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讲义拉分考点十文言文断句_第1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讲义拉分考点十文言文断句_第2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讲义拉分考点十文言文断句_第3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讲义拉分考点十文言文断句_第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讲义拉分考点十文言文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分考点十I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一直是浙江卷考查的重点,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对此已做了详尽的讲述;而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有必要钩玄提要,精研精析,进一步提高答题能力。

一、基础点夯实——文言断句2大标志要记“熟”

(一)词语标志

敬谦辞(君、公、卿、夫子、臣、窃、愚等)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如吾、余、尔、汝、彼、斯等)

一般需在其前面停顿

发语词(夫、惟、且、盖等)

的5类词

关联词(至若、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

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

一般需在其后面停顿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焉等)

的2类词对话词(日、道、言、云等)

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号、度量单位、

或在其前停顿,或在

典章制度等)从语法的角度判断它们是作主语还是宾语,作主语在其

其后停顿的词

前停顿,作宾语在其后停顿

一般需在其

前后都要停感叹词(呜呼、嗟乎、噫、噫嘻、悲夫等)前后均要停顿

顿的词

[例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C

爽①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教芝②坐爽下狱

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一…免一宜.…帝―聂…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注]①爽:人名,曹爽。②芝:人名,鲁芝。

[技法演示]“遂”“而”表句与句之间的连词时,其前需断开;陈述内容的主语分别

是“爽”“芝”和“宣帝”,其前需断开;“俄而”为连词,其前需断开。

[依法答题]...................................................................

[参考答案]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

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参考译文]曾爽情弱又被人迷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

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论罪当死,但他始终不申辩是非曲直,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

帝很欣赏他,赦免没有杀他。不久,(鲁芝)又被起用为井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

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例2]用“产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埋者疏之,缺者

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日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

自苦笑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黑矣。

[技法演示]画波浪线部分有两个疑问词:“何”“奚另外“为”也有句末语气词的

用法,由此判断出“何预我事”“自苦奚为”是两个问句,两句前后都应该断开。另外,这

句话中有“日”.但这个“日”不是表对话,而是用在句中引出话题C

[依法答题]...................................................................

[参考答案]若日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赛矣

[参考译文]治理政务就像治理家政一样,古人常有这样的训导……(长官治理政务应

该)观察时机,审度力量(及时去做应该做的事),看到破旧的修缮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

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先前没有的东西要去营造它。如果说那是先前的官员没有整治

好,与我有什么关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会被别人替代而离开,为什么要这样为难自己?

这样的思想一旦萌芽,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毁坏。

(二)句式标志

固定结构“如……何”"况……乎”等

“……者,……也”“……,……也”等(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

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

帮助)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

文言文一般都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往使用对比、对

对称整句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使用对举、对比的手法等。断句时,可以通过这些

内容来判断断句点

[例3]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王涣字稚壬广汉邺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

好一侠…一尚…汽…力—教—通…到…轻一…少—至一晚…而改节敦力…学…笈…’

《JL书L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技法演示]文段开头“……,……也”是判断句;陈述内容的主语分别是“涣”和“顺”;

其中“敦”“习”“读”“举”作动词,成为四组相对应的结构,需断开。

[依法答题]...................................................................

[参考答案]王涣字稚子/广汉邺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郡邺县人。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从

小喜欢行侠,崇尚武力,多次和强悍轻捷的少年往来。后来他改变操行,重视儒学,修习

《尚书》,诵读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担任职务,敢于决

断,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

[例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奉吴今绝国复燕宋令千里或春苔

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技法演示]断句时注意固定结构“……者”,文言虚词句末词“矣”后断开,“况”“或”

“是以”等复句中的关联词前应断开,另外还要从排比句式、“兮”字句式考虑,结合文意

作答。

[依法答题]...................................................................

[参考答案]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纥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

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参考译文]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存是相去极

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

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徘恻。

二、增分点培植——文言断句3步流程要用“巧”

浙江卷近几年一直考查主观型断句,而且以考查文内语段断句为主,偶有对文外语段

断句的考查。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我们主要分析主观型断句题的两种题型——文内语段

主观型断句题(2018年浙江卷、2017年浙江卷)和文外语段主观型断句题(2016年浙江卷)。

不论哪一种题型均需遵循以下“3步流程断句法”。

[技法指导]

3步流程断句法

[解题示范】

[例5](2018・浙江高号•有改动)用“尸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务指…近一直—

疼病者所&甩虽做其文丕歪支之故断弃失居务

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节选自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

[技法演示]

