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总结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
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丞算中
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
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
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
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二、教材编排特点
1.选择便于学生解释算理的情境。
本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比较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也较密切。如对常见
数量关系教材创设的情境及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也具有一定
的典型性。又如在例1的内容呈现中,创设了一个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情
境,并以12小时作为讨论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将12小时拆成10小时和2小时
来解释,这与乘数是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乘另一个
因数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算理,从而建构起乘数是两位数的
乘法运算法则。
2.体现了总结整理的教学意图。
首先表现在对口算、估算、笔算以及验算等计算要求的整体设计上。与实验教材
相比,本单元内容不再单独编排口算与估算的例题,而是将其渗透在问题解决与
相关练习中。如例1将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学习,例2则将口算的方法融于笔算
中等。对于验算的编排,则是根据需要适时作出要求。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让学生
充分体验到各种计算方法均是计算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
的。其次表现在“积的变化规律”的编排上。因为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学习己经有
了相当的基础,所以引导学生探讨乘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很有必要。
3.强化了与乘法相关的常见数量关系的学习。
数学学习基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解决生活问题,更主要是基于
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积
累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学应对一
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吁适时适度地提炼与归纳。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在常见
数量关系的学习上,明显加大了力度,除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
外,又增加了“数量、单价、总价三者数量关系”的学习。这样的编排既符合《标
准(2011)》的新要求,又为学生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增加了经历
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
4.注意对数学规律的总结与提炼。
数学学习中,对规律作适时适度的总结提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本单元内
容在涉及探索规律时,比较关注相关规律或数学模型的结构化提炼。如两组常见
数量关系的提炼,清楚而又简洁,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而对“积的变化规律”
1
的内容编排,也同样清楚地提出了要求,将发现的规律以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
来,这是实验教材弱化的内容,本次修订则给予了加强。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第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
一些计算简便。
3.基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二单价X数量,路程二速度
X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
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类
推迁移的能力和匚算的能力。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分析归纳的
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
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学生看图片
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
图片)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活动意图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环节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直线
2.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课堂练习。
3
教Ij币,舌云力:
活动意勖也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对
也第!I细缶街例歌缀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在160千米。16X3二
环节三卜珍t画新知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
庶?练习六第1题方法1:想10X3=60,3X6=18
摒樽数时蝌睇眼怎样想?怎样列30+18=48,所以
我?、姬场牖1题和第2题16X3=48
曲缗菊根过如解不缴保田题。方法二:16
例:球X3
练一练:
18屋赤524X3=25X2=14X6=48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X30先
1JB1题;用16X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
携同性作鳏这巡瀛嘛哪I腕M邮I了触舲知识说给家长和好朋友。
交流一下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X30+6X30=480
削板书没诜报交流。160X3想100X3=300,3X60=180,
出林激暴两裱数脩珞邦嬲班法胡便?3001180=408,所以160X3=480
帝叙里去犯购712〃1奔蒋喂城市
科旅暴娴獭龛祁第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145X1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方法瞰聒鹰百几十相乘,笳塞储翻晦式计算
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深I----、/XA
勇募咨臂传第爵去145X12=1740(千米)
145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4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
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培
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③思维与表达:在学习联系和区别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
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复习导入,揭开课题
1.复习导入
2.笔算
3.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学生活动:
1、口算
40X72=600X300=30X23=
53X30=20X700=40X22=学生口答结果
40X72=40X72=40X72二
20X20=40X90=502X7=
608X5-908X4-400X50-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2、笔算
708X6=790X8=54X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读题理解题意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活动意图:
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5
环节二:认识角
1.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探究新知.学生活动: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
小时各行多少千米?0160X30=106X30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引
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
乘法学生尝试计算。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汇报: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X3=480,
1)160X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或:16X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的末尾0的个数?
160X30M800
160
X30思考并回答
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的过程
4800
2)106X30二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X30
学生尝试计算
(2)计算106X30时,既然中间的0与
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如何写这一位的枳?
