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局海洋经济发展预案The"OceanEconomyDevelopmentPlan"outlinesstrategiesforsustainablegrowthandmanagementofmarineresources.Thisdocumentisprimarilyusedbynationaloceanicagenciestoguidepolicy-makingandensurethelong-termviabilityofcoastaleconomies.Itaddressesvariousaspects,includingmarineresourceconservation,coastalzonemanagement,andthepromotionofmarineindustries.Byprovidingacomprehensiveframework,theplanaimstofostera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ctivitiesandthemarineenvironment.TheOceanEconomyDevelopmentPlanisparticularlyrelevantinregionswheremarineresourcesarevitalforeconomicstabilityandsocialwelfare.Itservesasaroadmapforgovernments,businesses,andcommunitiestomakeinformeddecisionsthatbalanceeconomicdevelopmentwith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plan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integratingscientificresearch,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internationalcooperationtoachievesustainableoceaneconomydevelopment.ToimplementtheOceanEconomyDevelopmentPlaneffectively,stakeholdersarerequiredtocollaborateandaligntheiractionswiththeoutlinedobjectives.Thisincludesadoptingenvironmentallyfriendlypractices,investinginresearchanddevelopment,andpromotingpublicawarenessofoceanconservation.Regular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theplan'sprogressareessentialtoensurethattheintendedoutcomesareachievedandtomakenecessaryadjustmentsasneeded.海洋局海洋经济发展预案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海洋经济发展概述1.1海洋经济发展现状1.1.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概况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兴经济领域,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海洋经济涵盖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海洋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球海洋经济总量已占全球GDP的约5%,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1.1.2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1)海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海洋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海洋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沿海地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海洋旅游等产业,形成了以海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2)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我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3)海洋经济发展政策不断完善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4)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沿海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第二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1.1.3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战略(1)资源开发战略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为核心,通过加强海洋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海洋经济增长。(2)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3)科技创新战略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支撑海洋经济发展。1.1.4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海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3)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一体化,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4)坚持开放合作战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海洋经济合作,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地位。第二章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估第一节海洋资源调查方法1.1.5概述海洋资源调查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摸清家底、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海洋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遥感调查、地质调查、生物调查、化学调查等。1.1.6遥感调查遥感调查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对海洋资源进行快速、大范围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海洋地形地貌、海洋资源分布、海洋环境状况等。1.1.7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对海洋地质环境、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进行详细调查。主要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取样等。1.1.8生物调查生物调查是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主要方法包括:海洋生物采样、生物量估算、生物多样性分析等。1.1.9化学调查化学调查是对海洋化学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主要方法包括:海水取样、海底沉积物取样、海水化学成分分析等。第二节海洋资源评估体系1.1.10概述海洋资源评估体系是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估的重要工具,用于对海洋资源进行量化评价和优化配置。本节主要介绍海洋资源评估体系的基本构成及评估方法。1.1.11评估体系构成(1)海洋资源调查数据库:包括遥感数据、地质数据、生物数据、化学数据等。(2)海洋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资源数量、质量、开发潜力、生态环境影响等指标。(3)海洋资源评估模型:根据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资源评估。1.1.12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专家经验,对海洋资源进行分类、排序和描述。(2)定量评估:运用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等方法,对海洋资源进行量化评估。(3)综合评估: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对海洋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第三节海洋资源潜力分析1.1.13概述海洋资源潜力分析是对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进行预测和评估,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1.14海洋资源类型及分布(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海底油气、固体矿产资源等。(2)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物制药资源等。(3)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等。(4)海洋旅游资源:包括海滨旅游、海岛旅游、海洋探险旅游等。1.1.15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分析(1)矿产资源开发潜力: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分析海底油气、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2)生物资源开发潜力:根据生物调查数据,分析海洋渔业、生物制药等资源的开发潜力。(3)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根据可再生能源调查数据,分析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等资源的开发潜力。(4)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根据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分析海滨旅游、海岛旅游、海洋探险旅游等资源的开发潜力。1.1.16海洋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估(1)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开发方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针对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探讨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第三章海洋产业布局与规划第一节海洋产业布局原则1.1.17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海洋产业布局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海洋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1.1.18发挥区域优势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合理规划海洋产业布局,促进地区特色经济发展。