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坐标图像题
考点01pH变化曲线
考点02金属与酸的反应曲线
考点0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考点04反应中固体和溶液的质量变化曲线
考点05曲线综合图像
考点01pH变化曲线
.(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利用
12024··BaOH2
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随所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
pHBaOH2
法中,合理的是()
A.在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BaCl2
B.在ab段,溶液中H数量逐渐增多
C.在c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OH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答案】ACD
【解析】A、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HCl和BaCl2,正确;
B、在ab段,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盐酸不断被消耗,溶液中H数量逐渐减少,错误;
C、在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钡和氢氧化钡,其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
OH和Cl,正确;
D、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正确。
故选ACD。
2.(2024·重庆·中考真题)用NaOH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
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像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初始溶液的pH>7,显碱性,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小于7,
则说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故A说法正确;
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则
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pH<7,显酸性,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为无色,故B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而d点溶液的质量>b点溶液的质量,则d点溶液
钠元素质量分数小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故C说法不正确;
D、ac段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c点时,溶液的pH=7,表示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
应,cd段溶液的pH<7,硫酸过量,ab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某小组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60℃时,每次向10g30%
过氧化氢溶液滴加调节剂,使溶液的pH从3依次调至13,测得30分钟内产生气体的体积随pH的变化关系
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O2=H2+O2
B.pH越大,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越快
C.过氧化氢溶液在中性溶液中生成氧气体积最大
D.60℃,30%过氧化氢溶液在pH3~5的酸性环境中不易分解
【答案】D
【解析】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说法错误;
B、pH在09范围内,pH越大,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越快,pH>9,pH越大,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
越慢,说法错误;
C、由图像可知:pH约等于9时,30分钟内收集氧气最多,反应速率最快,说法错误;
D、由图像可知:60℃,30%过氧化氢溶液在pH3~5的酸性环境中不易分解,说法正确;
故选:D。
4.(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
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如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
是()
A.KOH来源:Ca(OH)2+K2CO3=CaCO3+KOH
B.扬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用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答案】D
【解析】A、该方程式未配平,氢氧化钾前面化学计量数应为2,该项错误;
B、盐酸具有腐蚀性,该项错误;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小,该项错误;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该项正确;
故选D。
5.(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向含有9.5gMgCl2和3.65g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向a点对应溶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a-b段与b-c段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
C.d点对应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0.65g
()
D.b-c段的反应为:MgCl2+2NaOH=MgOH2+2NaCl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向含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
先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酸性减弱pH值增大,因此a-b段表示氢氧化钠先与盐酸的反
应;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因
此b-c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的反应;c-d段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A、由图可知,a点时溶液pH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还未开始,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和盐酸,
向a点对应溶液滴加AgNO3溶液,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
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a-b段发生的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设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HClNaOHH2ONaCl
36.540
3.65gx
36.53.65g
x4g
40x
b-c段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设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80
9.5gy
959.5g
y8g
80y
4g8g
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则a-b段与b-c段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2,说法
mm
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d点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
氢氧化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d点对应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35.5235.5
氯化镁、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总和,即9.5g100%3.65g100%10.65g,说法正确,
2435.52135.5
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b-c段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MgCl2+2NaOH=MgOH2+2NaCl
故选:B。
6.(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
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将稀硫酸慢慢滴入混合液中,并不断搅拌,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溶液颜色的变化为红色→无色→红色
