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记中曾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焦仲卿和刘兰芝所演绎的夫妻深情。新课导入并序学习目标了解乐府叙事诗的风格特点,体会诗歌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特点。理解诗歌诗意,积累重点诗句,掌握本文的通假字、偏义复词等文言基础知识把握作品内涵。唤起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同时引发对爱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体会诗歌的现代意义。123学习目标乐府诗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汉乐府民歌的特征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杂言体和五言体居多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常用铺排和比兴反映现实的广阔和深刻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文学常识内容表现形式写作技巧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杂言体和五言体,取代《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1.语言形式四言杂言五言2.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浪漫3.表达方式叙事抒情抒情诗叙事诗4.思想内容忧国之情爱情悲剧古体诗比较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作家简介《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评价“古今第一首长诗”“长诗之圣”“百代之下,当无继者”“一篇让你每读必哭的爱情绝唱”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纪实性叙事诗《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婆媳矛盾,千古难题。贾玲、张小斐等饰演的鼠年春晚小品《婆婆妈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婆媳之间的这种尴尬关系。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汉武帝时,儒家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佚、妒嫉、恶疾、多言、盗窃)“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在本篇中,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直接制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写了此诗。故事背景
另外,汉朝时,社会并不特别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妇女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如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本篇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工。《礼记·本命》“七出”之罪: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明确字音箜篌()槌()床伶俜()绣腰襦()葳蕤()遗()施绣夹()裙玳瑁()流纨()素明月珰()公姥()磐()石拊()掌便(
)言否()泰窈窕()鹄舫()龙子幡()婀娜()踯躅()金镂()鞍赍()钱鲑()珍衣裳()摧藏()晻晻()kōnghóuchuílíngpīngrúwēiruíwèijiádàimàowándāngmŭpánfŭpiánpǐyǎotiǎohúfǎngfānēnuózhízhúlòujīxiéchángzàngyǎnyǎn疏通文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夫家休弃妻子作,写为…感到哀伤句末语气助词译文: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管理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自己发誓永不再嫁。她的娘家人逼迫她再嫁,于是她便投水自尽了。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也就在庭院中的树上上吊自尽。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就写了这样一首诗。一“遣”一“逼”,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横,暗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及悲惨的结局。集中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这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通过序文了解故事梗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作缘由汉末建安中庐江焦仲卿刘氏仲卿母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投水自缢时人伤之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及作诗缘由。2.“遣”、“逼”两字,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汉末建安中”和古代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左传·崤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②年号纪年法。③干支纪年法。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探究文本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比兴开头夫妻誓别刘兄逼嫁双双殉情魂化鸳鸯兰芝被休脉络梳理按照故事的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脉络分析诗歌的内容结构,并拟上小标题。引子——托物起兴,引出故事。(1)开端——兰芝自请遣归,仲卿向母求情。(2-6)发展——兰芝辞别焦家。(7-12)高潮——兰芝归家,官府托媒,兰芝抗婚。(13-23)结局——焦仲卿刘兰芝双双殉情。(24-31)尾声——合葬,魂化鸳鸯。(32)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叙述故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梳理文本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为:做,担任。移:改变。相见:互相见面。鸡鸣:四更,丑时,凌晨1-3点。徒:白白地公姥:偏义复词,单指婆婆。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译为“你”“我”“他”。在这里指“我”。段意:兰芝自请遣归知识补充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的“有个好歹”(偏指“歹”)、“吉凶未卜”(偏指“凶”)等。偏义复词主要分为两种:(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例如,“昼夜勤作息”“勤心养公姥”,“作息”“公姥”两个语素意义相对。(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墨子·非攻》中的“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园圃”两个语素意义相近,“园”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1.xiāng(adv),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
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
代“你、我、她、它”等等。例如:及时相遣归。2.xiāng(adv),表示互相、彼此。如:枝枝相覆盖。3.xiàng(n),相貌。如:儿已薄禄相。4.xiàng(v),选择,观察。如:悔相道之不察兮。相相⑦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
)⑧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8)(
)⑨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10)(
)⑩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6)(
)⑪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7)(
