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作业指导书TOC\o"1-2"\h\u21590第一章绪论 3148681.1在线农业供应链概述 33251.2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的意义 321922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248781.2.2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 3208161.2.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36501.2.4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 3317901.2.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88561.2.6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447141.2.7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411071.2.8促进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427339第二章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基础 4325662.1在线农业供应链的基本构成 4136142.2在线农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465452.3在线农业供应链的核心要素 531160第三章农产品在线交易与订单管理 542893.1农产品在线交易模式 5181433.1.1概述 535263.1.2交易模式分类 6113883.1.3交易流程 6103813.2订单处理与跟踪 6216183.2.1订单接收与确认 6139293.2.2订单分配与调度 6199053.2.3订单跟踪 6177743.3订单满意度评价 612743.3.1评价体系 6295803.3.2评价方法 7321013.3.3评价结果应用 71947第四章农业供应链物流管理 7144364.1农业供应链物流模式 791484.2农产品物流配送 8258074.3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825523第五章农业供应链信息管理 8323565.1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 838815.2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与交互 914075.3农业供应链大数据应用 91789第六章农业供应链质量管理 10311516.1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 1035916.1.1概述 10219936.1.2农产品质量标准 10207246.1.3农产品质量认证 108756.2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 10282116.2.1概述 1083246.2.2农产品质量检测 1115396.2.3农产品质量监控 1189316.3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召回 11235786.3.1概述 11228146.3.2农产品质量追溯 1180776.3.3农产品质量召回 1111648第七章农业供应链风险管理 11212077.1农业供应链风险类型与识别 11236667.1.1引言 11238567.1.2农业供应链风险类型 1189497.1.3农业供应链风险识别 12224277.2农业供应链风险防范与控制 12199647.2.1引言 12315637.2.2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265857.3农业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 1211067.3.1引言 1320607.3.2风险应对策略 1312989第八章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 13204108.1农业供应链金融概述 1396038.2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 13210188.2.1融资服务 13260968.2.2结算服务 13131368.2.3风险管理服务 14285368.3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与监管 14208258.3.1风险类型 1479598.3.2监管措施 1430831第九章农业供应链协同管理 1437449.1农业供应链协同模式 14265109.1.1定义与内涵 14173319.1.2协同模式的分类 1436189.1.3协同模式的实施条件 1559379.2农业供应链协同效应 15297319.2.1效应表现 1585409.2.2效应产生原因 1521009.3农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 1561619.3.1构建完善的协同管理平台 15111279.3.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5142709.3.3加强供应链组织管理 16207849.3.4优化供应链业务流程 16217519.3.5增强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 1630841第十章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优化 162557010.1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现状分析 161447710.2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问题与挑战 162759810.3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优化策略与实践 17第一章绪论1.1在线农业供应链概述在线农业供应链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农业生产、加工、储存、物流、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的一个高效、协同、智能的供应链体系。该体系涉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旨在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1.2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的意义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有助于农业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农业生产者可以实时获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供应状况等信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2.2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优化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1.2.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升级。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结,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1.2.4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有助于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2.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1.2.6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有助于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1.2.7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有助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实现在线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1.2.8促进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打破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壁垒,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第二章在线农业供应链管理基础2.1在线农业供应链的基本构成在线农业供应链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及服务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作业的一种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方式。其基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环节: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以及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等。(2)加工环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3)物流环节: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配送等,保证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快速、安全、高效流通。(4)销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实现农产品的价值。(5)服务环节:为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2.2在线农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在线农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采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2)供应链协同: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3)物流配送: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配送速度和准时率。(4)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5)金融服务: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3在线农业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在线农业供应链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支撑在线农业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2)供应链参与者:供应链参与者包括农业生产者、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销售商等,各参与者之间的协同配合是供应链高效运行的关键。(3)政策法规:政策法规为在线农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包括农业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等。(4)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对在线农业供应链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态势、消费习惯等。(5)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供应链管理人才,为在线农业供应链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三章农产品在线交易与订单管理3.1农产品在线交易模式3.1.1概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在线交易已成为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在线交易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销售、配送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高效流通。3.1.2交易模式分类(1)B2B模式:指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采购商之间的交易。这种模式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2)B2C模式:指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购买农产品,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时间和费用。(3)C2C模式:指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与其他消费者进行交易。3.1.3交易流程农产品在线交易流程主要包括:注册登录、发布商品信息、浏览搜索、下单购买、支付结算、配送发货、售后服务等环节。