B.a点处表示的溶液中阴离子只有OH-
C.b点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处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
【答案】C
【解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
色,逐滴滴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仍显
无色,故A不符合题意;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硫酸钠,a
2-﹣
点处表示的溶液中阴离子有SO4、OH,故B不符合题意;
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C符合题意;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c点处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硫酸钠,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4·新疆·中考真题)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45s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pH逐渐增大,说明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pH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盐酸pH<7,氢氧化钠pH>7,说明
该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45s时,pH等于7,表示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故选D。
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所示是室
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7(填“”“”或“”),溶液呈现(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
(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nCl(填“”“”或“”)。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答案】(1)稀盐酸
(2)>碱性
(3)<
(4)H+和OH-结合生成水
【解析】(1)由图2可知,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故该实验为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
中,则图1中的溶液B为稀盐酸;
(2)由图2可知,a点所示的溶液pH>7,溶液呈碱性;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点时,溶液pH<7,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稀盐酸,
此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则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n(Cl-),故填:<;
(4)a点到b点pH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能和水,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9.(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向盛有40g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的稀硫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种。
(2)求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2/二/两
(2)解:设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4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40g4.9%1.96g
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x1.96g
80x
981.96g
解得:x1.6g
1.6g
则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
40g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解析】(1)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结合图像可知,A点时,溶液pH<7,则此时溶液中
含有过量的稀硫酸,故A点对应的溶质有生成物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共两种溶质,故填:2或者二或者
两;
(2)详见答案。
10.(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化学实践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
稀盐酸50g,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稀盐酸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滴入另一溶液中。
(2)b点所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3)计算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2)NaCl、NaOH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g,其中溶质质量为:40g×10%=4g;
解:设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4g50gx
36.550gx
x=7.3%
404g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1)由图可知,一开始溶液的pH<7,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增大,最后大于7,则该
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了;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处pH>7,说明此时氢氧化钠过量,则b点所对应溶液
中的溶质有NaCl、NaOH;
(3)解析见答案。
11.(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实验室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该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氢氧化钠溶液20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同时测得其pH变
化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
(2)试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化学方程式及计算过程)。
【答案】(1)NaCl
(2)解:设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20gx10g7.3%
4020gx
36.510g7.3%
x=4%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
【解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时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图中a点时所得
溶液中溶质为NaCl。
(2)见答案。
1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常温下,向NaHCO3溶液中匀速滴加CaCl2溶液,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一段
时间后,三颈烧瓶和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显酸性
B.30s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CaCl2过量
C.三颈烧瓶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Ca(HCO3)2
D.实验表明: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
【答案】D
【解析】A、由图-2可知,一开始pH>7,故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一段时间后,三颈烧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碳酸钙,试
管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30s时溶液显
酸性,可能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由B的分析可知,三颈烧瓶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应是碳酸钙,碳酸氢钙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H、C、O、Ca、Cl,生成物中含Ca、C、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Na、H、
