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2.学情分析:初中生对斗争史是比较宠爱的,本课在斗争史的基础又讲解并描述了北魏的改革及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实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到教学中,提升的学生的学习爱好。3.核心素养: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通过学生探讨、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育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实力。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教学过程:【老师导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学过这首诗歌吗?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的民歌,原是鲜卑语,后来翻译成汉语。它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豪放雄浑的风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建立的政权,一度非常强大。你知道他们在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吗?【学习目标】1.驾驭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重点:孝文帝改革。难点:民族大融合的意义。【自学检测】1.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不顾反对,企图灭东晋,统一全国。东晋大军在与前秦军前锋对峙。最终战胜前秦军,解除了北方的威逼。2.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阴山地区的族拓跋部快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494年,迁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需运用,禁用鲜卑语;以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习汉礼;激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3)意义:改革促进了,也增加了北魏的实力。3.北方民族大融合: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和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各民族不仅在上亲密交往,在上的沟通也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渐渐削减。北方民族的交往.沟通与交融,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和,并为以后时期多民族国家的旺盛与发展奠定基础。【新课讲授】一、淝水之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淝水之战形势图》,思索问题:请课前做好打算的一位同学为大家讲解并描述淝水之战的故事。东晋时,前秦始终想吞并东晋王朝,前秦皇帝苻坚亲自率领80多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苻坚很高傲,根本没把力气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战胜,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去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昂扬,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在淝水决战中,弟弟苻融阵亡,苻坚仓皇而逃,就连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这个故事包含了几个成语,哪位同学把它找出来?学生回答: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问题探究】淝水之战以前秦的失败而告终,请大家思索: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原委是为什么?答案提示:分别从前秦方面和东晋方面考虑。前秦失败的缘由(1)傲慢轻敌。(2)军队内部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3)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成功的缘由(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3)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老师总结:从前秦方面看,苻坚傲慢自大,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困难,当时民族交融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限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秦军不得人心,军队战斗力不强。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缘由。从东晋方面看,广阔将士在保卫江南、复原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昂扬,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鲜卑族的起源与发展民歌观赏:“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们可以从这首民歌中感受鲜卑族,这支北方游牧民族豪放雄浑的风格。老师接着可以简洁介绍一下鲜卑族的概况。鲜卑族建立政权,一度非常强大,但是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阔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2.迁都北魏政权建立后,定都在平城,后来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设问:“为什么要迁都?”史料研读:(1)《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2)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老师总结:(1)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意都城众多人口的须要,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的都城。(从地理环境看)(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阔地区的统治。(从巩固政权的角度看)(3)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看)过渡:迁都洛阳推动了改革的到来。3.改革措施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三公元494年,有一位皇帝在洛阳街头望见一位鲜卑族的妇女仍穿着“夹领小袖”的鲜卑服装,很生气,责怪洛阳城的任城王,说他行令不力,督察不严。皇帝还让史官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及目的。小组合作:学生出示收集的史料,补充改革的措施。迁都:迁都洛阳。语言:朝廷中必需运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姓氏: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婚姻:激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简洁记忆:迁洛阳,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4.改革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加了北魏的实力。老师提问:在我们今日56个民族中,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拓跋部消逝,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确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气的衰退和统治力气的减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2)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原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确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老师点拨: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务,应当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应当加以确定。过渡:北魏孝文帝改制,是对以前的民族交融成果的总结,同时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快速发展。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图片链接】依据教材和图画说一说北方地区民族交往、沟通与交融的详细表现和意义。同学们带着“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问题,结合自己课外查找的资料,小组合作沟通,看哪位同学的说明最有劝服力。学生1:我们组认为北魏孝文帝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交融加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出现了“胡人汉服”的现象。学生2:我们组认为北方统一后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这种交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少数民族的饮食渐渐由畜产品变成农产品,同时汉人也起先吃胡饼、乳饼类。这不正说明白“汉人胡食”的现象吗?学生3:我组认为“胡人汉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不开,正是改穿汉服的措施,才有更多的人穿汉服。老师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大家主动参加了教学。1.表现:农业生产技术:相互学习农业生产和畜牧阅历社会生活:汉族学习和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政治制度: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民族关系: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文化方面:内迁各族大多运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宠爱2.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