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TOC\o"1-2"\h\u15337第一章绪论 35042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317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7861.3研究内容与方法 419578第二章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概述 498882.1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本概念 4194002.2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分类 4226462.2.1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 4146382.2.2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5207872.2.3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5121062.2.4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 5257262.3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5206492.3.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5149192.3.2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5160612.3.3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5190282.3.4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514942.3.5市场竞争加剧 531981第三章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 634583.1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6251283.1.1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概述 6228413.1.2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6154673.1.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68503.2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6164093.2.1区块链技术概述 6277773.2.2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6147243.2.3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挑战 7113833.3跨境供应链金融 750203.3.1跨境供应链金融概述 7297893.3.2跨境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7197053.3.3跨境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723100第四章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756664.1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 7318894.2供应链金融风险特征 8274714.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810146第五章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 9197015.1信用风险识别方法 9128735.2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955875.3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913908第六章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防控 1088036.1操作风险类型与特点 10104136.1.1操作风险类型 10237726.1.2操作风险特点 10143016.2操作风险防控策略 1066876.2.1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 10193816.2.2强化外部合作与监管 11223526.2.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159136.3操作风险监测与评估 1194446.3.1监测指标体系 11300156.3.2风险评估方法 11131616.3.3风险评估流程 1121993第七章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防控 11223637.1市场风险类型与特点 11226237.1.1市场风险类型 11175937.1.2市场风险特点 12294837.2市场风险防控措施 1221117.2.1风险规避 12140707.2.2风险分散 12131647.2.3风险对冲 12278827.2.4风险转移 1265917.2.5风险补偿 1355107.3市场风险监测与评估 13124947.3.1市场风险监测 13130097.3.2市场风险评估 1329220第八章供应链金融法律风险防控 13249008.1法律风险类型与特点 13217738.1.1法律风险类型 1373988.1.2法律风险特点 13265478.2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14154718.2.1完善合同管理 1426238.2.2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14149658.2.3优化担保结构 1491738.2.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4258258.2.5关注税收政策变动 14104068.3法律风险监测与评估 1434018.3.1法律风险监测 14167578.3.2法律风险评估 1426852第九章供应链金融监管政策与发展趋势 15102919.1监管政策现状与趋势 1513149.1.1监管政策现状 15109229.1.2监管政策趋势 1577509.2监管政策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 1528909.2.1政策引导与支持的影响 15203249.2.2监管体系构建的影响 15311269.2.3金融科技应用的影响 1540169.3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15263099.3.1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16202379.3.2业务模式不断创新 16247189.3.3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6215559.3.4金融科技应用不断拓展 1611067第十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162071310.1研究结论 162393010.2政策建议 16131610.3研究局限与展望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逐渐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整合,实现资金的高效配置,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背后,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因此,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及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融资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可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拓展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及风险管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在国外,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信用评价等方面。如:Schiantarelli等(2015)研究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Cull和Xu(2016)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影响。在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实践、理论等方面。如:李晓庆(2017)分析了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路径;张莉(2018)研究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策略。1.3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梳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的影响。(2)探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的方法与策略。(3)以某具体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对风险管理的影响。(4)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及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这些方法,力求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及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第二章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概述2.1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本概念供应链金融业务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金融机构通过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物流信息、资金流等信息进行整合,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担保等金融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在于解决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金使用效率。2.2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分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按照金融服务类型、参与主体、运作方式等不同维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2.1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核心企业的信用评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主要关注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而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估相对较少。2.2.2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透明化、高效化。该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真实贸易情况,降低融资风险。2.2.3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收集和分析供应链上的各类数据,如订单、物流、财务等,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融资风险。2.2.4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指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在线融资、结算、担保等金融服务。该模式下,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2.3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等。2.3.2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2.3.3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推进,业务规模逐年扩大,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2.3.4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2.3.5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以争夺市场份额。