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滕州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王闯出题时间:2025.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道题3分,共45分)1.玉器原料稀缺,制造费力。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的中心大墓出土了大量玉器而不见陶器,一些低级别的墓葬只随葬陶器。据此可推断当时()A.制陶工艺水平下降B.早期王国已经形成C.社会阶层出现分化D.随葬制度趋于完备2.在认定文明形成的标准上,我国学界最初受西方学者的影响,认同城市、金属和文字的“三要素”说。到20世纪末,更多学者认为只要有足够反映“国家”“实质”的考古证据,就可以认定国家的出现、文明的形成。在以上学术观念转变的条件下可以被认定为早期文明的是()A.半坡文化B.仰韶文化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山西襄汾陶寺遗址3.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特征。下列关于古代文明表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最早培育了水稻和粟B.②地区广泛种植甜高粱和棉花C.③地区主要出产玉米和甘薯D.④地区是大麦和小麦的原产区4.根据古史传说和甲骨卜辞,先秦时代中国有三个时期发生过大规模战争(如下表)。考古表明,上述时期均出现箭镞、石钺、石矛等武器数量增多以及城垣、壕沟等防御设施改进和乱葬坑增多等现象。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距今5000年前后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领导的东夷部落联盟间的大规模战争距今4000年前后北方的华夏族联盟与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间的战争距今3000年前后商朝征服鬼方和东夷的战争A.经济发展与礼制的崩坏B.南北文化的协同与互通C.王权崛起与统一的重建D.区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5.战国时期,各国基本形成了“国君在上、万民在下”的二元社会结构。对此,有学者认为:“战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与春秋社会均有所不同,此一时期……群体性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已十分微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这表明战国时期()A.新的国家形态出现B.贵族政治开始出现C.家国同构观念消亡D.诸侯纷争局面结束6.学者葛剑雄认为,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行政中心有严格的统治,但对边远地区统治松散,所以先秦时期不存在确定的疆域边界,只有到了秦朝,才有了真正明确的疆界。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秦朝()A.重新完成国家统一B.政治制度的变革C.修筑了长城与驰道D.以秦律治理地方7.西汉初年,郡县职权划分上“郡以仰达君相,县以俯亲民事”;汉景帝之后,郡在一定程度上褫夺了县的职能,使战国以来的以县为中心的地方治理模式发生改变,嬗变为以郡为中心的地方治理模式。这一变化说明()A.行政区划需要调整B.国家政权呈现集权趋势C.地方治理出现问题D.避免地方割据势力出现8.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重农抑商,推行县制B.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9.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由中央委任的官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0.筷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群壁画中发现有用“箸”(筷子)的场景。画中可以看到左侧的童子单手拿着烤串,男主人卧坐,手持一双箸挑取盘中的食物。这可以用来说明魏晋时期()A.中原地区饮食文化发展B.肉类成为人们日常主食C.民族交流对生活的影响D.各地农业生产发展特点11.运用如表材料研究唐朝对外交往,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史料史料简介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描绘了唐朝前期十分流行的以快速、热烈、刚健为特色的中亚胡旋舞,舞者扬臂急速旋转,舞姿非常优美武则天诏令《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递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何家村窖藏文物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陶瓮中,有中亚粟特的金银带把杯、西亚兽首玛瑙角杯、萨珊(今伊朗)凸圈纹玻璃杯A.均为一手史料真实可信B.《唐会要》史学价值最高C.莫高窟壁画不属于史料D.多种类型材料可相互佐证12.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及中地区。据此可知()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13.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14.两税法改税丁为税产,在户税定额后,由于货币紧缩,钱重物轻,农民以绢折换,实际上增加了负担,而随着绢的价格不断下降,户税等于翻了几倍,各藩镇就利用这个环节进行公开敛财。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A.唐朝藩镇割据出现的根源B.小农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冲突C.租庸调制存在的制度弊端D.税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互动15.安史之乱以来,大土地所有制的剧烈发展使得唐前期的赋税制度日益崩溃。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改革税制,开启了“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新格局。据此可知,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A.实现了从“税地”到“税人”的转变B.强化了封建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C.与土地兼并现象及社会局势密切相关D.有效解决了唐后期严峻的财政危机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不断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南朝的刘宋王朝)材料二南宋以后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完全奠定。由于复种制度的推广、新耕地的开辟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江淮、两浙、福建、四川等地区一年亩产可达二至三石。太湖流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棉花种植盛行于闽广地区,广东雷州半岛和广南西路又发展成棉纺织业的中心……在两浙路的太湖流域、四川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他们与独立手工业者一起,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北宋时,各路专以纺织为生的机户约有十万,数量可观。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有二十多个对外贸易港口。“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卜宪群《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3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二,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17.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上(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玄感以运卒反于黎阳,非戎狄为患也。”——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秦到西汉的疆域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推动这一变化的具体措施。(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并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5分)(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影响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6分)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1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词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律疏议》、藩镇割据、安史之乱、都护府、大运河、曲辕犁、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之路、长安、广州、雕版印刷术、火药、《唐本草》、书法、诗歌、三教并行、唐三彩、胡旋舞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个关键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写出所选关键词,题目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分)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材料“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政治理念。始于春秋时期儒家“合天下为一家”“六和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理念,主张国家要实现政治一统、疆域一统、民族一统、思想文化一统。即以疆域的统一为基础,强调“继前统,受新命”之“正统”,接续紫儒重道、纲常名教之思想文化“道统”。千百年来,“大一统”被历代王朝视为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无论是汉族所建立的王朝还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甚或是地方割据政权,无不以实现“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认为这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大一统”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邹建达《光明日报》2016年1月20日滕州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命题人:王闯出题时间:2025.3一、选择题(45分)二、材料题(55分)(1)土地大量开发,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增多,纺织等手工业发达。(3分)(2)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兵役和徭役负担较轻;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6分)(3)经济重心南移。(2分)(1)变化:汉朝时将西域纳入版图。措施: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5分)(2)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册封、和亲、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明: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5分)(3)因素:统治者的政策,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6分)18.答案:示例一(14分)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随后,秦朝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军事上,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击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起万里长城。通过这些开疆拓土的措施,秦朝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国家,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政治上,秦朝采取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确立起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些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思想文化上,秦朝统一文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便利了各地之间的交流,强化了思想控制,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一统。经济交通上,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便利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秦朝攻灭六国之后,通过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示例二14分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的民族交融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怎样培养自律儿童
- 节能工作总结汇报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护理查房
- 多媒体与美术教学结合探索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 增加团队凝聚力的计划
- 明确企业愿景的工作方向计划
- 智慧旅游行业的品牌工作计划
- 专业知识的更新与跟进计划
-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图书宣传计划
- 《新闻摄影教程(第五版)》第七章 新闻摄影瞬间的获得
- 《管子》的智慧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 【国企】火力发电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化图册230P
- 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标准版)
- DB21T 3353-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 抚州市崇仁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扒胎机的使用
- 民用爆炸物品出口审批单
- 好书推荐——《青铜葵花》PPT课件
- 乙烯裂解炉焊接施工工艺及验收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