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_第1页
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_第2页
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_第3页
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_第4页
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TOC\o"1-2"\h\u21667第1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概述 3293461.1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3228511.2资源化利用的意义与价值 3160561.3国内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428863第2章环保政策与法规 4266642.1我国环保政策体系 4315822.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法律法规 5121872.3政策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推动作用 531417第3章废弃物收集与运输 534663.1废弃物收集技术与方法 5137033.1.1分类收集 695843.1.2集中收集 6170333.1.3自动化收集 6305763.2废弃物运输与储存 6317663.2.1废弃物运输 6277133.2.2废弃物储存 7104613.3收集与运输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7300453.3.1防止污染扩散 7194103.3.2降低碳排放 730133.3.3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 723649第4章物理回收处理技术 7271044.1筛分与破碎 7290194.1.1筛分技术 73084.1.2破碎技术 8318064.2磁选与浮选 8294544.2.1磁选技术 8245174.2.2浮选技术 8192894.3重力分选与涡流分选 8173764.3.1重力分选技术 8305114.3.2涡流分选技术 823174第5章化学回收处理技术 9319775.1热解与焚烧 992135.1.1热解技术 9270645.1.2焚烧技术 9303545.2化学还原与氧化 9187075.2.1化学还原技术 9278595.2.2化学氧化技术 9236745.3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 9140205.3.1溶剂萃取技术 9159605.3.2离子交换技术 928081第6章生物回收处理技术 10125686.1微生物处理技术 10183046.1.1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 1091176.1.2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 10117046.2植物修复技术 10324466.2.1植物提取技术 1075756.2.2植物降解技术 10111356.2.3植物稳定技术 1086756.3生物发酵技术 10166.3.1厨余垃圾发酵技术 11318506.3.2畜禽粪便发酵技术 11291586.3.3农作物秸秆发酵技术 111093第7章资源化利用产品开发 1175217.1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产品 11100677.1.1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11306857.1.2塑料合金 11124347.1.3塑料制品再生料 11264067.2废纸资源化利用产品 11169607.2.1纸质复合材料 1145137.2.2纸浆模塑产品 11107217.2.3纸基活性炭 1152907.3废金属资源化利用产品 1296337.3.1金属再生原料 12314797.3.2金属制品 12116967.3.3金属基复合材料 1223299第8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构建 12106298.1产业链现状与问题 1214758.1.1产业链概述 12307618.1.2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12123568.2产业链优化策略 12112638.2.1完善回收体系 1258478.2.2提高处理技术水平 1375888.2.3优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 13202128.3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13222238.3.1产业园区模式 13258658.3.2产学研合作模式 1375328.3.3跨区域合作模式 1335198.3.4国际合作模式 1326686第9章市场分析与经济评估 13119129.1市场需求与潜力分析 1345509.1.1市场需求 14244289.1.2市场潜力 148429.2投资与成本分析 14226409.2.1投资分析 1484959.2.2成本分析 1438559.3经济效益与风险评估 14192039.3.1经济效益分析 15114199.3.2风险评估 155350第10章环保教育与宣传推广 15320010.1环保教育与培训 151976510.1.1环保教育内容 151068310.1.2环保教育培训对象 151450610.1.3环保教育方式 152381910.2宣传推广策略 157110.2.1媒体宣传 16656510.2.2社区宣传 162656510.2.3校园宣传 16112910.3公众参与与监督机制 162262710.3.1公众参与 162507210.3.2信息公开 162746510.3.3投诉举报 163121510.3.4社会监督 16第1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概述1.1废弃物分类与特点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或被使用者抛弃的物质。根据来源和性质,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废弃物:包括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和噪声等,具有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污染严重等特点。(2)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特点为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处理方式多样。(3)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具有分布广泛、资源化潜力大、环境污染风险高等特点。(4)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等,具有产生量大、回收利用率低、对环境破坏严重等特点。1.2资源化利用的意义与价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再生利用和综合利用的过程。其意义与价值如下:(1)减轻环境压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节约资源:通过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3)促进经济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4)提高社会效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绿色消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1.3国内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1)国内现状:我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废弃物处理技术不断进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但仍存在处理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2)国外现状:发达国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先进,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突破,如生物降解、化学回收、物理分离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产业链完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逐渐形成,涵盖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3)政策推动:加大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产业发展。(4)市场化运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企业积极参与,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5)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废弃物处理挑战。第2章环保政策与法规2.1我国环保政策体系我国环保政策体系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五个层次。其中,法律是环保政策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法律的具体化和补充,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则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政策。2.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固体废物的分类、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要求,提倡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利用。(2)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明确危险废物的利用和处置要求。(3)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产生量的目标。(4)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3政策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推动作用(1)完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法律法规体系,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法制保障。(2)加大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降低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成本。(3)明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责任主体,强化监管,保证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4)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水平。