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一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

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

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美丽的春天,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

领略一下吧!

2.走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成都时

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

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

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二、学习字词

L出示会认字、会写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

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

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

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串珠

问题1)

写的是春季的景物,可以从“迟日”“春风”“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可以看出来。

(3)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杜甫的诗有“以诗为画”的特点,

这一首绝句就极富诗情画意。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

灿烂阳光照耀下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

日,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个‘'丽"字点染“江山”,

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第二句诗人进

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

的大好春光。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

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

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人只因为对春

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

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

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

谐的春意之中,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感受诗人的喜悦。

(4)读一读,说一说

(5)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

题)

《绝句》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

飘散着各种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

衔着湿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

暖。

(6)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点拨:背诵课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最好。默写一定要

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作者、内容、标点符号。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

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

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

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五、课堂小结

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

丽如画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

的景色。仅用10个字就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从

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

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板书设计:

迟日丽

绝句花草香美好

(五绝)燕子飞喜悦

鸳鸯睡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

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

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

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

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

辛”,共为豪放派词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

这幅画题写的。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会写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

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从哪些景物可以知道春天来了?你还知道春天哪些景物是什么

样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

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篓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

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2)从哪些景物可以知道春天来了?你还知道春天哪些景物是什

么样的?(串珠问题1)

从桃花刚开,鸭子戏水、篓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感

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我还知道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小溪里的冰融化

了叮叮咚咚地流淌;杨柳树都开始枝条柔软,接着就是扬出白色的花

絮……

(3)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从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萎蒿长势

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诗的后两句: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

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篓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

卵繁殖的季节。

(4)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

题)

《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图诗。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活

力,使他们充满了生机。竹林里的竹子翠绿翠绿的,给人一种凉爽、舒

服的感觉。在这片竹林的不远处,绽开着几株俏丽的桃花,沐浴着春天

的阳光欢笑着。在江面上,几只可爱的小鸭在水里游来游去,玩耍嬉戏,

那么快活。江岸边长出了篓蒿,芦苇的嫩芽也刚刚悄悄地冒出了地面。

我想: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

(5)阅读方法解密:想象画面读懂古诗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

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篓蒿、短短的芦

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

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桃花三两枝

鸭子知水暖

惠崇春江晚景(看到)喜爱

篓蒿满地

(题画诗)赞美

芦芽短

河豚欲上(联想)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走进作者:曾几(ji):(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

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

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

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

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

《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

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写字和多音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

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

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

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鹏的欢鸣声,比来时

更增添了些幽趣。

(2)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串珠

问题1)

诗人看到了杨梅黄了、天晴、绿阴不减,听到了黄鹏的叫声。

(3)整体感知:“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

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鹏助兴,由此可见出

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

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

生活中的意趣。

(4)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

题)

《三衢道中》梅子黄透了的时候,本来应该是阴雨连绵,却天天都

是晴和的好天气,诗人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

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

来几声黄鹏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5)阅读方法解密:古诗配画理解诗意

(6)这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3.主题延伸

这三首诗朗读中都在脑海中出现诗歌具体描写的景象。如果将脑海

中出现的景象画出来,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学完后我们组织一次“古

诗配画”活动吧!建议如下:

(1)反复朗读课文,想象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然后任选古诗中

的一首,将自己朗读后眼前出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2)自由选择课外积累的一首古诗,朗读给同学听,并讲述眼前

出现的画面;

(3)任意选择两首古诗,动笔给古诗配画;

(4)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同学间互相评议,谁的画的好。

一课一法一练:想象

1.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围绕一句话想象画面景象

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2.举例:

比如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的意思是“春天来了,在明媚的

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围绕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展开联想:春

天来了,白天变得长了,太阳暖暖的照着大地,此时草绿了,山坡山、

沟渠边,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花开了,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杏

花、白色的梨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满了花来比美;远处的山更青

了,小河里的水叮叮咚咚地流淌,河边的垂柳梳着长辫子,合着太阳的

笑脸映在水中,显得水更清了。

3.练一练: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思是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根据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景象?

示例:翠绿的竹子奈过了严寒依旧挺立在院墙边,还是那样的挺拔!

