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二:声音有关的实验题【解析版】_第1页
专题突破二:声音有关的实验题【解析版】_第2页
专题突破二:声音有关的实验题【解析版】_第3页
专题突破二:声音有关的实验题【解析版】_第4页
专题突破二:声音有关的实验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1"\h\u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二.填空题(共6小题) 3三.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 6一.选择题(共3小题)1.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丙: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使钢尺伸出桌面相同长度,用不同的力拨动,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答】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鼓面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故A错误;B、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小刚和小丽之间是通过棉线连接的,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C、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细管内的空气柱不断减小,空气柱容易振动,振动频率高,音调高,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D、使钢尺伸出桌面相同长度,用不同的力拨动,保持钢尺振动难易程度不变,即振动频率相同,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即响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动幅度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2.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锅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两种不同波形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对各种情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 B.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 C.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解答】解:A、由波形图可知,甲和乙比较,相同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多,所以甲波形图的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故A错误;B、甲和乙比较,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说明甲声音的响度比乙大,故B正确;C、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小,则由图可知,对应的是乙波形图,故C错误;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钢尺的振动变慢,即振动频率变小,则由图可知,对应的是乙波形图,故D错误。故选:B。3.针对下面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B.如图中,把石块放在水中敲击能听到石块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如图中,改变小卡片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色 D.如图中,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减小声音的音调【解答】解:A、甲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故所发声音的响度即越大,而不是音调高;故A错误;B、乙图中,把石块放在水中敲击能听到石块发出的声音,说明水(液体)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C、丙图中,改变小卡片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卡片的振动频率就发生变化,即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C错误;D、丁图中,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4.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弹;振动;空气;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如图a所示,某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大,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d是乐音的波形。【解答】解:(1)为研究声音的响度,扳动锯条时的力度应不同,听到的声音大小也就不同;(2)对比b与c,不难看出:b波形振幅大,响度大;c波形振幅小,响度小;(3)对比d与e,不难看出:d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e杂乱无章属于噪音;故答案为:(1)大;(2)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3)d。6.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B图位置对应。【解答】解:(1)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2)当用嘴向容器内吹气时,容器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do(1)”、“re(2)”、“mi(3)”三个音阶对应的容器分别是:B、C、A。故答案为:(1)空气;音调;(2)B。7.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音色不同。【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图2中的波形是不同的,所以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音色不同。故答案为:甲;乙;甲;丙;音色。8.如图,敲击编钟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三次敲击中,敲击编钟P(选填“M”、“N”或“P”)处时发出的声音频率最高;对比两个敲击点M、N(选填“M”、“N”或“P”的其中两个字母)可知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其质量有关;示波器记录了编钟的声音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声音的频率是500Hz。【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敲P比敲N处时,编钟振动的体积小,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已知敲击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三次敲击中,P处时发出的声音频率最高;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因此对比M、N两个敲击点可知,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其质量有关;甲在0.002s内的振动次数为1次,则甲在1s内会振动500次,即频率为500Hz。故答案为:振动;M、N;500。9.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快(快、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加大拨尺力度,这是为了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音调不变。(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解答】解:(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音调不变。故答案为:(1)快;高;频率;(2)振幅;音调。三.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10.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①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依据是: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②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依据是: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不一样。(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3062m。【解答】解:(1)①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故可以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②据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可以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s,由v=得海水深度为:s=vt=1531m/s×2s=3062m。故答案为:(1)①介质的温度;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②介质的种类;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不一样;(2)3062。1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米粒在纸盆上跳动,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3)如图③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正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击鼓动时,米粒在纸盆上跳动,该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图②中,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瓶内的水越多,瓶子越不容易振动,频率越小,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3)如图③所示的实验中,用手指轻叩课桌,使正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的实验中,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由高变低;(3)固体可以传声;(4)真空不能传声。12.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乙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乙钢丝和丙钢丝。(3)上述实验中所使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乙比甲细,乙振动得更快,即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2)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则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因为钢丝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钢丝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有关,因此探究音调与钢丝粗细以及长度关系时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乙;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2)乙;丙;(3)控制变量法。13.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钟罩内用细棉线挂一只手机,先用另一个电话拨打手机,可以听到手机发出的响铃声,并能看到手机上的信号灯在闪烁。(1)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减小。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能/不能)听到声音,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该结论不能(能/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2)在不停向外抽气的过程中,有时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①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②有绳连着外壳产生振动发出微弱声音。(3)听不见声音,但是手机仍然(没有/仍然)发出响声,能看见来电号码,说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由此可知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由于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真空的状态,所以该结论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2)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但有时还能听到声音,说明钟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有绳连着外壳产生振动发出微弱声音;(3)手机和手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由于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将手机放入真空罩内,拨打罩内的手机,看到手机信号灯在闪烁,说明电磁波可以通过真空到达罩内的手机,即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1)减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不能;(2)①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②有绳连着外壳产生振动发出微弱声音;(3)仍然;电磁波;真空。14.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是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规格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①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A和B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究。(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B、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3)音调的高度与琴弦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当探究音调高度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因此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故答案为:(1)B;(2)55;(3)控制变量法。15.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瓶和水(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解答】解:(1)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音调最高的是水少的,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选A。故答案为:(1)瓶和水;低;(2)空气柱;高;(3)A。16.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①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3)在图②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固体可以传声。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4)如图③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这个实验证明了真空不能传声。(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钟罩内还有空气。【解答】解:(1)据图可知,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共同振动产生的,水越多,瓶子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3)在图②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固体可以传声,且若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4)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这个实验证明了真空不能传声;(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钟罩内还留有空气;故答案为:(1)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3)固体可以传声;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4)真空不能传声;(5)玻璃钟罩内还有空气;17.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编号E的琴弦的规格应该如何?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控制不变的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解答】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BC;(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ADF;(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的数据相同,即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