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_第1页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_第2页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_第3页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_第4页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记录了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进行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的经历。实习涵盖了对多种水生生物的观察与识别、相关生态环境的调查等内容。通过实习,加深了对水生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认识。关键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生生物学;教学实习一、引言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类、形态、生理、生态以及分类的一门学科。教学实习是水生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次实习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周边的水域及相关实验场所展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二、实习目的1.熟悉常见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及生活习性,提高水生生物的识别能力。2.掌握水生生物样本采集、固定、观察和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查水域环境因子,分析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水生生物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三、实习地点及时间1.实习地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附近的溪流、池塘,以及学校的水生生物实验室。2.实习时间:[具体实习时间段]四、实习内容与方法(一)水生生物样本采集1.采集工具与准备准备了浮游生物网、采水器、手抄网、镊子、标本瓶等采集工具。对采集工具进行清洁和检查,确保其能正常使用。2.浮游生物采集在溪流和池塘中,使用浮游生物网在水体中不同深度和位置缓慢拖动,采集浮游生物。将采集到的水样倒入标本瓶中,带回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3.底栖生物采集利用手抄网在水底捞取底栖生物,如螺、蚌、水生昆虫等。对于附着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的生物,用镊子小心取下,放入标本瓶。4.水生植物采集选择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用剪刀剪下植株,尽量保持其完整性,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适量固定液。(二)水生生物样本固定与保存1.固定液配制按照不同生物样本的要求,配制合适的固定液。如对于浮游生物,常用鲁哥氏碘液进行固定;对于水生昆虫等,可使用70%酒精固定。2.样本固定将采集到的浮游生物样本轻轻摇匀后,缓慢加入适量固定液,使样本均匀分布在固定液中。对于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同样加入足量固定液,确保其完全浸没。固定时间根据样本大小和种类有所不同,一般为[具体时间范围]。3.保存固定后的样本贴上标签,注明采集地点、时间、生物种类等信息,存放在阴凉处保存,以备后续观察。(三)水生生物观察与鉴定1.显微镜观察将固定后的浮游生物样本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生物,再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其细胞形态、色素体分布、运动方式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照水生生物学图谱和相关文献,对浮游生物进行分类鉴定。2.实体解剖镜观察对于一些个体较大的底栖生物,如螺、蚌等,利用实体解剖镜观察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贝壳形状、颜色、纹理,以及斧足、鳃等器官的形态。通过解剖镜观察,进一步了解底栖生物的分类特征,准确鉴定其种类。3.水生植物形态观察直接观察水生植物的整体形态,包括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如叶片的形状、大小、质地,茎的分枝方式等。观察其花、果实的形态结构,确定水生植物的科属,必要时查阅相关植物志进行准确鉴定。(四)水生生态环境调查1.水质指标测定使用水质检测仪器,测定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水质指标。在不同采样点采集水样,现场进行部分指标的测定,如水温、pH值、溶解氧等;对于COD和氨氮等指标,带回实验室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定。通过水质指标的分析,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2.底质调查采集底质样本,分析其颜色、质地、粒度等特征。观察底质中是否含有有机碎屑、腐殖质等物质。同时,检测底质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汞、镉等,以评估底质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3.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调查统计不同采样点的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分析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Wiener指数,评估水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通过比较不同采样点的生物群落结构,探讨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分布的影响。五、实习结果(一)水生生物种类与分布1.浮游生物在采集的水样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X]种,其中绿藻门[X]种,硅藻门[X]种,蓝藻门[X]种等。浮游动物[X]种,包括原生动物[X]种,轮虫[X]种,枝角类[X]种,桡足类[X]种等。不同采样点的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一般在溪流上游,水质较清澈,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绿藻门的种类较多;在池塘中,由于水体较肥,浮游生物种类更为丰富,硅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有所增加。2.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共发现[X]种,主要有螺类[X]种,蚌类[X]种,水生昆虫[X]种等。在水流较缓的溪流底部和池塘底部,底质为泥沙的区域,螺类和蚌类数量较多;在石头较多的区域,水生昆虫如石蝇幼虫、蜻蜓幼虫等分布较为广泛。3.水生植物采集到水生植物[X]种,包括挺水植物[X]种,如芦苇、菖蒲等;浮叶植物[X]种,如睡莲、芡实等;沉水植物[X]种,如苦草、黑藻等。挺水植物主要分布在溪流和池塘的岸边;浮叶植物生长在水体较浅的区域,叶片漂浮于水面;沉水植物则生长在水体较深的地方,完全浸没在水中。(二)水生生态环境因子分析1.水质指标不同采样点的水质指标有所不同。水温在[具体温度范围]之间,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pH值一般在[pH值范围],呈中性至弱碱性。溶解氧含量在[溶解氧含量范围],溪流中的溶解氧相对较高,池塘中在夏季高温时溶解氧含量会有所降低。COD含量在[COD含量范围],部分池塘由于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COD含量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氨氮含量在[氨氮含量范围],也呈现出类似的分布特征。2.底质特征底质颜色多为黄褐色或黑色,质地以泥沙为主,部分区域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底质中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在部分采样点超出了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由于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3.水生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发现不同采样点的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区域,水生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而在污染较严重的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一些敏感物种消失,优势物种发生变化。例如,在水质较好的溪流上游,ShannonWiener指数为[具体数值];而在受污染的池塘中,该指数下降至[具体数值]。六、讨论与分析(一)水生生物种类与环境的关系1.浮游生物对水质变化较为敏感,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状况。例如,绿藻门中的一些种类适宜在清洁的水体中生长,当水体受到污染时,硅藻门和蓝藻门的一些耐污种类可能会成为优势种。2.底栖生物的分布与底质类型密切相关。螺类和蚌类喜欢生活在泥沙质的底质中,它们通过过滤水中的食物颗粒获取营养;而水生昆虫则根据自身的习性选择不同的栖息环境,如石蝇幼虫多生活在水流较急、石头较多的区域,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3.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水质条件。挺水植物能够适应水陆两栖的环境,其根系扎根于水底土壤,叶片伸出水面进行光合作用;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则完全依赖水体环境,它们的分布受到水深、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二)水生生态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水温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例如,一些鱼类在水温较低的冬季会减少活动,甚至进入冬眠状态;而在夏季高温时,部分水生生物可能会出现热应激反应。2.pH值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物质代谢。大多数水生生物适宜生活在中性至弱碱性的水体中,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会对它们造成伤害。例如,一些浮游生物在酸性水体中可能会出现细胞变形、色素体受损等现象。3.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水中溶解氧不足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体缺氧现象。一些鱼类和底栖生物会因缺氧而浮头甚至死亡。4.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更为严重。COD和氨氮等污染物含量过高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重金属污染会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更高营养级的生物造成危害。(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样本采集问题在采集浮游生物时,有时会因水流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导致采集到的样本不均匀。解决方法是在不同深度和位置多次采集,尽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采集底栖生物时,一些水生昆虫会迅速钻入底质中,难以捕捉。通过仔细观察,利用镊子在其藏身之处小心挖掘,成功采集到目标生物。2.鉴定困难对于一些形态相似或罕见的水生生物,鉴定存在一定困难。查阅大量的水生生物学文献和图谱,请教指导教师,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综合多方面信息,最终确定其种类。3.实验操作误差在水质指标测定和样本固定等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有效减少了误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七、结论通过本次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我们对水生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态以及水生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掌握了水生生物样本采集、固定、观察和鉴定的方法,以及水生生态环境调查的技能。认识到水生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本次实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