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匆匆》教学设计(4篇)《匆匆》语文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一、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二、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三、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三、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朱自清基本资料信息:
姓名朱自清
职业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别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戊戌年)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毛泽东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朱自清作品:
散文集
1、《匆匆》2、《歌声》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温州的踪迹》5、《背影》6、《航船的文明》
7、《荷塘月色》8、《女人》9、《后记》
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怀魏握青君》12、《阿河》
13、《儿女》14、《哀韦杰三君》15、《欧游杂记》
16、《飘零》17、《说梦》18、《白采》
19、《海行杂记》20、《一封信》21、《序》
22、《春》23、《绿》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学习流程篇二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0课“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匆匆》教案篇三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们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们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们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们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们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们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们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们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们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们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们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们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们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
(1)引导学生们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们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们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们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的感情。
2、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复习探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匆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重点字词。听写重点词语。强化记忆,识记字词。
二、合作交流
1、试答追问
学习交流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有几次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经济新篇章区块链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企业员工健康监测智能穿戴设备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 抖音教育直播播放指南
- 土地转让协议书(2篇)
- 海边浪漫音乐课件
- 以数据为导向构建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 全周期健康教育感恩预防提升生活质量
-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伦理监管框架
- 职业培训合同
- 企业如何高效部署籚疗信息系统防坄系统并有效降低运营风险
- 特斯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梳理分析课件
- 电站项目、燃机基础施工方案
- EPC模式下设计阶段可施工性研究
- 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修订
- 生物设备 年产1000t淀粉酶工艺设
- 复合肥标准配方公式
- 核心机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
- 苹果产业提质增效10项专业技术
- 《各种各样的桥》ppt课件
- 《雷雨》说课.PPT
- 外墙保温平行检验记录表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