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习题题库_第1页
针灸习题题库_第2页
针灸习题题库_第3页
针灸习题题库_第4页
针灸习题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

一、单项选择题

1、针灸学的指导理论是:

A中医理论B经络理C月俞穴理论D藏象理论

2、针灸学起源于我国的时代是:

A青铜器时代B石器时C仰韶文化时期D奴隶制度时代

3、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A《难经》B《针灸甲乙经》c《十四经发挥》D《黄帝内经》

4、以下哪一条不是针灸的特点:

A适应证广B疗效显著C手法柔和D应用方便

5、最早在太医署设制针灸科的朝代是:

A明代B晋代C唐代D宋代

6、针灸成为一门专门学科的朝代是:

A宋代B晋代C隋代D唐代

7、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明代B晋代C唐代D宋代

8、针灸学发展史上较为活跃的时期是:

A晋代B隋代C唐代D明代

9、著《针灸大全》的作者是:

A徐凤B何若愚C张介宾D高武

10、撰写《针灸聚英》的作者是:

A徐凤B何若愚C张介宾D高武

11、“针经”一般是指:

A《针灸大成》B《素问》C《针灸甲乙经》D《灵枢》

12、华佗创立了著名的:

A夹脊穴B经外奇穴C阿是穴D隔物灸

13、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针灸治疗的疾病有:

A20种B23种C34种D43种

14、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针灸大成》B《内经》C《针灸甲乙经》D《难经》

15、最早传到国外的针灸著作是:

A《灵枢》B《千金要方》C《内经》D《针灸甲乙经》

16、《外台秘要》中专门论述了:

A灸法B针刺补泻手法C火针法D火罐疗法

17、最早传入国外的针灸学专著的朝代是:

A明代B晋代C唐代D宋代

18、创子午流注针法的作者是:

A徐凤B何若愚C汪机D高武

19、《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惟一B杨继洲C滑伯仁D皇甫谧

20、反映了对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的资料是:

A《黄帝内经》B《脉经》C《足臂十一脉灸经》D《经脉》

21、最原始的针刺用具是:

A骨针B竹针C贬石D陶针

22、我国第一个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A皇甫谧B王执中C王惟一D孙思邈

23、首先提出“十四经”名称的医家是:

A滑伯仁B王冰C孙思邈D汪机

24、明代针灸医学的总结性书籍是:

A《针灸大成》B《针灸大全》C《针灸聚英》D《针灸问对》

25、《针灸大全》的作者是:

A杨继洲B吴谦C滑伯仁D徐凤

26、针灸传入欧洲的时间是:

A公元562年B公元552年C公元6世纪D公元16世纪

27、王执中的著作是:

A《针灸问对》B《针灸资生经》C《十四经发挥》D《针灸甲乙经》

二、多项选择题

1、反映了对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

D《阴阳十一脉灸经》E《脉经》

2、明代著名的针灸著作有:

A《针灸大成》B《针灸大全》C《针灸资生经》

D《针灸问对》E《神应经》

3、宋代著名的针灸学家有:

A王惟一B刘完素C王执中D李东垣E张元素

4、张仲景对针灸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A发明了“夹脊穴”B主张针药并用C强调辩证论治

D首创“阿是穴”E考证了361个胸穴

5、《针灸甲乙经》是一部:

A经络学专著B针灸学专著C率先传播至国外的针灸学专著

D治疗学专著E月俞穴学专著

6、唐代针灸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子午流注针法兴起B确定穴位的数目和主治C针灸成为门专科

D针灸教育占有重要地位E创立奇经八脉理论

7、针灸发展史上三次总结性的代表著作有:

A《黄帝内经》B《针灸大成》C《针灸大全》

D《针灸聚英》E《针灸甲乙经》

三、填空题

1、针灸学主要以研究、腌穴、及,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2、晋代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条为灸方。使灸法

有了进一步发展。

3、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创立了著名的穴。

4、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还创用了穴和指寸法。

5、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名为《》与《》的医学帛书。

6、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和使用。

7、清代针灸医学亦有发展,其中针炙著作有吴谦的,李学川的。

8、大约在公元世纪,针灸学被传到、II本。

9、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和《》到日本。

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络理论的系统论述是在

A.《内经》B《脉书》C《难经》D《甲乙经》

2..经脉的“脉”字本义是指

A.经隧B营血C卫气D血管

3.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

A.十二经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奇经八脉

4.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A.无名指B.小指.C.中指D.食指E.拇指

5.十二经的命名,主要包涵了哪些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脏腑D.脏腑、手足、五行

