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1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2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3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积累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建筑特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图片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如"滑""慢慢地滑过"等,感受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如生字词、写作方法等,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体会情感美。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4.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丽景色,增强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处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颐和园)2.提问引导你们对颐和园了解多少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请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重点强调"颐""耸""阁""舫"等字的读音和写法。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等词语的意思。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如"神清气爽",让学生联系文中作者游览颐和园时的感受来理解。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金碧辉煌"的近义词是"富丽堂皇",反义词是"暗淡无光"。直观演示理解:对于"长廊""佛香阁""石舫"等词语,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部分主要景物: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石桥、小岛、十七孔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1.学习"长廊"部分(5分钟)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长、美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色彩鲜艳;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内容丰富)指导朗读,读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2.学习"万寿山"部分(8分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万寿山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山形、佛香阁、排云殿出示万寿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形,感受其特点。提问:万寿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高、雄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万寿山的高和雄伟?("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学习描写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句子。指名朗读描写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句子,思考:这两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外观、颜色)指导朗读,读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雄伟壮观。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万寿山的美丽景色,背诵第3自然段。3.学习"昆明湖"部分(7分钟)轻声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堤岸、石桥、小岛、十七孔桥学习描写堤岸的句子。指名朗读,思考:堤岸有什么特点?(垂柳依依,景色宜人)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堤岸的美?("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学习描写石桥的句子。出示石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石桥的样子,理解"式样不同"。指名朗读描写石桥的句子,感受石桥的古朴美观。学习描写小岛的句子。提问:小岛上有什么?(宫殿、亭台楼阁)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岛上的建筑错落有致?("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学习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出示十七孔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桥的特点。指名朗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十七孔桥的特点?("十七孔桥横卧在昆明湖上,桥长五十多米,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指导朗读,读出十七孔桥的奇特和美丽。引导学生想象昆明湖的美景,背诵第4自然段。

(四)总结写作方法(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作者在描写每个景物时,是如何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长廊:通过描写柱子、栏杆、横槛上的画来突出其长和美的特点。万寿山:从山形、佛香阁、排云殿的外观和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其高、雄伟的特点。昆明湖:描写了堤岸、石桥、小岛、十七孔桥等景物,分别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3.教师总结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晰。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把景物写具体、生动。

(五)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2.展示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简单的点评和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六)课堂小结(3分钟)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写作方法。2.再次强调颐和园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爱护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七)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完成课后练习题。3.把课堂上写的景物描写片段修改完善,抄在作文本上。

五、教学资源1.颐和园的图片、视频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词、课文重点段落、相关图片等。

六、教学板书设计颐和园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长廊:长、美万寿山:山形、佛香阁、排云殿(高、雄伟)昆明湖:堤岸、石桥、小岛、十七孔桥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基本掌握了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