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1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2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3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4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

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生命的起源

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思维品质。

知识回顾

大约400多万年前,地球上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是。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1.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年前形成的。

2.;原始生命的起源的假设主要有五种,分别是: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

命论、化学进化论;其中用实验方法证明化学进化论的美国青年学者是。

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即、、、

等。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

4.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

形成很多简单的,地球的温度下降,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降雨,汇集到

中,其中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o

5.总结生命起源,时间:地球形成以后的年左右

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条件/自然条件:、、等

的过程:原始大气一_

源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原始生命起源于物质

.其它观点:生命来自其他星球

合作探究

任务一:

1.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么?说出你的理由。

2.原始大气来源于哪里?

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与现在大气区别在于哪里?

任务二:

1.米勒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这个装置模拟.

2.装有沸水的容器模拟。

3.火花放电模拟,为有机物的形成提供能量。

4.通过对冷却水进行取样分析,发现里面有,米勒的模拟试验说明了什么?

5.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始生命是在哪里形成的?

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7.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尝试总结表述出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

效果评价

1.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A.10亿年B.15亿年C.20亿年D.30亿年

2.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B.氢气C.甲烷D.硫化氢

3.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

4.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B.巴斯德C.米勒D.孟德尔

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测是()

A.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B.原始地球上存在着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以上三项都对

6.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有机小分子

电蛤单m物当

港生长、如、M)

(1)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等。这些物质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

(2)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o

(3)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o(填字母)

(4)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填字母)

(5)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o(填字母)

7.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8.关于生命起源的总是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1vX>

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僻了通过实,t

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下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二1冷L

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Y

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B

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说明,结合图示I可答问题: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o

(2)米勒提出问题是:?

(3)他作出的假设是:o

(4)他搜集到的证据是:。

(5)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和°

2.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的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中,经过若干

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化石。

3.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是从______到___________,从低等到________,从—

到陆生。

4.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结构而;

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_____,结构—而o

思考讨论: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你认为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

原因可能是什么?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1.前寒武纪时期是先有______生物,再有_________生物,生活在______中。

2.古生代的植物有早期的________,中期的裸威类,晚期的薇类;动物有早期的

动物,中期的鱼类,晚期的以及有翅的。生活环境由水中逐渐到

3.中生代时___植物和______动物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在—

上生活。

4.新生代时动物有动物和鸟类,植物有植物。

答案:一、1.遗体遗物遗迹

2.地层

3.简单复杂高等水生

4.少简单低等多复杂高等

思考讨论

答案: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有些化石还没有被人类发现;

第二,有些生物本来就没有留下化石;第三,由于地壳、环境的变化或者人类的某些活动导

致了一些化石被毁灭。

二、1.原核真核海洋

2.藻类无脊椎两栖类昆虫陆地

3.裸子爬行陆地

4.哺乳被子

知识点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它们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

在地层中,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证明过去某个年代生物的存

在、分布和生活情况等,所以可以作为证明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常见的生物化石有实体化石、印痕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等。研究发现,不同地层

里埋藏着不同类型的动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比较相似,埋藏

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则与现代生物的结构差别较大。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

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后来经过许多科

学家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地球上各种生物并非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而是有早有晚,它们有

的一直繁衍下来,有的却灭绝了,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

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例题1】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解析: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因为物种A的化石在

地层中出现要晚得多,所以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答案:B

2.地球上的生命史

不同的地质年代都有自己的生物类群,地质年代越早,生物越简单、低等,并且生活在

水中;地质年代越晚,生物越复杂、高等,并且能够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将这些顺序排列

起来,能够看到具体的动物和植物的类群名称及进化顺序。

【例题2】下列关于动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原始的苔群和族类植物

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爬行类

D.原始的鸟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解析: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原始的爬行类进化来的。

答案:D

练习

1.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体积小到体积大B.由简单到复杂

C.由低等到高等D.由水生到陆生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B.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

C.鸟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

D.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孟德尔提出的

3.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鸟类和哺乳类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C.鱼类和两栖类D.古代的爬行动物和鸟类

