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区玉米-大豆间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风蚀区玉米-大豆间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风蚀区玉米-大豆间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风蚀区玉米-大豆间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风蚀区玉米-大豆间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XXXXXXX—2024风蚀区玉米-大豆间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滴灌条件下风蚀瘠薄黑土农田玉米-大豆间作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条件、品种选择、主要农机具、种植方法、灌溉方法、施肥方法、收获和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风蚀区及生态条件相似区域的玉米-大豆间作滴灌种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10293-2013耕施肥播种机作业质量GB/T21962-2020玉米收获机械GB/T24675.6保护性耕作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DB23/T2479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请选择适当的引导语3.1风蚀瘠薄黑土指表层被风力侵蚀的黑土,黑土层厚度小于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25g/kg。3.2玉米-大豆间作单位面积上玉米密度不减、增种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4适用条件4.1土壤及地块条件适合于有水源保障的吉林省西部风蚀瘠薄黑土农田,选择有深松(翻)基础的地块。4.2间作方式玉米-大豆间作4.3灌溉方式2DBXXXXXXX—2024滴灌,水肥一体化。5品种选择5.1玉米品种选择耐密植、中晚熟、经审定并适宜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5.2黄豆品种选择矮杆、高产、早熟、抗倒伏、经审定并适宜本地种植的大豆品种。6主要农机具选择6.1收割机选择符合GB/T21962-2020的玉米收获机械,选择具有秸秆粉碎抛撒功能的大豆联合收割机。6.2免耕播种机选择符合GB/T10293-2013的免耕播种机。6.3包装、运输包装、运输应按GB6001的规定执行。7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方法7.1整地7.1.1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秸秆深翻换填后进行联合整地,耕深25cm~30cm左右为宜。7.1.2秸秆移除的地区,进行灭茬、起垄作业,垄距60cm~65cm,垄体规范,深度均匀。7.1.3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的地区,播种技术要求应符合DB23/T2479的规定。7.2播种7.2.1当土壤5cm处地温稳定通过10℃时适宜播种;7.2.2大豆与玉米同时播种,玉米-大豆行比按4:4配置,即4行玉米间种4行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7.2.31公顷玉米-大豆间作区域内宜精量播种玉米种子5.5万粒~6.0万粒、大豆种子50kg~60kg;7.2.4玉米种植垄距60cm~65cm,株距13cm~15cm,每穴1株留苗;7.2.5大豆种植垄距与玉米相同,株距6.5cm左右,每穴2株留苗;7.2.6玉米保苗应达到5.5万株以上,大豆保苗应达到20万株以上。8灌溉方法8.1.1采用滴灌灌溉方式,滴灌带采用隔垄铺设方法,即一垄铺设滴灌带后间隔一垄再铺设滴灌带。8.1.2播种时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较为适宜。8.1.3灌溉期间,以土壤含水量阈值作为灌溉的基本指标条件,达到阈值下限时及时灌溉。3DBXXXXXXX—20248.1.4玉米灌溉阈值下限:播种出苗期60%、苗期60%、拔节期65%、抽雄吐丝期75%、灌浆期70%、乳熟期70%。8.1.5大豆灌溉阈值下限:播种出苗期60%、幼苗期60%、分枝期65%、开花结荚期75%、鼓粒期9施肥方法9.1.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标准确定化肥的施用量,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9.1.2玉米滴灌施肥:播种时施入2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钾肥作为底肥,拔节期追施30%的氮肥,抽雄吐丝期追施30%的氮肥,灌浆期追施20%的氮肥。9.1.3大豆滴灌施肥:播种时施入2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钾肥作为底肥,分枝期30%、开花结荚期30%、鼓粒期20%。9.1.4没有滴灌条件的地区,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底肥。9.1.5大豆应施用大豆专用肥,并在大豆分枝期和鼓粒期各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9.1.6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农家肥22500kg~30000kg/公顷。10收获10.1.1鲜食大豆(毛豆)收获应在豆粒鼓满时进行。10.1.2大豆采用人工收获时应在落叶率达90%时进行,采用机械收获时,应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10.1.3玉米和大豆收获均采用机械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均匀地抛撒在田面,秸秆粉碎质量应符合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