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水体运动教案_第1页
浙江省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水体运动教案_第2页
浙江省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水体运动教案_第3页
浙江省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水体运动教案_第4页
浙江省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水体运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五水体运动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查方式1.水循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c(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2.洋流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图考查洋流的分布、性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c(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及意义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特别重要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作用典例长江参加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加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着陆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温馨提示]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eq\a\vs4\al([过关题组])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浇灌,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终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浇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解析:第1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也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正确。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B错误。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C错误。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D错误。第2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正确。没有变更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A、B、D错误。答案:1.A2.C下图是某内流区连续两日的河流流量变更图。读图完成3~4题。3.该流域自然水循环环节最活跃的是()A.降水 B.水汽输送C.植物蒸腾 D.浇灌4.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该流域连续两日内天气状况的是()A.第一天空气中含氧量少于其次天B.第一天昼夜温差大于其次天C.连续两日受反气旋限制D.连续两日天气晴朗解析:第3题,该流域为内流区,晴天多,蒸发及蒸腾作用剧烈,因此C正确。第4题,内流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随气温的变更,流量也明显变更,第一天的流量变更大,温差也大,B正确。答案:3.C4.B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详细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更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更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安排、年际变更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①气温凹凸;②积雪多少;③地形态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更;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更;③积雪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整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温馨提示]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一般具有相互补给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水位的凹凸。如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当河流为“地上河”(如黄河下游)时,无互补关系,只能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eq\a\vs4\al([过关题组])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敞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5~6题。5.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A.南方B.北方 C.东方D.西方6.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解析:第5题,从经纬度看,该地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故气流主要来自西方海洋。第6题,从河流水系图可推断,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最终注入白海,故无湖泊水补给;又知该地“地形是宽敞的、多丘陵的平原”,故无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气温较低而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答案:5.D6.A20世纪90年头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头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更较小。如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8.20世纪90年头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安排发生变更的缘由可能是()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C.农业浇灌面积削减 D.大量修建水库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头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年总径流的比重为39%,这说明第聂伯河春季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比重最大,故其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项正确。第8题,20世纪90年头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安排差异减小,缘由可能是大量修建水库,调整径流的季节安排,D项正确。答案:7.C8.D世界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2)分类:按热力性质可分为寒流、暖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水平补偿流、垂直补偿流)。2.洋流成因与分布(1)洋流成因影响因素举例①盛行风;②陆地形态;③地转偏向力①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影响,如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②受中纬西风影响,如C西风漂流(2)洋流分布海疆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世界洋流的分布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亲密相关。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季风洋流西风漂流海疆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疆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疆北印度洋海疆南半球40°S~60°S的海疆流向北半球顺时针逆时针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自西向东南半球逆时针-模式北半球南半球-续表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季风洋流西风漂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暖流寒流—寒流大洋东部(大陆西岸)寒流暖流3.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更。(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淌(如图甲)。(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逝,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淌(如图乙)。eq\a\vs4\al([过关题组])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1.假如该海疆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2.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淌,且南北两侧分别受西北风和东南风影响,则该大洋环流应为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墨西哥湾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均位于北半球;东澳大利亚暖流位于太平洋西岸,而太平洋在东西半球均有分布,不符合题意;西澳大利亚寒流位于印度洋,完全位于东半球。故D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海区,④位于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②位于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故B项正确。答案:1.D2.B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途。读图,回答3~4题。3.科考船途经①②③④处,均顺风顺水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关于①②③⑤处对应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洋流向低纬地区流淌B.②处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C.③处洋流受信风带影响而形成D.⑤处有世界闻名大渔场答案:3.C4.B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①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可以形成“水障”,易形成大的渔场。②上升流:受上升流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养分物质带到表层。(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①顺流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②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③洋流从北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4)对海疆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类型影响举例气候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平衡;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气候:55°N~70°N大西洋两岸最冷月平均气温、自然景观不同,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封冻期缩短②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长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续表环境类型影响举例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养分物质带到表层→大渔场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④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使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冰山,也给航运造成较大威逼①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其次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当到达,比第一次少用17天②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影响海上航运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2010年5月19日,欧洲航天局卫星监测数据发觉,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形成油污带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在数日内抵达佛罗里达州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思路(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导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聚集、渔业活动常见的场所,据此推导鱼类汇合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合←饵料(浮游生物)丰富←养分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别的海疆位置。