4.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太高B.这些物种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C.生物太多,食物缺乏D.这些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太快

6.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

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

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A.丙、甲、乙B.乙、甲、丙

C.甲、乙、丙D.乙、丙、甲

7.下图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2)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答案:1.A生物进化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与生

物的体型没有关系。

2.A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鸟类起源于古代

的爬行动物。

3.D古代爬行动物同时进化出了鸟类和哺乳类,而始祖鸟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乂有鸟

类的特征,所以说明它是介于古代的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

4.C原始生命分化为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的原始藻类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原始

单细胞动物,所以它们的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的不同。

5.B

6.A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新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

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相对来说,丙地层中的化石最低等,所以地层最古老;乙地层中的

化石最高等,所以地层形成最晚。

7.解析:从这一进化树简图可以看出,A、B、C、D、E都来自于F,所以F是它们共同

的祖先,与B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A。

答案:(1)F(2)A

第2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

达尔文通过考察意识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

示出的影响和的选择。

二、人工选择的启示

达尔文注意到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和

________形成的.

三、大自然的选择

1.绝大多数的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都大大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导致后代无法获得

足够的、等生存条件。它们之间就要进行,在竞争中某些有微小

的变异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在竞争中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

能继承了这种有利变异的性状。这样,经过许多代以后,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

起来,一个更加适应环境的形成。

2.自然选择是通过实现的,生物的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选择在自然界中是_____存在的,环境的________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名师启迪: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不适

应环境,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一、环境大自然

二、选择培育

三、1.食物栖息场所生存竞争有利积累新物种

2.生存竞争多样性适应性

3.普遍定向选择

知识点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

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过度繁殖: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

代。

(2)生存斗争: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

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

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

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3)遗传和变异:一切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

件的改变。

(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

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c这就是说,凡是生存

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

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

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

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

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例题1]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B.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这是一种生存竞争的表现D.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肺鱼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变异。进行夏眠的肺鱼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不夏眠

的肺鱼不适应环境而被环境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B

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异同

【例题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B.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伶用

解析: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适合人类的需求和爱好。

答案:B

练习

1.1859年英国伟大的自然学家达尔文发表了()

A.《本草纲目》B.用进废退学说C.细胞学说D.《物种起源》

2.医学上大量滥用抗生素,导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其原因是()

A.病菌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的结果

B.病菌本身对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

C.病菌变异的结果

D.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

3.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蛾

体色是浅色的,少数深色。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

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下列有关桦尺蛾体色由浅变深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桦尺蛾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

B.树干变成黑褐色是桦尺蛾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

C.食虫鸟对桦尺蛾种群体色的变化起到了选择作用

D.环境条件改变后桦尺蛾主动改变体色以适应新的环境

4.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

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林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竞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

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符合人类的需求B.适者生存

C.定向变异D.不用的器官逐渐退化

6.澳大利亚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

等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A.环境变化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7.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

A.自然界的偶然巧合B.进化方向相同

C.有共同的祖先D.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8.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

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9.下图中图A表示1940年到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B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

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AB

(1)生活在雪地中的老鼠的毛色是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现象,这种体色

在生物学上称________,它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

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从1940〜1960

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一

作用。

答案:1.D2.D

3.D桦尺蛾中出现体色变深的变异,并不断积累下来,能躲避食虫鸟的捕食,这种现

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非桦尺蛾主动改变体色。

4.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植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生存竞争。生存竞争的结

果是实现了适者生存。

5.B由题干可知,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是由于蟹类的捕

食。变异是不定向的,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但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才能生存下

来。

6.C琴鸟在冬季繁殖,蛇类等变温动物在冬季冬眠,这一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

果。在自然条件下,现存的所有生物,以及各生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

结果。

7.D

8.D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所有树干的颜

色都变成了灰白色,所以褐色蛾类将会最少,灰色和白色蛾类越来越多。

9.解析:生活在雪地里的白色老鼠的毛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

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两图对比看出随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百