第三章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3.1互联网供应链金融3.1.1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概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到金融行业,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相结合,实现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和便捷化。这种业务模式创新旨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3.1.2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1)线上融资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在线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交易数据等信息进行审批,实现快速融资。(2)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一个涵盖供应链各环节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一站式服务。(3)大数据驱动的风险控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信用、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定价依据。3.1.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但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以下挑战:(1)信息安全问题:互联网环境下,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风险加大。(2)法律法规不完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多个领域,现有法律法规尚不完善。(3)金融监管缺失: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与监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3.2区块链技术与应用3.2.1区块链技术概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透明度高、安全性强等特点。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等问题。3.2.2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1)数据共享与验证: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与验证,提高数据真实性。(2)信用评估与融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评估体系,可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融资服务。(3)风险管理: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3.2.3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挑战(1)技术成熟度: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2)法律法规:区块链技术涉及多个领域,现有法律法规尚不完善。(3)人才培养:区块链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3.3跨境供应链金融3.3.1跨境供应链金融概述跨境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为跨境供应链各环节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境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竞争的新焦点。3.3.2跨境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1)跨境贸易融资: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2)跨境结算: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境结算的便捷化、高效化。(3)跨境风险管理:为跨境企业提供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管理服务。3.3.3跨境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我国跨境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迅速,但面临以下挑战:(1)汇率波动:跨境贸易中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2)法律法规:跨境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复杂。(3)金融监管:跨境供应链金融业务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第四章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概述4.1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其风险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信用风险:指因供应链中的企业信用状况不佳,导致贷款无法按时偿还的风险。(2)操作风险:指因金融机构内部流程、信息系统、人员操作等方面的失误,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风险。(3)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等因素波动,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收益发生变化的风险。(4)法律风险:指因法律法规变化、合同纠纷等原因,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无法正常进行的风险。(5)道德风险:指因企业或个人故意隐瞒信息、欺诈等行为,导致金融机构利益受损的风险。4.2供应链金融风险特征供应链金融风险具有以下特征:(1)风险传递性: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多个企业,风险可以在供应链中传递,一个企业的风险可能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2)风险集聚性: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集中在特定行业或区域,风险在同一行业或区域内部集聚。(3)风险隐蔽性: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的企业众多,风险因素复杂,风险不易被发觉和识别。(4)风险传染性: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风险可能因企业间的关联关系而传染,导致风险扩大。4.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特点,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下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收集企业信息、行业数据等,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2)风险防范与控制: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强信用审查、完善合同条款等。(3)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企业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发觉潜在风险及时预警。(4)风险处置与救助: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置,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同时提供一定的救助措施,如贷款重组、债权转让等。(5)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教育,培养员工风险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6)法律法规与监管: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配合监管部门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监管,保证业务合规稳健运行。第五章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5.1信用风险识别方法信用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首要环节,旨在对供应链金融活动中的信用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分析。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用风险识别方法:(1)财务指标分析法: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识别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从而评估其信用风险。(2)现场调查法: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地位、行业前景等因素,从而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初步判断。(3)行业比较法:对同一行业内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企业的市场份额、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等因素,以识别其在行业中的信用风险。(4)专家评分法: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通过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判断。5.2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1)Z分数模型:通过将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Z分数,根据Z分数的大小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2)Logit模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从而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3)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大量的企业数据进行学习,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4)集成学习模型:将多种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组合,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5.3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环节,旨在提前发觉和预警潜在的信用风险。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1)财务指标预警:通过设置财务指标的阈值,当企业财务指标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2)市场动态预警:关注行业政策、市场行情等变化,对可能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市场因素进行预警。(3)企业行为预警:关注企业的经营行为,如重大投资、关联交易等,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企业行为进行预警。(4)风险监测系统: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第六章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防控6.1操作风险类型与特点6.1.1操作风险类型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操作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内部操作风险:包括员工操作失误、内部管理不规范、系统故障等。(2)外部操作风险:包括客户欺诈、供应商违约、市场变化等。(3)法律合规风险: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合同纠纷等。(4)信息技术风险:包括数据泄露、系统安全漏洞等。6.1.2操作风险特点(1)广泛性:操作风险涉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融资、担保、结算等。(2)隐蔽性:操作风险往往在业务过程中不易被发觉,一旦爆发,可能造成严重损失。(3)突发性:操作风险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对业务造成突然冲击。(4)复杂性:操作风险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难以割裂。6.2操作风险防控策略6.2.1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1)明确岗位职责,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2)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业务操作的正确性。