Cl,故还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
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室温下向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一定温度下,将NH4Cl饱和溶液加水稀释
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答案】A
【解析】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达到分解温度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
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钾元
素的质量不变,由于生成了气体,固体的质量减小,则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
量分数先不变,后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B、室温下向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稀硫酸被稀释,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不会等
于7,更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下,将NH4Cl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温度不变,氯化铵的溶解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
酸被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即随着溶液pH的逐渐增大,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当硫
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此时pH=7,继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
随着溶液的pH继续增加,生成沉淀的质量继续增大,待硫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再变化,不
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BC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密闭装置内点燃向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
电解水
中加水红磷少量氧化钙,再恢复至原温度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pH>7,加水稀释,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但溶液始终是氢氧化钠溶
液,始终为碱性,pH只会无限接近7,但不会小于7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气体减少,气压降低。所以装置
内气压开始增大,后随着气体减少、反应结束温度下降逐渐下降,且最终比初始气压低。符合题意;
C、电解水试验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产生的氢气体积
较大。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溶剂,则饱和氢氧化钙中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少。反应放
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饱和氢氧化钙中会析出氢氧化钙,但随着反应结束温度恢复到
室温,氢氧化钙溶解度又升高,这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又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所以过程中溶质质量先减
小后增大,但最终溶质质量比开始时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捶草印花”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
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如下项目活动探究草木印染工艺。
环节一:预处理
()碱煮:布料印染前需通过碱煮除去表面的油污及细小纤维。利用悬浊液和草木灰汁(含)
1CaOH2K2CO3
的混合液浸泡布料,写出混合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酸洗:布料碱煮后通常还需进行酸洗,目的是。
环节二:染色、调色
为了让每一种花叶标本印染的布料颜色更丰富,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对以下花叶标本染色后
的布料进行调色,结果如下:
酸碱性
花叶标本种类
酸性中性碱性
灌木叶绿色绿色绿色
红枫叶鲜红深红绿色
酢浆草花瓣粉红粉红蓝色
(3)根据调色结果判断,上述花叶标本不适合作为印染原料的是,理由是。
环节三:固色
染色后布料还需固色。常见固色剂如下:
来源生活经验古籍现代印染工业
固色剂名称食盐明矾固色剂“SH-96”(可溶于水)
(4)为了探究固色效果,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齐操作步骤:
将三块大小相同的深红色印染布料,保持相同温度,浸泡相同时间,取出晾干;然后把固色后的
三块布料在清水中浸湿,分别用力揉搓40下。观察到食盐和固色剂“SH-96”固色效果较好。
环节四:检验
布料通过染色、调色、固色等工序后,还需pH检测合格才能出厂。接触皮肤的布料pH合格标准:4.0—7.5。
(5)若碱超标需调节pH到合格。小组对调节试剂做了探究:分别向60mL0.4%的NaOH溶液中,滴加等
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传感器监测pH与酸体积关系如下图:
为了便于控制pH在合格范围内,不至于变化太快,选择(填试剂名称)调节更好。
【答案】(1)Ca(OH)2+K2CO3=CaCO3↓+2KOH
(2)除去残留的碱,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处理
(3)灌木叶灌木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印染出的布料颜色均为绿色,颜色变化单一,无法通
过改变溶液酸碱性来丰富印染布料的颜色
(4)浸泡在等量的食盐溶液、明矾溶液和固色剂“SH-96”溶液中
(5)稀醋酸
【解析】(1)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混合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2)酸能与碱发生盐和水,布料碱煮后通常还需进行酸洗,目的是:除去残留的碱,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处
理;
(3)上述花叶标本不适合作为印染原料的是灌木叶,理由是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印染出的布料颜
色均为绿色,颜色变化单一,无法通过改变溶液酸碱性来丰富印染布料的颜色;
(4)为了比较固色效果,需作对比实验,固色剂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具体操作:可将三块大小相同的深
红色印染布料,浸泡在等量的食盐溶液、明矾溶液和固色剂“SH-96”溶液中,保持相同温度,浸泡相同
时间,取出晾干;然后把固色后的三块布料在清水中浸湿,分别用力揉搓40下。观察到食盐和固色剂“SH-96”
固色效果较好;
(5)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滴加稀盐酸时,pH变化较快;滴加稀醋酸时,pH变化相对较缓慢,更便于控
制pH在合格范围内。
16.(2024·宁夏·中考真题)抗酸药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类药物。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科学家研发
药物的历程,开展以“抗酸药的研究”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查阅资料】抗酸药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消耗分泌出的过多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使胃液从pH约为1调
节到pH约为3,来缓解胃部不适。
(1)任务一:抗酸药的初筛
【复习归纳】请补充完整
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及类别(指示剂除外)
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盐
(K、Ca、Na除外,举2例)MgO、CaOMg(OH)2、Al(OH)3CaCO3、NaHCO3
【分析总结】初筛结果如下:
①金属单质不适宜作抗酸药,因为金属难以消化且会与胃酸产生难溶性氢气。
②氧化钙不适宜作抗酸药,原因是。
③常见的抗酸药主要含有MgO、Mg(OH)2、Al(OH)3、CaCO3、NaHCO3等物质。
(2)任务二:抗酸药的实验筛选
经过多组化学实验筛选,进一步选取MgO、Mg(OH)2、NaHCO3展开再探究。
【提出问题】含MgO、Mg(OH)2、NaHCO3的药物哪一种能最快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
【进行实验】各取MgO、Mg(OH)2、NaHCO31.0g,分别加入到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pH为1的盐酸中,
利用pH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的采集。