分比增加,说明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选择作用,同理,降雪天数减少了,白色老鼠百

分比也减少。

答案:(1)适应保护色自然选择

(2)增加之后减少选择

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学习目标

i.讲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过程,对比观察人与类人猿的特征:说出人与黑猩猩的相

似之处。

2.重点:分析比较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说出各阶段人类的主要特征,说出人种的类型与

分布。

3.确立劳动创造了人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比较人类与类人猿的特征

阅读课文上半部分,观察其中的各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黑猩猩、

2.类人猿与人类在外部形态、和等方面有相似的特征。

知识点二:猿向人的过渡

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的祖先是,过着生活,但由于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

烈变化,使它们有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些森林古猿继续中;另一些则成

群的O

2.是人类祖先与猿的分界标志,在进化过程中原始人类由生

活到生活。

3.人类与黑猩猩相比,手的不同之处是拇指能否。

知识点三:人类进化阶段

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人类进化的历程分为、、和等

阶段。

2.填表。

进化阶段距今时间制造工具情况脑容量是否直立

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知识点四:人种

1.由于不同的分布区域,所以人类进化成了、、和

4个人种。

2.人类祖先制造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既是人类的手段,也是

的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答案:

知识点一:1.大猩猩长臂猿

2.面部表情身体结构

知识点二:1.森林古猿树栖生活在森林转向地面生活

2.两足直立行走采摘狩猎

3.向里弯曲

知识点三:1.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2.

进化阶段距今时间制造工具情况脑容量是否直立

南方古猿400^100万年前天然工具与现代类人猿相似直立

能人200万年前制造使用工具700亳升直立

直立人180~20万年前制造不同用途工具1088亳升直立

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

智人20万注万万年前与现代人相似直立

知识点四:1.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2.求得生存人类进化劳动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完成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活动。讨论问题:

(1)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

(2)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2.完成探究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说明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

进化的意义。

3.请阅读教材,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

(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

(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

(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

4.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

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几种?能举出各人种的例子吗?

答案:

1.(1)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

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

猿。

(2)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的。一些地区由

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

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

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

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2.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

言文化的产生。

3.(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

(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

(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

4.①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

②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

③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

④澳大利亚人:美国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1节生物的分类

一、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

i.科学家以生物和为依据,将生物分为界、、纲、

_、科、______、________7个等级,其中,___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狗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纲、目、犬科、属、犬种。

3.在检索表中,将某一性状特征分为的两类,具有性状的生物归为

一类,与该性状特征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然后,在每

个类别中再寻找另一些特征,依据继续归类、相对排列,直至确定出不同种生物

的为止。

二、生物的命名

1.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______、______和,瑞典科学家林

奈于1753年创立了。

2.双名法规定:每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学名,一种生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

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为,第二个词为o

思考讨论: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

虫。为什么同一种动物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

名师启迪:分类单位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高,

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相反,分类

单位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答案:一、1.性状差异的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门目属种种

2.哺乳食肉犬

3.对立相似相异新的性状差异分类地位

二、1.研究交流开发利用

双名法

2.属名种名

思考讨论

答案: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

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

知识点

1.分类单位与共同特征的关系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

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越远。

种是最小的单位,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

生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生殖后代。

【例题1]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它包含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密

切的单位是()

A.界B.门C.科D.种

解析:在生物分类中,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分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其中,

植物界、动物界为两个较大的界,包含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每个界又从大到小依次分为

门、纲、目、科、属、种,即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为种。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一种生

物的所有特征就是这个物种的共同特征,所以共同特征最多。

答案:D

2.编制检索表

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的原理、以对比的方式编制的区分生物类群的表格。具体来说,

就是把生物类群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相同的归在一项,不同的归在另一项,在相同的项下