6.足三阳经在躯干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B.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C.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D.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7.下列经脉中,有表里关系的是

A.肝与心B.胆与心包C.肾与大肠D.心包与三焦

8.在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B.头面部C.上肢部D.胸部E.下肢部

9.在经络系统中,离、入、出、合是指下列哪个的循行特点

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C.十二皮部D.十五络脉

10.十二经筋的命名,主要包涵哪些内容

A.手足、阴阳B.阴阳、手足、五行

C.手足、阴阳、脏腑D.手足、脏腑、阴阳

11.同名阳经在下列何处连接

A.胸B.腹C.手足D.头面

12.在心中衔接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与手厥阴心包经B.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阴心经D.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

13.在无名指处连接的是

A.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B.手少阳三焦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C.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D,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14.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衔接于

A.心中B.肺中C.小指D.大趾

15.营气从足阳明胃经流注到的下一条经是

A.胃经的同名经B.胃经的表里经

C.足少阳胆经D.足少阴肾经

16.从足太阴脾经运行到的下一条经是

A.脾经的同名经B.脾经的表里经C.足少阳胆经

D.手少阴心经

17.在鼻旁衔接的经脉是

A.一对表里经B.一对同名阳经C.一对同名阴经

D.一阴一阳经

18.在食指衔接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B.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D.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19.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衔接于

A.耳旁B.耳中C.外眦D.内眦

20.位于腹部第三侧线的为

A.胆经B.胃经C.肾经D.脾经

21下列何者不属于十五络脉

A任脉络B督脉络C手厥阴络D足太阳络E阴跷络

22下列何者不属于十四经

A手阳明经B带脉C督脉D任脉

23下列何者不符合经别循行特点

A离B行C出D入

24下列何者有错误?

A头气街B颈气街C胸气街D腹气街

25在目内毗会合的经脉是

A手足阳明经B阴阳维脉C任督脉D阴阳跷脉

26手三阳经筋结于“角”,其“角”是指

A头B手C胸D腹E足

27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特点的是

A经筋B经别C皮部D络脉

28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是

A阴络B阳络C浮络D孙络

29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头面B腹C四肢末端D胸

30不属于“四海”的是

A阴脉之海B血海C髓海D气海

31在奇经八脉中有“血海”之称的是:

A督脉B阴维脉C冲脉D带脉

32沟通腹部经气的是

A督脉别络B任脉别络C脾之大络D浮络

33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卜二经脉的外周连属上部分的是:

A十二经脉B十二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

34十二经脉中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经在……交接

A胸中B肺中C心中D腹中

3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正确的是

A、手之三阳从头走手B、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C、手之三阳从手走胸D、足之三阳从足走头

36在奇经八脉中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

A、督脉B、任脉C、阴维脉D、阴跷脉

37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的经脉是

A、阴阳跷脉B、阴阳维脉C、冲、带脉D、任、督脉

38将络脉之气散布于头部的是:

A、任脉别络B、督脉别络C、冲脉别络D、脾之大络

39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的是:

A、十二络脉B、十二皮部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

二、多项选择题

1络脉作用是:

A蓄积渗灌十二经气血B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C机体卫外屏障D输布气血以濡养周身组织

E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

2十二经别:

A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B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C加强了脏腑之间的联

系D使十二经脉对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更趋周密E扩大了经穴主治范围

3十二皮部

A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C以经脉为纪D居于人体最外层

E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4十二皮部:

A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C以经别为纪D具有结、聚、散、络的特点E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5《灵枢•海论》提出了人身有四海,具体为:

A脑为髓海B膻中为气海C胃为水谷之海

D任脉为血海E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6经络学说的形成,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A“针感”等传导的观察B腌穴疗效的总结C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D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E理化实验的佐证

7《灵枢•卫气》中谈到的气街有:

A、胸气有街B、头气有街C、背气有街D、腹气有街E、腰气有街

8经络的生理作用是:

A、联系脏腑与肢体的作用B、运行气血,濡养全身C、传注病邪

D、指导辨证归经E、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9手足三阴经在四肢内侧的排列是:

