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4-2025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必修3_第1页
浙江专版2024-2025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必修3_第2页
浙江专版2024-2025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必修3_第3页
浙江专版2024-2025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必修3_第4页
浙江专版2024-2025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整学考要求学问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生态系统的稳态aa稳态的调整bb课时要求(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2)概述负反馈和正反馈,说出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整机制。(3)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整1.稳态(1)含义: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使系统内部的全部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2)稳态的缘由: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来实现的。2.反馈调整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更的时候,它必定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更,这些变更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更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调整。思索在内环境稳态调整中是否也存在反馈调整,以哪种调整为主?答案也存在,以负反馈调整为主。3.反馈调整的类型(1)负反馈①作用:负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更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更,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②实例:某草原上狼、兔和植物的数量变更。(2)正反馈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更,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②实例: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整。探究1——实例分析负反馈和正反馈(1)完成下图的填空,说明调整过程:由此可见,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更所引起的一系列变更,反过来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更,这种反馈叫负反馈,这种反馈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2)完成下图的填空,说明调整过程:由此可见,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更所引起的一系列变更,反过来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更,这种反馈叫正反馈,这种反馈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作用。(3)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整起主要作用。探究2——归纳概括连线下列类型及结果:答案①—B—Ⅰ—a②—A—Ⅱ—b例1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整()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加再生实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足够,幸存植物能快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答案D解析草原鼠的数量上升,蛇的食物增加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负反馈调整,A项正确;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实力增加,可以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是负反馈调整,B项正确;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足够,幸存植物能更快速地萌发生长,属于负反馈调整,C项正确;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正反馈调整,D项错误。例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及调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正反馈和负反馈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B.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的基础C.自我调整功能强的生态系统,反抗外力干扰的实力强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肯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会受损害答案A解析负反馈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正反馈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二、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物种多样化、结构困难化和功能完善化。2.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1)破坏缘由: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肯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爱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需特殊留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探究——实例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蓟县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觉那里害虫种类特别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损害。(1)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该地生物种类繁多,养分结构困难,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出现害虫的大发生。(2)稳态的标记:物种多样化、结构困难化和功能完善化。(3)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大小的推断(4)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是有肯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例3(2024·温州十校联合体模拟)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稳定的生态系统特征的是()A.各种群都处于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的增长型B.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C.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平衡D.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构成完整的养分结构答案A解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种群密度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增长型状态。例4下列哪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A.削减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增加生物的种类D.削减生物的种类答案C解析削减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使得生态系统组分削减,自我调整功能减弱,A项错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相对平衡,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但不能增加自我调整功能,B项错误;增加生物的种类,养分结构变困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增加,C项正确;削减生物的种类,养分结构变简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减弱,D项错误。方法技巧自我调整功能大小(1)确定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的因素是完善的养分结构。(2)一般状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养分结构越简洁,自我调整功能就越弱;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中,各养分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功能越强。(3)生态系统的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强度超过肯定限度时,其自我调整功能就会受到损害,生态系统就难以复原。

1.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功能的简化实例是()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削减,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应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实力,A项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功能,C、D两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遭到破坏。2.下列关于反馈调整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馈调整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B.正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更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更C.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更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更D.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中,负反馈调整起主要作用答案B解析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发生变更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更。3.以下不属于负反馈调整的是()A.血糖浓度影响胰岛素的产生B.生产者数量影响消费者数量C.湖泊污染后鱼类死亡,进而加重湖泊污染D.甲状腺激素影响垂体的分泌答案C解析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的基础,其作用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更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更。而湖泊污染后鱼类死亡,加重了湖泊污染,从而加剧了鱼类的死亡,所以属于正反馈调整。4.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的实例是()A.运用毒鼠药限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生长B.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C.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实力下降D.某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答案A解析运用毒鼠药限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生长属于对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5.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一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的数量变更状况。其中反抗外界干扰的功最强的生态系统是()答案C解析题中四个曲线中,只有C选项的曲线受干扰后,一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的数量变更与原来变更趋势基本相同,所以该生态系统的反抗外界干扰的实力是最强的。