)⑫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11)(
)⑬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11)(
)⑭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10)(
)⑮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20)(
)⑯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24)(
)我你她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指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她。我我你你你他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引子“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删掉?你同意吗?手法:托物起兴,借孔雀徘徊眷恋兴起刘、焦的彼此的顾恋之情。情感基调: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比喻夫妻离散,为全诗定下深沉悲伤的情感基调。结构上:与结尾鸳鸯双飞构成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文言梳理不同意知识补充古代12时辰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五更三更四更五更一更二更现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第二段文字运用什么手法?铺陈手法,称之为“赋”。(1)内容:按时间顺序铺叙了刘兰芝的家教和修养。(2)人物:强调兰芝从小聪慧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礼。(3)为下文刘兰芝“无偏斜”“无罪过”却被逐作铺垫,突出刘的无辜和委屈,暗示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梳理文本相:相貌共事:一起生活偏斜:行为不端正段意:焦仲卿为兰芝争辩何乃:副词,非常,多么忿:忿恨可怜:可爱。慎:千万。
段意:逼子休妻。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知识补充关于“结发”1.刚成年: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举行一次“成人礼”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谓之成人。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笄礼,女孩成人礼,女子在十五为“及笄”。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2.结婚:古代男女结婚的时候,会在喝交杯酒的时候,将男女双方的头发剪下一撮捆绑在一起。代表着夫妻双发要同心协力,相亲相爱。3.原配妻子:在古代的时候,男子娶的第一位姑娘和这个男子就是结发夫妻,也就是常说的原配。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为什麽还要自请遣归?①因不堪屈辱。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妾不堪驱使”“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②因深知遣归之势不可挽回。兰芝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感到了“徒留无所施”,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反映了兰芝平时的忍辱负重和迫不得已。激愤之情,溢于言表;难言之隐,尽含其中。刚强倔强、自尊自爱、勇于反抗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梳理文本跪:上身伸直而跪,表示恭敬。床:古代坐具相:代指你,焦仲卿。
段意:恳求焦母。
段意:焦母大怒。
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姿态优雅。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知识补充
关于“长跪”也叫跽,一种跪拜礼,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古代坐具诗中“床”“榻”都是坐具。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具。秦汉时,床榻开始成为坐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床一般较笨重,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一般较轻便,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过后收藏。知识补充思考:本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焦仲卿怎样的性格特点?有何作用?焦仲卿继续向母亲求情,“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体现了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他用假设句表明自己的决心,虽语气谦恭,但恳求中带有反抗,反映了他外柔内刚的性格。这就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梳理文章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自:本来,副词。但:只,仅仅,副词。且:将,将要。当:一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代刘兰芝,可译为“你”。以:介词,为,为了。下:使动,使…委屈。段意:转达母意,表明态度。梳理文章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循:顺从,顺着。进止:进退,一举一动。敢:哪里敢,岂敢。自专:自作主张。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段意:赠物留念。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中国古代传统节日1、元日:正月初一日。2、人日:正月初七日。高适:“人日题诗寄草。”3、灯节(元宵节、上元):正月十五日。朱淑贞:“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4、社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杜甫:“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5、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6、端午: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7、七夕(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用针作各种游戏。8、中秋:八月十五日。9、重阳节:九月九日。10、除夕:一年最后一天晚上。知识补充朔日望日既望晦日初阳
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十六最后一天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顺着添乱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正视现实,对“复来还”不抱任何希望,自尊自爱勇于反抗一语否定,正视现实,头脑清醒,不抱幻想。回顾出嫁和婚后情形,批驳婆婆对自己“自专”指责,强调自己的勤劳守礼。告别夫君辞别孤单第8段完成偏义复词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此处铺陈意在反复说明刘兰芝非常富有,不是为了炫耀,是想说明她家和焦家门当户对。焦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大家子”,刘兰芝配不上自己儿子,刘兰芝通过对自己嫁妆的丰富,来表现自己地位是平等的,说明她性格自尊自爱。要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梳理文章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曙:天亮。光:动词,发光。葱根:葱白。朱丹:朱砂。纤纤:细小,形容步履纤细,轻巧。
段意:临行装束。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展现爱美之心。表现自尊与人格独立:我本无过,何须俯首低眉,低声下气,任人摆布?不卑不亢、从容淡定、坚强沉着、外柔内刚:风光而来,风光而去既有决绝又有留恋。铺陈(赋)手法,着意写刘兰芝的衣履佩饰、姿态容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思考:“被遣”在封建社会中是对女子极大的侮辱,刘兰芝为什么要严妆辞别夫家?刘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的原因是什么?