A、手太阴在上肢内侧前缘B、足太阴在下肢内侧的前缘

C、手厥阴在上肢内侧中间D、足少阴在下肢内侧的后缘

E、足厥阴在下肢内侧的中间

10十二经别是: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B、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C、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D、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

E、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5、经别与络脉的区别或共同点正确的是:

A都是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正经分出B都是加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C经别侧重加强表里经在头面及脏腑之间的联系;络脉主要加强表里两经在四肢的联系

D都无所属穴位E都是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6、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有:

A督脉B阳跷脉C阳维脉D阴跷脉E阴维脉

7、十二经脉的交接部位是:

A相表里的阳经与阴经在手足末端交接B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C相互衔接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D阳经与阳经在颈项部交接

E阴经与阴经在腹部交接

8、下列经脉与督脉发生交会联系者有:

A手厥阴心包经B足少阴肾经C足太阴脾

D足厥阴肝经E手太阳小肠经

9、具有加强表里脏腑之间联系的经络有:

A十二正经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10、刚筋分布于:

A项背B四肢内侧C胸腹D四肢外侧E头面

11、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有:

A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B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C统摄有关经脉气血D协凋阴阳E约束骨

12、十二皮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约束骨骼B保卫机体C反映病证D调理气血E抗御外邪

13、经筋为病多为:

A拘挛B筋痛C痹证D转筋E肿痛

14、经络的生理功能有:

A联系脏腑、沟通内外B运行气血、营养全身C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D传注病邪、反映病候E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15、“四海”是指:

A髓海B血海C水谷之海D气海E十二经脉之海

16、与十二经脉相同分手足三阴三阳的经络组织有:

A卜五络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

17、足三阳经是指:

A手阳明大肠经B手太阳小肠经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E足太阳膀胱经

18、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的是:

A肚腹三里留B头项寻列缺C面口合谷收D多汗取复溜E乳少取少泽

19、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

A前额头痛B头重隐痛C两侧头痛D后头痛E发热头痛

20、十二经筋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B约束骨骼C屈伸关节

D协调阴阳E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21、下列哪些经脉的名称是错误的:

A手厥阴三焦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少阴心包经

D足少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

22、下面有关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正确的是:

A手三阳经从胸走手B手三阴经从胸走手C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D足三阴经从足走头E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23、络脉与经脉的不同点是:

A只行于四肢,不走于胸腹B循行部位浅,分支细小

C循行方向是离心的D由正经别出而横行,网络周身

E无所属穴位,亦无所主病证

24、下列哪些不属于“奇经八脉”的内容:

A跷脉B经别C经筋D皮部E维脉

25、有关“奇经八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直接隶属于脏腑B均起于胞中C无所属月俞穴

D均左右对称地分布于身体两侧E均上下循行

26、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是:

A任脉B阴维脉C阳维脉D阴跷脉E阳跷脉

27、阴、阳跷脉均经过的部位是:

A目下B目内眦C目外眦D承浆穴E睛明穴

28、在体内表里脏腑之间,通过下列哪些经络系统加强了联系:

A十二正经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29、经筋与正经的循行不同点是:

A与五脏六腑无直接联系B起始于四肢末端,走向躯干头面

C在胸腹部•般有布有散D在关节部般有结有聚

E循行方向是离心的

30、十二皮部是指:

A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C人体皮表的卜二个分区D十二经脉最浅表的部分

E十二经络脉中位于皮表的浮络

31、根据“根结”理论,结在:

A四肢末端井穴B躯干C头部D胸部E腹部

32、“四根三结”是指:

A四肢末端井穴B项背腰三部C头胸腹三部D面胸背三部E四肢

三、填空题

1、经络包括和

2、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

系。

3、经脉包括、,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

4、络脉包括和难以计数的、等。

5、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之为O

6、十二经脉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

7、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分布于和;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分布于

和、。

8、卜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是:手三阳经为在前,在中,在后;手三阴经为

在前,在中,在后;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为在前,在中,在后。

9、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阳经。

10、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11、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阳经与阳经在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