又以不同点分开,直到把生物类群区分出来为止。

【例题2】观察表1和表2。

表1:比较一串红和小麦

■•名稼

一串红小妻

叶彩线形

叶航形态网状叶脓平行叶脉

草本或本木草本草本

表2:比较杨和月季

■物名骈

脑月季

带*

无皮制有皮《|

的卷本中叶复叶

■木或乔木乔木球木

根据表1和表2,在下面尝试制作简单的检索表。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串红和小麦是草木植物,杨和月季是木本植物,先将其列出;

在草本植物中,继续观察叶的特点:有的卵形、叶脉网状,有的线形、叶脉平行,列出后就

可以将一串红和小麦区分开;在木本植物中按同样的方法将杨和月季区分开。

答案:

1.草本植物

2.叶呈卵形,网状叶脉一串红

2,叶呈线形,平行叶脉小麦

1.木本植物

2.灌木,复叶,枝条有皮刺月季

2•乔木,单叶,枝条无皮刺杨

练习

1.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是()

A.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便于人类采集生物标本

C.消灭所有对人类有害的生物D.大量捕获对人类有用的生物

2.在下列分类单位中,生物之间性状差异程度最小的是()

A.界B.门C.纲D.科

3.如果增加“亚科”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

A.界与纲之间B.门与目之间

C.科与属之间D.属与种之间

4.公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

示方法是()

A.种名+属名B.属名十种名

C.种名+科名D.科名+种名

5.某学生采集了7种植物,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⑦,依次分类排列如下表:

6.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cty而f动物界

存京动,门

哺乳网

右、、空触球A»n

鹿科

鹿篇

售U…

(1)在分类阶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其中生物之间所含有的共同特

征最,生物体间的差异最________;生物种类最少的单位是,其中生物之

间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最,生物体的差异最O

(2)梅花鹿与马鹿、蟹、牛、蛙之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o

(3)与梅花鹿同一目的动物有(举两例)。

(4)梅花鹿与牛在分类阶层上相同的单位是。

(5)梅花鹿在_______这个分类阶层上与人分开。

答案:1.A

2.I)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性状差异程度越小。选项中,分类单位最小的是

科,因此生物之间性状差异程度最小的是科。

3.C4.B

5.(1)③⑦

(2)两种植物同属于的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6.⑴界少大种多小

(2)马鹿牛蛙蟹

(3)长颈鹿、骆驼

(4)界、门、纲、目

(5)目

第2节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认识原生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出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常见藻类;说出藻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约有11万种,多数是生物,少数是生物,细胞中有真正

的。

知识点二:原生动物

1.特征:身体由个细胞构成,细胞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

2.分布:一般生活在、和中。

知识点三:藻类

1.特征:结构简单,是或,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

化;细胞里有,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布:分部在、湖泊、池塘和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3.意义: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

提供,也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

②从藻类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上使用;

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植物(赤潮现象)。

答案:

知识点一:单细胞多细胞细胞核

知识点二:1.一2.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

知识点三:1.单细胞多细胞个体叶绿体

2.江河海洋

3.有机物氧气氧气

①食用②医药③指示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原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类群?

2.哪种原生动物能使人患病?

3.观察海带、石花菜、裙带菜、紫菜、鹿角菜、石苑、马尾藻等藻类的图片,并回答下

列问题。

(D为什么这些藻类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根据藻类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你能举出几种

常见的绿藻吗?说说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3)海带属于哪一种藻类,为什么?除了海带以外还有哪些藻类属于褐藻,它们都有哪些

共同特点?

(4)红藻是因为体内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而呈红色,哪些藻类属于红藻?

(5)各种藻类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4.想一想:藻类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案:

1.眼虫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减轻水土污染。原生动物过多则污染水环境,如腰鞭毛虫和

夜光虫过度繁殖导致赤潮。

2.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阿米巴变形虫会引发阿米巴痢疾。

3.(1)是因为它们含有不同的色素的缘故,但是,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衣藻和石菊都是绿藻,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衣藻是单细胞的,生

活在淡水中,有一个杯形的叶绿体,有鞭毛能游动。石藤是多细胞的,生活在海水中。

(3)海带、马尾藻、鹿角菜都属于褐藻,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藻黄素;它们都没有根、