(3)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觉和纠正操作失误。6.2.2强化外部合作与监管(1)与客户、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业务透明度。(2)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保证业务合规性。(3)引入第三方审计,提高业务风险防控能力。6.2.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1)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实时监控业务运行情况。(2)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应对措施。(3)建立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6.3操作风险监测与评估6.3.1监测指标体系操作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业务操作合规性指标:包括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结算等环节的合规性。(2)业务操作效率指标:包括业务处理速度、客户满意度等。(3)业务操作风险指标:包括员工操作失误、内部管理不规范等。6.3.2风险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评审、现场检查等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定性分析。(3)综合评估: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操作风险。6.3.3风险评估流程(1)收集数据:收集与操作风险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员工操作记录等。(2)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操作风险。(3)制定评估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操作风险评估报告。(4)改进措施:根据评估报告,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降低操作风险。第七章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防控7.1市场风险类型与特点7.1.1市场风险类型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潜在损失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波动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从而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2)汇率风险:由于汇率波动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化,影响跨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盈利能力。(3)股票市场风险:股票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股权投资价值发生变化。(4)商品价格风险:原材料、产成品等商品价格波动可能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影响。(5)信用风险:企业信用评级变动、违约事件等因素可能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贷资产损失。7.1.2市场风险特点(1)非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通常具有非系统性特点,即不同市场风险因素之间相互独立,可通过分散投资降低整体风险。(2)可预测性: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预测性,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市场风险的变化。(3)动态性: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实时关注市场动态,调整风险防控策略。7.2市场风险防控措施7.2.1风险规避通过避免涉及高风险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分散投资等措施,降低市场风险。7.2.2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投资、资产配置等方式,分散市场风险,降低单一风险因素对整体业务的影响。7.2.3风险对冲利用金融衍生品等工具,对冲市场风险,降低风险暴露。7.2.4风险转移通过保险、担保等手段,将市场风险转移至第三方。7.2.5风险补偿在市场风险发生后,通过提高收益、降低成本等方式,对损失进行补偿。7.3市场风险监测与评估7.3.1市场风险监测(1)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对市场风险进行实时监控。(2)关注市场动态,分析市场风险变化趋势。(3)加强风险信息沟通,保证风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市场风险情况。7.3.2市场风险评估(1)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2)分析风险因素对业务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3)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市场风险对业务的影响。通过对市场风险的类型、特点、防控措施和监测评估方法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保障。第八章供应链金融法律风险防控8.1法律风险类型与特点8.1.1法律风险类型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合同法律风险: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效、违约等法律问题。(2)信贷法律风险:包括信贷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过程中的法律风险。(3)担保法律风险:涉及担保合同的有效性、担保物的权属、担保责任的实现等法律问题。(4)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侵权纠纷等法律风险。(5)税收法律风险:涉及税收政策变动、税收筹划等方面的法律风险。8.1.2法律风险特点(1)复杂性: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多个环节、多种主体,法律关系复杂。(2)潜伏性:法律风险往往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逐渐暴露,不易被发觉。(3)传导性:法律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会传导至其他环节,引发连锁反应。(4)可控性:通过加强法律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风险。8.2法律风险防控策略8.2.1完善合同管理(1)规范合同签订程序,保证合同合法有效。(2)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各方权利义务。(3)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保证合同履行到位。8.2.2强化信贷风险管理(1)严格审查信贷对象的信用状况,保证信贷安全。(2)合理设置信贷期限、利率等要素,降低信贷风险。(3)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处理风险。8.2.3优化担保结构(1)合理选择担保方式,降低担保风险。(2)加强担保物监管,保证担保物价值稳定。(3)完善担保合同,明确担保责任和实现方式。8.2.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2)加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预防和处理。8.2.5关注税收政策变动(1)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合理筹划税收安排。(2)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保证税收合规。8.3法律风险监测与评估8.3.1法律风险监测(1)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监测体系,实时关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法律风险。(2)加强法律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8.3.2法律风险评估(1)定期开展法律风险评估,评估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程度。(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调整法律风险防控策略。(3)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法律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九章供应链金融监管政策与发展趋势9.1监管政策现状与趋势9.1.1监管政策现状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与支持。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给予引导与支持。例如,《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等。(2)监管体系构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构建了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明确了业务规范和风险防控要求。(3)金融科技应用。监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效率与安全性,如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9.1.2监管政策趋势(1)加强风险防控。未来监管政策将继续关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保证业务稳健发展。(2)优化政策环境。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3)推动金融科技应用。监管机构将继续鼓励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效率与安全性。9.2监管政策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9.2.1政策引导与支持的影响政策引导与支持有助于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认可度,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业务投入,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9.2.2监管体系构建的影响监管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防范潜在风险,保证业务稳健运行。9.2.3金融科技应用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业务成本,拓展业务范围。9.3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趋势9.3.1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我国供应链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业务规模将持续扩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洋集团买卖合同样本
- 兼职舞蹈老师合同样本
- 产品寄售合同标准文本
- 代理公司签合同样本
- 养殖租产地合同样本
- 2025简易店铺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人民币贷款合同样本下载
- 冷冻室仓库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移动通信基站租赁合同
- 2025社区物业公司管理服务合同
- 专题01《水银花开的夜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 外贸客户报价单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药学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归纳
-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书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GB/T 13911-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泉州南音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7200字)】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曲折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 军考哲学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