而特别的海疆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流与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旁边。(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疆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疆,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疆,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疆,如南美大陆西岸。eq\a\vs4\al([过关题组])下图为部分洋流模式图。完成1~2题。1.依据洋流流向推断,图示洋流可能属于()①北印度洋夏季洋流②北半球副热带环流③北半球副极地环流④南半球副热带环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若该洋流位于南太平洋,则甲、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A.甲处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B.甲沿岸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C.乙处因上升流形成大渔场D.乙沿岸降水普遍多于甲沿岸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洋流流向为逆时针,为北半球副极地环流或者南半球副热带环流,故选C。第2题,若该洋流位于南太平洋,为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则乙为秘鲁寒流,甲为南赤道暖流。甲处没有寒暖流交汇;甲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乙处为上升流,形成大渔场;乙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沿岸降水少,故选C。答案:1.C2.C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M市西部海疆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缘由是()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养分物质D.港湾宽敞,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4.图中洋流()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上升,降水增多C.造成旁边海疆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解析:第3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海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海水上泛将下层海水中的养分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该海疆没有暖流,A错;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入海河流较少,带来的养分物质少,C错;海疆渔业资源的多少与港湾是否宽敞无关,D错。第4题,图中海疆洋流为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即由北向南流,故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A错;寒流导致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削减,B错;旁边海疆夏季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寒流的降温作用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凝聚形成海雾,C正确;图中海疆洋流为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D错。答案:3.B4.C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5~6题。5.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与其形成的盛行风搭配正确的是()A.①——东北信风B.②——盛行西风C.③——西南季风D.④——极地东风6.图中Q、P、K、M四海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C.K海疆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D.M海疆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答案:5.C6.D专题强化训练下图示意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读图,完成1~2题。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缘由是()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解析:第1题,降水除去①蒸发蒸腾部分,其他经过冠层截流和河网调蓄后,形成④径流。河网调蓄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和地下调蓄。第2题,水库具有拦截泥沙的作用,可使下游河流含沙量变小;植被覆盖率下降和降水强度增大都会加剧水土流失,增大河流含沙量;上游河道采砂会搅浑径流,增加下游河流含沙量。答案:1.D2.A2024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浇灌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肯定的污染限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连接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4.“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A.调整a B.削减cC.增加f D.增加d解析:第3题,据“海绵公园”的含义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①错误;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肯定的污染限制功能,②正确;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③错误,④正确。故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a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f为水汽输送,d为大气降水。“海绵公园”可以加强下渗(c),调整地表径流(a),对水汽输送和降水基本没有影响。故A项正确。答案:3.D4.A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降雨后流量过程。读图回答5~6题。5.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水文站旁边才起先出现洪水()A.4 B.8C.7 D.96.假如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缘由是()A.水文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水文站上游修建了水库C.水文站下游大量引水浇灌D.水文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降雨停止时间为18:00,而出现洪水(径流量达到满岸流量)时间为22:00,则降雨停止4小时后水文站旁边才起先出现洪水,故A项正确。第6题,水文站下游植被增加及引水浇灌对水文站旁边水量没有影响,A、C两项错误;水文站上游修建水库能拦蓄部分洪水,使洪峰到来时间推后,从而使洪峰滞延期变长,B项正确;水文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会使上游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实力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大,汇水速度加快,使洪峰到来时间提前,从而使洪峰滞延期缩短,D项错误。答案:5.A6.B下图为地球局部海疆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洋流()A.①的流向为自南向北B.②可能流经南美西海岸C.③的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D.④可能出现在北大西洋8.若图示海疆位于太平洋,洋流()A.①造成途经的澳大利亚大陆沿岸地带气温降低B.②使南美大陆热带荒漠从东海岸延长至西海岸C.③缩短了海轮从东南亚到非洲东部的航行时间D.④促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交换解析:第7题,图中洋流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呈逆时针方向流淌的洋流,符合南半球洋流的分布规律。①的流向为自北向南,A错误;②可能流经南美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非洲西海岸,B正确;③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C错误;④不行能出现在北大西洋,D错误。第8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假如该大洋环流在太平洋,则①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②是秘鲁寒流,受地形的阻挡作用,不会对南美大陆东岸产生影响,B错误;③是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不在东南亚到非洲的航线上,C错误;④是南半球西风漂流,促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交换,D正确。答案:7.B8.D渔获产量的分布事实上代表了渔业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和变更,渔业经常采纳渔场资源重心描述渔场空间位置的变动。读2014年12月-2015年7月大西洋中部某海疆(中上层鱼类渔场)产量重心的空间分布和变更示意图,完成9~10题。9.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有南赤道暖流流经B.河流带来养分物质C.寒流交汇于大洋中D.盛行上升补偿流10.每年影响该渔场重心移动的主要风带是()A.西风带B.东南信风带C.东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渔场位于东北信风带,且位于非洲大陆西侧。东北信风将海水吹离海岸,导致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养分盐类,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形成渔场,故D项正确。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上升流是渔场形成的缘由,而东北信风是冷水上泛的缘由,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北信风带随之发生移动,从而导致冷水上泛的位置不断发生变更,渔场位置发生变更,故C项正确。答案:9.D10.C下图为印度洋某海疆上升流(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12.有关甲地洋流成因及海洋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B.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C.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更大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解析:第11题,读图,依据图中非洲东海岸甲处洋流的方向,推断此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甲处洋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表层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说明受西南风吹动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第12题,结合前面分析,甲地的上升流主要是离岸风影响形成的,A错误。此时洋流是寒流,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B错误。该地洋流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季节变更明显,所以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更大,C正确。该地为季节性洋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没有形成大渔场,D错误。答案:11.C12.C13.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问题。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民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别的引水工程。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在地下的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浇灌流量的作用。(1)坎儿井所在地区最大水量出现在什么季节,理由是什么?(2)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实行地下输水的方式?(3)当地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