第一步,瞧前顾后,初步分析

结合语段后“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句,通读标画波浪线的语段,

可知此语段主要是说“我”在给太初的杂文集作序时,收集作品的情况。

第二步,先易后难,巧抓标志

首先根据感觉,能容易地断定“又其文多指讦”和“有疵病者所恶闻”单独成句。其

次抓标志,比如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结合上下文可知,“世人、太初、有疵病者”都

是指人,“世人”作“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的主语,可在“动人”后断开;“有疵病者”

作“所恶闻”的主语,其前应断开;“余”是人称代词,作“止得其两卷”的主语,其前应

断开。又如抓标志性虚词的位置,进一步断句。“又”作为另起一层的意思,其前应断开;

“虽”作为连词其前应断开,“虽得其文”“不甚重之”两句表转折关系,中间应断开;“故”

表因果关系,其前应断开。

第三步,断后通读,查验连贯

通读整个句子,试着翻译一下,看句意是否连贯。

[参考答案]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

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参考译文]世人看到太初官职不能震动人,又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批评,有缺点毛病

的人讨厌听到,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占多数,我只得了他

的两卷。在同州又得到他写的《题名记》,现在集在一起,为它作序。

[随堂巩固落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尸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

筑便能年之亦丕能出而施之息恳欲成足工之美

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

未者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解析:首先根据感觉,能容易地断定“苦心为学”和“假使能学之”单独成句。其次

抓标志,明确人称代词有“仆”“足下”。“仆”作“自知顽滞”的主语,可在“顽滞”后断

开;两个“足下”分别作“美”与“教”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足下之美”与“足

下之教”分别作了“欲成”“既受”的宾语,因此,可在其后断开。再次,根据标志性虚词

的位置,进一步断句。“假使”“亦〃常放在句子开头,前面应该断开。另外,因为“恳恳”

修饰“欲成”作状语,所以其前的“之”应为“施”的宾语,故在“施之”后应断开。最

后,通读整个句子,查验连贯。

参考答案: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

/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己

参考译文:

像您是上天给予天性,我与您相差实在很远。我自知自己愚钝,不能够苦心学习,假

使能够学得一些,也不能够说出来并加以施行,我非常恳切诚挚地想要成就您的美名。将

来接受了您的教诲,(也只求)在做官与其他小事上没有过失罢了。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却能

名垂于后世的人,您可要努力啊。

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

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

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解析:先通读文段弄清大意,然后根据文中“乃”“邪”“则”“也”等虚词的用法和两

两对举的句式特点断开。

参考答案: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

/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参考译文:

有些君主因贤才不应征而感到羞耻,于是用高位来引诱他,用严刑峻法来威胁他。如

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那么高位一定不是他所贪念的,严刑一定不是他所畏惧的,君主

最终还是得不到他。君主能得到的,全都是些图谋高位贪生怕死的人,这又哪里值得尊重

呢?

3.用力”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故弟以宋世之集亦不易得,而况于唐人。唐人之集,如孙樵、刘蜕诸人之尚存者,犹

且隐显于时,而况于侯喜、吴武陵辈之著述乎?望仁兄留意广为搜罗

次第受…择当必直超西当一以成古之快*意矣

同事漫及题教琐琐。一切寒温不悉,惟谅。

(选自陈弘绪《与吴众香书》)

解析:先通读文段弄清大意,然后根据文中的中心语“仁兄”“事”,谓语动词“留意”

“搜罗”“受梓”“起”“助”“成”“漫觉”,虚词“矣”等的用法和两两对举的句式特点

断开。

参考答案:望仁兄留意/广为搜罗/次第受梓/当必有起而助之/以成千古之快举者矣/因

事漫及/颇觉琐琐

参考译文:

所以,我认为宋世的文集也是难得,更何况是唐人的。唐人的文集,如孙樵、刘蜕等

人的文集是仍然存在的,在此时还是感没的,更何况是侯喜、吴武陵等人的著作呢?希望

仁兄能够多多留意,广泛收集,不断刊印,一定会有奋起相助而成就千古的快意行为的人。

因为事情说得散乱,自己都觉得啰嗦了.一切问候你衣食起居的话,我就不再详说了,希

望你见谅。

4.用“尸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

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解析:本语段涉及两个人物,人名往往作主语或宾语。“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

叔能知人也”结构相似,“以”“之”“为”“而”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参考答案: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

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译文: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

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匏叔善于识别

人才。

[拉分考点专项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对点强化练(30分)

1.用“尸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

俭_俭一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日难言也视其

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漫》)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然后找名词、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登词

的运用等。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言”“也”“日”“此……也”等标志词。

参考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

状/余日/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参考译文:

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

救药了。”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我回答说:“很难说。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

同,在生死关头却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读书人处世,或出世

或入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蕊,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蓄龙门,决大