满眼绿色的竹林中突然看到原本光秃秃的桃树上,两三枝粉红色的桃花

在探头探脑,有的已经绽放,更多的是抿着嘴的花骨朵,大的、小的。

占满枝头,随着柔软的纸条在轻轻地摆动。

五、课堂小结

《三衢道中》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

快的心情。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在体会古诗感情的同时,

我还学习了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理解诗句,体会自然景物的美好。

六、梳理结构

七、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江畔独步寻花》、《春游湖》。

板书设计:

时间:梅子黄时]

三衢道中路线:小溪泛尽却山行人、,、、装

(出游诗)-游山归来看到的:绿阴-愉悦心情

听到的:黄鹏叫声

4」必必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

2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圈”“散”

“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飞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通过图片观察:你能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

一看!

2.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

者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1958年出国访问阿富汗、阿

拉伯联合国,中途因飞机失事逝世。《燕子》一课节选自《海燕》。

主要作品《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佝偻集》《山中杂记》《泰戈尔

传》等,译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3.相关资料:燕子南迁的原因:燕子每到秋季就开始成群结队地由

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这是因为燕子是以昆虫为食,而且它们习惯于在

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所以燕子

不得不每年都进行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

间。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

语意思。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

否通顺。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畅所欲言)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及易读错字,让学生读一读,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3.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

写法:

凑:左边是7不是?,右上边一撇贯穿三横、和捺要舒展,天字窄

小。

集:整体偏窄,上边隹要紧凑,下边木字宽扁、一横要长、中竖横

上边要短。

聚:取字要扁宽,下边中间撇短平、竖要长,左边两撇与竖分开、

下撇要长。

掠:左窄右宽,京字上横要长、口窄小,小字稍扁、左撇和右点宽

展、要有力。

倦:卷字中间是两横,中间一撇起笔要高,右边捺在下横处起笔,

下边横折钩不封闭。

痕:部首是广不是广,里边左框要窄,一捺要长、靠上位置有一短

撇。

4.理解词语。

四、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怎

样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

的春天的美丽。

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

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二、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串珠问题:

(1)想一想,燕子的外形是怎样的?

(2)用笔在文中画出燕子是怎样飞行的?停歇时的燕子是怎样

的?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4)读燕子的到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核心问题)

作者是从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

燕子活泼可爱、轻捷灵巧的特点。

(2)想一想,燕子的外形是怎样的?(串珠问题1)

外形美: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

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①“一身……羽毛,一双……尾巴,一对……翅膀”,句式简洁

整齐,传神地勾勒出小燕子的外形。

②“剪刀似的尾巴”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小燕子尾巴的

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3)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比喻

①概念:比喻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

②作用: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③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感情。

④运用:看看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样写燕子有什么好处?

(4)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的?

①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吹拂”是说春风轻轻地、缓缓地吹着,写出了春风的轻柔。

②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a.“千条万条”写出了柔柳的枝条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条万条,

写出了柔柳枝条的多。

b.这是景物衬托。“如毛的细雨”是比喻的写法,写出春雨的细、

柔、轻。“柳、花、草、叶”等“像赶集似的”是把这些景物当作人

来写(拟人),说明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的多而集中,构成了一幅繁花似

锦、万木争荣、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燕子也从南方

“飞来”,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给春天增添了活力。

③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

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写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5)拓展:文中说“柳、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柳、花、

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想象一下具体的景象,写下来。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脑袋,柔软的枝条上长满了绿色叶子,

五颜六色的花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特别是迎春花远远看去美

丽极了。

(6)用笔在文中画出燕子是怎样飞行的?停歇时的燕子是怎样

的?(串珠问题2)

①飞行美: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

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自由自在。“叽的一声”写出了燕子

飞行时欢快的心情。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

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a.“掠”一字,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离水面很

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一个“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

有触着水面,只是剪尾或翼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足见燕子的轻捷灵巧

7

b.燕子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斜飞”“横掠”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燕子飞行时身体灵活,

动作敏捷的特点。

②歇息美: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一

一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

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嫩蓝的天空、几支木杆,几痕细

线,几个小黑点”发出“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的感叹。其实这一

比喻使我们联想到春天正是一部巨大有趣的画,燕子无论飞行还是停歇

都是这幅画中最美的风景。

(7)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

示例:柔软的尾巴剪刀似的竹叶湛蓝的天空

鲜艳的花朵棉花糖似的白云柔顺的头发

(8)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串珠问题3)