【收集证据】通过传感器获取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①实验中氧化镁使盐酸的pH达到3时所用的时间约为s。
②通过对图1、图2、图3的对比分析,得出含的药物能最快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
(3)任务三:抗酸药的文献研究
【查阅资料】几种抗酸药的功效、副作用、适用症的部分信息如表:
抗酸药功效、副作用、适用症
MgO抗酸作用强而持久,还可用作缓泻剂。肾功能不全者服用本品可引起高镁血症。
Mg(OH)2可作泻药,并有抗酸作用。
Al(OH)3可作抗酸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
NaHCO3适用于胃酸过多,容易引发腹胀造成胃扩张,对胃溃疡患者甚至有产生胃穿孔的危险。
CaCO3抗酸作用强而持久,缓冲胃酸过多。能更有效地结合磷酸盐,且不会发生铝中毒。
分析回答:
①胃溃疡病人不易服用含有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胃病患者在医院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需要服用造影剂钡餐,钡餐的成分是BaSO4.
资料: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Ba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BaCl2易溶于水,有剧毒。
某同学提出可以用BaCO3代替BaSO4作钡餐造影,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项目分享】你认为理想的抗酸药应具备的特点有(写一点)。
【答案】(1)Zn、Fe(合理即可)碱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钙
(2)100碳酸氢钠
═
(3)NaHCO3+HClNaCl+H2O+CO2不可以,因为碳酸钡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有剧毒的
氯化钡反应速率适中,但不产生气体
【解析】(1)[复习归纳]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单质能与酸反应,如锌(Zn)、铁(Fe)等;
Mg(OH)2、Al(OH)3的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填:Zn、Fe(合理即可);碱;
[分析总结]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钙并且放出大量热,对人体有伤害,因此氧化钙不适宜
作抗酸药。故填: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钙;
(2)①根据图1信息可知,氧化镁使盐酸的pH达到3时所用的时间约为100s,故填:100;
②通过图1、图2、图3的对比分析,得出含碳酸氢钠的药物能最快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故填:碳酸氢钠;
(3)①胃溃疡病人不易服用含有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
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
═
NaHCO3+HClNaCl+H2O+CO2;
②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而BaCO3难溶于水但溶于酸,碳酸钡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易溶
于水有剧毒的氯化钡。故填:不可以,因为碳酸钡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有剧毒的氯化钡;
[项目分享]理想的抗酸药应消耗胃酸,反应速率适中但不产生气体,不会引起胃胀,故填:反应速率适中,
但不产生气体。
考点02金属与酸的反应曲线
1.(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室温时,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质量相同的一块镁片和一块锌片分别与等浓度、
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根据压强变化推测两个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B.曲线①的压强上升比曲线②高,说明①产生H2总量更多
C.曲线②是Mg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D.反应结束后Zn一定有剩余
【答案】A
【解析】A、镁、锌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图乙随着反应的进行,曲线①、曲线②的压强都是先
增大,后小幅下降,可推测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有热量放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图乙,曲线①、曲线②最后压强相等,说明两者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则曲线①是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最终压强相等,说明反应后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时,消耗镁、锌的质量比是24:65,
因此镁片一定有剩余,而锌片不一定有剩余,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图Ⅰ表示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溶液
ABaOH2
B.图Ⅱ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水
C.图Ⅲ表示向等质量不同金属粉末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图Ⅳ表示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的水
【答案】C
【解析】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Ba(OH)2溶液,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会结合成
水,钡离子与硫酸根会结合成不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图像错误;
B、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7,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不会大于7,图
像错误;
C、向等质量不同金属粉末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由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所以相
同时间,镁反应速度最快,铁最慢,相同时间镁产生气体最多,曲线最陡,铁产生气体最少,曲线最缓;
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Mg+HSO=MgSO+HFe+HSO=FeSO+H
方程式及相关质量关系如下:2442、2442、
242562
Zn+HSO=ZnSO+H
2442,由于酸足量,所以金属完全反应,消耗等量的三种金属,镁产生气体最
652
多,锌产生气体最少,图像正确;
D、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的水,有氯化钠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图像错误;
故选C。
3.(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表示的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
A.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D.向等质量锌片和锌粉中分别加足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AC
【解析】A、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水,
一开始就产生沉淀,过量氢氧化钡将硫酸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在增加,图象正确;
B、向氢氧化钠中溶液滴加过量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
到等于7、再小于7,图象错误;
C、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所以一开始到反应结束溶
液中氯元素质量都为0,过量稀盐酸将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开始有氯元素,不断滴加
过量稀盐酸,溶液中氯元素质量不断增加,图象正确;
D、向等质量锌片和锌粉中分别加足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由于锌粉和锌片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
氢气的质量相等,但锌粉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的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应先拐点,图象错误;
故选AC。
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图像所表示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足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向一定量稀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D.将水通电分解
