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9课时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教案必修2_第1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9课时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教案必修2_第2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9课时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教案必修2_第3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9课时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教案必修2_第4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9课时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教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第19课时进化性变更是怎样发生的(Ⅰ)学问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选择是进化的动力aa1.概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2.举例说明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3.简述影响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bb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bb影响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a考点一选择是进化的动力(a/a)1.进化性变更的前提条件达尔文认为:在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变异,而且至少一部分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由此达尔文将个体之间存在的可遗传变异视为进化性变更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2.选择的类型(1)人工选择①概念:人们依据自己的须要,在普遍存在变异的家养生物中选择出比较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并让它们保留后代。②过程:把不合乎要求的个体淘汰掉,不让其保留后代。③结果:经过连续数代的选择,人类所须要的变异被保存下来,微小变异得以积累成为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2)自然选择①概念:环境条件以某种方式选择用以繁殖后代的过程。②缘由:自然界中的生物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③过程变异eq\a\vs4\al(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繁殖)eq\b\lc\|\rc\(\a\vs4\al\co1(→不利变异\o(→,\s\up7(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有利变异\o(→,\s\up7(适应环境),\s\do5(选择积累))新类型))④结果:经过长期的选择,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从而产生出新的类型或物种。3.达尔文认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干脆对象是性状,根本对象是限制有利性状的基因。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1.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关系相识错误的是()A.人工选择同样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B.人工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自然选择的限制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是选择的表现型D.两种选择的前提均是生物存在可遗传变异解析人工选择以人们的须要为选择标准,但被选择的生物也必需适应自然条件。答案B2.(2024·温州选考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特定方向的B.有利变异更简单被保存下来C.微小变异可以累积成显著变异D.选择是进化的动力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生物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产生相像的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进化考点二种群的变异性与基因频率的平衡与变更(b/b)1.种群的变异性(1)基因座位是指一个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2)变异的作用: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3)大量可遗传变异产生的缘由:一个种群中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可以形成数量巨大的基因型,使绝大多数个体之间具有独立性和差异性。可见,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2.种群的基因频率(1)概念: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②基因频率: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其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③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2)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eq\f(某基因的总个数,该基因全部等位基因的总个数)基因型频率=eq\f(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该基因种群个体总数)两者联系: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3.遗传平衡定律(哈迪一温伯格定律)(1)内容: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状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更,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所确定的。(2)遗传平衡定律的计算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①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②基因型频率:AA=p2,Aa=2pq,aa=q2。③上述计算方法只有在志向状态下才能成立。志向状态就是指遗传平衡状态。在自然条件下,同时满意上述条件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白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更,即种群的进化是必定的。(3)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①突变②基因迁移eq\a\vs4\al(种群中,的个体)eq\o(→,\s\up7(单向迁出),\s\do5(或迁入))eq\a\vs4\al(种群获得或丢失,一些等位基因)eq\o(→,\s\up7(影),\s\do5(响))eq\a\vs4\al(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③遗传漂变④非随机交配⑤自然选择3.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B的频率为60%,则基因b的频率是()A.25% B.35%C.40% D.75%解析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二者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答案C4.随着除草剂运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加方向突变解析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杂草进化前就已经存在,是杂草进化的基础和原材料,A正确;进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变异而是自然选择,B错误;基因库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全部的基因,一种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C错误;突变是多方向性的,D错误。答案A例:种群共有100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为30个,Aa的为50个,aa的为20个。A基因频率=eq\f(30×2+50,100×2)=0.55a基因频率=eq\f(50+20×2,100×2)或(1-0.55)=0.45AA型基因频率=eq\f(30,100)=0.3Aa型基因频率=eq\f(50,100)=0.5aa型基因频率=eq\f(20,100)(或=1-0.3-0.5)=0.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方法一:A的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的个数除以A、a基因的总个数。方法二:通过基因型频率进行快速计算,如:A的基因频率=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eq\f(2n1+n2,2n1+n2+n3)=PAA+eq\f(1,2)PAaPa=eq\f(2n3+n2,2n1+n2+n3)=Paa+eq\f(1,2)PAaPA+Pa=1=PAA+PAa+Pa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4·江山选考)枯叶蝶的翅膀颜色和形态极似枯叶,这种拟态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A.