作者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第1自然段写从近处看到

的燕子;第3、4自然段写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各种飞行姿态;第5自

然段写从更远处看到的停歇在电线杆上的燕子。

(9)读燕子的到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串珠问题4)

这么美妙的燕子,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出现,给春天带来无限的生机

与活力,作者看到如此活泼可爱的燕子,不禁心生喜爱,而且更加热爱

因为有了燕子而更加美丽的春天。

3.主题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燕”的内容很多,课下我们来搜集带有“燕”

字的词语、古诗、名句、歌词、春联或人名、地名、物名等,搞一次“雏

燕闹春会”。

(1)带有“燕”字的词语:莺歌燕舞、燕雀处堂、燕尾如剪、身

轻如燕、燕领虎颈、春燕回潮……

(2)朗诵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带有“燕”字的春联;

(4)带有“燕”字的歇后语、谚语;

(5)燕子的常识;

(6)带有“燕”字的人名地名物名。

4.一课一法一练: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景物,写出的文章才有条理。本课采

用了“由近及远”观察景物的方法。第1自然段写从近处看到的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可爱

活泼的小燕子。第3、4自然段写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各种飞行姿态;

第5自然段写从更远处看到的停歇在电线杆上的燕子。运用好观察的方

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a.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的位置,既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和观察的需要,

选择好近看、远看时最理想的立足点。

b.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c.观察要细致,集中深入地观察。

(2)举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

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

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

外漂亮。(节选《松鼠》)

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写的,从面孔、眼睛、毛、尾巴几个方面写出

了松鼠的外形的漂亮。

(3)练一练: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写一段话。

示例:小兔子通身雪白,它的的前腿短小,后腿长而有力,时常弯

曲着,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蹲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时候,像棉花糖,又

像雪球。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

哪里来、燕子怎样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和停歇的顺序,以优美的语言,

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

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2.课堂小结:《燕子》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

燕子、春天,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

认识了比喻的写法,学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抓特点写事物。

四、结构图示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翠鸟》《松鼠》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

■夕卜形-尾巴剪刀似的可爱活泼

赞热

一翅膀轻快有力

造美爱

一燕春

子一春景风雨柳花草IH-光彩夺目

春天-飞行斜飞横掠沾----动态美子天

_的使者

停歇幅㈣-静态美凝晶

露•・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一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骨”,理解生

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儿化和轻声,背诵课文2-4自然段。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4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认.识排比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

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儿化和轻声,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排比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

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答案:荷花

荷花一一美丽、漂亮、让人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荷花的

美丽身影吧!

2.走近作者: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他还是

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辟了一

条自己创作的道路。

主要作品:《稻草人》《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多收了三

五斗》等。

3.相关链接:荷花又称莲花,还有很多寓意,如“并蒂莲”象征夫

妇和睦,“多子莲蓬”象征早生贵子,“莲”与“廉”谐音,象征“廉

洁”等等。“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

-o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就有“荷花”的水生植

物。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

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

“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

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自公元前11世纪起,荷花以它的

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

语意思。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

否通顺。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畅所欲言)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3.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

写法:

蓬: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逢字攵要写扁、撇和捺宽展、丰字要

窄。

裂:上边列字要扁,衣字上横稍短、撇和捺中间起笔要舒展、竖提

的竖要短。

势:上宽下窄,执字要扁、丸字撇上有一点不能丢,力字横稍长、

折钩收笔左拉。

随:左右紧凑,P部要窄、左竖稍长,L的横折折撇要小、位置靠

下,有字要窄。

蹈:舀字上边四笔要小、紧凑,下边不是白字、上边分开、下横相

连。

4.理解词语。

四、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以“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荷花千姿百态的美丽。

五、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

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二、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作者是在哪里观赏荷花的?是什么引起了作者观赏荷花的兴

趣?

(2)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

写的?

