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简介_第1页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简介_第2页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简介_第3页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简介_第4页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简介

基金简介一资助工作二

信息系统三目录1设立背景2性质和特点3发展情况4资助类型1设立背景2性质和特点3发展情况4资助类型

“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主要用以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青优秀人才,使他们在某些方面得到优厚的条件,以便顺利开展科研工作,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研究人才。”(一)设立背景“基地和人才专项”对“人”的资助训练博士后独立科研能力性质和特点(二)性质和特点(1985年)(2008年)(2013年)(2014年)(2016年)(三)发展情况—资助种类增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特别资助出版资助面上资助(四)资助类型—1.资助内容面上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经费或补充经费。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资助对象为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博士后设站单位(不含部队设站单位,中央直属高校,985、211大学及中科院)的博士后。所申请项目与倾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面上资助工作同时开展,不需单独申请。特别资助:

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研究创新能力,对在站期间取得重大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或研究能力表现突出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四)资助类型—1.资助内容出版资助:

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版其在站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资助领域为自然科学。出版物统一命名为《博士后文库》,有独立书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争取加速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资助强度申报次数倾斜政策评审方式面上资助一等:8万元二等:5万元两次/年西部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通讯评议特别资助15万元一次/年无通讯评议会议评议出版资助5万元一次/年无会议评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万元(60万元)一次/年无会议评议(四)资助类型

—2.资助标准及规模申报人数资助人数资助比例资助金额面上资助61批10620344532.4%19277万元62批10495344232.8%18731万元特别资助401283120.7%12465万元出版资助30175万元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07830027.8%6000万元(四)资助类型

2.资助标准及规模2017年博士后基金资助规模1规章制度2基金申报3专家评审4结果确定5后期管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实施办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实施办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注意:每年的变动以脚注形式标出)(一)规章制度2018年资助工作时间安排时间批次博士后申请截止时间设站单位或省(市、区)、部门审核截止时间专家评审截止时间公示时间出版社选题论证第63批面上资助2月28日2月28日4月12日5月中旬--第64批面上资助9月7日9月7日10月20日10月下旬--第11批特别资助3月9日3月16日4月25日6月上旬--出版资助3月31日--5月下旬--7月中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待定

2018年博士后基金资助规模资助总金额:6.7亿—面上资助:约进站人数的1/3—特别资助:约960人

—出版资助:30人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400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18个月内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项目由本人承担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得一次资助不限制申报人数入选国际交流、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香江学者计划的派出人员在未结束派出工作前不可申请,结束后须出具证明涉密项目不得申报面上资助(二)基金申报—1.申报条件进站满4个月发展潜力大,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每站只能获得一次资助有优先推荐条件按比例推荐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香江学者计划的派出人员在未结束派出工作前不可申请,结束后须出具证明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不能申报涉密项目不能申报特别资助(二)基金申报—1.申报条件特别资助优先推荐条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863”“973”或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学术荣誉称号设站单位引进的优秀留学回国人才设站单位重点培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才(二)基金申报—1.申报条件特别资助推荐办法

流动站设站单位及北京市非市属工作站设站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的推荐,其他工作站设站单位由所在省(市、区)或部门的博士后管理部门负责推荐。(二)基金申报—1.申报条件特别资助推荐比例流动站设站单位及北京市非市属工作站设站单位,按各单位在站博士后人数的1/10推荐;不足10人的,推荐1人。(不计入联合培养在站人数)各省(市、区)推荐名额为所辖全部工作站在站人数的1/10;不足10人的,推荐1人。军队系统各流动站和工作站设站单位,推荐名额为各设站单位在站博士后人数的1/10;不足10人的,推荐1人。(二)基金申报—1.申报条件

在站两年以上或已出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请关注“博士后社会科学文库资助项目”,由全国博管办、博士后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申请人须为所投专著的唯一作者不少于15万字在站期间获得过博士后基金优先涉密及军事学相关学科不得申报出版资助(二)基金申报—1.申报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2年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未满31周岁,良好的科研潜质和科学道德资助学科(主要限定在自然科学,2017年共22个)研究计划所属领域: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2017年,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选定53个领域)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获资助进站后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人员、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人员的总比例不超过20%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二)基金申报—1.申报条件面上资助(二)基金申报—2.申报流程特别资助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二)基金申报—2.申报流程出版资助(二)基金申报—3.申报材料面上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申请书”1份“专家推荐意见表”2套(含原件)(二)基金申报—3.申报材料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申请书”2份科研成果证明材料2套(二)基金申报—3.申报材料出版资助专著书稿《博士后文库》出版资助申请表《博士后文库》报名信息表专著查重报告27军队设站单位与地方设站单位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时,申请材料不得在网上提交申报项目:可以不是进站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学科:申报项目所属学科,非进站一级学科交叉学科:慎重选择其中之一为申报学科网上申报数据的修改与驳回(二)基金申报—

特别说明123材料是否齐全、截止日期校验码是否一致科研成果证明材料保证真实456专家推荐意见表专家签字问题检查是否有故意泄露个人信息检查申请书是否上传成功(二)基金申报—

常见问题科学、公正竞争、择优实行同行专家评审评审原则两个制度聘请专家回避制度保密制度

(三)专家评审

—1.评审原则通讯评议: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第一轮(采用网上匿名评审)