交接,相互衔接的阳经与阴经在交接。

12、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开始逐经相传,至而终。

13、奇经八脉有、、、、、共8条。

14、奇经八脉中,、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

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之为

15、阴、阳跷脉的功能主要是和

16、阴维脉起于,并、,上行至,合于。

17、任脉的别络从分出后散布于部,以沟通经气。

18、冲脉具有涵蓄的功能,故称“十二经之海”或“

19、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和,是经络系统中主要部分。

20、十二经脉和、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21、络脉包括和难以计数的等。

22、十二经脉的别络均是从的络穴分出,走向的经脉。

23、脾之大络从分出后散布于。

24、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的联系

25、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故又称为“

26、督脉的别络从分出后散布于,以沟通经气。

27、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的

支脉。

28、十二经别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阴经经别合于;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汇

合成6组,称为。

29、由于十二经别有于人体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

脉所属络的脏腑在联系。

30、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于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系统。

第二章腌穴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I《针灸甲乙经》中载有腌穴

A、160个B、349个C、354个D、361个

2现有的经穴数目是

A、349个B、354个C、360个D、361个

3符合经穴概念的是

A、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B、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C、以压痛点作为针灸部位D、以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

4符合奇穴概念的是

A、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B、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C、以压痛点作为针灸部位D、以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

5光明穴的命名是依据

A、所在部位B、治疗作用C、中医学理论D、现代医学知识

6三阴交穴的命名是依据

A、所在部位B、治疗作用C、中医学理论D、地貌天体

7水沟穴的命名是依据

A、所在部位B、治疗作用C、中医学理论D、地貌天体

8攒竹穴的命名是依据

A、所在部位B、治疗作用C、参照动植物名称D、地貌天体

9神阙穴的命名是依据

A、所在部位B、治疗作用C、建筑物名称D、地貌天体

10中院治疗胃痛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调整作用

11梁门治疗胃痛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调整作用

12翳风治疗耳病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调整作用

13具有远治作用的是

A、十二经腌穴B、十四经腌穴C、奇穴D、阿是穴

14合谷治疗头面病症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调整作用

15支沟治疗耳病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调整作用

16一些五输穴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病,这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调整作用

17太冲治疗胁肋胀痛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调整作用

18腌穴可分为

A、十二经穴、天应穴、阿是穴B、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

C、十四经穴、不定穴、阿是穴D、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19针刺天枢穴既能通便,又能止泻,这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D、相对的特异性

20针刺合谷穴既能发汗,又能止汗,这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D、相对的特异性

21针刺曲池穴既能治疗高血压病,又能纠正血压过低,这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D、相对的特异性

22针刺大椎穴能退热,这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D、相对的特异性

23针刺内关穴既能治疗心动过速,又能治疗心动过缓,这属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D、相对的特异性

