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1本章主要问题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国际金融体系理解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2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一、绝对优势理论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代表人物是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理论概要:交换需要引起社会分工,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各国都具有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3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一、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前提:建立在自由贸易之上,不存在对外贸易的人为限制。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但局限很大,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国家比较先进发达,有可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不具有任何生产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但贸易仍然在这两种国家之间发生。4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理论概要: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或比较成本。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改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5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的前提: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而另一国则都是优势。比较利益论比较圆满的说明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比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更具普遍的意义。但其所揭示的使一种短期利益,即静态效应,而且没有解决国际贸易的交换价格是如何确定的问题。6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三、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这种产品被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的生产则主要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种产品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7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三、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概要:也称为要素禀赋理论;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因而,各国在生产那些能密集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因此,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能利用其充裕的生产要素的那些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分析前提:商品只有一种生产方式;两国的技术系数一定。8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四、规模经济论克鲁格曼为了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而提出规模经济论。9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传统贸易理论(从斯密到赫克歇尔-俄林)都假定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经济贸易学说认为这一假设不完全。在现代社会大生产种,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扩大生产规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如果每个国家都只生产几类产品,则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均能比各国什么都生产时更大,世界也生产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且消费者也希望消费花色繁多的商品。国际贸易的开展使各国即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10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美国与加拿大之间自由贸易的发展。第二阶段,美、加之间的自由贸易又进一步扩大到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从1965年美国、加拿大的“汽车自由贸易协定”到1992年12月17日加、美、墨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一自由贸易区的产生经历了将近30年的时间。11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二、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并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12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1965年4月8日,六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3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但欧共体未就其称谓的变更问题作出决定,在欧共体内和国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目前“欧共体”和“欧盟”两种称谓均可使用,但法律文件和对外签署协议仍需用“欧共体”。
14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欧共体经四次扩大,丹麦、爱尔兰和英国于1973年,希腊于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于1986年,奥地利、芬兰、瑞典三国于1995年加入欧共体。欧盟成员国增至现在的15个。欧盟统一货币为欧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15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三、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日内瓦。16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关税减让以及透明公平的贸易政策,来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WTO由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部长会议下设的专门委员和秘书处等机构组成。它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全新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WTO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方面起着巨大作用。17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广义的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8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金本位制,即金币本位制,它的特点是:金币的形状、重量和成色由国家法律规定,但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主币和具有有限法偿能力的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同时流通;货币储备使用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国境。这些特点使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等,国内价值和国外价值趋于一致,保证了货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19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的优点1.由于汇率稳定,从而消除了汇率波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促进世界贸易;2.由于金本位制内在的对称性,该体系中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都必须承担干预外汇的义务;3.由于世界各国的央行必须固定其货币的黄金价格,所以他们不会容许其货币供给比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的更快,这种限制使一国货币的实际价值更加稳定和更具可预测性。20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不足之处1.它大大限制了使用货币政策对付失业等问题的能力;2.只有当黄金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稳定的,将货币与黄金挂钩的做法才能确保总体价格水平的稳定;3.当各国经济增长时,除非能不断发现新的黄金,否则央行无法增加其持有的国际储备;4.金本位制给了主要的黄金产出国通过出售黄金来影响世界宏观经济状况的巨大能力。21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4年7月,44国的代表在美国新罕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起草并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在布雷顿森林协议下所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求各国货币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并且把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成员国官方的国际储备以黄金或美元资产的形式持有,并有权向美国的中央银行,即联邦储蓄银行以官方价格兑换黄金。22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布雷顿森林协定创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祖宗,它在1945年有30个创始成员国,目前成员国已经超过了170个。IMF被赋予的职责是:制定保持固定汇率的规则并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国家贷款,以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作为监督成员国遵守规则的任务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承担着收集和统一国际基金数据资料的工作。23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三、欧洲货币体系1979年正式建立的欧洲货币体系(EMS)既是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实践的内在要求,是该地区已建成关税同盟及其共同农业政策得以稳固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又是为了摆脱美元波动对该地区国家经济冲击而采取的共同措施。24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EMS由三个有着有机联系的部分构成:1、欧洲货币单位(ECU)ECU作为该货币体系运转的基础,是由EMS各成员国货币按一定比重构成的一篮子复合货币。ECU主要有三种作用:确定成员国货币汇率的依据;欧共体的储备手段及进行汇率干预的手段;用于官方之间的清算和信贷手段。25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由各成员国缴纳各自黄金外汇储备的20%作为共同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以此作为发行欧洲货币单位的准备。共同基金主要用于干预汇率和向成员国提供相应的贷款,以稳定外汇市场,渡过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保证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转。26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3、欧洲货币汇率运行机制(ERM)作为EMS的中心,以实行稳定的汇率体系。各参与国的货币之间保持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对ERM以外国家的货币则实行联合浮动。这当中,ERM成员国货币间的固定(或准固定)汇率,是通过ECU所确定的中心汇率及规定的波动幅度,以及必要的外汇市场干预措施实现的。当干预措施不能奏效时,则调整中心汇率来达到新的稳定。27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综上所述,EMS是一个以ECU为核心,以ERM为主体,以信贷体系为辅助手段的区域性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它与国际金本位制下严格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的最大区别,首先在于它是以特定经济条件为客观基础,人为制定并共同执行的、为保持汇率稳定而形成的;其次在于它的这种固定汇率制度的可调整性,有别于国际金本位制的严格固定而有序变动特征。28第四节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一、倾销的含义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其商品挤进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中国关于倾销的规定:《反倾销条例》第3条第2款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倾销的成立所满足的条件: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行业;市场必须被分割。29第四节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二、倾销的特征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行为;倾销的动机和目的具有多样性;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30第四节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三、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就是政府采取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或者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来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反倾销就是一种保护手段,就是利用多征收关税,或者收取反倾销税等,来保护自己商品。反倾销的最终补救措施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数额可以等于倾销幅度,也可以低于倾销幅度。31第四节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四、倾销的确定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2第四节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按照倾销的定义,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被称为倾销幅度。所以,确定倾销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确定出口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正常价格通常是指在一般贸易条件下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可比销售价格。如该产品的国内价格受到控制,往往以第三国同类产品出口价格来确认正常价格。33第五节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最主要、最普遍的是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或地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级街舞门徒班合同样本
- 主题班会教案之“珍爱粮食、拒绝浪费”主题班会
- 中药代收加工合同样本
- 修车店加盟合同样本
- 学校内控风险评估制度
- 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 海尔供应商基本供货合同
- 个人粉刷合同样本
- 人事录用流程-招聘和录用流程制度
- 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徒手肌力检查(MMT)记录表(2-1)
- 药剂科妊娠患者处方点评统计表
- 济南英语介绍
- XBD型消防稳压泵性能参数表
- 《专四语法重点题》课件
- 11《军神》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检测与维修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家畜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 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潘谢矿区西淝河、泥河、济河、港河水体下安全开采可行性论证报告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