3.2订单处理与跟踪3.2.1订单接收与确认订单接收是指平台收到消费者提交的购买请求后,进行订单审核、确认的过程。确认订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实消费者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2)核实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称、数量、价格等。(3)核实支付信息:包括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3.2.2订单分配与调度订单分配是指将订单分配给合适的供应商或配送商。订单调度是指根据订单需求和供应商、配送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3.2.3订单跟踪订单跟踪是指对订单从下单到配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对订单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订单状态更新:包括订单已支付、订单已发货、订单已完成等。(2)物流信息查询:提供物流公司、物流单号等信息,方便消费者查询物流进度。(3)售后服务跟踪:对售后服务进行处理和反馈,保证消费者满意度。3.3订单满意度评价3.3.1评价体系订单满意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质量: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新鲜度、口感、包装等。(2)配送服务:对配送速度、配送员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价。(3)售后服务:对售后服务质量、处理速度等进行评价。(4)总体满意度:对整个交易过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3.3.2评价方法(1)在线评价:消费者在平台上对订单进行评价,平台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和配送商进行考核。(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消费者对订单满意度的反馈。(3)数据分析: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优化服务。3.3.3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商管理: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评级,优质供应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2)配送商管理:根据评价结果,对配送商进行考核,提高配送服务质量。(3)服务改进:针对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服务改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第四章农业供应链物流管理4.1农业供应链物流模式农业供应链物流模式是指在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全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物流组织和优化,实现农产品高效、低成本流通的一种模式。当前,我国农业供应链物流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一体化物流模式:该模式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中介,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3)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和物流配送,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4)冷链物流模式:针对易腐农产品,采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保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4.2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物流配送是指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特性,对农产品进行有效配送的过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关键环节如下:(1)农产品分拣与包装: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分级、清洗、包装等处理,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农产品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工具,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快速、低成本。(3)农产品储存:合理规划农产品储存设施,采用科学的储存方法,保证农产品品质。(4)农产品配送:根据订单信息,合理安排配送路线和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准时配送。4.3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是指在农业供应链物流管理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手段。以下为农业物流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信息实时监控,提高物流透明度。(2)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信息,为农产品物流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云计算技术: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供应链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物流成本。(4)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配送。(5)移动应用技术:通过移动应用技术,方便农民、企业和消费者实时查询农产品物流信息,提高物流服务满意度。第五章农业供应链信息管理5.1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是农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应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能力为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我国农业供应链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统一的信息平台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信息平台建设。(2)技术创新,安全可靠。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信息平台的技术创新,同时注重信息安全,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3)开放共享,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农业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基础设施: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传输网络,为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2)数据资源: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建立农业供应链大数据中心,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应用系统:开发适用于农业供应链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如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4)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证信息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5.2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与交互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与交互是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关键环节。为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规范信息传输格式,提高信息交换效率。(2)建立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3)加强农业供应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和稳定性。(4)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与交互提供技术支持。(5)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共享与交互的安全性。5.3农业供应链大数据应用农业供应链大数据应用是农业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预测: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季节性规律等因素,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为生产者提供决策依据。(2)供应链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各环节的运营数据,找出瓶颈环节,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整体效率。(3)风险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农业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4)质量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追踪,提高消费者信心。(5)智能决策: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农业供应链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六章农业供应链质量管理6.1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6.1.1概述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是保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的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可以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依据,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6.1.2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国家标准是对农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行业标准是对某一特定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地方标准是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这些标准规定了农产品的外观、内在品质、卫生指标等方面的要求。6.1.3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农产品质量标准,对农产品进行评价、审核和认证的过程。认证分为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强制性认证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进行的认证,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自愿性认证是指生产者、经营者自愿申请的认证,如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6.2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6.2.1概述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旨在保证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6.2.2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检测包括田间检测、加工环节检测和流通环节检测。田间检测主要针对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加工环节检测主要针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卫生指标等,流通环节检测主要针对农产品在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质量。6.2.3农产品质量监控农产品质量监控是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汇总、分析、反馈和预警。