24特定穴是指若干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

A、经穴B、月俞穴C、奇穴D、阿是穴

25五输穴分布在

A、腕踝关节附近B、腕踝关节上下C、肘膝关节附近D、肘膝关节以下

26络穴共有

A、12个B、14个C、15个D、16个

27俞募穴位于

A、肘膝关节以下B、背腰部C、胸腹部D、躯干部

28八会穴分布于

A、头面躯干部B、躯干四肢部C、颈项躯干部

29郡穴共有

A、12个B、15个C、16个D、60个

30临床上最常用的腌穴定位方法是

A、骨度分寸定位法B、自然标志取穴法C、指寸取穴法D、简便取穴法

31前发际至后发际为

A、5寸B、8寸,C、9寸D、12寸

32眉心至大椎是

A、8寸B、12寸C、13寸D、18寸

33眉心至前发际是

A、1寸B、3寸C、4寸D、5寸

34大椎至后发际是

A、1寸B、3寸C、14寸D、5寸

35前发际至大椎是

A、12寸B、13寸C、14寸D、15寸

36后发际至眉心是

A、12寸B、13寸C、14寸D、15寸

37耳后两完骨之间为

A、6寸B、8寸C、9寸D、12寸

38耳后两乳突之间为

A、6寸B、8寸C、9寸D、12寸

39天突至歧骨为

A、6寸B、8寸C、9寸D、12寸

40天突至胸剑联合为

A、6寸B、8寸,C、9寸D、12寸

41歧骨至脐中为

A、6寸B、8寸,C、9寸D、12寸

42脐中至横骨上廉为

A、3J-B、5寸C、8寸D、9寸

43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A、3寸B、5寸,C、8寸D、9寸

44两乳头之间为

A、3寸B、5寸,C、8寸D、9寸

45大椎以下至尾舐为

A、17椎B、19椎C、21椎D、23椎

46内辅骨下廉至内踝高点之间为

A、9寸B、A寸C、13寸D、16寸

47腋前纹头至肘横纹为

A、8寸B、9寸,C、12寸D、13寸

48与督脉相交的八脉交会穴是

A.太溪B后溪C太冲D合谷

49与阴维脉相交的八脉交会穴是

A.公孙B外关C内关D百会

50下列那穴是八会穴

A.曲池B大杼C太渊D足三里

51下列哪穴不是络穴

A.列缺B合谷C大包D通里

52下列哪穴不是下合穴A.梁丘B阳陵泉C委中D委阳

53治疗妇科疾病的首选穴是

A.足三里B内关C三阴交D阴陵泉

54八会穴中的腑府会是

A.足三里B中皖C阳陵泉D胃俞

55募穴都分布在

A.头部B背部C四肢D胸腹

56.膀胱的“募穴

A.气海B.膀胱俞C.中极D.肾俞

57督脉穴位中与十二经脉交会最多的是**

A.百会B.大椎C.风府D.水沟

58以下哪穴不是络穴

A.公孙B内关C太溪D丰隆

59.以下哪穴是原穴

A.公孙B内关C太溪D列缺

60根据骨度分寸,除…外,两者间距都是9寸

A.两完骨间B.天突至歧骨C.腋前纹头至肘横纹D.胸剑联合至脐中

61在下列穴位中,不是原穴的为

A.腕骨B.合谷C.阳池D.丘墟

62八会穴中的髓会穴指:

A.百会B.肾俞C.大杼D.悬钟

63人体经穴总数是

A.365B.361C.367D.670

64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

A.腕踝关节附近B.头面部c.肘膝关节附近D.躯干部

65不在四肢部位的特定穴是

A.原穴B.井穴C.荥穴D.募穴

66不在本经上的募穴是

A.中府B..日月C.京门D.期门

67曲泉穴的五行属性A.合土穴B井金穴C井木穴D合水穴

68哪穴不是八脉交会穴

A.内关B列缺C申脉D头临泣

69没有募穴的经脉是

A胆经B膀胱经C肝经D任脉

70没有五输穴的经脉是

A.任脉B大肠经C胃经D肾经

71足厥阴肝的络穴是

A大钟B蠡沟C中都D足三里

72脾经的络穴是

A大都B足三里C公孙D大包

73腕肘横纹间的距离是

A10寸B12寸C13寸D9寸E8寸

74咖条经上有6个募穴

A督脉B脾经C胃经D任脉

75肘关节附近的6个穴都是

A原穴B输穴C络穴D以上都不是

76腌穴的分类为**

A.十二经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B.十二经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C.十四经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D.十二经经穴络穴阿是穴

77内关穴的属性为

A.手厥阴经郑穴B手厥阴经络穴C手厥阴经原穴

D八脉交会穴

78以下哪穴不是脏腑背俞穴

A心俞B肝俞C膈俞D三焦俞

79胫骨内侧镰下方至内踝尖A.13寸B.9寸C.12寸D.10寸.

80中院穴的定位方法属于

A中指同身寸B骨度折量法C横指同身寸C体表解剖标志

81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的特定穴是

A井穴B下合穴C原穴D合穴

82《内经》中所记载的经穴数约为

A.160个B.200个C.309个D.361个E.349个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历代文献中,腌穴又被称为

A、硬灸处B、节C、会D、骨孔E、气穴

2、月俞穴可分为

A、八会穴B、阿是穴C、五输穴D、奇穴E、十四经穴

3符合奇穴概念的是

A、有一定的穴名B、有明确的位置C、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D、以反应点作为针灸E、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

4符合阿是穴概念的是

A、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B、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C、以压痛点作为针D、以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E、无具体名称

