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2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3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4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章舒柔

故宫一角梨花:驿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现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波澜起伏、悬念迭起、运用插叙和倒叙的写作方法。2、体会本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3、学习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走进作者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代表作《鹿衔草》《边塞亲人》【彭荆风】

写作背景:

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得以重现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后重新提笔写就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下,作者才写出《驿路梨花》这样温暖如春的文章。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那是五月间的一个下午,我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的“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诗人想象收复洛阳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shècháo

整体感知速读课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2

这些人物分别和小茅屋之间有过怎样的故事?速读要求:心专一、眼扫视、划重点、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划分课文段落第一部分:(1-8)第二部分:(9-12)第三部分:(13-27)第四部分:(28-36)第五部分:(37)整体感知“我”和老余在梨花林中发现小茅屋。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梨花的妹妹讲述小屋的来历。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1、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核心事物:小茅屋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梨花解放军叔叔

人物事件时间目的

“我”和老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第二天早上瑶族老人专门送来粮食、帮忙修葺小屋前一天晚上一群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屋前几年姐姐出嫁后梨花照料小屋小屋盖起后到出嫁前解放军叔叔路过盖小屋十多年前向哈尼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人向哈尼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人向解放军、梨花学习,方便过路人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2、这些人物分别和小茅屋之间有过怎样的故事?

核心事物:小茅屋屋外:屋内: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

火塘

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真诚热情、细致周到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解放军叔叔?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屋

“我们”一起修葺小屋

哈尼小姑娘照看小屋

梨花照料小屋

“我”和老余路过住宿

瑶族老人送粮食

解放军叔叔路过修建小屋

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叙述顺序顺叙

倒叙插叙复述:

也叫正序,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定义优缺点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为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优点: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条理清晰缺点:平铺直叙,缺少变化,容易变成流水账优点:增强文章生动性,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优点: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作用,突出中心,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是情节更加完整,结构严密。

小结:本文的写作顺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屋解放军叔叔盖小屋按课文内容顺序(“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按时间顺序(小茅屋的产生和延续)

顺叙

倒叙

插叙

小结:本文的写作顺序不同的记叙方式分别有什么好处?脉络清晰,结构完整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插叙的内容能对文章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顺叙

倒叙

插叙按课文内容顺序(“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按时间顺序(小茅屋的产生和延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屋解放军叔叔盖小屋

悬念一

误会一

悬念三

误会二

悬念二

8段“我”和老余走到梨花林,发现小屋“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12-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否认。到底谁是主人呢?

32段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三处悬念误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误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两次误会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思考题:“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作用:①点题

②引出下文,为后文发现小屋做铺垫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的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作用:

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③“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作用: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充满朝气哈尼小姑娘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⑤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用:①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②“处处开”暗指雷锋精神的发扬,升华了文章主题③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作用: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驿路”:“驿路梨花”:

指过往的行人所走的道路。

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淳朴热情的梨花姑娘;还是代代相传的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少数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主旨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