生掌握品读语句的

方法,又能深刻体会祖国语言的美妙之处。】

识字加油站

1.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注意“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掷”、

“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3.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根据偏旁对汉字进行归类,既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又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识记形声字的规律。】

词句段运用

1.能区分形近词的意思。

2.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3.从课文片段中提取写作方法并加以实践。

【设计意图:认识形近词,目的是为了正确运用这些词语。从具体文字中提取方法,体

现学习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这首词,并熟读成诵。

2.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图画,加深对整首词

的理解,感受词中所描写的江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正确识记形声字。习得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搜集“才、Z、贝”这三个偏旁的生字,搜集自己

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读精思品佳句

1.自学预习

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检查自学成果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文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花骨朵儿”,其中“骨”读为(gu),整个词应读出儿化韵。“顺

顺溜溜”的“溜”读为“1溜”。

3.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

荡漾开去。”这句话。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

(2)小燕子身体特别轻盈,与水面的接触只是轻轻地一点。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种画面描述出来,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朗

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感受越深刻。

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一一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4.运用方法尝试自学

(1)引导学生运用“边想象画面边读书”这一新掌握的方法,自学“交流平台”的后

两段文字。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完成

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画面:这朵荷花马上要绽开了,花骨朵儿已经包不住花瓣了。

感受:作者把花骨朵儿写活了。

学生通过朗读把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

缝。”

画面:一只轻盈的小瓢虫在收拢自己的翅膀,非常可爱。

感受:作者描写瓢虫的动作很细致。

学生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分门别类识生字

1.预习自学

在“”上写出下列生字的偏旁,在“()”中给它们注上音节

援—()掷—_()捞—()

缚—()缭—_()络—()

资—()贡一.()贷—()

2.检查预习

教师指名公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订正。

援(yuan)掷t(zhi)捞t(lao)

缚2(fii)缭g(lido)络名(lud)

资贝(zl)贡贝(gong)贷贝(ddi)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汉字的读音:

“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3.归纳整理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板块中的三行生字,说一说每行三个生字之间有什么

共同点。

以第一行的“援、掷、捞”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预习单,从而得出结论:

这三个字有着相同的偏旁一一“才”。

以此类推,第二行和第三行的生字也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为”和“贝”。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仔细观察这些词语。

教师提示学生:“救援”、“投掷”、“打捞”,做这些动作都需要身体的一个部位,

那就是----手。

师生小结:“援、掷、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手部动作有关。

学生拓展提升:“拍”、“打”、“挑”、“挖”的偏旁也是“才”,这些字的意思也

与手部动作有关。

师生总结:偏旁为“才”部的汉字,其意思与手部动作有关。

(3)按照总结第一行生字字义的方法,借助文中词语,尝试总结二三行生字的意思。

“缚、缭、络”的偏旁都是”,因此其意思都与丝线有关。类似的还有“纺”、“织”、

“绸”。

“资、贡、贷”的偏旁都是“贝”,因此其意思都与金钱有关。类似的还有“财”、“购”、

“贩”。

教师指导为什么以“贝”字作偏旁的汉字与金钱有关。

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所以当时造字时便以贝字作为与金钱有关的

字。

4.总结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九个生字,找一找,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之

间有什么联系。

以第三行三个生字为例:

资(次)贡(工)贷(代)

以上每个汉字都有一组成部分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

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汉字也是如此

援(爰)掷(郑)捞(劳)缚(W)缭(奈)络(各)

师生总结:这九个生字,其偏旁与字义相关,另一部分与它的读音相同或接近。这样的

字在我们的汉字系统中称为形声字。

教师明确形声字定义: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

旁)组合而成。

学生举例说明:

拍:“才”是形旁表字义,“白”是声旁表读音。

纺:”是形旁表字义,“方”是声旁表读音。

购:“贝”是形旁表字义,“勾”是声旁表读音。

第二课时

一、精挑细选析词句

1.布置预习

查字典,查找以下四组词语的意思。

(1)清香浓香(2)荡漾飘荡(3)轻巧轻快(4)灵活灵敏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明确词语意思。

清香:指清淡的香味。

浓香:浓郁的香气。

荡漾: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飘荡: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轻巧: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或操作轻松灵巧。

轻快:不费劲儿。

灵活:指敏捷,不呆板。

灵敏:反应迅速。

师生合作,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清香”和“浓香”的意思,找找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都是表示嗅觉的词语,都和香味有关。

不同:它们所表示的程度不同,“清香”的程度浅,“浓香”的程度深。

(2)提示学生回顾课文《荷花》,想一想,荷花的香味属于哪一种?

结论:荷花的香味比较淡,所以,第一句选择“清香”。

(3)总结方法:形近词的运用是需要具体的语境的,因此,要区分形近词的差别,就

要将这些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对比。

3.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这一方法通过自学解决这一板块剩下的三个句

子。

(2)师生共同验证学习结果。

二、由表及里悟方法

1.布置预习

(1)安排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将以下两段话读熟: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

燕子。

独角牛的甲壳铁黑色,很硬,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找一找这两段话中分别描写了燕子和犀牛的哪些部位。

2.检查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

指导学生将“似的”读正确,“似”读为“shi”,“甲壳”的“壳”读为“qiM”。

(2)描写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

描写独角牛的:甲壳、角

3.深入体会写作特点

(1)剥丝抽茧寻找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成果二,找一找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分别有什么特点。

羽毛一一黑色的

尾巴一一剪刀似的

翅膀一一轻快有力

(2)层层推进总结方法

要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生动,首先应明确它由几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