【答案】AD
【解析】A、足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
Mg2HClMgClH2Al6HCl2AlCl3H
22、32可知,当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镁的质量要多,
242546
故A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中含有水,故开始时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是零,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与氢氧化钠反
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当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此时溶液
中水的来自氢氧化钠溶液,水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稀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7,此时盐酸反应完全,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
钠,溶液pH仍为7,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呈碱性),此时溶液pH逐渐增大,故C不符
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5.(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与其对
应表述正确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B.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将足量锌粉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
【答案】A
【解析】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
量相等,后酸过量,金属不足,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锌与稀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相对原子质量:Zn>Fe,故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通电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即2H2O2H2+O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不符
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达到分解温度后,高锰酸钾受热分
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一开始固体质量不变,后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
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足量锌粉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金属活动性:Zn>Cu>Ag,锌先与硝酸银
反应:,份质量的锌置换出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待硝酸银完
Zn+2AgNO3=ZnNO32+2Ag65216
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份质量的锌置换出份质量的铜,固体质
Zn+Cu(NO3)2=ZnNO32+Cu6564
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高温煅烧碳酸钙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不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A、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反应前氧
元素存在于固体碳酸钙中,反应后氧元素存在于固体氧化钙和气体二氧化碳中,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
体中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
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故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D、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由于镁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等质量
的镁粉和锌粉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盐的质量也不同,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7.(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pH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
B.向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20℃时,向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
【答案】D
【解析】A、向pH=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氢离子浓度不断降低,溶液pH不断增大,但氢离子不会消失,
溶液pH会一直小于7,不含等于或大于7,A错误;
B、向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
应前后保持不变,B错误;
C、向某温度时一定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不
再溶解,该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不断增大直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也逐渐增大,达到饱和
状态不再发生改变,但一开始的时候溶液中含有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不是0,所以曲线起点不是0,C错
误;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硫酸铜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CuSO4+Zn=ZnSO4+Cu,则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增大,待
铜置换完之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D正确。
故选:D。
8.(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①表示常温下,向pH=2的稀盐酸中滴加pH=12的NaOH溶液
B.②表示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体积不变)中点燃足量红磷
C.③表示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铝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D.④表示向一定量H2O2溶液中加入MnO2制取O2
【答案】D
【解析】A、最终溶液pH>12,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应大于12。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开始燃烧放热,气体膨胀,气压变大。反应结束后停止放热温度会恢复到室温,
所以一段时间后压强会降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最终容器内气体减少,但容器体积不变,则压强会比开
始时小,不符合题意;
==
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C、24981202,542943426,则消耗等质量的镁和铝,铝生成的氢
气较多。所以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铝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开始硫酸不足,产生的氢
气质量相同,最终铝产生的氢气较多。不符合题意;
MnO2
D、根据2H2O22H2O+O2及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氧元素质
量减少,所以液体总质量减少,所以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反应结束后液体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0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1.(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某同学取一
定质量的该废液于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充分反应。下列图像是滴加过程中他对烧杯中物
质变化情况的分析(CaCl2溶液呈中性),其中错误的是()
A.B.