5阿是穴又称

A、压痛点B、天应穴C、不定穴D、奇穴E、经外奇穴

6古人命名月俞穴的方法有

A、依据所在部位B、依据治疗作用C、借助建筑物名称

D、利用地貌天体E、参照动植物名称

7腌穴的治疗作用包括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扶正作用

D、驱邪作用E、特殊作用

8指寸法包括

A、拇指同身寸法B、中指同身寸法C、横指同身寸法

D、四指同身寸法E、一夫法

9能够治疗胸部病的经脉有

A、手太阴经B、手厥阴经C、手少阴经

D、手阳明经E、手少阳经

10足三阴经都能治疗

A、脾胃病B、肝病C、肾病

D、妇科病E、前阴病

11两者之间为12寸的有

A、耳后两完骨之间B、肘横纹至腕横纹C、腋以下至季胁

D、歧骨至脐中E、天突至歧骨

12属于五输穴的有

A、井穴B、荥C、俞穴D、经穴E、合穴

13符合原穴概念的是

A、又名“十二原”B、分布在四肢部C、分布在胸腹部

D、分布在背腰部E、排列在输穴之后

14十五络穴的组成包括

A、六阳经络穴B、六阴经络穴C、督脉络穴

D、脾之大络络穴E、任脉络穴

15符合俞募穴概念的是

A、共有28个穴B、分布于躯干部C、经气深聚于此

D、与脏腑有密切关系E、部分俞募穴排列于人体前后正中线上

16属于八会穴的是

A、骨会B、经会C、髓会D、脉会E、气会

16邦穴的组成包括

A、十二经脉各一个郑穴B、阴阳跷脉各一个郑穴

C、阴阳维脉各一个郊穴D、任督脉各一个邦穴E、冲带脉各一个郊穴

17临床上有哪些腌穴定位方法

A、骨度分寸定位法B、自然标志取穴法C、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D、简便取穴法E、目测等分法

18两者相距9寸的是

A、腋前纹头至肘横纹B、两乳头之间C、耳后两乳突之间

D、天突至胸剑联合E、季胁以下至髀枢

19、多用于治疗腑病的特定穴有:

A络穴B八会穴C募穴D下合穴E俞穴

20、背俞穴的特点包括:

A阳病行阴的处所B阴病行阳的处所C多用治脏病、虚证

D多用治腑病、实证E均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21、腹募穴的特点是:

A均位于任脉B阴病行阳的处所C阳病行阴的处所

D多用于治疗腑病、实证E多用于治疗脏病、虚证

22、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额两发角之间

D两乳头之间E耳后两乳突之间

23、根据常用骨度分寸法,下列哪几项之间相距均为12寸:

A前发际至后发际B耳后两完骨之间C肘横纹至腕横纹

D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E胴横纹至外踝尖

24、骨度分寸为8寸的是: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额两发角之间

D两乳头之间E耳后两乳突之间

25、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确的是:

A印堂至后发际正中为15寸B胭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

C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为18寸D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6寸

E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寸

26、手指同身寸包括:

A拇指同身寸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

D横指同身寸E小指同身寸

27、属固定标志的有:

A发迹B乳头C五官轮廓D肚脐E指(趾)甲

28、属固定标志取穴的有:

A膻中B阳陵泉C曲池D攒竹E天枢

29、下列间距8寸的骨度有:

A两乳头之间B前发迹至风府穴C瞥横纹至胭横纹

D肩峰缘至后正中线E耳后两乳突之间

30、下列间距12寸的骨度有:

A大椎穴至百会穴B肘横纹至腕横纹C中极穴至中院穴

D前发迹至后发迹E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靓上缘

31、根据骨度分寸,其中间距3寸的有:

A前发迹至印堂穴B后发迹至大椎穴C外踝高点至悬钟穴

D内踝高点至三阴交穴E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32、可运用简便取穴法的腌穴有:

