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
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
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K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
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
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
要使用长度单位G板书课题一一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
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挂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挂(zhG)、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
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挂作单
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挂?学生汇报:4挂、5挂半、
5柞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养。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
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挂的
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
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
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
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
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
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
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
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
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
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一一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
“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
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
米”作单位。
3、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
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
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
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
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
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
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
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
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
7,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5、教学例3O(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
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
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
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
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6、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
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
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
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挂的长大约是几
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
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
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
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人教版精选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
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
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
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
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
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
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
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
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
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
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
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
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L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
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
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人教版精选篇3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
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
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人教版精选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
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
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
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
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
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
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
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
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3)结合具体
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
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
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
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
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
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
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
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
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
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
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
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
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
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
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
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
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
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
习乘法的必要性G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
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
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
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
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
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
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
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
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
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
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
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
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
写做2X4=8,或者4X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
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
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
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
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
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
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
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
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
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
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
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
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
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
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
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
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
学生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人教版精选篇5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
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
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
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
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
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
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
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
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
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
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
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
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
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
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
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
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
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
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
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
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挂、一步
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
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
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
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
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人教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
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
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
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
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DS参赛车体招商方案
- 广州医科大学《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柳河县重点中学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模拟卷(二)含答案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离散数学(全英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供应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香山中学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模拟卷(八)含解析
- 山东艺术学院《园艺植物病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份2月钻探劳务分包多探头测井数据融合标准
-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美容中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4月自考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押题及答案
- 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联考 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服装公司品质(质量)管理手册
-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调研地理试题(含答案)
- 办公楼弱电系统设计方案
- 黄金卷02(广州专用)-【赢在中考·黄金预测卷】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考试版)
- 2025-2030年班用帐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统事业单位招聘701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射线无损探伤合同范本
- 创意活动策划方案及执行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