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教科版)_第1页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教科版)_第2页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教科版)_第3页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教科版)_第4页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环境最适合种子发芽?(

)A.干燥的纸盒B.湿润的棉花C.冰冻的土壤D.高温的烤箱2.种子发芽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A.阳光 B.水分 C.土壤 D.肥料3.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 B.土壤 C.水 D.阳光4.在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通常需要控制哪些变量?(

)A.水分和温度 B.阳光和空气C.土壤和肥料 D.所有上述选项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揭开了粪便增产的秘密B.人造肥料能提高农作物产量C.人造肥料只能是液态的D.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加了液体肥料的豆苗比没加液体肥料的豆苗长势好6.水瓶树高大粗壮,它的树干能储存大量的水分。水瓶树最可能生长在(

)。A.沙地 B.雨林 C.海边 D.湿地7.小明在研究完蚯蚓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蚯蚓更为合适呢?(

)A.放回发现它们的地方 B.放入垃圾桶中 C.随手丢掉 D.继续放实验室不管它8.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

)的土壤里。A.黑暗、干燥 B.黑暗、潮湿 C.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9.在寒冷的冬天,熊躲在洞里,在昏睡状态下越冬,这是熊对(

)的适应。A.食物缺乏 B.温度过低 C.水结冰 D.以上都是10.香蕉、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的叶子形状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

)。A.植物的根系不同 B.土壤中的养料不同C.生长的环境不同 D.植物接受阳光的程度不同11.一块稻田中,青蛙的多少与水稻的产量有关。下列对因果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青蛙减少,水稻减产 B.青蛙增多,水稻减产C.青蛙数量不变,水稻增产 D.二者关系不大12.《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系统中的丰富内容。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

)。A.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13.亮亮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生态瓶中的植物应该(

)。A.越多越好 B.没有植物也可以C.越少越好 D.与其他生物形成一定比例14.如下图,和B瓶相比较,A瓶中缺少了(

)。A.植物 B.动物 C.沙土 D.生物15.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氧气的是(

)。A.微生物 B.土壤 C.植物 D.非生物二、判断题16.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幼苗生长需要阳光。()17.小科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将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合适的水和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18.只要种子完好就一定能够发芽。()19.种子在冰箱中不会发芽是因为温度太低。()20.夜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会释放氧气。()21.所有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的。()22.在“探究蚯蚓的环境”实验中,为了节约和保护生物,我们使用一条蚯蚓进行实验。()23.小科在“探究蚯蚓喜欢的环境”实验中,每次只使用一条蚯蚓进行实验,当这条蚯蚓爬到湿土这边就马上结束实验,得出了蚯蚓喜欢湿土环境的结论。()24.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歌词中描述的小燕子具有迁徙的行为,春天回到这里繁殖。()25.一群鸟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三、简答题26.种子发芽需要哪些基本条件?请举例说明。27.请你说一说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根、茎、叶分别有什么作用?(合理即可)四、实验题28.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设计,如图所示。①在4个瓶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同样多的种子。将1号瓶的瓶盖拧紧。②分别在2、3号瓶里洒一点水,将4号瓶里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然后拧紧2、3、4号的瓶盖。③五六天后观察4个瓶里的种子。根据上面的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将2号瓶和3号瓶放在一起做对比,是在探究种子发芽与(

)是否关。A.温度 B.水分 C.空气(2)要想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可以用(

)瓶进行对比实验。A.1号和2号 B.2号和4号 C.1号和3号(3)将4号瓶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是为(

)。A.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 B.降低种子周围环境温度 C.使种子与空气隔绝(4)最后会发芽的是(

)里的种子。A.2号瓶 B.3号瓶 C.4号瓶(5)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哪一个不是种子萌发必要的条件(

