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升级练八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升级练八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升级练八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升级练八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升级练八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组合升级练(八)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分值:63分时间:7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颋顿首谢。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颋能推其长。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时蜀彫攰,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戌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愿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颋曰:“不然。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B.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C.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D.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答案C解析“在帝前”是状语,应修饰动词,且“璟有未及”句意完整,可知应在“敷奏”后断开,由此解除A、D两项。依据前面语境可知“二人相得欢甚”句意完整,由此可解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贤良方正是古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由王公大臣举荐,依品德高下授以官职。B.中书舍人属中书省,是天子近侍之臣,唐时掌管诏令,参加机密,决断政务。C.颂是以颂扬为宗旨的一种文体,苏颋跟随皇帝祭祀泰山,奉诏撰写《朝觐坛颂》。D.铨事是一种选官制度,量才授官,选拔官吏,苏颋晚年曾分管十科选官事务。答案A解析A项中“依品德高下授以官职”错,被举者一般须经皇帝亲自策问,表现特殊优秀,则授以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颋年少聪敏,颇受赞誉。他读书过目不忘,进士及第后,应考贤良方正,成果优等,吏部侍郎马载因而赞扬他“一日千里”。B.苏颋处理政务,思如泉涌。玄宗平定内乱,积压的公文很多,他口授处理看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斟酌恰当,令李峤自叹不如。C.苏颋深得器重,屡获拔擢。父亲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工部侍郎,坚持服满丧制才任职;丧期结束,皇帝又破格任命他为中书侍郎。D.苏颋崇尚简静,理政有方。蜀地民生凋敝,他招募戍卒,发给酬劳,重新兴起劳役,开盐井设冶炉,用盈余的钱购买谷物,充溢粮库。答案A解析A项,一日千里:形容良马跑得很快,后比方进步神速或事业发展得很快。吏部侍郎马载赞扬苏颋“一日千里”,不是因为他考试成果好,而是因为他官职升迁得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5分)(2)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5分)参考答案(1)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协商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缺憾。(2)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解析(1)“每”,时常。“恨”,缺憾。(2)“夺”,侵夺。“远近”,偏义复词,距离远。参考译文苏颋,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慧,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考中进士后,调任乌程尉。武后封禅嵩山,苏颋应考贤良方正,成果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称一日千里,苏生就是这样的人。”苏颋两次升迁后担当监察御史。长安年间,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狱,苏颋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赐予昭雪宽宥。苏颋升迁为给事中、修文馆学士,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玄宗平定内乱后,文件积累如山,只有苏颋一人在太极后阁,他口头述说处理看法,状况千头万绪,处理恰当毫无差错。书史对他说:“请您渐渐说,假如不这样我的手腕就会累断了。”中书令李峤说:“你文思泉涌,我赶不上。”苏颋升任太常少卿,并且掌管拟定诏书。苏颋遭受父亲去世,丧期未满被起任工部侍郎,他推辞不接受,服丧期满才上任。皇帝询问宰相:“有从工部侍郎去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回答说:“陛下任用贤能只管任命,何必计较资格呢?”皇帝便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皇帝慰劳苏颋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协商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缺憾。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这一职位不曾补任,朕想这一人选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苏颋叩头拜谢。开元四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苏颋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宋璟刚毅正直,很多大事都能裁决,苏颋能推崇他的特长,在皇帝面前陈奏,宋璟没说到的地方,或者说得不够到位的地方,苏颋往往帮助他达成,有不符合皇意之处,苏颋再次陈述宋璟的主见,因此皇帝一一听从,二人相处甚欢。开元八年,他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他被任命为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亡,朝廷下诏让苏颋收缴剑南地区山泽盐铁税自我供应。苏颋崇尚简静,重新兴起劳役,招募守边士兵,发给酬劳,开盐井设冶炉。依据收入计算支出,拿出盈余的钱购买谷物,以充溢粮库。当时前司马皇甫恂出访蜀地,下达公文征取库钱购买织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颋不愿给他,因而上奏说:“派遣使者奉行吩咐,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这不符合陛下以山泽之利供应军费的本意。”有人对苏颋说:“您身在远地,不能违反皇上旨意。”苏颋说:“不是这样。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爱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苏颋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皇帝下诏让他撰写《朝觐坛颂》,世人赞美这篇颂文,还朝后,苏颋分管十科选官事务。苏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注①动:近。②传闻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更。B.五、六两句点明白送别的季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由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当,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答案B解析“景象凄凉残败”的说法错误,从诗歌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景象,并无“凄凉残败”之感。6.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对比: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照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伤。③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挚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美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解析联系句意,可发觉三、四句中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慨叹青山照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由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可看出手法是以乐景抒哀情(或反衬);结合注释,可发觉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写挚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美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解并描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奇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华蜜生活的艰难历程。随着剧情的推动,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的变更。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平安、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忱奔放,老一辈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优美温婉的阿果、隐忍坚韧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困、奔向将来的心路历程。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长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呈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暖和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家乡深处。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奇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华蜜生活的艰难历程。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奇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华蜜生活的艰难历程。C.奇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华蜜生活的艰难历程。D.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奇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华蜜生活的艰难历程。答案A解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该剧”,依据主语一样性原则,画横线处的主语应为“该剧”,应在“人们”前加“让”,据此解除C、D两项;二是搭配不当,“表演故事”不搭配,据此解除B项。故选A项。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翻地覆丝丝入扣酣畅淋漓独具匠心B.天翻地覆有条不紊淋漓尽致独辟蹊径C.前所未有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独辟蹊径D.前所未有有条不紊酣畅淋漓独具匠心答案C解析第一个横线处,“天翻地覆”形容变更巨大而彻底,也形容闹得很凶;“前所未有”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此处形容“悬崖村”有很多新变更,应选“前所未有”。其次个横线处,“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非常细腻精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有条不紊”指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此处形容演员的表演细腻精确,应选“丝丝入扣”。第三个横线处,“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也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前者侧重指流畅,后者侧重指详尽透彻,此处用来形容“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困奔向将来的心路历程”,应选“淋漓尽致”。第四个横线处,“独具匠心”指另有一种风格;“独辟蹊径”指自己开拓一条路,比方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此处形容舞剧《大凉山的回响》艺术手法独特新奇,应选“独辟蹊径”。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B.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C.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D.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答案D解析括号前文说“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接下来应当说守在家乡的人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所作所为。B项,重点强调了守护传统,不符合文意;C项,没有突动身展村寨旅游这项新事业。A、D两项相比,D项与前文句式一样,将“守护……传统根脉”作为定语,突出了发展村寨旅游这项新事业,与前后文连接紧密。10.以“中山桥”为陈述对象,将下面的文字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句,但不得变更原意。(6分)黄河上有一座上百年的铁桥,名曰中山桥。中山桥的名气不小,享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桥梁文化。走过百年风雨,兰州的成长,中山桥一一见证。同时,中山桥也在向世人静默地诉说着苍凉的往事。现在,中山桥正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参考答案享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是一座具有独特桥梁文化和上百年历史、见证兰州的成长、静默诉说苍凉的往事、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的铁桥。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陈述对象“中山桥”,删去无用语句,保留关键语句,并将其变为“中山桥”的定语、谓语等句子成分,即可拟出答案。11.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中学要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歌朗诵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两则宣扬语。要求:主题明确,句式为对偶句。(5分)参考答案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尝诗词魅力,传承中华文化。解析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详细的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