106X30=3180
106
X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汇报计算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的计算方
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6
力却0前面的热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
教布邂谖许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
「藕昊他L°i练习八第3题;练习册,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簿嫌睡息摩麟交流。
发展性作业:1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其彳1
倍耨亲菌计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雀位籁聚网褪吸回塞4家居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
法c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工用0不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相狙中典畦泰星的4也幅变诵,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
联系。使学箱蹈科教学源于生活,啼K常患带极思考的习惯。进一步认识。在
乘法运算中序羯也培养学生类推迁球力能力痢计算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原为°1°6
1、书后第<53页做0•做X30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480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学牛读题并理解撅竟。概括计免方法,独立F确地讲行计免,全
7.教学反思与改进班汇报。
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7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课
授课时间: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通过收集有关角的信息的活动,
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自主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曳好的
体验;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思维与表达:让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
识的应用性,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④交流与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
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2.学教学重点难点: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
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学生活动:
1、口算
28X3=16'X8=36X2=
46X20=4X160=3X150=学生口答结果
150X6=26X7=20X19=
200X73=900X24=430X8=
15X6=190X5二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322X24=145X27=679X13=
286X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8
活动意图:复习计算知识,为下面练习作准备。
班地练习£上蚪;西效或两位数的计算力出,提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
楠学的融翩曝酎题的能力。
1一判断并由错C
%隼%设计
加麟隗L数学书练习七第8题;练习册。
■,、1-1|.1//_|1.f一■a//,■t、、,-1*|t、、,■•|一、一_J.、,ffJ.-ri、f、—4rF
反成性作'比:目口孤与一坦与今口字刁内存不大削用牛伏1口J整
教痛活动:学生活动:
d;峭铲加246
X16X23X34练习课
一肺象一天将密350千密/物,李叔叔准瓠硒儆大象吃20天
吗?134104638
93811^0X20^0(千克)5吨=5000千克
说.说找到的错帖阴刿站的药静c城鼾夕原因5吨=5000于克
和怎样避免。独立并算后荃加得正
笔算时应注意什24千克>250千克70(0千克>5000千克
212笺4留x5=氤否磐嬲熬第2。天。
9月X1A&二97y149=1«?y47=
7套教捌质段燧政•进?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俄瑞电姬]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
班144小,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
买多少本?独立分析题中给出的信息数据和
不淤之姬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
的轲音的: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
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9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积的变化规芋》
授课时间:I课型:新授课I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
索的良好习惯。
③思维与表达: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并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
和表达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便于学生进
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反思、总结。
2.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2.归纳规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
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观察算式。
1、研究问题,概拈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同伴听。
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柠点接卜.去再写两道算式
吗?试试看
10
6X2二8X125=
6X20二24X125=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
6X200=72X125=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组织小组交流说明写算式的理由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乘儿时,积也要乘儿。
活动意图:
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对比,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
变化规律。
环节二:探究新知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F
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2.整体概恬规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学生讨论因数变化的规律
儿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汇报交流规律
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X4=25X160=
40X4=25X40二
20X4=25X10二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时,积也要除以几。
(2)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
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
弓i导学生总结规律。
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
2、验证规律乘(或除以)儿。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
学生填空并验证
验算。
每位学生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
26X48=17X12=
个。
26X24=17X24=
26X12=17X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完成计算,并述说自己发现的规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律
变化的规律
11
1、独"思考,发现视律
完蟀亚谡计算,说规律。
基础皴鲸双•契丹练习册。
发展性掬改2)充家屹的沏助于收集其他有关积变
-105X45-
6.板节满达5)X(45X5)取的变化规律的想法。
(105X3JX(45+3)=
21姑织毂海流,概括规律(2)20X4=
两数相乘,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八
数除以0唾耨几,它们的乘积不变。1°X4二
活动意南:*200=5X4二
两微懈整而5畲因则I题化题钵个龌徽藏献幡耿蓑选能配也愿索得载
谖期脚的仃锻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
社教厚庭恿甥澳逊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
曝功麻侯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刍主探
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野第之处巩固练习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
春境甘豫修•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活动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
授课时间: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通过收集有关角的信息的活动,
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自主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曳好的
体验;
②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③思维与表达: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
十分有趣的事情。
④交流与反思: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
力。
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口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L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口算学室将发加的规律说给
6X2=20X4=自己的同伴听。
6X20=10X4=
6X200-5X4-
活动意图:
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对比,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勺积的
变化规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和巩固练习
1.做的两组题
2.小结
13
3.巩固练习及拓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观察刚才做的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问:第(1)组题中,第2题同第1题比,因数是怎样变
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
指名说: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问;第(1)组题中,第3题同第1题比,因数是怎样变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100,积也乘100o
2、观察第(2)组题,因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样变
化的?先同桌说一说,在小组
第(2)组题中,第2题同第1题比,因数是怎样变化内说一说。
的?积是怎样变化的?第(2)组题中,第3题同第1题
比,因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是又怎样变化的?
