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科学防治深入分析_第1页
山东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科学防治深入分析_第2页
山东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科学防治深入分析_第3页
山东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科学防治深入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领域也受到带动取得了众多突破与成果,小麦种植工作因此受益,在产量和品质两方面都得到了不小的进步。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我国食品市场对小麦的需求量和要求标准也都在提高。因此,如何应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一步提升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山东省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供种植人员参考,以达到提升小麦种植水平、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目的。关键词: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体系中,小麦作为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有着难以撼动的核心地位,在我国农业经济战略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因此,小麦的产量不仅与种植人员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还是我国经济和粮食安全的基石。山东省的小麦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小麦种植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为确保山东省经济的稳步增长,各小麦种植地需大力引进小麦高产增产技术,落实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山东省小麦种植产业概述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都有所差异,所以小麦种植水平往往参差不齐。部分地区还采用较为传统的小麦种植模式,当麦田出现病虫害征兆时往往会过量施加农药,存在一定的环保安全隐患。作为小麦种植大省,山东省的小麦面积高达234900公顷,年产量高达168.95万吨。对我国小麦种植现状的相关研究表明,小麦的实际经济收益与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有着密切联系。种植人员应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气候和种植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筛选合适的品种,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充分应用新型种植技术,为小麦产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还需积极培育新型小麦品种,如在菏泽市的小麦种植产业中,开发出了具有高产量、抗病能力优秀的小麦品种菏麦29。在实际种植中,菏麦29每667平方米的平均产量可达800千克。种植人员应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适当引进此品种,并规范播种方式,科学施肥,从而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2小麦高产种植技术2.1品种筛选作为我国主要的小麦种植区之一,山东省有着十分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其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4600年前,因此省内种植的小麦品种也相对较多,种植人员应根据种植地区气候条件,选择具有出色抗旱能力和病虫害抗性的小麦品种。同时,种植人员还应将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的外界因素充分排除,并对试验田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并辅以除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杂草对小麦生长的阻碍。待小麦育苗工作顺利完成后,需第一时间开展病虫害预防相关工作,保证小麦萌芽率达标,促进小麦快速结穗,从而达到小麦高产增产的目标,为小麦整体种植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小麦品种筛选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盲目筛选的现象出现,种植人员需根据当地常见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品种,还需对不同品种小麦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做到全面掌握。另外,品种筛选工作的开展应具备科学性,避免重复种植单一品种的小麦。可与当地市场农业合作社合作,保证优质小麦品种来源,提高农业合作社收入,实现双赢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可应用择优选取技术对小麦品种展开筛选,能有效提升病虫害抗性。还需在播种育苗过程中落实科学育苗措施,为小麦提供合格的生长环境,使其发芽率不低于90%。在确定小麦品种后,种植人员还需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确保筛选出的种子品质优良[1]。2.2地块处理2.2.1土地检测与轮作由于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和水分皆需从地块中吸收,所以种植人员应对地块土质进行全面取样检测,确保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具备疏松多孔、含水能力强等优点,还需结合小麦的实际种植品种生长特点,保证土地能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营养与水分,为小麦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轮作是指在同一区域内轮流种植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由此可以减少病虫害。为切实提升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彻底满足我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种植人员应在小麦种植工作正式开始前,先根据种植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条件决定是否需对地块开展轮作,确保地块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会根据种植时间周期性地进行调整。多数情况下,小麦一般更适合被种植于地势较高的地块中,且此类地块一般具备灌溉方便的优势。2.2.2整地工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须确保种植地块肥力充沛,能使小麦的品质及产量达到最佳。还需充分掌握地块上一季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与所使用的肥料种类,有针对性地对地块进行整治处理。例如,当地块去年所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时,种植人员应于播种工作开始之前,先将地块中残留的玉米茎秆、枯叶等残留物全部清除,为小麦出苗提供良好环境[2]。在整地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严抓其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要充分了解所选小麦品种的生物习性和需求特征,以便在小麦不同的生长阶段为其提供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还应周期性地在土壤中加入浓缩营养补充剂,使地块肥力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种植人员需合理规划灌溉流程,确保地块含水量充足。同时,对麦田展开全天候监控,以便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对地块熵值、肥力、含水量等属性进行实时调控,保证小麦产量稳步增长。