C.D.
【答案】CD
【解析】A、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无沉淀生成,盐酸反应完全,碳酸钠和
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增加,氯化钙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再改变,
故A正确;
B、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开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盐酸反应完全,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生成的二氧化碳小于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溶液质量增加,碳
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
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继续增加,故C错误;
D、开始溶液中含有盐酸,溶液显酸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且和盐酸反应,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当碳
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
故本题选CD。
2.(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1:向一定量稀盐酸、CuCl2混合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B.图2:用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取O2
C.图3:向装有一定量MgO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
D.图4:红磷在装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A
【解析】A、向一定量稀盐酸、CuCl2混合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水,该过程中没有沉淀生成,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该过
程中沉淀质量不断增大,氯化铜反应完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也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取O2,有催化剂反应快,无催化剂反应慢,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
量相等,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装有一定量MgO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一开始溶质氯化
镁的质量不断增大,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不断增大,所以溶质总质
量还会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趋势变缓,故选项图像错误;
D、红磷在装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开始时燃烧放热,容器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完全
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会小于原压强,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A。
3.(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
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A项正确;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B项正确;
C、金属活动性:镁>锌>银,向一定量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与硝酸镁不反应,锌与硝
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
量会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C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钠就有沉淀生成,等硫酸铜完
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故选:C。
4.(2024·吉林·中考真题)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
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热过程中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铜与
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但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通过铜表面变黑的现象证据(定性)和氧气含量变化的数据证据(定量),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
析得出合理解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与实验过程对应关系正确的个数为()
①浓盐酸加水稀释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③将足量汞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持续加热
④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0个B.1个
C.2个D.3个
【答案】B
【解析】①浓盐酸加水稀释,浓盐酸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并会逐渐的接近7,但是不会等于或小大
于7,故图像错误;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反应停止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图像错误;
③将足量汞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持续加热,汞加热消耗氧气生成氧化汞,则容器中的氧气减少,而
其它含有氧元素的气体没有减少,氧元素的质量最后不为0,故图像错误;
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开始滴加稀硫酸就有不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
生成,最后质量不变,故图像正确。
故选B。
6.(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
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
酸钠和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OH
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2CO3和CaCO3
C.图中x=18.25,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
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4:25
【答案】A
【解析】A、根据图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刚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碳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后
来生成的二氧化碳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设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x,则:
NaHCO3+HCl=NaCl+H2O+CO2
36.544
10%x0.44g
36.510%x
440.44g
解得x=3.65g
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的质量比关系,可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为3.65g,又由于碳酸
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消耗的盐酸的质
量为14.6g-3.65g=10.95g,根据图像,可知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含有碳酸钠和碳酸钙,选项错误;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和碳酸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C、结合前面分析可知,x=14.6g+3.65g=18.25g,刚开始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后来发生的总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M点时表示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反应,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后形成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设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氢氧化钠的
质量为x,则
NaOH~NaCl~HCl
4036.5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微生物标本运输要求试题及答案
- 电视设备智能生物样本库技术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企业竞争策略制定考核试卷
- 2025年金属非金属矿山支柱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考点试题及答案
- 企业融资方式的财务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车配件连锁经营理念考核试卷
- 2024年行政管理师考试相关课程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知识展示试题及答案
- 核安全事故分析与整改建议考核试卷
- 发热病人中医护理
- 捕鼠公司合同协议
- 工程审计面试题及答案
- 安置房收楼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与战略研究报告
- 病历书写规范2025版
- 2025-2030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洗涤机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 (一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历史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详解)
- 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