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课标版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课标版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课标版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课标版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其次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以前的远古时期。(2)人地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3)相识:人与环境是一种依靠的关系。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时期。(2)人地关系: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加。(3)环境问题:生态破坏。(4)相识:对于人地关系的相识有了科学的萌芽;中国渐渐有了爱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见。3.工业文明——人地冲突日益尖锐时期(1)时间:18世纪工业革命起先。(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冲突快速激化。(3)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4)相识: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思索人地关系思想演化的根本缘由是什么?答案人地关系思想演化的根本缘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相识不断深化,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动身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987年,《我们共同的将来》纲领中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缘由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出了偏差,人类要想接着生存和发展的话,就必需变更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概念:既要满意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实力。

(2)内容(3)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允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允、代际公允和责任公允。性。(3)共同性原则:全球协调一样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思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吗?答案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方面。

探究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材料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化图。①某一地区气候非常干燥,除了紧靠河岸的地方和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非常荒芜。②后来人们学会了开凿深井,加上开发自然资源,荒芜的土地有了朝气。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又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农业由此发达了,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兴盛起来了。③接着发展下去,这个地区却因为人口膨胀,河水出现污染,水源严峻不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居民纷纷外迁。人类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④这里的人们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起先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环境整治,家园又变得漂亮了!1.图中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人地关系思想演化的哪个阶段?答案①——史前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明,④——后工业文明。2.图中四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是怎样的?答案①——适应自然,②——改造自然,③——折服自然,④——谋求可持续发展。3.②时期人地关系平衡协调吗?为什么?答案人地关系不协调、不平衡。农业文明时期,人地之间的对抗性增加,人地关系出现了不协调现象。4.②与③的环境问题有何不同?答案②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地区;③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局部扩展到全球。5.有位哲学家说道:“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时,文明起先了;当人类砍倒最终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案当人类起先砍倒第一棵树时,说明人类起先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但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动身,盲目开发自然,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实力,使得自然资源的数量急剧下降,可再生资源失去了再生实力,但是人类仍旧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当人类砍倒最终一棵树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就消逝了,失去了生存环境,人类文明也就消逝了。不同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时期对人地关系的相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史前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相识肤浅采集和狩猎,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态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亡。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逼并不严峻崇拜自然、敬畏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不能正确相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起先探究人地关系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加出现各种环境问题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冲突快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出现了地理环境确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现代文明时期人类相识到应主动谋求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变更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读“人地关系演化阶段图”,完成1~2题。1.在图甲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产生于图乙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①天命确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折服自然④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A2.B解析第1题,图甲阶段为农业文明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第2题,图乙所示阶段为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早期,人类为了满意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变更自然面貌,起先提出“折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冲突快速激化。后期,人们渐渐相识到必需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探究点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思索以下问题。1.由图分析可持续发展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答案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管理调控。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答案生态经济社会3.实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允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①爱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扩散等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____答案公允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4.渤海实行“休渔”政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为什么?答案持续性原则。“休渔”政策有利于爱护处在繁殖高峰期的鱼类,保证今后的捕捞数量和质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1)内涵(2)原则原则内容和要求公允性原则代内公允、代际公允、责任公允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实力共同性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全球要协调一样,共同奋斗

1.图解可持续发展的公允性原则2.区分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公允性”强调享有的同等,侧重的是“权利”;“持续性”强调发展的协调,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强调爱护的必定性,侧重的是“义务”。“光盘行动”,指就餐时提倡人们不奢侈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3~4题。3.“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削减了奢侈,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详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4.若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事实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允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3.B4.A解析第3题,只要我们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事实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第4题,假如每个人都参加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都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1~2题。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山麓和丘陵地带B.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答案1.A2.D解析通过对图中各活动中心分布特点的分析,得出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的区域优先考虑水源、食物和平安性;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选择农业区位较优越的区域,以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为主;在工业社会阶段,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对工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2024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旁边地区示意图”,回答3~4题。3.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公允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4.太湖定期禁渔,可以()A.限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C.调整太湖的流量,从而削减旱涝灾难D.让农夫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答案3.B4.B解析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供应养精蓄锐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是中丹两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对发展中国家供应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1)减排二氧化碳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此项合作最能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主动意义。(3)部分发达国家不签署《京都议定书》,不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其缘由主要是什么?这部分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原则?答案(1)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共同性原则(2)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沟通,可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增加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3)爱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公允性和共同性原则。解析第(1)题,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此项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2)题,合作可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沟通,并获得资金和技术,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第(3)题,部分国家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主要目的是爱护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此举也干脆或间接地对其他国家造成不良影响,这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允性和共同性原则。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变更而不断变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此完成1~2题。1.人类文明的演进依次是()A.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B.采集和狩猎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C.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前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①平坦的地形②肥沃的土壤③便利的河水浇灌④相宜的气温⑤足够的日照⑥较多的农业人口⑦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答案1.A2.A解析第1题,人类文明的演进是由采集和狩猎阶段,到农业社会阶段,再到工业社会阶段,最终到后工业化阶段。第2题,人类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大多在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其形成主要与这些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E表示废物排放 B.F表示产业活动C.G表示资源开发 D.H表示产品消费4.E阶段,假如过度利用或不合理利用会出现一些问题,其违反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允性原则C.公允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5.下面有关发展方向的陈述,符合中国特色的节约发展道路要求的是()A.高经济增长 B.发展非清洁生产C.提倡循环经济 D.削减资源开发答案3.B4.C5.C解析第3题,E为资源开发,F为产业活动,G为产品消费,H为废物排放。第4题,E为资源开发,假如过度利用或不合理利用资源,违反的是公允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第5题,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都符合中国特色的节约发展道路要求。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7.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行为和相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提倡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答案6.A7.B8.B解析第6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实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靠。第7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浇灌技术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因素占主要地位,故乙代表土地要素。第8题,环境文明时代提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更图”。读图,回答9~10题。9.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依次的是()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10.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同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相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靠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答案9.A10.D解析第9题,依据所学学问,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依次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依次是①④②③,A对。第10题,读图,②阶段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折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冲突全面激化,D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同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是③阶段,A错。人类相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是①阶段,B错。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靠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是④阶段,C错。随着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不断探讨的重大课题。结合对这一课题的相识,完成11~12题。11.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的是()A.美国对和平组织的呼吁束之高阁B.把污染排放到本国,不危害他国C.日本政府禁止乱砍滥伐,从别国进口一次性木筷D.世界各国合作解决全球变暖问题12.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允性原则的是()A.建立自然爱护区,爱护生物的多样性B.垦殖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重要选择C.大量开采矿产资源D.发达国家把重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答案11.D12.A《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题。13.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①大量消耗资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14.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①社会保障建设②经济基础建设③农业基础建设④生态与环境建设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13.A14.B解析第13题,由图可看出,我国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可持续发展实力指数接近120,而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力指数均较低,说明发展的代价是资源的大量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第14题,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加强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的发展,结合图及四个选项可知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15.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将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要满意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实力。材料二漫画“断指”。(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可持续发展。(2)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强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3)为修复“断指”,必需实行多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