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表现她大家闺秀的风范。(1)她要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焦仲卿,让他记住自己,给他们婚姻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2)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表现了她不卑不亢、从容淡定、坚强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3)事事四五通,多少也透露出她内心的杂乱和犹豫情绪,既有决绝又有留恋。知识迁移——“严妆”在中国古代文学语境中的意蕴“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自言“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发筐开彦,对镜栉掠;已而髻,已而簪,顾影徘徊,一笔一划细细勾勒妆,继而“解幞出裙帔,炫然新制,就着之。掩衿提领,结束周至”。——《缢鬼》梳理文章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教训:教养。相:偏指一方,她,婆婆。相:我。
段意:辞别上路。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平息。(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乞巧时间:农历七月初七。别称:七夕节、七姐诞、七巧节。起源: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fǔ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习俗:香桥会、拜七姐、斗巧。诗句:五代•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下九时间:农历每月十九日。定义: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诗句: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探究文本思考:刘兰芝为什么还要辞别驱遣她的焦母?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表明刘兰芝从小就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养,做人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举止得体,使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成为无稽之谈。思考:本段写刘兰芝与婆婆和小姑的辞别,请你分析二者有何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形象特点?
(1)与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2)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不舍,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刘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焦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的表现。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梳理文章相:代指“刘兰芝”,可译为“你”。隔:隔绝,抛弃。相:代指“刘兰芝”,可译为“你”。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段意:夫妻誓别。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思考:夫妻道口盟誓这一情节,在诗中有着怎样
的作用?夫妻盟誓①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作用: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不图:不料。梳理文章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惭阿母:愧对母亲。
段意:被遣归家。
段意:县令遣媒,刘母劝女。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面。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兰芝母亲在此处重复兰芝开头的话“十三教汝织”一段有没有必要?为什么?这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第十三段本段写刘兰芝回家,母女同悲。再次铺叙刘兰芝从十三岁到十七岁的情况,借刘母之口写出刘兰芝有素养,善女红,懂音乐,知礼数,尽善尽美,与其悲剧命运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封建家长焦母的独断专行。第十四段回家才十多天,县令便遣人来说媒,从侧面表现出刘兰芝品貌出众,名声在外。
段意:兰芝拒婚。梳理文章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始适:刚出嫁。旧称女子出嫁:适人。幸:希望。相:你(这门亲事)。寻:不久。谢:婉拒。
段意:刘母谢绝媒人。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第十七段县令与太守家的求亲,衬托出了刘兰芝的才貌超群,也衬托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不攀附权贵,不为荣华所动。也从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蛮横。思考:兰芝两次拒婚,表现她怎样的性格?①守信用、重情义、不见异思迁②不趋炎附势,不为权势、金钱所动,自尊自爱,衬托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梳理文章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华富贵。其往:往后。何云:怎么办。
段意:假意允婚。谢:辞别事:侍奉。渠会:与他相会。渠:他。登即:立即。相:她,媒人。
段意:逼妹改嫁。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第19段是如何刻画刘兰芝兄长的形象的?有质问——“作计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精彩的语言描写,把一个见利忘义、趋炎附势、全然不顾及兄妹之情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刘兰芝对焦仲卿情深意重,却为何要答应兄长的要求呢?她了解“阿兄”的为人,知道哀求不会有用,也不屑于哀求。她的突然应允,是对前途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地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争专横的封建家长制的表现。这预示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相:互相,彼此。络绎如浮云:指人来人往,像浮云遮住天空。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这里形容旗帜轻柔地飘动的样子。