1.1.19强化产业链协同原则在海洋产业布局中,应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上中下游产业紧密衔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1.1.20注重产业创新原则海洋产业布局要注重产业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1.1.21保障国家安全原则在海洋产业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因素,保证关键领域和战略产业的控制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第二节海洋产业规划策略1.1.22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提高海洋产业整体竞争力。1.1.23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1.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洋基础设施,提高海洋产业承载能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1.25推动产业集聚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推动海洋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效应。1.1.26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产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三节海洋产业区域合作1.1.27加强沿海地区合作沿海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海洋产业协同发展。1.1.28推动跨区域合作鼓励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促进海洋产业向内陆延伸,实现区域间互利共赢。1.1.29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产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1.1.30构建合作平台加强海洋产业合作平台建设,为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和部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1.1.3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海洋产业区域合作的政策措施,为海洋产业区域合作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章海洋科技创新第一节海洋科技创新体系1.1.32科技创新体系概述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目标是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包括政策法规、创新平台、人才队伍、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1.1.33政策法规保障(1)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2)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建设,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合法权益。(3)推动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合力。1.1.34创新平台建设(1)打造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2)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3)建立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1.1.35人才队伍建设(1)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引进国内外优秀海洋科技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3)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1.1.36资金投入(1)加大海洋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保障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3)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二节海洋科技创新项目1.1.37项目筛选与论证(1)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筛选具有市场前景和产业引领作用的创新项目。(2)组织专家对创新项目进行论证,保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市场前景。1.1.38项目实施与管理(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2)建立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3)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策略。1.1.39项目成果评价与推广(1)建立项目成果评价体系,对项目成果进行科学评价。(2)加强项目成果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3)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主体参与项目成果转化。第三节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1.1.40成果转化机制(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2)加强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成果转化。(3)优化成果转化政策环境,提高成果转化效率。1.1.41成果转化平台(1)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技术交易、项目对接等服务。(2)加强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3)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广与应用。1.1.42成果转化案例(1)分析国内外成功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案例,总结经验。(2)推广典型成果转化模式,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3)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主体学习借鉴成功案例,提升成果转化能力。第五章海洋环境保护第一节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1.1.43法律法规体系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1.1.44政策目标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海洋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1.1.45政策举措(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预防海洋污染。(3)强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4)加大海洋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海洋环境违法行为。第二节海洋环境保护措施1.1.46海洋污染治理(1)加强海洋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2)推进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3)加强船舶污染防治,防止船舶污染。1.1.47海洋生态保护(1)加强海洋生态红线划定,保护海洋生态敏感区。(2)严格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海洋生态修复。(3)推进海洋生态保护项目,提高海洋生态保护水平。1.1.48海洋资源保护(1)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2)加强海洋资源调查评价,提高海洋资源管理水平。(3)严格执行海洋资源利用审批制度,防止资源过度开发。第三节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1.1.49海洋环境监测(1)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科研,提高监测技术水平。1.1.50海洋环境预警(1)建立海洋环境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2)加强海洋环境预警信息发布,提高公众应对能力。(3)完善海洋环境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为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第六章海洋灾害防治第一节海洋灾害类型与特点1.1.51海洋灾害类型海洋灾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等;人为灾害则包括溢油污染、核泄漏、海洋工程等。(1)自然灾害(1)风暴潮:风暴潮是指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引起的海水异常升高现象,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2)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地质活动引起的海水大规模波动,具有传播速度快、波高大的特点。(3)海浪: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水表面波动,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浪等,具有周期性、波动大的特点。(4)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地冰盖融化、海水热胀等因素引起的,对沿海地区产生严重威胁。(2)人为灾害(1)溢油污染:溢油污染是指船舶、海底管道等导致的石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产业造成严重影响。(2)核泄漏:核泄漏是指核设施或故障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3)海洋工程:海洋工程包括海底管道破裂、海底电缆故障等,可能导致海洋资源破坏和沿海地区经济损失。1.1.52海洋灾害特点(1)突发性:海洋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2)破坏性: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破坏。(3)跨界性:海洋灾害不受国界限制,可能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4)预警难度大:海洋灾害预警技术尚不成熟,预警难度较大。第二节海洋灾害防治策略1.1.53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1)建立和完善海洋灾害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2)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海洋灾害预警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发布。(3)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海洋灾害预警信息。1.1.54完善海洋灾害防治法规(1)制定和完善海洋灾害防治相关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执法力度,保证法规的有效实施。1.1.55提高沿海地区防御能力(1)加强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2)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合理规划沿海地区用地。(3)建立沿海地区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1.1.56加强公众宣传教育(1)开展海洋灾害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2)培训沿海地区居民灾害应急技能,降低灾害损失。