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知识巧学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1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知识巧学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2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知识巧学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3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知识巧学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4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知识巧学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疱丁解巧牛知识·巧学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工业革命的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外市场日益扩大,而国内手工工场技术落后,其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海外市场的需要,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2.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1)机器的发明①棉纺织业—-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面世推广。②冶金业——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③采矿业—-锁匠托马斯·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用于排干矿井里的积水;学徒出身的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明了安全灯。④交通运输业——工程师约翰·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到处掀起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的热潮.(2)动力机器的革新:1765年,机械师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纽可门的蒸汽机,使之效率大为提高。1769年,他获得第一个专利。随后,瓦特又不断改进,试制成功新一代蒸汽机,并先后于1781、1782、1784年获得他的第二、三、四个专利。经过他改进后的蒸汽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很快就被应用于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部门,所以又称“万能蒸汽机".(3)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基本上都建立在河流旁边。但以水力作为动力有各种困难:水量不能随意增大,在缺乏时不能补充,有时甚至出现河流枯竭的情况,而更主要的还是它完全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蒸汽动力则不同,它受人的控制,能够随意移动,可以使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同时,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①随着工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销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简陋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势在必行。②19世纪初期,一些矿区铺设铁道,让马拉着有轮的车厢在铁道上行走,从而增加货运量.1814年,矿工出身的乔治·史蒂芬孙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用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30年,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投入使用。③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而且耗资巨大,它的发展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威力.④铁路运输不仅大大增加了对煤和各种重型产品(铁轨、机车、车厢等)的需求,而且使货物更快地由工厂运达销售地,从而缩短了货物销售时间。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⑤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⑥在海上交通方面,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也于1807年问世。汽轮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3。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深化升华英国专利法的颁布激发了英国人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因此,专利法的颁布,成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重要原因。二、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以英国为源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沉寂,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和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蓬勃兴起。1.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2。突出特点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3。主要成就在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技术发明的成就非常显著: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1)交通领域: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在1883年和1897年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2)化学领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3)钢铁部门: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炼钢法(1856年)、德国的西门—马丁炼钢法(1864年)、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1875年)。(4)电力方面:19世纪初,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的发现为制造电动机和发电机提供了科学的基本原理,法拉第还制造出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实验模型。在许多科学家长期研究的基础上,1866年,德国科学家韦纳·西门子试制出了一种实用轻巧的发电机。这为人类利用电力这一神奇的能源开辟了光明的前景.电是一种高效的便于输送的能源。电力出现后,很快就被应用到炼钢、建筑、纺织、制鞋等生产行业,以及电车、地下铁路等城市公共交通部门,不久,家庭也成为电力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难点剖析因为在众多技术发明中,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最为突出,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所以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叫做电气时代。(5)电讯事业的发展: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在电气时代,除了对原有的电报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外,通讯技术还取得多项突破,新的通讯手段如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了.(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①在电力的生产上,发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系统,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②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18世纪的蒸汽动力望尘莫及的.辨析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发生时空首先发生在英国,他国发展进程缓慢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始部门轻工业重工业进行基础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工厂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垄断组织产生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出现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现代工厂的出现①在工业时代中,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但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②在工厂中,由于成套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掌握,于是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用。(2)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在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雇用上百个乃至上千个工人进行生产。①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五金商人博尔顿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们的工厂规模扩大,雇有1000多名工人,成为那时不多见的“大企业”。但这时的“大企业"与后来雇用十几万工人的大企业相比,也只能算个小企业而已。②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在思想上,工业家主张靠个人奋斗发财,坚信自由贸易的信条.他们认为,任何人都有权通过任何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政府应该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充当一个谦虚的警察,维持秩序和保护财产,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经济活动;保护性关税也应该一律予以废除。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先后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并进而声明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大企业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2)大企业的代表(垄断组织):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等“八大财团",日本的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特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3)大企业的影响①大企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科学技术的研究也更有组织有计划性,新的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应用于生产之中。知识拓展在大企业时代,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一些大型联合企业往往利用有利条件,控制产品价格,获取超额利润。它们危及中小企业的生存,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遭到反对。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垄断组织)法.该法令主要反对经济活动中的不平等竞争和贸易,限制大企业的不法行为。但这些大企业往往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或形式上解除联合而继续发展起来。大企业出现以后,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趋于密切,政府在工业时代早期,对工业企业采取的不干涉态度有了改变.这种新型的合伙关系突出地表现为企业家和金融家成了国家官员。英国伯明翰工厂主约瑟夫·张伯伦出任英国殖民事务大臣;德国银行家伯恩哈特·登伯格成为德国殖民地事务大臣;法国苏伊士运河公司和圣艾蒂安钢铁公司总裁夏尔·约纳尔成为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总督;1901~1903年间,意大利北部的实业家利欧·普里尼迪担任该国的外交大臣。②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国际贸易的发展(1)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后,欧美工业化国家生产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贸易得到很大发展.(2)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3)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贸易增长主要发生在欧洲内部.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此后,贸易自由化通过签订贸易条约和关税协定扩散到法国、比利时、德意志、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此外,欧洲与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4)英国是19世纪国际贸易的中心。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其他国家共同满足它的多种需要;随着欧美其他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它们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辨析比较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和欧洲与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贸易的比较欧洲国家间的贸易是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换的是工业品;欧洲与海外殖民地间的贸易是欧洲以工业制造品来换取海外殖民地的廉价初级产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营畜牧业,向英国输出羊毛,后来澳大利亚还向英国输送矿石;加拿大将大批木材运往英国,1874年开始还向英国输出小麦;开普敦殖民地向英国提供钻石和鸵鸟毛;印度在生产棉花的同时又为英国种植黄麻,因为克里木战争切断了英国来自俄国的大麻供应,英国则以工业制造品来换取这些初级产品.2.人口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除了商品在国际间流通外,人口和资本在这一时期也大规模流动.在19世纪,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这些国际移民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3。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空前规模,它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工业国在南美洲的投资,大多数用来修建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这些投资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还直接为投资国销售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服务;粮食和原材料生产全由当地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进行;但工业国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无形中引导了拉美国家的生产方向,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巴西种植咖啡、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4.武力威逼,甚至直接殖民统治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商业活动之外,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在19世纪,欧美国家多次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通商等特权;它们还侵略了西亚、东南亚国家;同时,它们派探险家深入非洲内陆,为侵占非洲大陆做准备。5。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至此,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典题·热题例1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蒸汽机是英国人发明的但很快传到别的国家,所以①不对;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如汽船是美国人发明的,所以②不对.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③④依据所学可知是正确的。答案:D例219世纪末,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垄断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人民抵制英货B.没有兴建新兴工业企业C。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D。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解析:本题的另一个含义是“19世纪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英国被后起的美德赶上并超过,其主要原因即是C项。B项“没有兴建"太绝对,D项是一战后的事,A项也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只能是C项。答案:C误区警示做题时应仔细审题,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思考,本题时间是19世纪末,应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而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所以正确答案不难得出。例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有()①电力得到广泛应用②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③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④有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