指名回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
学生练习习题
以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枳也除以4。
3、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过程,
说一说积的变化过程吗?
4、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乘(或除以)几。
问:可以除以。吗?(不可以)学生说自己感受
谁再来补充一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
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拓展
(1)6X2二(2)20X4二
6X20=10X4=
6X200=5X4=
14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
把这2组题,从下往上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全班
现。
交流
知识运用:
1、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订正时课件演示
2、找出规律再填空
3、算一算,想一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6X34=544
(16X2)X(34+2;=
(164-2)X(34X2)=
活动意图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基础类作业:1.数学书练习九第2题。2.练习册。
发展性作业:出5道有关规律的题。
6.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1)6X2=8X125=(2)8X4=25X160=
6X224X125=40X4=25X40=
6X200=72X125=20X4=25X1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
几。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15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总价问题应可题》
授课时间:I课型:新授课I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和总
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一数量
二单价”,并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②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
决问题。
③思维与表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的意识。
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
关系。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猜谜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解答下面的问题:学生阅读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
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常见的数量关
系。板书课题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
16
环节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
2.分析题意
3.列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鱼每千
学生叙述
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还知道买了多少件
商品,最后算....
独立写出订正。
2、讲解:课件出示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
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
做总价。
师:谁来说一说篮球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
少?如何求它的总价?鱼呢?让学生举例子说
一说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
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商品的价
师:这个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格,在班上交流。
80X3=24010
X4=40
IIII
II
单价数量总价单价
数量总价生:我发现了:单价X数量=总价
问:这2道题都是已知什么?(单价和数量)
求什么?(总价)
那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单价X数量=总
价
17
3、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什么?求什
么?数量关系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生:总价:数量=单价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
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生:总价+单价:数量
第(2)是知道什么?求什么?知道了数量和总
价如何求单价呢?
师:那我们知道了单价和总价如何求数量呢?
活动意图:
使学生理解单价的概念,学会单价的写法。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数量、单
价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组织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星期天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商品价格如下:
椅子:40元/把衬衣:60元/件台灯:
120元/台
①妈妈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单
价、数量的理解
②2件衬衣多少钱?
③4把椅子、2件衬衣、一个台灯一共得花多
少钱?
2、学校买回了13个足球,每个足球52元,
一共得要多少钱?
18
/嵇腹*1〕时候,明明和备爸、妈妈一起去看
信解类嚣盘督,薮攀用底3究蠹、黑翻事疆册。
爱箧钱柞业:编写一道总价问题的解决问题。
括甥恚也计
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
系,知道“单价X数量二总脚介、、数翩秤辅国班重系、“总价♦数量二单价"
并能根据这样的数量斓楠啪峰1处多少件商品L共要多少钱
80X3=24010X4=40
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19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L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
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
纳能力。
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归纳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③思维与表达: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价值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分析归纳的
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
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
2.分析题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
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学生阅读
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
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
搜集的信息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
环节二:探究新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分析题意
3.课堂练习。
2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括劾意图
创谢帮她腐蒯跪fc够通僦J冏蚁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
急1)步自建度的两涸刈僧雌厚捱速度X愀fa㈱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芥酬坦人貌周薪如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
谣嗓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思写作赤?曲目LmA°丁业
附1强部嫄的速蝎蜘桢晰咻0渊。其得鬻理瞿:鬻柒:广米。
4(用绷每酬隈趣融度万米,他的速度短摄午弟嚷后行力:妙篇&如跑步多
少淅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
伪第地衍9题0T・米。
耳、作薄磔钟走60米独立写出订正。
师础迷你敢怎么热数聋箫苦健述练习册,
设展馈符号建为旬修路程的知识,把了解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和好朋友。
帅: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萋吉?我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隼板的商舟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在班上乂流。
每F1等等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递峰X叶间二路程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痛程・叶间二速度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路稗小速度二时间
肘我孽威感耳魂李老师骑自行车的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聘逊*/芬,10分钟可行多少千225X10=2250(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
的关系是怎样的?