第三节海洋灾害预警与应急1.1.57海洋灾害预警(1)建立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灾害信息。(2)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3)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设,保证预警信息覆盖沿海地区。1.1.58海洋灾害应急(1)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2)建立专业化海洋灾害应急队伍,提高应急能力。(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灾害。(4)建立海洋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应急响应效率。第七章海洋产业政策与法规第一节海洋产业政策体系1.1.59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海洋产业政策体系已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海洋产业政策体系旨在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海洋产业整体竞争力,保障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1.1.60政策体系构成(1)国家层面政策国家层面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发展规划、国家战略、国家政策规划等,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总体方向和目标。(2)地方层面政策地方层面政策主要是指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3)行业层面政策行业层面政策主要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建筑等具体领域的政策,以推动各行业健康发展。(4)支撑保障政策支撑保障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二节海洋产业法规制定1.1.61法规制定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兼顾引导和监管。(3)注重海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4)强化法律责任,保障法规的有效实施。1.1.62法规制定流程(1)立项:根据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提出法规制定项目。(2)调研: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需求。(3)草案编制:根据调研结果,起草法规草案。(4)征求意见:征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意见。(5)修改完善:根据反馈意见,对法规草案进行修改完善。(6)审批发布:将法规草案报请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后发布实施。第三节海洋产业政策执行1.1.63政策执行主体(1)国家层面:由国家海洋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和执行。(2)地方层面: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市、县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海洋产业政策的执行。(3)行业层面:各行业协会、企业负责本行业内政策的具体实施。1.1.64政策执行措施(1)完善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执行力。(2)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保证政策落实到位。(3)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政策合力。(4)定期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内容。(5)加强政策执行人员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推动我国海洋产业政策的有效执行,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海洋人才培养与引进第一节海洋人才培养体系1.1.65培养目标海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海洋人才,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1.1.66培养层次(1)基础教育阶段:注重海洋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和兴趣。(2)高等教育阶段:设立海洋相关专业,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海洋人才。(3)继续教育阶段:针对在职人员,开展海洋经济相关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1.1.67培养途径(1)课堂教学: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海洋知识和技能。(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海洋科研项目、实习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海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第二节海洋人才引进政策1.1.68政策背景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海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吸引和留住海洋人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人才引进政策。1.1.69政策内容(1)人才引进计划:针对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海洋人才。(2)资金支持:为海洋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3)职称评定:简化海洋人才职称评定程序,提高职称待遇。(4)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创新平台。第三节海洋人才队伍建设1.1.70队伍建设目标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旨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1.71队伍建设措施(1)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2)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调动海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促进人才流动:推动海洋人才在国内外流动,拓宽人才发展空间。(4)加强人才评价: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保证人才选拔和使用公平、公正。,第九章海洋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一节海洋国际合作政策1.1.72政策背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优势,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海洋国际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政策。1.1.73政策目标(1)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与全球海洋经济的互利共赢。(2)深化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完善。(3)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1.1.74政策内容(1)加强海洋政策对话与协调,推动国际海洋合作。(2)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建设。(3)深化海洋科技合作,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交流。(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5)促进海洋产业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第二节海洋国际合作项目1.1.75海洋科技合作项目(1)国际海洋科技合作计划。(2)海洋科技合作基金。(3)海洋科技国际合作基地。1.1.76海洋产业合作项目(1)国际海洋产业园区。(2)海洋产业国际合作示范项目。(3)海洋产业投资合作项目。1.1.77海洋环境保护与合作项目(1)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2)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国际合作项目。(3)海洋生态保护国际合作项目。第三节海洋国际交流合作1.1.78海洋国际会议与论坛(1)定期举办海洋国际会议,促进海洋领域交流与合作。(2)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论坛,分享我国海洋发展经验。1.1.79海洋国际合作研究与培训(1)建立海洋国际合作研究平台,推动海洋科研与技术交流。(2)开展海洋国际合作培训项目,提升我国海洋人才素质。1.1.80海洋国际文化交流(1)举办海洋国际文化节,增进各国海洋文化交流。(2)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传承海洋文化。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肉丸打浆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磺基水杨酸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磁控溅射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硫酸化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 25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高清
- 2025企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易错题】
- 2025-2030中国直式止血钳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番茄酱市场前景深度监测与未来消费战略发展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男式高弹短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与战略投资研究报告
- 25年公司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往年题考
- 中小学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讲话:以八项规定精神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深・重明・规立・法新・行远
- 2025山东航空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开封尉氏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政策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 GB/T 45251-2025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西交大政治考题及答案
- 铁路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第一届贵州技能大赛铜仁市选拔赛平面设计技术文件
- 2025年陕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招聘(2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TTR和强化降压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