会议评议:特别资助第二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出版资助(三)专家评审—2.评审方式通讯评议按二级学科分组每组约为9-20人按照二级学科随机匹配7名同行专家按百分制打分,体操计分法计分

会议评议按一级学科分组对部分人数较少的一级学科按相近一级学科进行合并按照一级学科聘请同行专家,一般组内每个一级学科至少聘请一名专家投票

(三)专家评审—3.申报材料分组及专家选聘面上资助评议指标(三)专家评审—4.评议指标序号指标项说明等级分数1申请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对同组申请人进行比较和评分高30—21分中20—11分低10分(含)以下2申请资助项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有重要创新,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可能带来科学技术或学术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近期可望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方法、计划和技术路线有重要创新、合理、可行好60—46分学术思想有创新(或有一定特色),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目标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近期可望取得较大进展;研究方法、计划和技术路线有特色、合理、可行中45—26分属跟踪研究,但有一定的新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目标基本明确、内容适当,可望取得一定进展;研究方法、计划和技术路线基本合理、可行差25分(含)以下3项目基础条件依据项目基础条件进行比较和评分。好10—8分中7—3分差2分(含)以下1.申请人是否已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或在项目成果转化方面是否已取得了突出成效。2.申请人是否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在站期间的创新研究工作是否表现出突出的创新能力。特别资助通讯评议指标序号指标项分数1通过申请人的学术研究经历和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情况,评价其学术发展的基础条件。20分2通过所申报课题在学术思想或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点,评价申请人的科研创新能力。35分3通过所申报课题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情况,评价申请人选题的前瞻性和实用性。25分4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计划和技术路线正确,近期可望取得重要进展,申请人选题可行。20分(三)专家评审—4.评议指标特别资助会议评议指标出版资助评议指标(三)专家评审—4.评议指标序号指标项说明分数1学术价值书稿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涉及本学科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可是国内外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书稿的研究内容在理论上或方法上有创新,具有开拓性,对本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有关论文在国内外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或者尽管论文发表的刊物层次不高,但论文内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书稿的成果和效益显著,其学术价值已得到国内外的承认;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同行专家关注。60分2书稿特色书稿渗透学科发展动向,前瞻意识强,创新成分多,超过同类专业图书质量。编者对其研究课题认真进行深层次研究,发挥创新优势,书稿中充分体现出其最新研究成果。20分3书稿质量书稿编写用语科学,表达准确,文字精炼,数据翔实、透彻,图表规范。书稿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重点突出。20分面上资助:根据当批次资助比例,在各评审学科组中按照分数高低确定拟资助人员。特别资助、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出版资助:根据会议评审的专家投票确定拟资助人员。(四)结果确定—1.确定拟资助人员公示期:一周,不含法定节假日查询结果:在公示期内,未获资助的博士后登录系统,在本人申报界面查询组内排名情况(仅对面上资助、特别资助)质询:质询内容不包括评审专家的学术评价。需以传真或E-mail形式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提出,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四)结果确定—2.公示(四)结果确定—3.结果公布发放资助通知:中国博士后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印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证书》:发放至各设站单位拨付时间:在资助名单公布后一个月内拨付至单位。使用期限:资助名单下发至出站前开支范围:科研必需的仪器设备费,实验材料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会议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和劳务费管理方式:设站单位单独立账,代为管理特别关注:劳务费支出不得超过30%设站单位不得收取管理费结余经费原则上退回基金会要尽力花完(五)后期管理—1.资助经费

资助金获得者在公开发表资助成果时,应标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ProjectfundedbyChinaPostdoctoralScienceFoundation)”(五)后期管理—2.成果管理填报主体:获博士后基金资助的博士后填报时间:出站时,是办理出站手续必需的材料之一填报方式:网上填报审核方式:设站单位审核通过即可办理出站其他:纸质材料由设站单位存档三年特别关注:

不要求项目结题

如实填写经费使用情况(五)后期管理—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总结报告》(五)后期管理—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总结报告》1功能简介2填报申请书3查看资助结果4提交资助总结报告5评审过程简介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2000、Windows2003或Win7应用软件:Office2000或OfficeXP或Office2003或Office2007(一)功能简介博士后申报子系统设站单位及省市审核子系统密码及后台管理子系统基金评审子系统专家管理子系统专家评议子系统网下基金数据统计分析子系统(一)功能简介(二)填报申请书—1.登陆(二)填报申请书—1.登陆(二)填报申请书—1.登陆(二)填报申请书—2.下载申请书(二)填报申请书—2.下载申请书(二)填报申请书—3.填写申请书(二)填报申请书—4.生成申请书(二)填报申请书—5.上传申请书(二)填报申请书—5.上传申请书(二)填报申请书—6.查看材料及提交(二)填报申请书—7.查看工作进度(三)查看资助结果(四)提交资助总结报告(四)提交资助总结报告(五)评审过程简介—1.材料分组(五)评审过程简介—2.选聘专家(五)评审过程简介—3.向专家发放评审通知(五)评审过程简介—4.专家评分博士后基金管理处职能博士后基金资助:基金的规划、筹集、管理、监督、评估博士后学术交流: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博士后人才及科技服务: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博士后挂职锻炼、博士后创新创业北京博士后联谊会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25/4/32025/4/3Thursday,April3,2025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