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敬重,史称“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分封制度起先瓦解B.诸侯之间冲突趋于缓和C.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山东诸国实力强大答案C解析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说明诸侯不再统一尊奉周天子为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渐渐瓦解,周天子的地位下降,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起先瓦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反映出诸侯之间的冲突渐渐惊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诸侯国的实力强大,故D项解除。2.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牢固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亲密相关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答案B解析从材料“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牢固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注意好用性,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故C项解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故D项解除。3.记述出处“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四民也。不行使杂处,杂处则其言直,其事乱。”《国语·齐语》“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商君书》“(越国范蠡认为)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春秋战国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B.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已有所干预C.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先秦国家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题干中“士农工商四民者……其事乱”的大意是:士农工商都是国家的民众,不能让他们杂居一处,杂居一处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必定会生事端。题干中“不以农战,则无官爵”的大意是:没有农耕和战功就没有官爵。题干中“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治国之道也”的大意是:损害了商人的利益他们就不会拿出更多财产,损害了农夫的利益那么粮食产量就上不去……这才是治国之道。分析题干可知,题干举出的例子主要反映了国家对农商的管理,体现了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4.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处;同时激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D.对海外贸易实行了务实的政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得出宋代未放弃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海外贸易征税,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项错误;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激励海外民间贸易,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推动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见实行务实的政策,故D项正确。5.有学者统计1371—1904年间14562名进士,依据他们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中举和入仕状况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其中,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即前三代中最高只出过生员的家庭)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这表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着政治权力B.社会发展严峻倒退C.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淌D.选官制度亟需改革答案C解析从材料“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出身平民的进士所占比例比较高,这表明当时科举制可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项解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状况,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须要改革,故D项解除。6.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夜以继日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多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中国每个农户家都在耕作之余夜以继日从事纺织,虽然规模小但聚在一起就是惊人的数量,结合所学可知正是这样的小规模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满意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科学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中国的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7.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认为英法违反国家同等原则B.认为公使驻京违反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可知清政府仍旧在维护其天朝上国的形象,故D项正确。8.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省份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四川蒲殿俊领导了保路运动,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湖北汤化龙与革命党合作,参加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湖南谭延闿推动湖南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当都督,安定地方,救济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由此可见,立宪派()A.擅长投机使革命潜藏着危机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实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进程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和革命进程中,以及在推行各省独立方面都有相关的活动,支持革命派的革命进程,因此加速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进程,故答案为D项。9.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夫手中。材料说明()A.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更B.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C.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歼灭D.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答案D解析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依据地,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双减双交政策肯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富农阶级,使农夫获得了土地,肯定程度上实现阶级革命目标,故D正确;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A不符合材料,解除;B与材料无关,解除;材料反映的是地主富农部分地出让土地,C表述程度不当,解除。10.20世纪60年头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途。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A.加剧了冷战的惊慌程度B.恶化了自身的境况和形象C.有助于安排经济的实施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中国这种“黑屋外交”使得自身孤立于两大阵营乃至近乎整个世界之外,必定极大地恶化自身的境况和形象,故B项正确。11.“数人玩球,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该学徒奴隶摔倒折了腿。有人问,这个学徒的主子是否可以对推倒其学徒的人提起诉讼。我回答说,不行以,因为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该条文表明罗马法()A.模糊法律责任 B.维护等级尊卑秩序C.看重主观动机 D.限制体育运动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中可以看出,在玩球的过程中,“推倒学徒的人”是无意推倒奴隶学徒的,因此依据罗马法规定摔倒学徒的主子不行以对推倒学徒的人提起诉讼,这体现出罗马法比较注意行为的主观动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模糊法律责任,故A项解除;材料没有涉及等级秩序,故B项解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体育运动发展的限制,故D项解除。12.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觉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这一记载说明()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D.新航路开拓得益于王权支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为激励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为其供应物质方面的嘉奖,这说明新航路的开拓得益于王权的支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航海探险;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国王支持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并未体现西班牙重视航海人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13.据记载,从1400年以后到1642年之间,英国国王没有议会的批准,要提高税收的企图大多没有实现。为筹款国王通常会和议会争辩得面红耳赤。这反映出英国()A.具有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B.“君权神授”没有历史的根基C.君主立宪制基本形成D.国家经济管理权已归属议会答案A解析“从1400年以后到1642年之间,英国国王没有议会的批准,要提高税收的企图大多没有实现”这说明英国议会限制王权具有久远的传统,故A项正确。14.1872年,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人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他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主要表明美国()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B.石油生产组织出现垄断现象C.少数公司限制了国家经济命脉D.石油生产全部权与经营权分别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说明垄断组织在石油领域出现了,故B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是在罗斯福新政后,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少数公司限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石油生产全部权与经营权分别是在二战后出现的,故D项错误。15.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拓国外市场……依据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允地安排产品和财宝,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这反映了罗斯福()A.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B.变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主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主见推行安排经济模式答案C解析美国仍旧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变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调整,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重新评价和核定”“调整”“安排”等可知是主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肯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安排经济,并非主见推行安排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16.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主题史料1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史料2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史料3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史料4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B.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定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东方专制制度方式”“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体现出的“高度集权”“专制”无关,解除B、C、D项。17.1749年,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振动欧洲;法国布封《自然史》起先接连出版;伏尔泰加盟启蒙阵营,变成人们的精神偶像;霍尔巴赫在巴黎开办沙龙,创建启蒙运动的核心基地;狄德罗因为《论盲人书简》被抓进监狱。这主要反映出()A.自由、法制科学成为启蒙运动政治诉求B.伏尔泰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C.自然科学学问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D.法国已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答案A解析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布封《自然史》、伏尔泰、狄德罗《论盲人书简》体现了自由、法制、民主和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然科学学问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故C项错误;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但这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D项错误。18.有人谈到观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漂亮动人而又有点不行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漂亮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观赏的新情趣答案D解析据材料“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漂亮动人而又有点不行接近”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蒙娜丽莎》并不属于宗教题材,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故B项错误;《蒙娜丽莎》也不肯定是劳动人民的少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