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它们的下端像根的部位叫根状物,像叶的部位叫叶状体,能够进行光合

作用。

(4)紫菜和石花菜等。

(5)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

可药用,如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第3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苔解植物

1.苔薛植物生活在阴湿的、背阴的和O

2.苔碎植物没有真正的_____,它的假根没有吸收和________的功能;

弱小,没有________;叶片绿色,小而薄,除进行__________外,还能吸收

和0

3.苔葬植物大都对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的

。还能水分等作用。

答案:1.地面墙壁树皮

2.根水分无机盐茎输导组织光合作用水分无机盐

3.二氧化硫空气污染指示植物涵蓄

知识点二:蕨类植物(小组交流后回答)

1.蕨类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阴湿)

2.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如何?为什么比苔葬植物高大?(都有根、茎、叶等器官,有

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3.蕨类植物是靠什么来繁殖的?(抱子)

4.蕨类植物有什么意义?(食用、药用、观赏等)

知识点三:种子植物(自主阅读、看图比较.,小组完成)

1.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2.根据种子外面有没有包被,将种子植物分为和

—的外层有果皮包被,的外层没有果皮包被。

3.我国的裸子植物有多种,被誉为。有许多是世界上的

珍稀树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4.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等级、种类、分布、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的植物类群。

5.被子植物可以分为哪两种?分别有什么特征?

答案:1.①体内有维管组织一一韧皮部和木质部;

②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2.果皮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3.250裸子植物的故乡银杉水杉秃杉

4.最高最多最广

5.单子叶植物:叶多为平行脉,花瓣为3或3的倍数;

双子叶植物:叶多为网状脉,花瓣为4、5或4、5的倍数。

巩固练习:

1.能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A.海带B.苔辞植物C.蕨类植物D.小麦

2.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

A.美国B.加拿大C.俄罗斯D.中国

3.蕨类植物都有、、等器官,并有和

。它靠来繁殖后代。

答案:LB2.D3.根茎叶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抱子

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无脊椎动物

学习目标

1.分析动物系统进化树,知道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重点:能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以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3.通过参加活动,提高自己观察、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

的情感。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动物的分类

我们已知的生物大约有多万种,而动物大约有以上,不同动物的

和都有很大的差别。

知识点二:腔肠动物

1.腔肠动物是一类水生动物,在体内出现了专门的消化结构一一。常

见的腔肠动物有、、、和水母,其中

还有“水中国宝”的美称。

2.水帽生活在清澈的和中,其舒展的身体不过几厘米长,一端附着在水

草、石块或其他的物体上,另一端游离,口的周围有一圈细长的。

3.腔肠动物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知识点三:扁形动物

1.扁形动物身体背腹,两侧对称,〜般分布在、和的

土壤中,个别种类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常见种类有、等。

2.常见的真涡虫生活在淡水中,平角涡虫生活在中,猪肉绦虫则寄生在

内,血吸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和中。

知识点四: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生活在湿润土壤中的,生活在中的沙蚕,生活在

中的蚂蛾等,它们的身体都是由许多构成的,大多为爬行。

2.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可以,增加肥力还可以作为和食品等。

知识点五:软体动物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面有贝壳或内壳。

2.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田螺等软体动物可以作为人类食物,味道鲜美;有些软体动物是鱼类的,如蚌、

淡水螺等;有些如钉螺还是寄生虫的,能使人得病或破坏人类的设施以及影响农作

物的生长等。

知识点六: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是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分布的一个类群。身体外面

有,可以防止。身体由构成,身体分为三部分,有发

达的、、等。

2.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胸部有三对一、两对_,大大增加了昆虫的活

动范围。

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为鱼类提供天然食物例如:__________

②促进植物发展例如:__________

③传播疾病例如:__________

④危害植物例如:__________

⑤防制病虫需例如:

知识点七:赖皮动物

1.常见的棘皮动物自、、等。

2.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海参可以也可入药;

②海星和海胆分别危害养殖和藻类养殖。

答案:知识点一: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