)。A.一定的空气 B.适量的水 C.肥沃的土壤五、综合题29.麻雀真的是“害鸟”吗?麻雀,被人们称作“日在树上啼叫,夜宿屋头破庙”的常见鸟类。它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房顶、树上、墙上、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且如果你走到田间地头,通常会有成片的麻雀从中飞出。上世纪,我国人民误认为它主要吃粮食会造成粮食减产,195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除四害”的指示,将麻雀列为著名的四害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1958年11月我国人民累计消灭了20亿只麻雀,让麻雀在我国一度濒临灭。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消灭了大量的麻雀之后,导致一场生态灾难爆发,我国非但没能实现大规模粮食增产,反而还迎来了近三年的自然灾害,许多地方的农作物都因为闹虫灾而颗粒无收,发生极为严重的饥荒问题。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人们的幻想,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麻雀,发现麻雀主要以昆虫为食,一只麻雀一年可以吃掉一万五千多只昆虫,同时也会吃掉4.5公斤的粮食。比较被麻雀吃掉的害虫和粮食,麻雀在捕食害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报道一出,人们幡然醒悟,原来麻雀是害虫的天敌,是一种益鸟。1940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向全国公布,为了恢复麻雀种群的数量,将麻雀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以上资料表明,麻雀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随意大量捕杀麻雀一种生物,结果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2)写出一条关于麻雀的完整食物链。(3)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的关系。(4)阅读完资料,我认为麻雀是益鸟,(填“能”或“不能”)被除掉。(5)麻雀的大量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造成严重的病虫害,导致农作物歉收,原因是。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BDCAABBC题号1112131415答案ACDBC1.B【详解】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湿润的棉花可以提供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同时保持一定的透气性,有利于种子的呼吸。而干燥的纸盒缺乏水分,冰冻的土壤温度过低,高温的烤箱温度过高,这些环境都不利于种子发芽。因此,湿润的棉花是最适合种子发芽的环境。选B。2.B【详解】虽然阳光、土壤和肥料对种子生长后的植物都很重要,但在种子发芽阶段,水分是启动种子内部生物化学反应的关键因素。水分使得种子吸水膨胀,激活了种子内的酶活性,从而开始分解储存的营养物质,启动胚芽的生长。因此,在种子发芽的初期,水分是最为关键的条件。选B。3.B【详解】在科学实验中,如果要研究某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遵循“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土壤,需要设置两组实验,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无土壤,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保持不变的条件有温度、水和阳光等,这样才能确定实验结果是否由土壤引起。故选B。4.D【详解】在种子发芽实验中,为了准确观察某一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这意味着除了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应保持一致。5.C【详解】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所有的植物都要从土壤中吸取矿物养分,粪便含有植物需要的这种成分。故A正确。B.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人造肥料,随着作物的收获。他建议通过施撒矿物肥料来给土壤补充养分,人造肥料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故B正确。C.人造肥料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固态的。D.植物通过吸收溶液中的养分而不断生长,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故D正确。故选:C。6.A【详解】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如雨林中的芭蕉树叶片宽大,便于散热和蒸腾水分;海边的椰子果实自带淡水,利于种子发芽;湿地中的浮萍根茎短小,易于漂浮等。水瓶树高大粗壮,它的树干能储存大量的水分,说明它适应沙地干燥的环境,故选A。7.A【详解】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对自然环境有重要作用(如松土、分解有机物)。实验结束后,应将其放回原处,确保它们能继续生存并维持生态平衡。垃圾桶或随意丢弃会导致蚯蚓缺水、缺食物或接触有害物质而死亡。留在实验室不管会忽视蚯蚓的生存需求,可能因无人照料导致死亡。故选A。8.B【详解】蚯蚓又叫“地龙”,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9.B【详解】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储存食物、洄游等行为。在寒冷的冬天,熊躲在洞里,在昏睡状态下越冬,这是熊对温度过低的适应。10.C【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由于各地水分、气温等生长环境的不同,所以香蕉、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的叶子形状不同。11.A【详解】青蛙在稻田中起到了控制害虫的作用。如果青蛙减少,那么害虫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因为缺少了天敌的控制。害虫的增加会损害水稻的生长,导致水稻减产。故选A。12.C【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螳螂捕蝉故事中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13.D【详解】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生态瓶内植物要适量,否则会限制动物的生存空间。14.B【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根据题干可知,和B瓶相比较,A瓶中缺少了动物。15.C【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氧气的是植物。16.√【详解】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并不需要阳光,因为在这一阶段,种子主要依赖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一旦种子发芽,幼苗开始生长,它们就需要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食物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植物能够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为糖类等营养物质,支持其进一步的生长和发育。17.√【详解】本题在排除了适量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后,探究种子种子萌发受光照的影响,本实验的设计有唯一的变量光照,其他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都相同。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故正确。18.×【详解】种子发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种子必须是活的,且没有受到病虫害或物理损伤。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和适量的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种子完好,如果上述条件之一不满足,种子也可能无法发芽。19.√【详解】种子在冰箱中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温度太低。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来激活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冰箱中的温度通常低于大多数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范围,这会导致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无法正常发芽。20.√【详解】在晚上,由于没有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只能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21.×【详解】裸子植物没有花和果实。蕨类植物没有花、果实、种子,苔藓类没有根、花、果实、种子,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题干说法错误。22.×【详解】在“探究蚯蚓喜欢的环境”实验中,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和误差,至少选择10条蚯蚓;用一条蚯蚓反复进行测试,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干扰较大,无法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题干说法错误。23.×【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找几条蚯蚓,放在实验装置中进行测试。然后用这几条蚯蚓做第二次、第三次的相同测试。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和误差。用一条蚯蚓反复进行测试,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干扰较大,无法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故本题错误。24.√【详解】小燕子具有迁徙行为,这是很多鸟类的一种自然现象。在中国,小燕子通常指的是家燕,它们在春天会从南方的越冬地飞回北方繁殖,而在秋天则会再次迁徙到南方过冬。这种迁徙行为是燕子为了寻找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食物资源而进化出来的。25.×【详解】一个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群体(如一群鸟),还包括它们的非生物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仅仅一群鸟生活在一起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26.‌水分‌:种子吸水后膨胀,激活内部生命活动。‌空气(氧气)‌:帮助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芽。【详解】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吸收水分后,种皮变软,允许氧气进入,同时激活种子内部的酶活性,开始分解储存的营养物质,为生长提供能量。空气(氧气):氧气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必需品。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支持种子内部的代谢活动,包括细胞分裂和生长。适宜温度:每种植物种子都有其最适宜的发芽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和种子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发芽。27.(1)根的作用:固定植株,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茎的作用:支撑植株,使叶片能够伸展,便于接受阳光;运输水分、养分和有机物,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向上运输到叶片等部位,同时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其他部位供植株生长利用。(3)叶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株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详解】根据对凤仙花的认识,根是须根(多而细)起固定植株,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茎是直立茎,起支撑叶片、花和果实,运输水分和养料,同时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其他部位供植株生长利用的作用。叶是披针形,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28.(1)A(2)C(3)C(4)B(5)C【分析】种子发芽时要经过吸水膨胀、萌动、发芽和幼苗生长四个过程,种子的萌发除了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其中三个必要条件就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小题1】从材料信息可知,图中2号瓶和3号瓶放在一起做对比,相同条件是具有空气、一点水,不同条件是温度不同。所以该实验是在探究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故选A。【小题2】要想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可以用1号瓶和3号瓶,1号瓶没有水,3号瓶有一点水,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故选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