(3)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4)作者观赏荷花时产生了怎样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的想象?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

千姿百态的美丽,再现了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神奇,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热爱与赞美。

(2)作者是在哪里观赏荷花的?是什么引起了作者观赏荷花的兴

趣?(串珠问题1)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

跑去。

用“赶紧”突出了“我”的迫不及待的心情。这里的“一……就……”

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3)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

写的?(串珠问题2)

作者看到了荷花色彩明丽,形态各异。

作者是从荷花开放的状态、荷花的颜色、荷花的样子三个方面进行

描写的。

①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

盘。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的多、密。把荷叶比作碧

绿的大圆盘,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及样子,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

力。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一句话写出了白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里“冒”字用得好,写出了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

长出,而是“冒”出,写出了荷花的动感,我们仿佛看到了白荷花迫不

及待地挣脱荷叶的束缚,努力向上伸展,生机勃勃的动人姿态。这句话

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从

绿色的荷叶中突显出来,卓尔不群的样子。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

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的……有的……”这一段按照怎样的描写顺序,写出了荷花的

哪些姿态?

三个“有的……”组成一个排比句,增强了语气,突出了荷花的不

同长势,不同姿态。这一段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写出了荷花

刚开、全开和未开的三种优美的姿态。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

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

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排比

(5)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串珠问

题3)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

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

领可真了不起。

“一大幅活的画”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

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

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所以说“一大幅活的画”创作

者是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神奇大自然的由衷赞美。

(6)作者观赏荷花时产生了怎样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的想象?(串珠问题4)

①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

里。

“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②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

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

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

夜做的好梦...

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到了入迷的程度,所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

丽的荷花,快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7)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

光里”?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

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

体。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

语。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读者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

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8)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因为“我”在看荷花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作一池美丽的荷

花中的一朵,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我”忘记了

自己是在看荷花,突出了美丽荷花的巨大魅力。

9.练一练,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0.主题延伸

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可以分类收集:

(1)写荷花的古诗词,大体说说意思;

(2)写荷花的文章,说说明白了什么。

一课一法一练:如何写好想象

1.写好想象要注意;

(1)想象要合理。可以就眼前看到的,听到的,心里想到的,联

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即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

的规律。

(2)要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累想象的材料。想象的内容

总是由此及彼的,把头脑中已有的事件、画面联系在一起,才能有丰富

的想象力,所以平时要学会观察,注意积累。

2.举例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要研制一种廉价而能调节冷暧的衣服,使

人穿了在酷热的天气里也会感到清凉,在严寒的时候也能觉得温暖如

春,使贫穷的人们免受寒冻之苦。

3.练一练

三、本课小结

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

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热

爱大自然的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能仿照排比句

写一段话。

四、结构图示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多美呀,野花(节选)》《荷花》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闻到——清香'

喜热

*荷看到「-荷-升叶——挨工挨次挤一挤太]——大幅活的画

花L荷花----千姿百态」何自

花然

旗L想到——“我”仿佛成了荷花一“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

4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感受自然的神

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感受自然的神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观察图片:你认识这些昆虫吗?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

你了解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它们身上的秘密吧!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易读错字和多音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3)试着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

否通顺。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畅所欲言。

四、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质疑的问题和批注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共同交流;

2.出示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

课文写了哪几种昆虫?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3.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课文写了哪几种昆虫?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核心问题)

(1)复眼:

①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

怎么回事。“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

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

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先提出问题,然后用2个反问的句子做猜

测的答案。同时“一直在琢磨”与“总是琢磨不出来”互相印证,看出

作者的好奇心特别强。

②积累

③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由复眼昆虫联想到人如果也长一对复眼,后面还用了省略号引发大

家的联想,很有趣,也看出作者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

④想象:“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你能想象写出

人长了一对复眼后的景象吗?试一试。

示例:人长了复眼,肯定特别有意思,同时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

这一对眼睛看书,那一对眼睛就可以看电影,如果这一对眼睛累了,就

用另一对眼睛,人就没有近视眼了……但是也可能遇到麻烦,比如上课

没有专心听讲,眼睛发呆,眼前就会出现很多老师批评我的脸,那就麻

烦了。

(2)花大姐

a.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

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从“款款地落”“折好”这些动作写出了“花大姐”的飞行特点。

b.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

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蚊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

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

蛇虫吗?

介绍花大姐的特点。最后用反问句,显得幽默风趣。

(3)独角仙

a.吃晚饭的时候,呜一一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

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呜一一扑”拟声词看出独角仙的鲁莽特点,加之后面“摔晕了”

让人忍俊不禁。

b.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二寸。它的

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

虫里的霸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方法介绍了独角仙的外形特点。

c.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

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引用传说,增加了趣味性,易于引发大家探究的兴趣。

(4)蚂蚱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

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

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

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

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介绍了蚂蚱的特点、分类等。

4.想一想: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示例:我最感兴趣的是独角仙,它是昆虫中的霸王,能拉动一辆泥

制作的小车,可是飞行时怎么那么笨。"呜一一扑!”就摔晕了。(其

他内容也可以说)

5.拓展:如果你是课文中一种昆虫,你来向大家介绍自己,你会怎

么说?

