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图课件_第1页
经络腧穴图课件_第2页
经络腧穴图课件_第3页
经络腧穴图课件_第4页
经络腧穴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腧穴图课件演讲人:日期:目

录CATALOGUE02十二经脉络穴详解01经络腧穴基本概念03任督二脉及脾之大络介绍04经络腧穴临床应用05经络腧穴图制作与解读06互动环节与总结经络腧穴基本概念01经络定义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功能具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濡养筋脉关节等作用,是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基础。经络定义及功能腧穴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穴分类分为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四类,每类下又包含众多特定穴位。腧穴定义及分类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沟通内外气血的作用。络穴特点通过刺激络穴,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治疗疾病,是中医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穴位。络穴意义络穴特点与意义十五络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穴位,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络穴概念包括十二经脉的络穴、任脉络穴、督脉络穴以及脾之大络,共十五个穴位。十五络穴组成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等作用,是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的重要穴位。十五络穴功能十五络穴概述010203十二经脉络穴详解02宣肺解表,通经活络,止头痛、项强、咳嗽等。功效与作用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刺灸法01020304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穴位位置配合曲池、合谷等穴位,可治疗头痛、咳嗽等病症。配伍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穴位位置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功效与作用疏经活络,通肠排毒,止头痛、牙痛、耳鸣等。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配伍配合曲池、合谷等穴位,可治疗耳鸣、头痛等病症。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旁开1寸。穴位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丰隆健脾和胃,化痰湿,止咳嗽、气喘、胃痛等。功效与作用直刺1-1.5寸,可灸。刺灸法配合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治疗胃痛、气喘等病症。配伍穴位位置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功效与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止胃痛、腹胀、腹泻等。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配伍配合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治疗胃痛、腹泻等病症。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宁心安神,通经活络,止心痛、心悸、怔忡等。直刺0.3-0.5寸,可灸。配合内关、神门等穴位,可治疗心悸、失眠等病症。手少阴心经络穴——通里穴位位置功效与作用刺灸法配伍手太阳小肠经络穴——支正穴位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功效与作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止头痛、项强、肘臂痛等。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配伍配合后溪、曲池等穴位,可治疗肘臂痛、头痛等病症。散风清热,舒筋活络,止头痛、目眩、腰背痛等。功效与作用直刺1-1.5寸,可灸。刺灸法01020304在小腿后外侧,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穴位位置配合昆仑、承山等穴位,可治疗腰背痛、头痛等病症。配伍足太阳膀胱经络穴——飞扬足少阴肾经络穴——大钟穴位位置在足跟部内侧,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功效与作用益肾固精,通络止痛,止气喘、咽痛、足跟痛等。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配伍配合太溪、昆仑等穴位,可治疗足跟痛、咽痛等病症。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穴位位置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止心痛、心悸、胃痛等。功效与作用直刺0.5-1寸,可灸。刺灸法配合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治疗胃痛、心悸等病症。配伍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功效与作用解表清热,通经活络,止头痛、目赤肿痛、耳鸣等。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配伍配合曲池、合谷等穴位,可治疗头痛、耳鸣等病症。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明目退翳,疏肝解郁,止目痛、夜盲、乳胀痛等。直刺0.5-1寸,可灸。配合睛明、风池等穴位,可治疗目痛、夜盲等病症。足少阳胆经络穴——光明穴位位置功效与作用刺灸法配伍足厥阴肝经络穴——蠡沟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功效与作用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止月经不调、小腹疼痛等。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配伍配合三阴交、中极等穴位,可治疗月经不调、小腹疼痛等病症。任督二脉及脾之大络介绍03任脉络发-鸠尾穴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缓解焦躁性格等。鸠尾穴主治疾病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鸠尾穴定位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鸠尾穴所属经络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督脉络发-长强穴长强穴定位泄泻、痢疾、便血、痔疮、脱肛等。长强穴主治疾病督脉的络穴。长强穴所属经络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大包穴定位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都松弛无力。大包穴主治疾病足太阴脾经的第二十一穴,脾之大络。大包穴所属经络脾之大络-大包穴010203经络腧穴临床应用04诊断方法与技术经络诊断通过观察经络的循行和腧穴的反应,诊断疾病。腧穴压痛诊断根据腧穴的压痛反应,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经络电测定运用现代电生理技术,测定经络的电生理特性,辅助诊断疾病。红外热成像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经络和腧穴的温度变化,辅助诊断。疏通经络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气血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的。平衡阴阳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调整经络和腧穴的兴奋和抑制状态,平衡阴阳。辨证施治根据疾病的证候,选取相应的经络和腧穴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与策略通过针灸刺激腧穴,调节机体生理功能,达到保健目的。针灸保健养生保健作用探讨通过推拿按摩经络和腧穴,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免疫力。推拿按摩通过在经络和腧穴上拔罐或刮痧,排毒祛瘀,调节身体状态。拔罐刮痧利用中药的香气和药效,通过经络和腧穴吸收,达到保健作用。中药熏蒸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研究腧穴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腧穴功能研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针灸治疗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针灸临床研究01020304利用现代医学技术,探索经络的实质和传导机制。经络实质研究推动经络腧穴的国际传播和应用,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经络腧穴国际化现代研究进展经络腧穴图制作与解读05利用铅笔、钢笔、毛笔等工具在图纸上手绘经络腧穴图,精细且耗时。手工绘制通过先绘制经络腧穴的轮廓,再拓印到所需载体上,保持图形一致性。拓印法制作经络腧穴的木板,再通过印刷技术复制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木板印刷传统绘制方法简介010203电脑辅助设计利用绘图软件如CAD、Photoshop等绘制经络腧穴图,便于修改和复制。3D建模技术通过3D建模软件构建经络腧穴的三维模型,更直观展示穴位空间关系。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图像增强、分割、配准等技术提高经络腧穴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现代科技在制图中应用了解经络腧穴图的标题、图例、比例尺等基本组成,便于快速获取信息。图表组成要素穴位定位方法图表阅读顺序掌握如何根据图表上的标志点快速定位穴位,如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等。按照一定的顺序阅读图表,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避免遗漏穴位。图表解读技巧分享辅助学习工具推荐利用电脑或手机上的经络腧穴交互软件,进行虚拟的穴位查找和练习。交互软件使用经络腧穴的实体模型,可以直观地观察和触摸穴位,加深印象。实体模型将经络腧穴图制作成速查手册,便于随时查阅和对照。图表速查手册互动环节与总结06学员提问1经络腧穴图中的某些穴位功能相似,如何区分?回答:可以深入了解每个穴位的特性和主治病症,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区分。学员提问2学员提问3在经络腧穴图上找不到某些穴位怎么办?回答:可以参考其他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医师,同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探索和发现。经络腧穴图中的某个穴位定位不准确,如何快速找到准确位置?回答:可以参考相关的解剖标志和骨度分寸,结合手法探寻敏感点。学员提问及解答环节01重点内容1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以及其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课程重点内容回顾02重点内容2常用经络腧穴的定位方法,包括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和指寸法等。03重点内容3经络腧穴的主治病症和配伍应用,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学习心得分享交流学习心得1通过课程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经络腧穴的实质和临床应用价值,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学习心得2学习心得3在学习经络腧穴图时,我发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和记忆效果更佳,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我觉得经络腧穴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