A列缺B风市C百会D劳宫E下巨虚

三、填空题

胆经上的郊穴分别是-------,募穴是•

2.《难经》-68难云“井主--------,荥主--------。

3.足太阴脾经的起穴是-------,止穴是--------。

4.手太阴原络配穴分别是-------,-------。

5.阳维脉邦穴是-------,阴维脉郑穴是--------o

6.胃经起于-------穴,止于--------穴,共--------穴

7.督脉起于-------,止于--------穴,共--------穴

8.主客原络配穴法是指-------两条经脉的--------和——•相配的方法。

9.大肠经起于-------穴,止于---------穴,共--------穴

10.膀胱经起于---------穴,止于---------穴,共--------穴

11.取穴的手指同身寸法,包括了和、等。

12.六腑的“下合穴”是指、、、、

13.在特定穴中,治疗表里经疾病一般选用;急性病一般选用

14.五脏病一般选用;六腑病一般选用O

15.常用特定穴包括、、、、、等几种。

16.肝经病用原络配穴法当取和

17.常用特定穴包括、、、、、等几种。

18、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凡心经实证应,泻肾经虚证应补,

19、所出为,所入为,所行为,所溜为,所注为

20、天枢属经穴,为的募穴。

21、五输穴的主治中,井主,荥主,输主,经主,合主

22、在胆经循行线上的八会穴有,在任脉上的八会穴有

23、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种。

24、大肠经的原穴是;胆经的络穴是;小肠经的郑穴是胃经的下合穴

是。

25、《内经》“合治内腑”的原则,主要是指特定穴中的治疗作用。

26、交会穴不仅能治疗其的病证,也能治疗其的病证。

27、体表解剖标志分为和两种。

第三章喻穴各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督脉穴位中与十二经脉交汇最多的是

A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E水沟

2、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A灵台B膈俞C筋缩D督俞E至阳

3、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

A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E水沟

4、督脉与足太阳、阳明经交汇穴是

A百会B前顶C风府D神庭E水沟

5、在舐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舐管裂孔的穴位是

A会阴B中极C长强D腰俞E曲骨

6、治疗高热的首选穴是

A大椎B二间C内庭D鱼际E后溪

7、具有养血安神,升清阳作用的穴位是

A神庭B百会C大椎D神道E命门

8、以下除—-均为督脉腌穴

A人中B素修C神堂D上星E腰俞

9、督脉与任脉的交汇穴是

A石门B气海C阴交D神^E水分

10、位于脐下2寸的穴位是

A会阴B曲骨C中极D关元E石门

11、任脉起于小腹内止于

A咽喉B口唇C鼻旁D目眶下E齿

12、任脉与督脉,冲脉的交汇穴是

A会阴B曲骨C中极D关元E石门

13、三焦的募穴位于

A脐上1寸B脐下1寸C脐下1.5寸D脐下2寸E脐下3寸

14、气会是

A膻中B巨C中皖D玉堂E鸠尾

15、《灵枢》所称“育之原”是指

A中极B气海C神^D中皖E鸠尾

16、化食积,以下何组穴位最佳

A中脱膻中B上皖中庭C下院璇矶D中脱建里E上院中脱

17、关元、神嬲同用,主要目的是

A理下焦B调肝肾C益肾元D回阳固脱E暖胞宫

18、手太阴肺经在前臂部的支脉是从何穴位分出

A孔最B列缺C经渠D鱼际E以上均不是

19、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是

A任脉B督脉C冲脉D肺经E心经

20、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中府B云门C孔最D列缺E少商

21、腕横纹梯侧、梯动脉搏动处的穴位是

A大陵B间使C少府D商阳E太渊

22、手太阴肺经的那穴是

A列缺B孔最C尺泽D曲泽E太渊

23太渊穴是

A经穴B气会C络穴D浆穴E腌穴

24、在手太阴肺经中治疗头项强痛可以选

A中府B尺泽C列缺D太渊E鱼际

25、起于本脏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B足厥阴肝经C手少阴心经

D足少阴肾经E足太阳膀胱经

26、腕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槎侧凹陷中的穴位是

A大陵B神门C太渊D解溪E劳宫

27、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是

A少冲B中冲C关冲D少府E少泽

28、下列有关心经的循行错误是

A出属心B上挟咽C系目系D却上肺E抵掌后锐骨之端

29、位于小指端槎侧指甲角旁0.1寸的穴位是

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冲E中冲

30、心经中善治暴暗、心痛的腌穴是

A少海B灵道C通里D阴郑E神门

31、治疗盗汗常选配

A灵道B通里C阴部D神门E少府

32、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穴位是

A曲泽B少海C尺泽D小海E曲池

33、手厥阴心包经在何穴处分出支脉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A部门B间使C内关D大陵E劳宫

