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_第1页
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_第2页
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_第3页
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_第4页
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1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简述及成就4杨辉--垛积法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3沈括--隙积法2刘徽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

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初。在长达一千六七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传统数学虽有高潮、低谷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末年到魏晋时期庄园农奴制和门阀士族占据了经济政治舞台中心。思想较为开放,《易经》、《老子》、《庄子》广为谈论。受此思想浪潮的影响,赵爽著《周髀算经注》、魏国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以演绎逻辑全面证明了《九章算术》的公式、算法,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基础。之后祖冲之的《缀术》,《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等其他著作相继出现,开辟了同余式解法等的新方向。经盛唐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到宋元时期,迎来了筹算数学的高潮。《夏侯阳算经》,《杨辉算法》,《算学启蒙》等在高阶方程解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与招差法等方向,取得了超越其他文化传统的重大成就。南宋时秦九韶著《数书九章》。元代李冶著《测圆海镜》。朱世杰著《四元玉鉴》等均为划时代的大作。随后传统数学进入低谷,直到明末清以后,中国数学才逐步融入统一的世界数学。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简述魏晋时期数学家--刘

徽刘

徽刘徽在给《九章算术》注释时,在“盈不足”章的第19问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

“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问:几何日相逢及各行几何?”长安齐国刘徽--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3000里193里/天97里/天复还迎驽马刘徽在给《九章算术》注释时,在“盈不足”章的第19问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

“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问:几何日相逢及各行几何?”

数学家刘徽在注释过程中使用了“平行数±中平里”来计算良马和驽马15日所行里数,其中“平行数”“以二马初日所行里数乘十五日”得到;

长安齐国刘徽--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3000里193里/天97里/天复还迎驽马

刘徽--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

刘徽--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

平行数中平里平行数中平里刘徽--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

d>0d<0刘徽是怎样发现这个公式的呢?

史学家认为,他可能是把良马15日所行里数逐项相加的过程中发现的。具体如下:刘徽--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以良马为例,良马15天所行的总路程为:数学研究就是要观察、归纳、猜想、论证的过程北宋数学家--沈

括沈

括图1.堆积的酒坛图2.刍童垛沈括--隙积法北宋数学家沈括博学多才,善于观察。据说有一天,他走进一家酒馆,看见了垒起的酒坛(图1),不禁想到:“怎么求这些酒坛的总数呢?他发现,堆积的酒坛形状类似长方棱台(刍童)。刍童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可以表示为:沈括‘用刍童法(图2)长方棱台的体积求之,常失于数少’。沈括--隙积法图1.堆积的酒坛图2.刍童垛图3.有空隙的堆积物

其计算公式为:沈括--隙积法图2.刍童垛图3.有空隙的堆积物VS沈括--隙积法沈括--隙积法沈括的“隙积术”首次提出了二阶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开创了我国对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沈括--隙积法沈括--隙积法练一练:数学家沈括经过酒楼时,看到门口整齐的堆积很多空酒坛,其中最上面长为2个酒桶,宽为1个酒桶,每层的长和宽各比上层多一个,共堆有15层,问共有多少个酒坛?VS南宋数学家--杨

辉杨

辉杨辉--垛积法数学家杨辉“善于把已知形状、大小的几何图形的求面积、体积的连续量问题转化为求离散量的垛积问题”例如:“圭垛”中的格点个数总和,杨辉认为虽然形状像三角形,但要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即VS杨辉--垛积法史学家认为,杨辉利用图形拼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这里给同学们用现代三维图像呈现的拼凑过程。杨辉推出了他的求和公式:

在他的专著《详解九章算术•商功》中,杨辉将堆垛与相应立体图形作类比,推导出了三角垛、方垛、刍薨(hōng)垛、刍童垛等的公式。

杨辉--垛积法杨辉--垛积法

到这里,我国古代关于高阶数列求和的研究已达到顶峰,后来因为古代皇权独尊儒术,轻视数学等诸多原因,我国数学渐渐没落,直到清代以后才渐渐吸纳西方数学,翻译大量西方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