变异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变异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再变异的结果 D.人工选择后再变异的结果解析拟态属于生物的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通过环境的定向选择后,只有有利变异能生存,不利变异被淘汰。答案B2.(2024·金华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是进化的动力B.一个群落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种群基因频率变更导致生物进化解析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一个种群中全部生物所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D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变更基因库的组成解析一个种群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故C项不正确。答案C4.(2024·温州选考模拟)某种群由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组成,其中EE个体40个,Ee个体40个,ee个体20个,则基因e的频率是()A.20% B.40%C.60% D.80%解析基因e的频率是(40×1+20×2)/(40×2+40×2+20×2)×100%=40%。答案B5.打破遗传平衡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动的因素不包括()A.突变 B.基因迁移C.遗传漂变 D.随机交配解析非随机交配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动的因素之一。答案D(时间:40分钟)1.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简单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 D.丢失基因库解析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简单被淘汰,这样导致A基因频率降低,a基因频率上升。依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更的过程,说明该物种将不断进化,A正确、B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这里并没有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不能说明产生新的物种,C错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更着,基因频率的变更是导致基因库变更的缘由,但没有丢失基因库,D错误。答案A2.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个囊状纤维变性的患者,此病为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限制的疾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现有一男性携带者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其后代出现此病的几率是()A.1/100 B.49/5000C.1/50 D.1/102解析设人群中正常者(AA)的几率为p2,患者(aa)的几率为q2,依据遗传平衡定律:q2=1/2500,得q=1/50,p=49/50。该婚配女子为携带者的几率=2pq/(p2+2pq)=(2×49/50×1/50)/(2×49/50×1/50+492/502)=2/51。所以依据遗传规律两者婚配所生病孩的概率=1/4×2/51=1/102。答案D3.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记是()A.具有肯定的形态结构 B.变更了基因频率C.产生了地理隔离 D.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记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记着新物种的产生。答案D4.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为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等位基因B、b的频率为B=0.25,b=0.7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更规律是先增大后减小B.该动物群体发生了进化C.等位基因B、b的产生来自基因突变D.该动物群体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更答案D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生物类型D.环境变更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更的环境解析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该学说正确地说明白生物进化的缘由,并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而变异是不定向的,从而为进化供应了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新的生物类型。故A、B、C三项均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答案D6.华南沿海发觉了电白牡蛎,与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相比,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长牡蛎的闭壳肌痕很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遗传物质变更的结果,与环境作用无关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沟通,所以存在生殖隔离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有肯定的差别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变更,牡蛎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确定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错误;电白牡蛎与长牡蛎存在生殖隔离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的,地理隔离不肯定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B错误;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C正确;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变更,D错误。答案C7.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下列对该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更 B.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更C.发生了生物进化 D.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该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基因频率没有变更,A、a基因频率始终保持各占1/2,所以没有发生进化。答案C8.如图表示长期运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更状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许多种变异类型,缘由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的变更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解析图中AB段下降的缘由是大部分害虫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从而被淘汰;BC段上升的缘由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在运用农药前,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答案D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可以定向变更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突变 B.遗传漂变C.自然选择 D.基因迁移解析四个选项均能够变更种群基因频率,但只有自然选择能够定向变更基因频率。答案C10.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2)假如该种群满意4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假如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更。(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意上述4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假如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更。解析a的基因频率为0.4×eq\b\lc\(\rc\)(\a\vs4\al\co1(\f(1,2)))+0.3=0.5,A的基因频率为0.5。依据遗传平衡理论,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2=0.25。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AA=0.3+0.4×eq\b\lc\(\rc\)(\a\vs4\al\co1(\f(1,4)))=0.4、Aa=0.4×eq\b\lc\(\rc\)(\a\vs4\al\co1(\f(1,2)))=0.2、aa=0.3+0.4×eq\b\lc\(\rc\)(\a\vs4\al\co1(\f(1,4)))=0.4。假如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