梳理文章段意:筹备婚礼。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不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繁多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容貌美丽、不慕富贵、爱情专一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侧面描写太守迎娶赠送话铺排夸张言辞敏捷美好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鮭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太守迎娶思考:作者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是什么?(1)极言聘金之重、聘礼之丰。集中反映了汉乐府诗长于铺陈的特点,极写太守家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渲染出太守煊赫的家世,也从反面暗示了焦母的没有眼光(2)反衬刘兰芝不慕富贵、不移情志的品德和节操,也照应前兄“足以荣汝身”说法。(3)以乐景衬悲情,太守家的喜与刘兰芝悲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悲剧效果。明确: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暝:日暮。
段意:刘母劝女,兰芝愁思。梳理文章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像水一样倾泻。移动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第二十三段本段开头的细节描写,写刘兰芝的无奈与伤心。“持”“执”是动作描写,表现出刘兰芝女红的娴熟。“朝”“晚”形容时间之短,说明刘兰芝做嫁衣的速度之快,进一步衬托出刘兰芝的心灵手巧,也表明刘兰芝此时故作镇静,勉强做衣,万般哀愁,无人倾诉。梳理文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因:于是蹑履:轻步行走的样子
段意:嗟叹心伤。相:指代“他”相:指代“他”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日: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段意:生离死别。
焦仲卿听说有此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相:互相,彼此
段意:生离死别。梳理文章那:通“哪”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段意:焦仲卿拜母。思考:在“双双殉情”这一节中,刘兰芝具有怎样的性格?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刘兰芝对焦仲卿不相信自己的坚贞的责怪体现了刘兰芝看问题的透彻和通情达理语气斩钉截铁第26段合作探究思考:“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树木”“庭兰”“大风”“严霜”等意象象征什么?(1)“大风”“严霜”表现环境的凄凉;(2)以悲景衬悲情,烘托人物内心悲凉的心情;(3)为下文焦仲卿的殉情做铺垫;(4)“树木”“庭兰”象征焦、刘二人的美好感情,“大风”“严霜象征摧残她们的封建家长制度。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思考:本段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以物起兴,以天气的寒冷来表现焦仲卿的决绝,同时营造了悲剧气氛,衬托出人物的悲伤心情,预示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思考:夫妻重逢,焦仲卿一番激愤之词对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贺卿得高迁”表面上表达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和怨恨,但实际上这句反语正表现了他对刘兰芝的深情。焦仲卿用“磐石”“蒲苇”来责问刘兰芝,可见其焦灼的心情。同时,这几句话对后文两人定生死之约起到了一定的激发作用,在情节上推波助澜,使故事的发展曲折起伏。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零泪:如雨般下落的眼泪。零,下雨。城郭:内城和外城。郭表示外城。段意:焦母执迷。梳理文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再拜:拜了两拜。见:被。段意:作计殉情。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梳理文章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牛马:偏义复词,指马。
段意:夫妻殉情。举身:纵身。(兰芝)结婚的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体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和以死殉情的决心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第30段
几个动词,写出了对刘兰芝殉情的坚决果敢。这是刘兰芝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外在表现,也是她对封建家长制的血泪控诉。思考:焦仲卿和刘兰芝以死抗争的方式有何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刘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见面,刘兰芝对死毫不犹豫,焦仲卿却在拜别阿母、徘徊之后才“自挂东南枝”,这说明刘兰芝早已看透了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而这正是她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焦仲卿出身官宦世家,生性懦弱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对爱情的忠贞最终使他走上了以死抗争之路。梳理文章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傍:通“旁”。东西植松柏......叶叶相交通:互文,意为“到处种植松柏梧桐,枝叶交错相通”。相:互相,彼此。
段意:告诫世人。交通:交错相通。相:互相彷徨:联绵词,心里不安定的样子。谢:告诉。探究文本思考:诗歌结尾为何要安排最后化鸟的结局?(1)象征了焦刘夫妇不朽的爱情,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渴望。(2)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的孔雀失偶遥相呼应(首尾呼应
),体现了构思之精巧,用心之良苦。(3)告诫后人不要棒打鸳鸯。人物形象1.探究人物形象——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被休弃时,和婆婆小姑道别:“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多才多艺聪明美丽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勤劳、能干温柔善良、懂礼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人物形象焦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
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忠贞不渝,不为荣华所动
人物形象焦母评价:“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被休弃,告别时:“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此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反映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柔弱女子。“出野里”一词过分谦卑,推断兰芝出身并非官宦人家;“无教训”更能体现其不受封建礼教规训;“贵家子”从侧面反映焦母对兰芝的鄙弃,认为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即便如此,兰芝也毫无谄媚之态。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人物形象2.探究人物形象——焦仲卿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忠贞软弱孝顺叛逆外柔内刚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形象。
