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领域核心学问特征政治(1)列强侵华:虎门销烟打击了列强侵略,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鸦片斗争、《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分别破坏了中国的关税、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利于列强勾结;火烧圆明园,造成中华文化的极大破坏;《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2)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反映了广阔农夫的愿望和要求,但强化自然经济的主见违反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调;天京事变集中暴露了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夫阶级的局限性,表明农夫阶级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两次鸦片斗争至甲午中日斗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半殖民地特征特殊明显。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由农耕文明起先向工业文明转变经济(1)列强侵华:鸦片斗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自然经济渐渐解体。(2)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军工企业、近代民用企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但民族工业因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造成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分布不平衡;19世纪末,随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为口号,投身资本主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社会生活变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西装、西餐、新式住宅、铁路、马路、电报、电话起先出现,新式礼仪与传统礼仪并存,中西文明碰撞与交融。文化(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洋务派:“中体西用”表明白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起先向“现代人”转变。(3)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主见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向西方学习提高到制度的层次,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究(1894—1919年)领域核心学问特征政治(1)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斗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失败,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气息。(4)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国政治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觉醒与探究是甲午斗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异样活跃的时期经济(1)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短暂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方向发展。文化(1)向西方学习经验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2)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马克思主义起先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1919—1949年)领域核心学问特征政治(1)五四运动:是一场宏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白方向。(3)国民革命: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开展;北伐斗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工农武装割据: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从“城市中心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探究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5)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八七会议订正了右倾倒戈主义确定开展土地革命;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领导集体,中共渐渐走向成熟。(6)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冲突渐渐激化;华北事变使中日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华民族起先全民族抗战。(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从对抗走向合作,从内战走向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8)全民族抗战: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两个战场、两条路途同时并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正面战场先后发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四次大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安排;平型关大捷既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也是国共合作的典范;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增加了抗战成功的信念;抗日斗争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9)解放斗争:抗战成功后,中国命运面临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重大努力;内战爆发后,经过防卫、反攻、决战,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实行土地革命路途,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为农夫的土地全部制;抗日斗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夫负担,提高了农夫抗日的主动性;同时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斗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斗争成功的牢靠保证。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阶段;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成功经济(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民族资本主义: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快速发展,为抗战成功奠定了肯定的物质基础;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斗争时期,战乱不断,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榨,民族工业不断萎缩。(3)官僚资本: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建立起来,通过对民族资本的掠夺和压榨,成为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4)外国资本:一战后,形成美日资本占有优势;抗战爆发后,日本实行“以战养战”,大肆掠夺中国财宝;抗战成功后,美国资本独占中国市场。(5)社会生活:服饰、饮食、建筑、婚姻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