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胃冲突可畏之

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

至于成功。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

根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

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参考译文:

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

也有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

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3.用“尸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现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将见于书

建楚不热以貌惠人县犹丕可而逅书于吾观蕨公

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谓

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

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选自苏轼《题鲁公帖》)

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

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

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

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参考答案: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

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

参考译文:

看一个人的书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君子还是小人必

能通过(他的)书法反映出来。这种(书如其人的)说法恐怕是不正确的。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

人的品质和才能,尚且不可以,何况是(根据)书法呢?我看颜公(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没有

不联想到他风度神采的,不仅仅是了解他的为人,仿佛亲见他正气凛然地叱费权奸卢杞和

叛臣李希烈,为什么会这样呢?那道理正像韩非子说的那个“智子疑邻窃斧”的寓言一样(因

地位与亲疏关系而不能做出客观判断的小人之举)。但是一个人的书法绘画在工巧和粗拙之

外,一般都含有意趣,也可粗略了解其为人端正与否。

4.用“产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玄保既善棋而何尚之亦雅好其事吴理褚胤

年七岁便入高品及长冠绝当时胤父荣/L.与感质

同逆胤应从诛。何尚之固请日:“胤弈棋之妙,超古冠今。父我子宥,其例甚多。

特乞与其微命,使异术不绝」不许,时人痛惜之。

(选自《南史》之《宋书•羊玄保传》,有删改)

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

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人名“玄保”“何

尚之”“褚机”“机父荣期”“藏质”,动词“善”“好”“人”“及”“冠绝”“逆”“诛”,虚词

“而”等。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

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参考答案:玄保既善棋/而何尚之亦雅好其事/吴郡褚胤年七岁便入高品/及长/冠绝当时

/胤父荣期与臧质同逆/胤应从诛

参考译文:

羊玄保善于下拱,而何尚之也极爱这种游戏。吴郡的褚胤七岁时便进入了商品级,等

他长大,在当时位居第一。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戒质一同叛逆,褚机应当跟随着被处死。

何尚之坚持请求说:“褚胤下棋高妙,超过古代,冠于当今。父亲被杀儿子宽大处理,这种

例子很多。特请给予他活命,使一种奇异的技艺不致断绝。”结果没有得到批准,当时的人

对此十分惋惜。

5.用力”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堂圣

工多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

皆逸丕能黄夏时&丕短雎或去,而意况难见时人丕担

回。

(节选自王充《论衡》)

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

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贤圣”“时

人”,谓语动词“下”“造”“得”“吐”“知”“见”“知”,虚词“夫”等,结构“安能皆是”

“不能皆是”两两对应。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瞬合理。

参考答案: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

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参考译文:

社会上的儒生学者,喜欢迷信老师,崇拜古人,认为圣贤说的都没有错,专心致志地

讲述和学习,不知道进行反驳和质问.圣贤下笔写文章,尽管构思周密,还不能说完全正

确,何况是匆忙中说的话,怎么能都对呢?不能全对,当时的人却不懂得反取;有的虽正

确,但意思隐峰,难得明白,当时的人也不知道去追问。

6.用“产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唯读书一事止须

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日漫于载之

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选自张岱《快园道古•言语》)

解析:首先,明确关键性名词“古人”“世人”;其次,抓住语段中的谓语动词“止”“须”

“尽”“穷”“观览”“觌面”“过,,“知,,;再次,根据句子结构断句,如“可以尽日”“可以

穷年”两两相对。

参考答案:唯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

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

参考译文:

世间特别休闲适惫的事情,如游山水,赏胜迹,饮酒,下棋,都妄有同伴,有对手。

只有读书这件事,只需一人,你可以读一整天,也可以读上一年。坐在小屋子里你能够纵

览天下;隔了上千年你也能面对古人,这是天下任何其他赏心乐事都比不上的。只是世人

不一定体会得到,非常可惜啊!

7.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

焉将力至以求至然犹木敢自信其说之,不堪也欲求征

于识者而未暇焉。同里衍斯道上人,别累年矣。

(选自高启《独庵集序》)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

根据“余”“于”“久而”“焉”“然”“也”“而”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犹未

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求征于识者而未暇焉

参考译文: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诗歌,担心向多方学习而不知道该怎么说,时间久了之后自己私下

在这方面才有了这样的看法见解,并且努力学习实践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但还是不敢自信

自己的言论没有错误,想要向有识之士征求意见但又没有时间。同乡姚广孝,和他分别已

经有好几年了。

8.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杭州上天竺观音大土古像,晋天福年僧道翊见瑞光发涧、得奇木以刻也。宋建炎四年,