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刘兰芝焦仲卿对未来的预想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等待、幻想别后重逢时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通情达理殉情场面义无反顾、果断坚决迟疑徘徊、拖泥带水总特点始终清醒、坚强期待、幻想且没做意见可以改变事件发展的事比较鉴别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形象——刘兄“作事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利诱质问威逼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贪财慕势(趋炎附势)
焦母VS刘母诗句形象特点小结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十三教汝织,十四学裁衣。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尽职尽责同情女儿无形逼迫焦母:对儿子软硬兼施的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母:虽言辞温和,却也是焦刘悲剧的帮凶。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明晰主旨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时代背景:
汉朝统治者为巩固新生的封建制度,通过独尊儒术,将诸子百家之一的儒学改造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礼法制度。董仲舒制定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权力一级级集中于君王的手中,而女性却成为社会的最底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为婚姻生活的至上权威。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遵循“七去三不去”原则的。“三不去”“是对“七去”的限制。
“三不去”是指有所娶无所归、与夫守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如何理解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①性格:刘兰芝外柔内刚,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和性情暴戾的哥哥也绝不屈服。焦仲卿懦弱孝顺,面对母亲的威逼不会主动去争取。②社会: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不仅摧毁幸福婚姻,还扼杀了人善良纯朴的天性。③直接原因: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显然是焦母与兰芝之间的婆媳矛盾。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
异《孔雀东南飞》《氓》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异《孔雀东南飞》《氓》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异《孔雀东南飞》《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异《孔雀东南飞》《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异《孔雀东南飞》《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对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对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对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语言更为口语化、句式灵活,对话生对话生动《氓》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对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语言更为口语化、句式灵活,对话生对话生动《氓》男主人公变心,女主人公清醒决绝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对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语言更为口语化、句式灵活,对话生对话生动《氓》男主人公变心,女主人公清醒决绝女主人公刚烈、清醒、决绝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对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语言更为口语化、句式灵活,对话生对话生动《氓》男主人公变心,女主人公清醒决绝女主人公刚烈、清醒、决绝第一人称叙事,抒情性强
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多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浪漫主义结尾、语言更为口语化、句式灵活,对话生对话生动《氓》男主人公变心,女主人公清醒决绝女主人公刚烈、清醒、决绝第一人称叙事,抒情性强通篇四言句式,语言更为典雅文本内涵本文行文过程中,用了很多艺术手法,请你找出并加以品析。赋: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连的一串句子或词语排在一起,用以陈述事物,表达思想情感。这种手法可以强化情感,增强气势。赋:铺陈手法自诉告别迎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文本内涵比焦仲卿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文本内涵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刘兰芝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柔韧的蒲苇,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意思是“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互
文艺术特点人物语言个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4节 电动机第1课时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3课时 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练习十七)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8 人之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蒙药浴足疗法课件
- 《玩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 框架完整·论文答辩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人口和民族 单元教学设计
- 老地基转让协议合同样本6篇
- QB∕T 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 中性盐雾试验(NSS)法
- 波峰焊治具设计规范
- 附着式钢管抱杆铁塔组立施工方案
- H3C新员工文化培训报到指引(201607期)
- 系统思考课件
- 中药养护记录表
- 《融媒体实务》教学课件(全)
- 牛津译林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期中检测试卷+答案
- 哈弗H5汽车说明书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认识洗衣机》
- 热力管道装置工程施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