由于在小麦的实际生长过程中,其发育速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种植人员需严抓整地工作的严谨性,确保处理后的地块能全面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整地工作时,要严格把控对土壤中前茬的处理工作,对地块进行彻底深耕,使处理后的土层切实满足小麦种植深度需求,通过增强小麦根部牢固性的方法,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改善小麦品质。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种植人员应在地块中适当施加底肥,保证其肥力达标,为小麦快速出苗提供充足养分。可考虑加入适量秸秆于地块之中,随后再进行压实作业,充分改善地块土壤质量。种植人员还可根据地块内部的实际土质,采取相应科学措施。在施加底肥之前,要充分掌握肥料成分,确保其所含营养元素足够均衡,辅以添加适量微生物菌剂,增加地块的土壤营养含量的同时,为小麦提供营养充足的生长环境。还可考虑往土壤中加入适量微量元素,可显著改善小麦的生长状态,促进其快速发育[3]。3小麦病虫害防治3.1病虫害防治意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其危害严重时会使小麦产量和品质严重下滑,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害。我国常见的危害小麦的病虫害往往具备较强的传染能力,当外界环境适宜时其扩散速度会显著增长,最终导致地区性大范围小麦疫病流行,致使小麦出现减产、质量下滑等情况。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若出现较严重的病虫害,种植人员当年的经济收入就会大幅度减少,种植地的GDP增长速度也会随之减缓,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发展进程。因此,种植人员应积极应用科学手段,在第一时间对小麦病虫害采取相关措施,在疫病大范围扩散之前将其扼杀于源头。为达到此目标,种植人员需充分掌握病虫害初期的主要特征,能够切实分辨不同疫病症状间的明显差异,并在小麦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其患病的实际症状,对病虫害开展科学、有力的防治措施。同时种植人员还应深入了解种植地历年的病虫害高发情况,深入了解种植地温度、节气等自然条件对病虫害的影响,在病虫害高发时段到来前先将预防措施予以落实,践行预防为主的防治思路。种植人员还需遵循绿色防治的防治理念,在可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化学制剂的使用频率,防止其对环境和小麦植株造成不利影响。3.2山东地区常见病虫害3.2.1蚜虫根据对小麦种植经验可得,蚜虫多高发于小麦的灌溉期。所以待灌溉工作完成后,种植人员需对地块进行全面检查,仔细观察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如果在植株上发现蚜虫个体或其活动迹象,应于第一时间采取科学防治措施对蚜虫进行处理,避免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蚜虫危害小麦的方式相对较多,可将其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与间接危害相比,直接危害所产生的后果较为直观。其主要表现为蚜虫用口器吸食麦穗中的汁液,并直接啃食小麦嫩叶、茎秆等部位。在我国,蚜虫的品种相对较多,其对小麦的危害方式也有所差别。多数情况下,直接危害小麦的蚜虫为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在小麦生长至抽穗灌浆期后,麦长管蚜会在小麦穗部快速繁殖,并大量啃食小麦叶片,使小麦叶片出现明显损伤。在小麦进入麦苗期后,即进入麦二叉蚜的活跃时期,受到麦二叉蚜伤害的部位出现明显的枯斑。间接为害一般是指蚜虫会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通过传播病菌的方式使小麦患病,常见疫病包括黄矮病等。3.2.2锈病锈病的别名为黄疸,其会对小麦茎秆、叶鞘、穗部等部位造成较严重的危害。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当降水量较大时,麦田中暴发锈病的概率会显著升高,所以气温较高、降雨相对频繁的夏季为锈病的高发时期。由于锈病在我国多数小麦种植地都较为常见且会对小麦生长造成较大阻碍,因此种植人员应周期性地对麦田进行巡视,仔细观察土壤的湿度是否过大。当种植地气候出现波动时,需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麦田土壤含水量,以达到调节小麦生长环境的目的。我国较常见的锈病一般为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三种,分别由不同的病菌诱发。在锈病感染初期,小麦一般会出现颗粒干瘪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小麦颗粒干瘪症状愈发严重,最终失去抽穗能力,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可能出现小麦植株大面积枯萎死亡等现象。3.2.3白粉病白粉病为小麦种植中的高发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在小麦叶片上产生明显的小型白斑。当小麦植株的病情不断恶化时,白斑的颜色亦会不断产生变化。当病情完全恶化后,如果种植人员没有及时落实防治手段,小麦植株会快速枯萎死亡。白粉病具有扩散强、传播快等特点,其病菌能通过空气快速传播,使其他植株患病。每年进入春季后,尤其是三、四月份,小麦白粉病暴发的概率极高。当温度升高至15℃至20℃时,白粉病致病菌的繁殖速度开始上升。而当麦田温度低于10℃时,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若白粉病发病地区干燥度低于30%以下时,病害快速扩散的概率极高。若麦田中的氮肥施加量超标,则植株贪青的可能性会有所提高,亦会使白粉病暴发的概率上升。3.3实际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小麦在成熟期受病虫害危害,种植人员应在其苗期前后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如定期开展田地清理工作,以达到清除杂草、虫卵的目的,亦可在麦田中喷洒适量化学试剂。还应在播种工作前,先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在筛选工作完成后,再开展拌种处理,以提高小麦种子的病虫害抗性。3.3.1农业防治措施作为小麦品种筛选工作中最受关注之一的特性,病虫害抗性的优秀与否能极大地影响小麦高产概率。抗病能力强可使小麦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不会被常见病虫害影响,从而导致出现品质、产量下滑等现象。农业防控技术可以在病虫害早期进行防控,积极应用农业防控技术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种植过程前,对小麦种子做包膜处理,可有效减少小麦遭受病虫害的概率。种植人员需全面掌握种植地的具体现状,制定科学的灌溉规划,避免麦田出现缺水等情况。还应对小麦种植密度进行科学调控,最大程度地提高小麦的病虫害抗性,使其能够健康生长[4]。3.3.2化学防治措施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可以得出,化学防治措施为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效率最高的防治方法,种植人员可配制毒性相对较低的化学药剂,例如井冈霉素等,通过将其喷洒于麦田之中,以达到防治小麦病虫害的目的。针对小麦较常出现的白粉病、纹枯病等疾病,种植人员可配制三唑酮喷雾对其进行防治,其配制比例为1∶300。每周喷1次,共喷3次,即可对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最佳的药剂喷洒时间为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前,能显著增强小麦抗逆性。种植人员应尽量使用环保绿色的低毒性农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化学污染。3.3.3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为常见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与其他防控措施相比,其具备成本较低、环保效益高等优点。由于小麦在生长期极易遭受蚜虫的危害,产量受损,因此种植人员可在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酌情引入蚜虫的天敌,如瓢虫等,能快速遏制蚜虫繁殖速度,减少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同时,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3.3.4物理防治措施常见的物理防治方式是杀虫灯,利用害虫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杀。若麦田的实际面积较大,可适当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