速度x时间二路程
维靠基奥丁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全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
关系吗?
改进措施:
2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课》
授课时间: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速度等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
与总价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思维与表达:在学习联系和区别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④交流与反思: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
与交流意识。
2.学习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与总价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
的数量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组常见的数量学生口答结果
关系,谁还记得有关的知识吗?
板书:单价X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二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读题理解题意
速度X时间二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
22
环节二:认识角
1.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基础练习学生活动:
1、蜜蜂每分钟大约飞行500米,大象
的奔跑速度可达到每小时80千米。
蜜蜂的速度可以怎么写?大象的奔跑学生读题并尝试计算。
速度呢?它们的速度谁快一些?独立
完成,集体订正,课件演示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2、先说一说下面各题已知什么,求什
么,再列式求出结果
(1)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行驶了9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2)妈妈买了3瓶同样的酸奶,花了6
元,每瓶酸奶多少钱?
汇报: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2X9=108再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
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那么这辆汽车1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拓展练习
思考并回答
1、一辆汽车从甲城市驶向乙城市,去时
的速度是80千米/时,用了6小时,返
回时多用了2小时,返回时这辆汽车的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的过程
速度是多少?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这道题已知这辆汽车从甲城去乙城的
速度和时间,还知道返回比去时多用了学生尝试计算
2小时,要求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
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要求返回时的速度,需要知
23
道露显恩举巾之间的路程和返回所用
输理廊配徽赞脚殳抽嗓
整报计算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对tO
好展程轮遂先求麻用政俭籁侏档噪求出2.制作本单元知识点书签
诉J2IU问IU时J的nJA伸oi/摩%0_
殳嘲RI丁算买8千克苹果和9千克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练.沟通:完成后,展示过程。
葡萄,应付多少钱?
"田一单你逑量濯加总价之单价二数量总价小数量=单价
苹果3兀:2千克葡萄15兀:3千
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时间二速度路程+速度斗寸间
克
姆魂卷勰答,再独立完成。
X30
成功之处:____________
3180
活动意图:
通过练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
至里魏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环节二:巩固练习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一一
欲谢嬲的速度每分钟50。米,写作一一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一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读题并埋解题意。概括计算万法,独立止确地进仃计算。
活动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速度等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与总价及路
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4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整理和复习
授课时间: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运算。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③思维与表达: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④交流与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
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2.学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习任务,口算
2.笔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复习任务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口答结果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整理,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应该注意
什么,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末尾有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
成。
0或没有。等内容)
活动意图:
复习计算知识,为下面练习作准备。
环节二:专项和巩固练习
1.判断并改错工
2.笔算
3.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按摩院建设项目施工与监理合同
- 纤支镜止血护理
- 环境保护教育说课
- 爱国卫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 新版房地产租赁合同模板
- 2024浙江省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职务职级并行培训
- 物业各部门管理思路
- 中班音乐《粉刷匠》
- 2020年全国1卷-语文真题(解析版)
- DL 5190.3-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
- 关于学生假期(寒暑假)安排的调查问卷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记忆总结
- 成语故事对牛弹琴
- 物流成本管理第四版段春媚课后参考答案
- MOOC 中医儿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马拉松赛事运营服务方案
- 2024年高级轧钢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