(5)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以上措施,我国政策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快速发展。第3章废弃物收集与运输3.1废弃物收集技术与方法废弃物收集作为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首要环节,其技术的先进性与方法的合理性对后续资源化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本节主要介绍目前环保行业普遍采用的废弃物收集技术与方法。3.1.1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指根据废弃物的性质、种类和用途,将其进行分类并分别收集。废弃物分类收集有利于提高资源化利用的效率,降低处理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方式:(1)按照废弃物成分分类,如塑料、纸张、玻璃、金属等;(2)按照废弃物来源分类,如生活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3)按照废弃物危害程度分类,如危险废弃物、一般废弃物等。3.1.2集中收集集中收集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将废弃物集中到一个指定的地点进行收集。集中收集的优点是便于管理和运输,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集中收集的方法主要包括:(1)废弃物回收站点收集;(2)废弃物集装箱收集;(3)废弃物打包收集。3.1.3自动化收集科技的发展,废弃物收集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化收集技术主要包括:(1)废弃物识别技术:如红外线识别、射频识别等;(2)收集:通过编程控制,实现自动捡拾废弃物;(3)智能回收箱:采用触摸屏操作,实现废弃物的自动分类和压缩。3.2废弃物运输与储存废弃物运输与储存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运输与储存方式有利于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3.2.1废弃物运输废弃物运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公路运输:适用于短途和中长途运输,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2)铁路运输:适用于长途运输,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等优点;(3)水路运输:适用于远距离、大批量的废弃物运输;(4)航空运输: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小批量废弃物运输。3.2.2废弃物储存废弃物储存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废弃物占地面积,降低环境污染。废弃物储存方法如下:(1)压缩储存:通过机械设备将废弃物进行压缩,减小体积;(2)封闭储存:采用封闭式储存设施,防止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3)堆肥储存:针对有机废弃物,采用堆肥方式进行储存,实现资源化利用。3.3收集与运输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在废弃物收集与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3.3.1防止污染扩散(1)采用密封式收集容器,防止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泄漏;(2)对危险废弃物进行专门包装和标识,避免交叉污染;(3)对废弃物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3.3.2降低碳排放(1)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距离;(2)提高运输工具的满载率,降低空载率;(3)推广新能源运输工具,减少燃油消耗。3.3.3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1)加强废弃物分类收集,提高废弃物纯度;(2)建立废弃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废弃物的实时追踪;(3)鼓励企业参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整体利用效率。第4章物理回收处理技术4.1筛分与破碎4.1.1筛分技术筛分技术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首要步骤,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物料进行分级。该技术可根据物料的粒度特性,将其分为不同粒度级别,从而实现有效分离。筛分设备包括振动筛、旋转筛等,其筛分效果对后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影响。4.1.2破碎技术破碎技术是将大块废弃物减小粒度,以便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根据破碎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破碎、冲击破碎、剪切破碎等。常用的破碎设备有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等。破碎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4.2磁选与浮选4.2.1磁选技术磁选技术是利用磁性差异实现固体废物中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的一种方法。磁选设备主要有永磁筒式磁选机、感应辊式磁选机等。磁选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磁性物质的废弃物,如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金属废弃物、工业废弃物中的磁性矿物等。4.2.2浮选技术浮选技术是利用气泡作为载体,将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添加浮选剂,改变目的矿物的表面性质,使其在气泡作用下实现分离。浮选设备主要包括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充气式浮选机等。浮选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矿物的回收和非金属矿物的提纯。4.3重力分选与涡流分选4.3.1重力分选技术重力分选技术是利用物料密度差异,在重力场中实现固体废物中不同密度组分分离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重力分选设备有跳汰机、摇床、离心分选机等。重力分选技术适用于处理废纸、塑料、玻璃等废弃物。4.3.2涡流分选技术涡流分选技术是基于涡流产生的旋转力场,利用物料密度、粒度、形状等特性差异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涡流分选设备主要包括立式涡流分选机和卧式涡流分选机。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废电线电缆、电子废弃物等,具有分离效率高、处理能力强等特点。本章对物理回收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筛分与破碎、磁选与浮选、重力分选与涡流分选等技术,为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第5章化学回收处理技术5.1热解与焚烧5.1.1热解技术热解作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加热废弃物,使其分解为可回收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塑料、橡胶、污泥等有机废弃物。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作为能源回收利用,液体产品可制取化工原料,固体产物则可作为建筑材料。5.1.2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是将废弃物在高温条件下氧化分解,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方法。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或供热,同时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焚烧过程需严格控制排放物质,防止二次污染。5.2化学还原与氧化5.2.1化学还原技术化学还原技术通过加入还原剂,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还原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废弃物、电子废弃物等。还原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反应条件,以保证处理效果和资源回收率。5.2.2化学氧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利用氧化剂将废弃物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该技术适用于处理有机废水、污泥等。在氧化过程中,需注意氧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以保证氧化效果和环保要求。5.3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5.3.1溶剂萃取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利用溶剂与废弃物中的目标物质之间的溶解度差异,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和回收。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机物、重金属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萃取条件,可以提高目标物质的回收率,降低处理成本。5.3.2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与废弃物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和有用离子的回收。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离子等。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交换容量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离子交换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回收处理技术,包括热解与焚烧、化学还原与氧化、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等,这些技术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回收处理技术。第6章生物回收处理技术6.1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对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的一种环保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资源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废弃物处理领域。