34、以下经脉中除——-外都经过肺

A手少阴B手厥阴C足厥阴D足少阴E手阳明

35、位于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阳溪B阳池C神门D大陵E太渊

36、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内关B少冲C通里D神门E足临泣

37、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A中冲B少冲C天池D极泉E少府

38、手三里位于

A肘横纹下3寸B肘横纹下4寸C肘横纹上3寸

D肘横纹上4寸E肘横纹下2寸

39、腕背横纹梯侧,当两筋间的穴位是

A阳池B阳溪C合谷D大陵E阳谷

40、入下齿中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B足阳明胃经C手太阳小肠经D任脉E足厥阴肝经

41、善于清化湿热的穴位是

A合谷B三间C阳溪D曲池E偏历

42、治疗汗症以下列哪个为主穴

A曲池B温溜C阳溪D合谷E偏历

43、孕妇禁针的穴位是

A合谷B手湿C曲池D挟突E迎香

44、以下除—-之外,均为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所过之处

A前臂B上臂C食指槎侧D上齿E颈部

45、“入耳中”的经脉应是

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足太阳经D手太阳经E足少阴经

46、扶突后0。5寸的穴位是

A天容B天窗C天牖D天鼎E以上都不是

47、以下属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是

A听会B听宫C耳门D上关EF关

48在肩胛冈上窝正中处的穴位是

A秉风B天宗C曲恒D胭俞E肩中俞

49、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作用的是

A中冲B关冲C少冲D少泽E隐白

50、治疗腰背痛可取

A少泽B后溪C腕骨D支正E小海

51、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

A胃B胆C脾D肝E大肠

52、与督脉相通的腌穴是

A支正B小海C腕骨D养老E后溪

53、手少阳三焦经的起始穴是

A丝竹空B中冲C少冲D关冲E少泽

54、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数为

A24B20C23D19E27

55、常用于治疗胁痛、便秘的腌穴是

A关冲B阳池C外关D支沟E液门

56、耳屏前三穴,其归经由上至下的分别是

A三焦经、小肠经、胆经B小肠经、胆经、三焦经C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D三焦经、胆经、小肠经E胆经、小肠经、三焦经

57、下列各穴位中,属三焦经的穴位是

A率谷B听宫C听会D完骨E耳门

58、下列穴位属于胃经的是

A禾修B巨髅C素修D颗髅E瞳子修

59、下列穴位,不属于胃经的是

A水突B伏免C扶突D髀关E以上都不是

60、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A足太阳脾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

61、脐下2寸旁开2寸的穴位是

A气冲B冲门C水道D归来E子宫

62、位于腹部第二侧线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脾经D足厥阴肝经E足少阳胆经

63、足阳明经有几条分支

A2条B3条C4条D5条E6条

64、阑尾炎患者,多在-------出现压痛点

A天枢B大肠俞C足三里D上巨虚E下巨虚

65、治疗痰证的首选穴是

A中腕B膻中C足三里D丰隆E解溪

66、“骨会”位于-----

A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D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E大椎突开1寸上2寸

67、“血会”位于

A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E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8、心、肝、脾、肺、肾五脏所对应的背俞穴的脊椎水平线分别相当于

AT3、T9、T1KT5、L2脊椎棘突下BT5、T11、T9、T3、L2脊椎棘突下

CT3、TH.T9、T5、L2脊椎棘突下DT5、T9、Tll、T3、L2脊椎棘突下E以上都不是

69、下列穴位中能正胎位的是

A至阴B至阳C昆仑D三阴交E肩月

70不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A脑B肾C肝D目E脊

71、治疗痔疾以下何者为佳

A大肠俞B上巨虚C乘山D飞扬E委中

72、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的穴位是

A膏肓B膈关C臆嘻D魂门E以上都不是

73、根据“治风先治血”的理论,治疗行癖可以配用

A合谷B肝俞C膈俞D脾俞E天井

74、率穴位于耳尖直上------

A入发际处B入发际0.5寸C入发际1寸

D入发际1.5寸步难行E入发际2寸

75、列于腓骨前缘的穴位是

A阳交、光明、阳辅B外丘、光明、阳辅C外丘、光明、悬钟

D阳交、阳辅、悬钟E以上都不是

76、下列腌穴中孕妇应该禁针的是

A曲池B肩井C肩贞D大椎E足三里

77、风池穴操作错误者为

A向前直刺B向对侧风池刺C可灸D针尖微向前上方,朝眉心斜刺0.8—1.2寸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