兀术入临安,高宗逊于海,兀术问知像缘遂与玉帛

图籍尽航而北信智宪率徒以从至燕舍都城西南五里

之)、汉*JL、士*一/L/二黄_立一也。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

根据“兀术”“遂”“僧智完”等标志词断句:再根据“此……也”等句式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兀术问知像缘/遂与玉帛图籍尽航而北/僧智完率徒以从/至燕/舍都城西南五

里之玉河乡/建寺奉之/此观音寺也

叁考译文:

杭州上天竺供奉的观音大士古像,是后晋天福年间道翊和尚看见山涧里发出祥光,捞

到非凡的木料雕刻而成。南宋建炎四年,金大将金兀术攻进临安,高宗皇帝退避到东海。

金兀术了解到观音大上的雕刻经过,就把它同大量的珍宝物质、图书典籍一道用海船运到

北方。智完和尚带领他的徒弟们跟随观音大上古像上路,到达北京,在都城西南五里的玉

河乡安顿下来,盖了一座寺院供奉观音大士古像,这就是观音寺。

9.用“产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弟,成施之。族之聚者九十口,

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爱互然有馀而无穷从而累

居…隹.长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

根据“焉”等标志词断句;再根据“以其所入”“给其所聚”“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

居官者罢其给”两两对应的结构,“此……也”等句式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

给/此其大较也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

给予救济。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九十人,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

用它所收入的粮食,供给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退职回家等待缺

额的人,可以享受供给;出去做官的,便停止供给。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

10.用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

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日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解析:文言断句要在读懂文言,基本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文中标志性的

提示语和句末语气词也是断句的依据,应该加以注意。如本题的“日”和几个“也”。

参考答案: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

于天/故日/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参考译文:

天地虽然很大,但它们的变化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繁杂,处理它们的方法却是相同的;

百姓虽然众多,但他们的主宰都是国君。国君以德为本顺天道而成功,所以说,在遥远的

古代,君主统治天下,行无为而治,是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二、语篇综合练(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夏戛然,其毛

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日:“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

”散落,于牛僮不善畜也。僮日:“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日:“曷不以畜鸭雏?”

值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唯然晚其足逡逡然前而却毕多则

遂爵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

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戋而行,或拳而立,

或屈而睡,逍遥彳尚徉,冬与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滂,或逐于提,或蔽

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喝喝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

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日:大哉造物之育万物竽!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蛾壕①R龟

②0鸡③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④,各遂其性而已。鸭之生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

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

于刑罚,诱之以智巧,汤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且欲其改途

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骏愕,不信不安。及

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

万,则虽移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犯⑤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值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

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普息,既M且昌上水之畜而

充长也。

乃复叹日: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

[注]①嫌嫌(mi0mfng):一种小飞虫。②常龟:小乌龟。③醯(xT)鸡:小飞虫。④蹄

涔(cdn):蹄迹中的积水。⑤犯(nib):贪。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个僮不善畜也让:责备

B.逍遥徜徉,容与如也容与:悠闲自在

C.落之以淫华荡:扫清

D.则虽械之使为恶械:戴上刑具

解析:选CC项,“荡”意为“放纵”。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疏疏然以散落

曼辞以自饰,无益

[不定有良久

今看出,未辞也

J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平

[水之狎而不归者也

叫句读之不知

解析:选DD项,两个“之”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项,第一个“以”是

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或“地”;第二个“以”是介词,可译为“用,拿”。B项,

第一个“者”是代词,可译为“……的时间或情形”;第二个“者”是助词,用在时间词后

表示停顿。C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或“呀”;第二个

“乎”是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两段用对比手法从叫声和羽毛两方面写出了小鸭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为下

文小鸭戏水于池欢乐生长的情节埋下伏笔。

B.第三段作者通过排比手法和一系列形象化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小鸭在池塘里欢快戏

水的可爱有趣、自由欢乐,充满生命活力。

C.作者赞叹大自然养育万物的伟大,是因为大自然顺应自己的本性,将大大小小各种

生物安排得各得其所,以使它们自由生长。

D.本文借物言志,以叙描为基础,以议论作升华,以小见大,借鸭子的生长发育之理

形象地阐述了治民理天下的道理,发人深思C

解析:选CC项,“大自然顺应自己的本性”理解错误,应理解为“大自然让万物顺

应各自的本性”。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脱其足逡逡然前而却早

之则遂群奔水中

解析:首先,联系上下文明确这里叙述的主语有“慢”和“雏鸭”;其次,抓住语段中

的谓语动词“去”“至”“出”“猊”“前”“却”“奔”;再次,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

方,如句中的“不已”等词后面要断开,“其”“则”等词前面要断开;最后,根据句意和

句子的语法结构再断。

参考答案: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

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4分)

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