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选修教材讲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_第1页
政治选修教材讲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_第2页
政治选修教材讲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_第3页
政治选修教材讲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_第4页
政治选修教材讲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选修教材讲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扩展与延伸。如这次讲的哲学,选修《历史上的哲学家》就是对必修4教材《哲学与文化》的扩展与延伸。下面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的时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形成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不断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兵家、小说家,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的“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经历了一次重要发展,各个学科领域均实现了重要突破,这些发展和突破对其后的中国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中国哲学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哲学流派各有特色,相互辉映,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哲学,在这一时期地位更加突出,因而将其选入选修课程,作为学生了解中国哲学发端的重要内容。1.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老子(约前571一前471),姓李,名耳,字聃,谥号伯阳,曾经是周朝管理藏书的官员。他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哲学观点集中体现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的《道德经》中。《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体系庞大,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对“道”的认识,二是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将“道”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形成了自己的天道观。关于“道”,老子首先将其视为不可言说的至上之物。在“道”不断变化演进的过程中,老子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知其白,守其黑”等,都将“道”作为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变易和转换中实现发展。道家哲学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学说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的思想,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清高境界。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并在很多场合将其视为道家哲学的代名词。庄子的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今天的《庄子》共有33篇,名篇有《道遥游》和《齐物论》等,庄子继承老子学说,倡导自由主义,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道遥自由、“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2.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儒家哲学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的思想主要载于《论语》中。《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全书共20,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孔子开创的儒学博大精深,其核心就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所说的“仁”,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要求,更是他的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入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等,都是“仁”的典型体现。在义利问圈上,孔子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主张“见利思义”。儒家哲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它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属于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倡导“以仁为本”。“仁义”是孟子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立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家与家的战争。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他把人伦关系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俤,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二、理学与心学的演变理学与心学是宋明时期的两个主要哲学派别,理学以“理”为最高概念,而心学则强调“心即理”,以“心作为认识世界的根本”。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其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认为“理”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心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南宋时期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成为心学观念的集中表达。理学与心学的学术对抗,一直延续到近代。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周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太极、理、气性、命等概念,这些概念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与周颐、邵雍、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的主要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横渠易说》(文集》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成为后世传诵的名言。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提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性同一源。在此基础上,他将认识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程题(1032-1085),字伯淳,著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1033-1107),字正叔,著作有《伊川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两人并称“二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二程把“天理”提升为宇宙本体,并在人性论方面提出“性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内在道德本性就是天理,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