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肯定规律性的变更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爱护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关,群落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功能越大,生态系统的反抗干扰实力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整来实现的。2.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困难,养分结构越困难,其自我调整功能越强;反之越弱。题组二稳态的调整3.(2024·浙江模拟)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更,则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A.如图所示调整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更,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整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整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照旧可能修复D.如图调整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整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特别少见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得污染加重,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A项正确;图示为正反馈调整,而甲状腺激素的调整为负反馈调整,B项错误;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并没有造成生态系统的瘫痪,所以照旧可能修复,C项正确;生态系统主要的调整方式是负反馈调整,如图调整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特别少见,D项正确。4.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削减,接着又引起水蚤削减。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死亡的水蚤又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整,后期属于负反馈调整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整,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整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整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整答案B解析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削减,接着又引起水蚤的削减,属于负反馈调整;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死亡的水蚤又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属于正反馈调整。5.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植树造林,大大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在生态爱护等方面取得了肯定成就,但绝大多数的人工林,远看一片绿,近看一片黄(地表植被极少)。有些专家指出:大面积的人工林,树多了但森林生态功能却衰退了,是表面绿化,是“绿色沙漠”。下列对“绿色沙漠”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结构单一,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B.该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比自然林强C.动植物种类稀有,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易遭病虫害D.单一树种因树龄、高矮接近,生长密集,导致地表植被缺乏,易发生水土流失答案B解析该群落的结构单一,绝大多数是人工林,其他动植物种类少,导致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A项正确;由于该系统动植物种类少,养分结构简洁,故自我调整功能差,其自我调整功能比自然林弱,B项错误;动植物种类稀有,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自我调整功能差,易遭病虫害,C项正确;单一树种因树龄、高矮接近,生长密集,导致地表植被缺乏,易发生水土流失,D项正确。6.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下列有关反馈调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整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更能体现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整C.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的基础D.通过反馈调整作用,血液中的激素常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答案A解析负反馈调整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A项错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更能体现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整,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B项正确;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的基础,C项正确;通过反馈调整作用,血液中的激素常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使得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D项正确。7.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自我调整功能的强弱为()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困难,养分结构越困难,其自我调整功能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养分结构越简洁,其自我调整功能就越弱。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最强,其次是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题组三稳态的意义和措施8.(2024·浙江11月学考)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A.沙漠 B.苔原C.草原 D.热带雨林答案D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降雨量多,阳光足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自我调整功能较强,故稳定性最高。9.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干脆经济损失达到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B.增加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含量C.增加食物链中的养分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功能的大小与生物种类的多少、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有关,即物种种数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功能越强。10.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虫害,但有些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峻的松毛虫危害,其缘由是()A.松毛虫繁殖实力强B.马尾松抗害虫实力差C.养分结构简洁D.气候相宜松毛虫生长答案C解析人工马尾松林较自然林区,生物种类少,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外界干扰实力弱,易发生严峻的松毛虫危害。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功能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简洁,稳定性较强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弱,C错误。12.实行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态()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B.使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相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答案C解析只有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增多,食物网更加困难化,才能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功能增加,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C项正确。题组四综合应用13.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整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整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格外,还应当包括________以及非生物成分。(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3)图A所示调整属于________调整,图B所示调整属于________调整。答案(1)分解者(2)乙→甲→丙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3)负反馈正反馈解析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乙→甲→丙,表示的调整是负反馈调整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所示的调整为正反馈调整,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14.某生态系统的成分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由于缺少________,故不能构成群落。(2)图中仙人掌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3)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鹰造成严峻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4)要获得该生态系统老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纳________法进行调查。(5)某段时间内调查发觉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鹰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更,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实力。若由于气候缘由导致蚱蜢数量快速增加,但当达到或者超过________,就在该范围上下波动。答案(1)分解者(2)生产者(3)生物放大(4)标记重捕(5)自我调整(或负反馈调整)环境容纳量(或K值)解析(1)生物群落包括生态系统成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图中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2)图中仙人掌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3)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鹰造成严峻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4)要获得该生态系统老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纳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5)某段时间内调查发觉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鹰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更,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整(或负反馈调整)实力。若由于气候缘由导致蚱蜢数量快速增加,但当达到或者超过环境容纳量(或K值),就会维持在该范围内上下波动。15.假设a、b、c、d是一个简洁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中a、c、d的养分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所示,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若d大量死亡,则肯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削减的种群是_______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4)当受到外界的稍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复原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反抗外力干扰的实力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