通过监控,可以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状况,为农产品质量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6.3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召回6.3.1概述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召回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6.3.2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质量追溯是指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对农产品的来源、质量、安全性等信息进行记录、查询和管理的系统。通过质量追溯,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信心。6.3.3农产品质量召回农产品质量召回是指当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生产者、经营者按照规定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将已售出的农产品从市场召回并进行处理的过程。质量召回制度有助于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权益。召回程序包括问题发觉、信息发布、召回实施、问题处理等环节。第七章农业供应链风险管理7.1农业供应链风险类型与识别7.1.1引言农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保障农业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农业供应链风险的类型与识别方法,以便于企业及时了解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7.1.2农业供应链风险类型(1)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供应链造成的影响。(2)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农业供应链的影响。(3)供应链环节风险: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风险。(4)政策风险:国家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等因素对农业供应链的影响。(5)技术风险: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风险。(6)资金风险: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对农业供应链的影响。(7)人力资源风险: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对农业供应链的影响。7.1.3农业供应链风险识别(1)建立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根据农业供应链的特点,构建包括自然、市场、政策、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风险指标。(2)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专家调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农业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3)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控风险指标,及时发觉农业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7.2农业供应链风险防范与控制7.2.1引言农业供应链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保障农业供应链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农业供应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7.2.2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风险。(2)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降低市场风险。(3)优化供应链结构:整合资源,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降低环节风险。(4)建立政策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政策变动,降低政策风险。(5)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先进技术,降低技术风险。(6)加强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风险。(7)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力资源风险。7.3农业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7.3.1引言针对农业供应链风险,本节提出以下应对策略。7.3.2风险应对策略(1)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目标、方法和步骤。(2)实施风险分散策略:通过多元化经营、跨区域布局等方式,降低单一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3)加强风险合作与协调: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农业供应链风险的认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5)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供应链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6)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定期对农业供应链风险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第八章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8.1农业供应链金融概述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农业供应链中,通过金融机构为供应链各环节主体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它以农业供应链为载体,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提高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效率,缓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题。8.2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8.2.1融资服务农业供应链融资服务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存货融资等。金融机构通过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估,为它们提供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题。8.2.2结算服务农业供应链结算服务包括电子支付、保理、信用证等。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结算服务,优化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8.2.3风险管理服务农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信用保险、保证保险、期货套保等。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帮助农业企业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保障农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8.3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与监管8.3.1风险类型农业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信用风险是指农业企业因经营不善、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的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违规等风险;法律风险是指法律法规变化、合同纠纷等带来的风险。8.3.2监管措施为保障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监管框架和监管职责;(2)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保证其合规经营,防范风险;(3)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防范风险;(4)推动金融机构与农业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实现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第九章农业供应链协同管理9.1农业供应链协同模式9.1.1定义与内涵农业供应链协同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旨在提高农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9.1.2协同模式的分类(1)信息共享协同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效率。(2)资源整合协同模式:整合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业务协同模式: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9.1.3协同模式的实施条件(1)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供应链协同提供技术支持。(2)紧密的利益关联: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存在紧密的利益关联,有利于协同效应的实现。(3)高效的组织管理:保证协同模式的顺利实施。9.2农业供应链协同效应9.2.1效应表现(1)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通过协同管理,降低信息传递成本,缩短业务流程,提高运作效率。(2)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3)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协同管理,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提高产品质量。(4)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应对市场竞争压力。9.2.2效应产生原因(1)信息共享: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能够快速获取市场需求、生产进度等信息,提高决策效率。(2)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3)业务协同:优化业务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整体运作效率。9.3农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9.3.1构建完善的协同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农业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9.3.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进行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市皇姑区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食品工程与机械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府新区航空职业学院《高级朝鲜语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各行各业职业探索家长进课堂五花八门的行业工作教育课件
- 皮鞋品牌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报告考核试卷
- 电动车维修与保养考核试卷
- 渔业资源保护与海洋资源恢复工程考核试卷
- 冷藏车运输与国际冷链标准对接考核试卷
- 畜牧兽医技术研究与推广考核试卷
- 《大学英语口译》an introduction to interpreting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我国中学导师制的历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安全带检测报告(共8页)
- 公司erp项目激励制度
- Excel函数和公式练习
- 国际石油合同讲座1018
- 某核电项目机械贯穿件安装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基于单片机的接触器控制器设计
- 5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