6.1.1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促使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6.1.2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在不供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利用资源。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厌氧滤池等。6.2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转化作用,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一种技术。6.2.1植物提取技术植物提取技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将其转移至植物体内,进而实现土壤净化的目的。6.2.2植物降解技术植物降解技术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环境治理的效果。6.2.3植物稳定技术植物稳定技术通过植物的生长,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其迁移性,减少环境污染风险。6.3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6.3.1厨余垃圾发酵技术厨余垃圾发酵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柴油等资源,实现资源化利用。6.3.2畜禽粪便发酵技术畜禽粪便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对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降低环境污染。6.3.3农作物秸秆发酵技术农作物秸秆发酵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第7章资源化利用产品开发7.1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产品7.1.1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废塑料通过回收和改性,可制备成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该产品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等领域。7.1.2塑料合金通过将不同种类的废塑料进行物理共混,开发出具有优异功能的塑料合金产品。这类产品可应用于电子、电气、家电等领域,实现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7.1.3塑料制品再生料将废塑料进行分选、清洗、破碎、熔融等工艺处理,制备成再生塑料原料。该产品可替代部分原生塑料,用于生产各类塑料制品。7.2废纸资源化利用产品7.2.1纸质复合材料废纸纤维经过处理,可制备成纸质复合材料。这类产品具有环保、低成本、可降解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家具、建筑等领域。7.2.2纸浆模塑产品利用废纸浆料,通过纸浆模塑工艺生产出各种形状的包装产品。这类产品具有缓冲功能好、可降解、无污染等优点,可替代传统塑料泡沫等包装材料。7.2.3纸基活性炭废纸经过化学活化、碳化等工艺处理,可制备成纸基活性炭。该产品具有吸附功能好、可再生利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7.3废金属资源化利用产品7.3.1金属再生原料废金属经过分类、回收、熔炼等工艺,制备成各类金属再生原料。这些原料可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贵金属等产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7.3.2金属制品利用废金属为原料,通过铸造、锻造、焊接等工艺,生产出各类金属制品。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建筑等领域。7.3.3金属基复合材料将废金属与陶瓷、塑料等材料进行复合,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这类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领域,提升废金属的附加值。第8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构建8.1产业链现状与问题8.1.1产业链概述我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涉及废弃物回收、处理、再生利用等多个环节,涵盖了废弃物产生、运输、处理企业以及再生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但是目前产业链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优化与改进。8.1.2产业链存在的问题(1)回收体系不完善:废弃物回收渠道不畅,回收率低,大量有价值的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利用。(2)处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废弃物处理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处理效果不佳,资源化利用率低。(3)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废弃物处理企业与再生产品生产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产业链断裂。(4)政策法规不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企业违法成本较低。8.2产业链优化策略8.2.1完善回收体系(1)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网络,提高回收率。(2)推广智能化回收设施,提高回收效率。(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居民参与废弃物回收。8.2.2提高处理技术水平(1)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提高废弃物处理效果。(2)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3)建立技术交流与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8.2.3优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1)建立产业链信息平台,实现废弃物处理企业与再生产品生产企业信息共享。(2)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3)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8.3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8.3.1产业园区模式通过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区,实现废弃物处理、再生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等环节的集聚发展,提高产业链协同效应。8.3.2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合作,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8.3.3跨区域合作模式鼓励不同地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开展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8.3.4国际合作模式加强与国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先进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第9章市场分析与经济评估9.1市场需求与潜力分析本节主要从环保行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市场需求及潜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察当前国内外环保政策及市场趋势,评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市场空间及增长潜力。9.1.1市场需求(1)政策驱动: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成为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在此背景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需求逐渐扩大。(2)行业需求:废弃物产生企业为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服务产生强烈需求。(3)社会需求: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为市场发展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9.1.2市场潜力(1)废弃物产生量:我国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长,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2)技术水平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了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3)产业协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相关产业(如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市场潜力挖掘。9.2投资与成本分析本节从投资和成本两个方面,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进行评估。9.2.1投资分析(1)投资主体:分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投资主体,包括企业、社会资本等。(2)投资规模:根据项目规模、技术路线、设备投入等因素,估算项目所需投资。(3)投资回报:结合市场前景、政策支持等因素,预测项目投资回报。9.2.2成本分析(1)废弃物收集与运输成本:分析废弃物收集、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构成及控制策略。(2)资源化利用成本:考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设备、能源、人工等成本。(3)成本优化:探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降低成本的可能性。9.3经济效益与风险评估本节从经济效益和风险两个方面,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进行评估。9.3.1经济效益分析(1)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