示例:我长着瓷器似的朱红色的硬翅,上面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小圆点也叫“星”,不能乱点,身上有几颗星与名字是有关系的。我们

飞行时很优雅,款款地落下,折好黑绸衬裙,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

丝合缝。我们有的吃蜘虫,受人类的欢迎,叫我们益虫;还有的喜欢吃

马铃薯的嫩叶,被称为害虫。你知道我是谁了吗?

6.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知道这是作者的昆虫备忘录,我们也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吧!

五、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

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

2.试着概括本课主旨: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

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文章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多

样的表述方式介绍给大家,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探究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螳螂》、《夏天的昆虫(节选)》。

2.小结:这是一篇童趣十足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复眼、花大姐、

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的身体秘密,在满足我们好奇心的同时,让我

们学会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昆虫备忘录的方法。

板书设计:

昆「复眼:蜻蜓、苍蝇(想象设问)

虫花大姐: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比喻拟人反问)有

忘独角仙:笨、大、霸道、力大(类比拟人)趣

录]蚂蚱:尖头绿蚂蚱、土蚂蚱(举例)_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一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顺序说话、说完整话的能力。

2.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

达到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

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

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说说你想去哪里春游?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和同学交流你的

想法,谈谈你的看法。

二、明确交际要求

读教材11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选择一个春游的地方,将这个地方有什么好

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温馨提示

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说:每个人只能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推荐。要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2.听: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四、交际方法

L看图启思路。

仔细看插图,想一想每幅图画的是哪儿?人们在干什么?二幅图对

交流的话题内容、春游的地点、活动方式给予启发。

2.回忆选地点

想一想你春天去哪儿旅游过?那儿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什么活

动?如去公园观赏桃花、去小河边听流水哗哗响、去爬山、去郊外踏青

放风筝等。

3.自说说明白

选定地点后,就自己练着说一说,我们春游去哪个,为什么去那儿

(有什么好玩的,我们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说明白了准备小组内交

流。

4.讨论定地点

在小组内依次说说推荐的地点和理由,选出本组内觉得春游最好的

一个地方,然后定出本组内在全班汇报的同学。

5.推荐说清楚

(1)每个组出来1位同学汇报,注意把推荐理由说清楚。

(2)欣赏范例《春游去哪儿玩》。

6.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讲的同学想法和理由说清楚没有,同时也要评一评听

的同学是不是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不打断别人的话。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谁能说说,介绍春游去哪儿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介绍春游去哪儿玩,要注意说清楚想法和理由;并耐心听别人把话

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

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样子、

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你能想到什么?

二、习作内容

自己的植物朋友做个观察记录卡吧。借助记录卡,写一写你的植物

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三、审核指导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我的植物朋友”这是一篇观察习作,就是先观察植物做好观察记

录卡,然后借助记录卡习作。

因而本次习作重点在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卡。

四、思路导航

1.如何写好本次习作呢?

要想圆满完成本次习作,一定要做好观察记录卡。

2.应该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卡呢?

(1)我们首先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

(2)然后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用眼睛看(样子、颜色),用手

摸、用鼻子闻、用嘴吃……

五、技法点拨

1.走进观察,做记录

同学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们选择一种植物观察时,要一边观察一边真实记录。

2.补充观察,动笔写。

动笔之前还要注意什么?

动笔之前再去观察,以寻找新的发现,同时会将一些植物的前后变

化写出来。

示例:虹之玉

3.完成习作,多交流。

写完习作,就算大功告成了吗?

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不仅学会分享,特别是写同一种

植物的交流,会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

六、佳作引路

例文:分析《可爱的“肉肉”》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

词、句。

2.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你读了这些优美的语句,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语句

我发现这次交流的是课文中写的优美的词句,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动

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够很好地理解。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句段,你从画“__________”句子读懂了什么?

(1)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

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P。)像京剧里的净角

(ju6)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

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